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會丟嗎?

泉城老徐


不會,即使會丟,也不會丟得這麼恥辱。

張作霖是一位梟雄式的人物,但是少帥卻是一位狗熊式的人物,所以東北會在少帥時代丟掉也就不奇怪了。

實際上,少帥喜歡用“扔”這個字,之所以會“扔”是因為自己不想要了或者不需要了,隱隱透著一股酸臭的優越感。少帥在回憶的時候便說過:“我在東北的家產都扔給日本人了。”他們老張家在東北最重要的家產是什麼?是東北這塊地盤!在日本人來的時候,少帥夾著尾巴跑了,邊跑還邊將自己的“家產”扔給了日本人,說得好像是在憐憫日本人,真不愧是少帥,說話很講藝術。

回到問題,如果張作霖沒有被日本人炸死的話,東三省會不會丟?

我們先看看這時候張作霖的處境:蔣介石的國民革命軍已經打趴了吳佩孚,孫傳芳也被壓在地上抽;馮玉祥從蘇聯回來“五原誓師”,也對奉張虎視眈眈;閻百川看到蔣介石打趴了吳佩孚和孫傳芳,也匆匆在城頭掛起了青天白日旗;日本對東北已經滲透多年,以滿鐵為核心,日本覬覦東北更是眾所周知的事;北方的毛熊也想在東北攪混水。

事實上,東北在袁世凱死後便始終面臨著群狼環伺的處境,但是張作霖卻能夠在這種很不利的情況下,迅速地發展起來,更以東北為基石,取得了北京政府的控制權,這本事不得不讓人感到佩服。

在被國民革命軍逼回東北的同時,張作霖也受到了日本人的脅迫。日本人為了擴大在東北的利益,最終達成對東北的侵略目標,向張作霖索要“滿蒙五路建設權”,但是張拒絕簽約。日本人原本以為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是不敢拒絕他們的要求的,可是沒想到張作霖卻拒絕了,這也讓日本人意識到,張作霖的繼續存在,必然會成為他們日後侵佔東北的絆腳石,因為張作霖不肯臣服、不肯當他們的傀儡。所以,在張作霖回奉天的途中,日本人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如果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後挺了過來,繼續執掌東北的話,張作霖對日本人將會是什麼態度?我敢肯定,老帥絕不會像少帥那樣面對“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本莊繁仍然能以朋友相稱。

皇姑屯事件後的張作霖的處境不過是回到了幾年前,所以他未必沒有信心重整旗鼓,幾年前的他能夠周旋於各方勢力,更何況張作霖雖然被北伐軍打得節節敗退,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傷及根本,奉張的真正實力還是在關外,所以幾年後的他更能讓覬覦東北的人投鼠忌器。又有楊宇霆為他出謀劃策,經濟和軍備兩手發展,憑藉東北當時的生產力,張作霖可以扛住日本人的進攻。所以假使日本人真的要打,張作霖也肯定敢打,絕不會像少帥那樣窩囊。

不過,這裡有還一個可能性是張作霖在日本打他以前便已經輸給了蔣介石,這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當時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四方伐奉,張作霖還真有可能挺不過去。當然了,蔣、李、馮、閻四方畢竟同床異夢,所以到底能不能徹底打敗奉張倒也不好說。

但是,不管怎樣,張作霖如果真要和日本人打的話,東北應該不會丟。如果真到了挺不住的時候,我認為張作霖很可能會放棄成見向蔣介石求援,或者將東北交給蔣介石,但是“不抵抗”這樣的事是不可能發生的。

即使會丟,張作霖也必然是在打光了子彈的情況下丟的東北,這也正合了張作霖因拒籤“滿蒙五路”條約而被日本人炸死的結局。

少帥面對日本人之所以這麼慫,是因為自己不僅沒有老帥那樣的能耐,也失去了郭松齡這個主心骨,沒有郭松齡,他能做什麼?如果楊宇霆能代替郭松齡在張學良心中的位置倒也不錯,只可惜在老帥死後,少帥根本壓不住楊宇霆。所以日本人一來,少帥就慌了神了,想不出應敵之策,既不知道應該怎麼打,也不敢打,於是只好跑路了。

張作霖雖然私心重,但是在國家與民族的利益面前,他絕不含糊。

張作霖,軍閥也,豪傑也!


吾與吾國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認為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肯定“不會丟”,因為都是日本的了,丟啥啊?

很多人談張作霖之死就說是日本人炸死了張作霖。

這句話對了一半,是日本人炸死了張作霖不假,但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盼著張作霖死,當時日本首相,著名的《田中奏摺》作者,田中義一就對關東軍炸死張作霖大發雷霆。

據田中義一的長子田中龍夫(原眾議院議員)說:田中首相接到這一情報時,正在吃飯,不由得摔掉筷子冒出一句:“糟了!”,他非常憤怒地說:“陸軍幹出這種事來,使我們的計劃化為泡影”。

鑑於田中當時在努力逼迫張作霖出賣更多的中國利益,來實現自己“滿蒙分離”的對華政策,並取得了相當理想的初步結果,故而他對關東軍幹掉張作霖表示出了強烈的不滿。

那麼,張作霖在死之前和日本簽了什麼協定,讓田中義一對於張作霖之死如此憤怒?

我們從張作霖的顧問,同時也是日本特務的町野武馬的言論中得到了答案。張作霖死後,町野武馬回到日本,在談到張作霖的死時曾表示關東軍殺死張作霖純粹是嫉妒“滿蒙五鐵路將於七月正式發表公告,這件事為陸軍探知,他們認為如果這件事成功了,就不僅是五條鐵路問題,每條鐵路都附有租借地,所以滿洲就等於是日本的了,日本在滿洲的地位已徹底解決。那樣一來,軍人們就再也沒有建立功勳的機會。”

滿蒙新五路協議為什麼這麼關鍵?

這個協約規定:由日本政府承包修建下列五條鐵路:自敦化經老頭溝至圖們江線;長春至大賚線;吉林至五常線;洮南至索倫線;延吉至海林線。

張作霖出賣給日本的“滿蒙新五路”權益,其影響之大,後果之嚴重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

日本一向重視控制交通權在國防以及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但“滿鐵”所控制的鐵路線多以經濟為目的,缺少循環線路,不利於戰時動員及軍需物品的搬運。

為解決這個問題,日本確立了以軍事為目的建設滿蒙大循環線的方針。

如果其攫取的“滿蒙新五路”鐵路全部建成,則在東北南部、北部與朝鮮間成為大循環線路,長春至洮南、長春到大賚至洮南為小循環線路。這樣可以四通八達,有利於軍旅及食料運輸的方便,一旦正式發動戰爭,日本軍隊可以從本土迅速增援東北,以長春為中心,“南則把守山海關以防支那軍北上,北則把守齊齊哈爾以阻俄軍南下”,這個如意算盤也是日本迫切索要“滿蒙新五路”的根本原因。而且協定還規定:中國不能將打虎山至通遼的鐵路延長至通遼以北;不能修建開通(今通榆縣的一部分)至扶余的鐵路。

滿鐵社長山本條太郎曾評價張作霖與日本簽訂的《滿蒙新五路協約》說:“這等於(日本)購得了滿洲,所以不必用武力來解決了。”所以,山本在得知張作霖被炸死後,哀嘆“這下子我到滿洲來直至今所謀劃的以及今後準備要做的事情就全成泡影了。”

從《滿蒙新五路協議》簽約過程可以看出,儘管張作霖也知道這次賣國賣的太狠,百般推脫,但是隻要日本方面認真威逼,張作霖總是妥協的一方,如張作霖於5月13日與日方簽署了由日方承建延海、洮索兩條路的合同;15日又由趙鎮以代理交通次長名義與日方簽署敦圖、長大兩條鐵路的修建合同。餘下的吉五線,張作霖則堅持令張作相簽約,但張作相卻拒絕簽約,張作霖便以此為藉口對日方稱:“吉五線留到罷免張作相後再籤”。

假設張作霖沒有被關東軍炸死,那麼張作霖回到瀋陽後必定面臨日方要求全面履行《滿蒙新五路協約》的局面;“如果你不合作,日本軍隊將幫助你的敵人蔣介石!”,日方曾在張作霖推脫時這麼威脅他,張作霖最終也屈服了,而張作霖如果不死,在瀋陽,他不會繼續屈服嗎?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以“皇姑屯的炸彈已將專列裡所有文件全部毀滅,一切都已無根據”為由,拒絕日本要求履行《滿蒙新五路協議》的要求。東北易幟後,張學良更以“東北既已歸中附中央,外交問題由中央處理,鐵路問題東北當局無權過問”為由,將皮球踢給了南京政府。

這也算張作霖死亡帶來的好處吧。


蘭臺


實際上,即使張作霖沒死,東三省也會丟,因為:張作霖終究只是個曾僥倖左右歷史的小人物。張作霖之所以“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本人的格局和遠見都不夠大。

註定,這樣一個角色,救不了東三省,更救不了當時的中國。

坊間有句話叫“知子莫若父”,在張學良這兒,這話反過來也成立,張學良對他老子張作霖的評價,可以說是精確到了骨子裡。

張學良對其父的評價非常簡單,就六個字:有雄才無大略!

世人不知,張學良說完這句還有後半句,後半句是:蔣介石有大略沒有雄才。

張學良認為,能把天下治理好的人,非得是位雄才大略者不可。而相比之下,大略比雄才更重要。

二者的重要程度,從雄才與大略的區別中可見一斑。雄才是武,是果斷的執行力,領導力,掃平天下的英雄氣魄; 大略是文,是謀略,是佈局長遠,放眼天下的智慧。

從此可以看出,張學良這句話是說:他老子張作霖沒有謀略,缺乏放眼天下的智慧。事實,還真是如此。

張作霖此人,他的成功之路完全靠他自學,他只有兄弟、對手、部下,沒有朋友、師執,因此,這個人是個註定不會聽從建議的人。


這也就註定了,即使他沒死,他也不會聽從郭松齡等的建議,暫緩野心好好經營東北。既然如此,最終,日本還是會有機會進攻東三省。

而他不會聽從建議的原因,正是他兒子張學良對他評價的那句:他只有雄才沒有大略。

也正是因為張作霖沒有大略,所以在他登上最高權力寶座時,他才會最終失去方向,看不清形勢。

張作霖所看不清的形勢正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可治一方,卻治理不了變動中的中國。


相比之下,他的兒子張學良就非常自知之明。 他曾對趙四小姐說:“我沒有統一中國的能力,但有誠心服從能統一中國的人!”

張學良的這種自知之明和他甘於服從的心,張作霖沒有,這恰是張作霖即使活著,東三省也會丟的根本原因!


記者李滿



老張他們家我去過,就是現在的瀋陽大帥府,從中西合璧建築的格局就可以看出張作霖此人絕非一般人,他有著極大的睿智和知人善用之大才,筆者認為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絕不可能和其子那樣直接扔給日本人。就算東北亡了,估計也是兩敗俱傷,日本也沒有什麼能力打全面侵華戰爭,那咱下面就試想一下如果張作霖不死發生的情況。




張作霖出身貧寒草莽,是民國活生生的靠雙手及才智混出來的,他適應社會的能力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說,他無論遇到什麼事兒,基本都能從容面對,用他一生的社會經驗一一化解,說老張是“人精”一點不為過,他一步步的從一清二白打造出了一個海陸空俱全的奉軍,從水裡跑的軍艦,到天上飛的戰鬥機,以及地上的硬貨坦克連應有盡有,而且他善於交人,用人,而且用人不疑,唯才是用,雖然在老張的手下有很多混蛋,他們出生綠林鬍子,但也有很多文化名人,“海歸”也有不少,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能幹,武能打勝仗,文能管天下,老張注重保持奉系這些人才的平衡。在他當家時代,大家無一不服,所以沒有嚴重的內訌和分裂。唯一的一次郭松齡事件,也是張學良這個敗家子折騰的結果。


所以如果老張依然活著,沒有發生皇姑屯事件,東北奉系的凝聚力依舊存在,日本絕對不可能那麼輕易的攻下東北,反而弄不好要讓老張給玩死。正是因為他這個紈絝子弟的兒子,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任性的作風讓東北軍人心大失,“楊常事件”更是一步一步的把整個東北逼向絕路,最終九一八事件爆發,日本人竟然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張作霖苦苦經營了一輩子的東北。
最後用張作霖手書“天理人心”做結尾,老炮兒的江湖,其實就是人心吶。


老豬的碎碎念


至少不會輕而易舉的丟!

張學良丟東北丟的即窩囊又讓人可氣,在九·一八事變的處理上,的確有點太小肚雞腸的味道,還不如後來被塑造成“漢奸王”的汪精衛夠爺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張學良說他是奉了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按說張學良自1928年東北易幟後,他聽蔣介石的話本沒有,作為上下級本該如此,但蔣介石究竟說沒說,至今莫衷一是。

說實話,蔣介石雖然不想被拖入戰爭泥潭,但要說他慫的連基本的民族大義都分不清,未免也太小瞧蔣介石的政治韜略了,蔣介石不是傻子,他的領袖地位不是白撿的,混出來的,而是憑本事把民國的一眾大鬼小鬼摁在手裡的。

因此東北上四十餘萬人撤出東三省,張學良明哲保身的可能性更大,至少他不想第一個抵抗日本人,不想當那個排頭兵,愣頭青,他害怕他在打日本人,反過來別人趁機削弱他,吃掉他。


但是東三省對於東北軍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張作霖梟雄一輩子,雖然與日本人相互利用相互扯皮推諉的事件不少,但基本上是口惠而實不至。

東北是張作霖得心頭肉,他豈會坐實別人在自己心頭上個肉,不拼個你死我活,張作霖是斷不可能收手的,更何況張作霖並不是毫無實力,他擁有整個民國裝備數一數二的現代化軍隊。

他的兵工廠可以造槍造炮,在整個亞洲,都是首屈一指的。另有法國的坦克、李鴻章1不捨得買的馬克沁機槍若干。

如果張作霖在,進攻北大營,就那幾千和日本兵紅,都不夠張作霖的軍隊打牙祭,但張學良對東北沒有太多感情,不知道他爹創業不易的道理,丟了也就了,崽賣爺田不心疼!


歷史三日談


小編覺得如果張作霖不死,東三省乃至整個華北的局勢都不會向後來的方向發展。張作霖歷練豐富,出生草莽,手段與政治智慧絕非一般人可比,在與日本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張作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這樣說,張作霖的政治智慧絕非張學良所能比擬。因此,如果老帥張作霖不是在1928年被炸死的話,也許東北真不會丟。

張作霖如果不死,也就不會有1928年的東北易幟,至少東北不會在1928年就在名義上歸順於南京國民政府旗下。日本人對張學良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張學良急於與南京國民政府統一。因此,沒有了東北易幟,日本人也不會那麼早的對東北下手。

其次,東北軍看似龐大,其實內部派系林立,土派與洋派之爭貫穿於東北軍發展壯大的始終(或者稱之為士官派與學生派之爭,洋派是指那些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的軍官們,土派是指畢業於中國本土的保定軍校,陸軍大學的學生),同時,東北軍中還有根底深厚,影響巨大的老派勢力,主要就是那些與張作霖一起拉隊伍起家的東北軍元老們,包括張作相,張景惠,孫烈臣,吳俊升等人。東北軍的內部派系在張作霖還活著的時候基本能團結在張作霖的麾下,張作霖死後,張學良不論才能還是資歷都不能服眾,因此才有了後來的“楊常事件”。張學良與老派以及士官派的矛盾在張學良主政時期迅速激化。

實際上,“九一八”事變爆發當日,日本人佔領的不過是瀋陽一城,隨後日軍之所以能夠佔領整個東北,與東北軍內部的派系鬥爭有很大關係,在日本佔領瀋陽後,與張學良存在矛盾的東北軍老派和士官派許多都投降了日軍,這其中就有張作霖的拜把兄弟張景惠,這也是導致日本佔領整個東三省的重要原因。

如果張作霖還活著,至少可以保證東北軍內部不會出問題,張學良畢竟還是年輕人,太年輕,太缺乏政治智慧和手段。


青年史學家




千萬不要以為張作霖和他的東北軍很厲害。起初打打內戰還可以,一度把持北京政府,到後來也不太行了,退回關內。

日本人覬覦中國很久了,但張作霖的確不想和日本人合作,所以張作霖被幹掉。張學良上臺後,知道這個形勢,所以他明白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必須要加入大家庭。為此,他下令殺了楊宇霆和常蔭槐,史稱楊常而去。因為這兩個人和張作霖是一個路子,不想服從南京國民政府。



日本人經過明治維新,到這時國力大增。進入先進的製造業強國,軍事工業發達,能造飛機大炮不說,航空母艦都好多艘。想一下我們是什麼時候才有航母的。

打不過日本人,無論誰在東北領軍。張學良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才於1929年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後來,因為蔣介石覺得槍不如人,炮不如人,工廠不如人,機器不如人,人也不如人,沒辦法和日本開戰,於是讓東北軍不抵抗,撤入關內,期望通過國際調停解決問題。



事實上,校長和少帥心中都有數,國際怎麼可能調停狼子野心的日本軍國主義?無非就是想拖延時間,抓緊備戰,攘外必先安內,怕走崇禎皇帝的老路。

後來,為國民政府爭取了六年時間。後來發生的事,都證明了當時日軍戰鬥力驚人。


坐看東南了


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會丟嗎?從單田芳老先生的評書《亂世梟雄》,瞭解了張作霖。以前也看過有關介紹張作霖的小說,用單田芳老先生的話“張作霖一生沒有簽署過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在那個亂世的年代,張作霖從當土匪起家,後來當了國家的部隊首領,他的軍紀嚴明,不欺負老百姓。在打擊日本人和俄國人的同時,使自己的隊伍壯大,日本鬼子多次收買張作霖,可是他從不屈服。日本鬼子的威逼誘惑,也沒有動搖張作霖,最後被日本鬼子在皇姑屯暗殺,當時如果沒有張作霖,日本鬼子也許早就侵略了東北。結果在張作霖死後,吃喝嫖賭的張學良,一槍不放,就喪失了東北的大好河山。


用戶76540296743


如果張作霖不死,東北三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能仍然會丟,區別在於:不會一槍未放就將大好河山拱手讓人,相反東北三省將極大牽制日軍兵力。

日本對我國東北地區的野心由來已久——早在1855年當日本自己還在異國黑船的威脅下戰戰兢兢之時吉田松陰就明確指出日本應當通過對亞洲鄰國的侵略來彌補因西方列強入侵而損失的利益,用吉田松陰在《幽囚錄》中的原文來說“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可開拓蝦夷,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臺灣、呂宋,佔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侵略亞洲鄰國的大陸計劃,在這一計劃中我國東北地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整個日本的侵略計劃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東亞,欲征服東亞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

日本曾為佔領中國東北地區不惜同沙俄打了一仗,1905年9月5日在美國的調停下日、俄兩國締結了《朴茨茅斯條約》:俄國將自己在我國東北地區南部的所有特權無條件讓與日本,至此日本勢力就在遼東半島紮下了根。1905年5月日本將自己佔領下的遼東半島改稱“關東州”,同樣是在這一年日本廢除關東守備軍及軍政署,在大連新設關東州民政署。10月18日又廢關東州民政署,在遼陽設關東總督府。1906年2月28日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6個大隊獨立守備隊,警衛南滿鐵路沿線。7月31日關東總督府改稱關東都督府,到了1906年底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1919年4月日本將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將原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升格為“關東軍司令部”,1919年4月12日關東軍正式成立。1920年5月日本又設立了奉天特務機關,至此日本侵略我國東北地區的經濟、軍事、特務等機關全部成立完畢。

關東軍自成立起就扮演起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急先鋒角色:一開始他們積極介入到當時中國的軍閥混戰之中,試圖通過扶植代理人的方式實現以華治華的圖謀。實際上張作霖本身就是日本人扶植起來的,就嚴格意義上而言九一八事變前的東北是處於奉系和日本關東軍的共同控制之下。事實上當時東北局勢的複雜性還遠遠不止於此——即使說這裡是四戰之地也毫不為過:除了奉系和日本關東軍這兩股勢力之外,北方的蘇聯和關內的南京國民政府也都在東北有自己的勢力和利益存在。張作霖的精明之處就在於:他巧妙周旋於各路勢力之間,在這一過程中他始終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原則,絕不會倒向任何一方。儘管張作霖出於對抗南京國民政府和其他軍閥勢力的目的而對日本人許下了不少承諾,但在涉及主權的問題上是一點不含糊的,事實證明他壓根無意兌現對日本人的承諾,日本人在他眼中不過是實現自己利益的工具而已。感覺被耍了的日本關東軍於是在1928年6月4日製造了皇姑屯事件,這次事件直接導致了東北王張作霖被炸身亡。

張作霖死後其子張學良對外封鎖了張作霖的死訊,隨後宣佈東北改旗易幟,尊奉國民政府號令,至此南京國民政府得以在形式上完成中國的統一,日本試圖在中國東北扶植親日傀儡政權的圖謀破產。對此心有不甘的日本關東軍於1931年9月18日夜間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栽贓嫁禍聲稱系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藉口炮轟東北軍駐地瀋陽北大營,次日日軍攻佔瀋陽。1932年2月日軍攻陷東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植下成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張作霖還在,東北三省是否會丟呢?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變都是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的侵華野心的實施,絕不是什麼偶然事件。以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東北的野心而言:無論張作霖是否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都絕不會放棄佔領東北的行動計劃,也就是說無論張作霖在不在,戰爭都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如果張作霖還在能否守住東北呢?恐怕在相當程度上是守不住的——正如《論持久戰》所指出的:當時中、日兩國在武器裝備和軍工生產能力上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正因為如此在抗戰初期中國軍隊屢屢在淞滬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中敗於日軍之手,指揮這些戰役的不乏當時中國的一流名將,動用的軍力並不少,在淞滬會戰中還動用了當時國內裝備最先進的德械師,儘管如此依然沒能戰勝日軍,那麼如果換成由張作霖指揮的東北軍就能成功將日軍阻擊在國門之外了嗎?如果張作霖的東北軍真有那麼強的戰鬥力又怎麼會被北伐軍打敗而退回關外呢?

儘管張作霖還在恐怕在相當程度上也守不住東北,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張作霖還在勢必將會增加日本侵佔東北的難度,否則日本人就沒製造皇姑屯事件的必要了。張作霖不同於張學良——如果他還在的話應該不會那麼快就宣佈改旗易幟,即使宣佈改旗易幟也勢必在尊奉南京國民政府的號令前提下儘可能維持自己相對獨立的權力最大化,也就是說他不會像張學良那樣受制於不抵抗的命令。張作霖作為由草根一步步白手奮鬥起來的梟雄對自己手中的權力是格外珍視的,任何勢力試圖從他手中拿走東北的企圖都必將招致強烈的抵制,當他感覺日本勢力對自己在東北的統治構成威脅時就會利用南京國民政府和蘇聯的力量對日本形成牽制。而張作霖自己的實力也是不容低估的:“九一八”事變前夕東北軍擁有40萬左右的主力部隊,東北兵工廠每天的產量就可以武裝一個營,奉軍是當時中國所有軍隊中最先使用坦克和飛機、最先實現海、陸、空編制齊備的軍隊。如果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時張作霖還在,那麼他一定不會不放一槍就將大好河山拱手相讓,進攻北大營的幾千日軍還不夠他打牙祭,這樣一來就迫使日軍必須提前將主力部隊投入東北戰場,東北就將扮演日後淞滬、太原、武漢等地的角色——成為牽制日軍兵力重要戰場,全民族的抗日統一戰線就將提前形成,這樣一來整個抗戰歷史都將極大地改寫,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侵華日軍是否能在徹底佔領東北全境後從容入關將成為一個未知之數。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會丟。東北四省已經在日本和沙俄統治了幾十年,各自扶持了大量中國人軍官,軍隊。

張作霖也是日本人扶持的,他在日本和沙俄夾縫中尋求生存,他死,沙俄和日本誰得益,誰嫌疑最大。張作霖戰敗後準備出賣更大利益給日本人。

當時張學良少帥手下號稱幾十萬軍隊,大量軍工廠,精良武器,但真正聽調有多少人?

一場戰爭開始比結束更難。戰爭開始了,張學良少帥從東北四省帶出幾十萬精銳老兵不也是一件不世之功嗎。歐洲敦刻爾克大撤退,只帶回幾十萬老兵,只帶人不要武器,丟失了歐洲大陸。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老兵是多麼難得,後面戰爭就是要打過多年戰爭老兵。真正和日本人打仗了,這些老兵有多少為張少帥賣命呢?有多少人在後面打黑槍呢?

周恩來總理評價張學良少帥為國之功臣,難道有人比周恩來總理更有()格?

不要拿現在環境對比當時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