關於孩子的“超前學習”,你怎麼看?

深海微瀾122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馬上想到的是“揠苗助長”。


最後想想,好像題主問的不是這個問題。


我猜,題主是問:在校外補課的超前學習行為,即學校上到第10課,你在外面都學到了12課。

這麼做有什麼問題嗎?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你單獨的去問某個家長,他一定會告訴你,這樣做不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等等一系列的原因。

但是,每個人的情況又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有的家長會認為自己又不懂,乾脆全交給課外班算了;
又比如,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數學不好,就特別強調數學的學習;

所以,很多家長期望,孩子能在某方面“超前學習”。

廢話不再說,我們直接羅列一下這麼做帶來的主要問題:

(1)孩子失去了養成提高學習效率的機會

當學習還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時,養成好的習慣就會更容易些,因為好習慣的培養也是需要時間的,當學業負擔增加時,你根本沒有這個時間去幹這個事情。

不依賴於課外班的孩子在學習上只能更依靠自己,這項能力在前期的不斷打擊中慢慢就會建立起來。

(2)無法讓孩子更加專注老師的課程

這點容易理解,誰還會對自己已經會的東西再上心呢!

我們都有這個體會,那些學的早的人,往往會被那些後學的人趕上,因為後者更有動力。

最後,我們的建議是沒必要超前學習,一步步紮紮實實的學,在每一步上打下深厚的基礎更加重要,不要讓這種超前學習行為,給孩子帶來一種錯覺:我不用聽老師講課,花點錢就能將學習擺平。

最後,我們做一個補充,就是除了學習之外的興趣培養,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的。

上面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啟發。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育,只專注於家庭教育。


石頭聊家庭教育


超前學習,重點不是學習的內容,而是學習的方法。重點也不是孩子適不適合超前學習,而是瞭解學習的過程

。我線上課程有兩個歐洲學員,當地課程已經很難滿足中國孩子的知識體系和理解能力,很多是老師加開小灶,即使那樣還是要跟著國內老師學課外數學知識。這算不算超前學習。我是王老師,致力於小學數學的精品問答!孩子愛學為基礎,多從實際操作中理解概念,清楚預習了,不等於學會了,學會了不等於掌握了,掌握了,不等於會靈活運用。以下我通過方法和過程詳解我的觀點,供您參考!

超前學習方法

舉兩個實例,四年級上大數的認識和一年級下統計表認知

王老師做法是讓孩子去實踐,去體驗,去收集資料來進行超前學習,而不是背書本,快速瀏覽記憶知識點。

① 大數的認識

結合數位表,製作大數收集表,即鍛鍊孩子查資料習慣,也加深對於生活中大數的認知,相對於看輔導班生講,這樣豈不更生動?

② 一年級下統計表

統計是抽象的詞彙,王老師設計了生日統計表模板,放在一年級趣味數學專欄數學實踐章節中,建議孩子利用寒假去完成,這樣不死記概念,但積累了認知的體驗,這樣超前學習,難道有問題?所以我的觀點是更關注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興趣。

超前學習過程

任何概念知識點,從初接觸 → 有個概念 → 記住了 → 理解了 → 靈活運用,不是靠一個超前學習就能解決的。但就像預習一樣,預習更重要是經歷,去提出問題,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才會更加跟緊老師的講課節奏!甚至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

另外,從理解了到靈活運用,需要一定量的鞏固練習題。在學習過程中是不可獲取的一步。目的還是去用。

以上!我們的孩子太過於用腦,應多手腦結合,重視數學實踐活動和情景體驗!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一學堂王老師


想必全民熱議“超前教育”都是最近的《瘋狂的黃莊》引起來的吧

北京首都海淀黃莊“超前教育”由於周邊有眾多課外輔導機構而如火如荼,

其實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教育機構。

我想引起熱議的原因是大家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北京人不是高考隨便考考的,清華北大努點力就能上的嗎

其實,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的小孩也面對著,越來越多湧入北京首都的精英子女,新加入者往往更強,超前教育在這裡可能找到土壤,我覺得是這樣的,畢竟這裡的學生的資質是比較優等的適合接受超前教育。

一些領域的黃金時間是14~18歲,像各科的競賽,電競,體育等等。此外,愛因斯坦年僅26歲就發表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

希望大家關注我一下,我會繼續分享我的教育心得!!




像馬雲一樣重回課堂


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你就讓他“超前學習”好了。

絕非危言聳聽!

你不要以為孩子會背幾首唐詩,會做幾道加減法題,會說幾個英語單詞,就認為孩子已經“超常”了,就迫不及待的讓孩子上學,希望看到年齡小的自家孩子“力壓群雄",將那些比自己孩子年齡大的都打趴一了,然後,逢人便說:

“看我們家孩子,才5歲,全班第一!x××也太笨了,6歲,還是2月的,倒數,哼!”

但是,不到半個學期,你可能成為老師的常客了:

“你家孩子不寫作業”

“你家孩子上課不聽講”

“你家孩子撩女同學的裙子"

“你家孩子……"


接下來,考試完了,家長會上,你和你家孩子作為負面典型被老師不止一次的批判……

你的孩子即便是智商真的比同齡孩子強一點,但是和比他高一年的孩子相比,還是沒法比的。除了智商之外,因為孩子正處於高速發育階段,其他方面也是不成熟的。所以,在班裡,他只是一個“小弟弟",當不了前鋒的。

很多所謂的“神童"少年或者到了初中,或者到了高中,或者到了大學,就“泯然眾人矣"了,拔苗助長的結果,往往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長不必操之過急,人生漫長,一兩年真的沒有什麼,你的孩子即便是將軍的料,也得等到不惑之年吧,小學的那一二年,即便是耽誤了又有何妨?
您覺得我說得對嗎?同意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


愛河北人


孩子超前學習,應區別而論,筆者從文化知識和藝術薰陶兩個方面來談談:

如果是普通家庭,也就是非藝術類家庭,孩子超前學習有弊無利,因為"超",那就是與孩子年齡特徵和心理接受存在差距,如一個4個孩子,讓他讀一年級(也就是滿6週歲)的知識,就算是天資聰穎,孩子學習依然很吃力,如果家長輔導,成績與同班同學可以持平,但如果進入高中,問題就大了,甚至會害了孩子一生。

在這裡,我舉我孩子為例,我兒子4歲上一年級,小學階段成績名列前茅,還得全鎮小學畢業生第一名,應該不錯啊,初中階段特別是初三綜合知識要求高,他便感到吃力,高中階段理、化、生科目學得非常吃力。好在作為家長我讓他補習了高三,才考上理想的學校。

所以我建議,普通類家庭應尊重《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要求,按時送孩子入學,超前弊大於利。

而藝術類家庭或將把孩子培養成藝人的家庭,應從小給孩子薰陶環境,如雜技越少越好塑造,如聲樂、美術,琴類早比晚好。



WuBin吳彬


“超前學習”,意思就是提前學習。在孩子通過正規學校實施的正常教學之前,家長提前讓孩子學到相關知識。

有關“超前學習”的話題,大家議論已久,眾說紛雲。我的看法如下:

可以適當讓孩子超前學習。就象預習一樣,這對日後的正式學習是有幫助的。但必須掌握“度”和量,適可而止,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讓孩子輕鬆去學,而不是帶著巨大的壓力。


有時,即使孩子能接受,也不宜過多,畢竟是提前學習,以後還要學習。學得太多,孩子在日後正式學習時,有可能會因覺得已學過就不再認真學了。如果這樣,還不如不提前學。

總之,我贊成讓孩子適當的“超前學習”,這樣既有利於日後的學習,又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和上進心。但前提是不能給孩子造成太大的壓力和負擔,否則就適得其反了。


歡迎朋友們討論交流!


春秋墨海


孩子超前學習即超前學文化,是不可取,不可提倡,更不可吹誇。1學文化是動腦丶是智力。孩子腦的發育與人的體能發育是一個理,腦用早與體力用早都會腦損與勞損,後期腦發展無後勁,往往中國少年科技大學辦了五十年有餘,而成大氣候人還一個不見。2文化學習,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來不得半點虛假與虛偽,是嚴密而相互一環扣一環的聯繫著的,無論中間那一環節出問題,對後面都影響著繼續發展。這一道理,教育界人士誰都清楚。所以千萬不可信孩子超前學習丶越年級、越層次學習是智力超群丶是神童鬼話。其實確切地講那是文化中斷層、斷級學習。真正文化等學習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學習,打好每一步紮實基礎,對後強勁強大學習才更有希望,才更有出色學習成果。


世上無難事LH劉恆


對於學生是否需要超前學習,個人認為得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孩子的基礎比較好,反應快,接受能力強,為什麼不能超前學習呢?如果孩子基礎一般般,反應能力和接受能力都都不是很好,那就規規矩矩地按照學校的課程體系去走就可以了,畢竟學校的課程體系是比較符號大部分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步都要走結實了,每一個階段都有其需要重點去培養和提升的能力,按照課程體系的規劃和進度去走是大部分學生所必須遵守的。

很多貪多談快的學習最終都會得不償失,近些年來,為了備考小升初,很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奧數,奧數說白了,就是一種超前學習,把某些在初中甚至是高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方法和思路搬到小學奧數中來。現在學習奧數的很多,但真正能學明白的沒有幾個,因為有些知識點、方法和思路真的是超出了學生的思維和理解能力。所以說,最有效的學習必須要符合學生的思維和理解以及接受能力。

當然了,我們不能以一般人的思維去衡量某些比較有天賦的學生。在之前輔導過的一個學生,從四年級開始就去做一些重點中學招考真題,每天一套,完成率達到80%以上,很多題目可以想到一些非常巧妙的方法和思路,最令人驚歎的是,對某些比較複雜的應用題可以用分式方程去解答,分式方程可是很多初三畢業生都做不出的題目。所以對於某些反應快,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來說,超前學習也未嘗不可,畢竟學校的課程進度對他們來說太慢,課程內容過於簡單。

當然,對於大部分的普通學生來說,學好當下的才是最應該做的事,可以在基礎之上稍微做些提升和知識面的拓寬。尤其是理科的學習,重在理解和運用,理解不透徹或出現偏差就會在運用方面出現錯誤,對後期的學習極為不利,文科方面該好些,注重積累,只要孩子的積累量達到了,就沒有什麼問題。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某些剛初一的學生去考中考試卷都能達到110分以上的成績,但對於理科來說,這個難度就會大了太多,畢竟知識點沒學到,不理解題目就是做不出來。

超前學習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科特徵,不能一概而論,學有餘力方可提前學習,但需注意進度和方法。


胡老師數學課堂


本身作為老師,對這個問題,我最近做很多的思考。

首先我們看一個實驗:被試者是一對出生46周的同卵雙生子A和B。格賽爾先讓A每天進行10分鐘的爬梯實驗,B則不進行此種訓練。6周後,A爬5級梯只需26秒,而B卻需45秒。從第7周開始,格賽爾對B連續進行兩週爬梯訓練,結果B反而超過了A,只要10秒就爬上了5級梯。

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數人肯定認為應該是練了8周的A比只練了2周的B好。但是,實驗結果出人意料——只練了兩週的B其爬樓梯的水平比練了8周的A好,B在10秒鐘內爬上那特製的五級樓梯的最高層。

格塞爾分析說,其實46周就開始練習爬樓梯,為時尚早,孩子沒有做好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2周開始爬樓梯,這個時間就非常恰當,孩子做好了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展。

這就是著名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也就是說,至於該不該超前,最關鍵就是對孩子有一個客觀而且準確的認識。發現孩子存在優勢,就可以超前,如果優勢明顯,那麼就是有必要超前。也就是說,我們的超不超前的標準是相對於絕大多數的平常人而言。


黃老師論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