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父母就不要做這2件事情

曉曉和她老公一個是大學老師,一個在銀行上班,因為工作朝九晚五,所以在孩子出生以後,他倆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讓老人照應。不過,每到週末的時候,小兩口就會回家陪孩子,而且每次回家,他們手裡從來都沒有空過,拿的都是孩子喜歡的玩具和吃的。剛開始孩子是期待爸爸媽媽的陪伴,可後來有一次,小兩口忘記給孩子買玩具了,他家孩子就哭鬧著發脾氣,一天也沒有理他的爸爸媽媽。很多爸爸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孩子,所以對孩子會產生愧疚感,便用一些物質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這種方法會讓孩子開始不滿足,甚至貪婪,如果不想讓孩子出現這種情況,這些事情父母就不要做了。

不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父母就不要做這2件事情

一、對孩子沒有底線

很多父母為了給家庭更好的物質條件,在孩子出生以後,就會讓老人照顧,老人對待子孫,本就隔代親,所以事事會滿足孩子的需求,依著孩子的性子來,而且,只要孩子出現哭鬧,老人絕對會沒有底線的滿足孩子。很多父母忙工作,週末難得回家一次,所以,在孩子提出條件的時候也是絕對的服從,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內心的愧疚感,然而,這種對孩子沒有底線的滿足,助長了孩子的脾氣,很容易讓孩子形成“窩裡橫”的性格。

不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父母就不要做這2件事情

其實,對於忙工作的父母,也要及時的調整心態,不要因為愧疚,做出對孩子沒有底線的滿足行為,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感受不到溫暖。

二、物質獎勵

現在有一種“懶”教育法在家庭中很流行,那就是物質獎勵,比如:讓孩子考試得一百分、或者讓孩子做一些家務後,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然而這個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不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父母就不要做這2件事情

1、孩子為了獎勵而做事

很多父母看孩子做事情沒有積極性,或者最近成績差,就給孩子約定,如果做好了,就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很積極的去做,但時間一長,很多父母會發現,此方法對孩子產生的效應越來越低,而且,孩子還會討價了,甚至,有的孩子還會根據獎勵得大小,決定自己想不想做這件事了,這就會讓孩子出現目標錯位,對孩子的性格發展也不是一件好事。

2、不滿足現狀

當孩子一次一次得到滿足之後,就會覺得這些獎勵變得極其容易,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會要求父母加大物質獎勵,才肯繼續做事,不然就選擇放棄。

不想讓孩子成為“白眼狼”,父母就不要做這2件事情

因此可以看出,父母的物質獎勵過於頻繁,會讓孩子不滿足現狀,而且更容易貪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