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權融資多元化 年內“補血”已超千億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券商通過IPO、定增、配股等股權融資方式,已為自身資本金“補血”超千億元。

某券商專業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出於增強公司運營的內在動力,以及提高資本金充足率、降低槓桿的外在要求,持續、多途徑融資成為券商固定動作。而股權融資因其永久性、低成本、低風險等特點,成為券商首選的融資方式。

IPO受熱捧

11月28日晚間,申萬宏源(港股00218)發佈公告稱,股東大會通過了關於公司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上市方案的議案。不過,在公告中,申萬宏源沒有就此次港股IPO發行規模做詳細說明。有消息人士指出,申萬宏源此次赴港上市,募資規模在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之間,即78億港元至117億港元。

今年以來,已有5家券商正式登陸A股,通過IPO融資途徑合計募資淨額為110.62億元。具體來看,分別是華西證券(49.67億元)、南京證券(10.42億元)、中信建投證券(港股06066)(21.68億元)、天風證券(9.27億元)和長城證券(19.58億元)。

此外,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還有4家券商處於IPO排隊狀態。其中,中泰證券審核狀態為“已反饋”,國聯證券(港股01456)、紅塔證券、東莞證券為中止審查狀態。

而處於“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狀態的券商還有10家,分別是萬聯證券、中銀國際證券、國開證券、華龍證券、德邦證券、國融證券、湘財證券、渤海證券、財達證券、恆泰證券。

同時,新三板也成為券商進行股權融資的可選陣地之一。不過,大部分新三板掛牌券商選擇摘牌後,向A股IPO發起衝擊。截至目前,曾經在新三板掛牌的7家券商僅剩下3家,分別為聯訊證券、東海證券、國都證券。

定增“回暖”

從融資規模來看,除IPO外,定增成為券商股權融資另一種受歡迎的融資方式。

11月27日,國信證券公告了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150億元。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A股上市券商僅通過定增就募資262.08億元,分別是華泰證券今年8月2日通過定增,募資142.08億元,以及申萬宏源年初定增募資120億元。

此外,今年還有約580億元的定增募資計劃正在推進。其中,包括廣發證券(港股01776)150億元定增募資計劃(已過會)、海通證券(港股06837)200億元定增募資計劃(股東大會通過)、國信證券150億元定增募資計劃(董事會預案)。

配股做補充

除定增外,配股因門檻相對較低,成為中小券商的可選融資方式之一。

11月24日,國海證券發佈公告稱,延長股東大會有關配股決議的有效期。據公司此前發佈的配股計劃,擬每10股配售3股,公司第一大股東廣西投資集團承諾,將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可配股票。

據記者簡單統計,年內券商股權融資的“補血”規模在千億元以上。

關於股權融資募集資金的用途,相關券商在公告中提到,首先是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具體用於擴大相關業務規模,包括融資融券業務、股票質押回購業務和自營業務等資本中介業務。此外,還有的券商用於償還債務、向子公司增資等。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