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2018年11月推薦書單(人文類)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美)費正清、劉廣京(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跟哈佛中國史和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相比,這套劍橋中國史,應該是這幾個版本的中國通史叢書裡,學術性最強的一種。晚清史的這兩卷,擯棄了線性敘事和以人物為中心這兩種傳統的通史寫法,而是由一篇篇各自相對獨立,闡述晚清中國主要面向與生態的小專題組成。每一個小專題,都是一篇質量上佳的長論文。由於成書較早,這些專題的涉及面主要還是以政治、經濟和社會為主,而文化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儘管如此,本書至今仍然是關於這一時期中國歷史最重要的參考文獻之一。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德)歌德《浮士德》(上海譯文出版社):德語世界乃至整個歐洲最重要的文學名著之一,也是德國作家、詩人歌德一生中,最知名的一部代表作。跟中國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類似,本書在由歌德成書之前,也經歷了從誕生到發展再到豐富,長達幾百年的故事生產與傳播史。因此在這本書裡,從希臘神話到民間傳說,從古代宮廷軼事到近代抒情詩人,歐洲千百年的種種歷史文化積澱,幾乎無所不包,處處用典。也正基於此,對於來自他者文化的中國當代讀者來說,要完全讀懂本書,理解其中的豐富意蘊,難度極大。錢春綺老師的這個譯本,已經是相當值得推薦的一個版本,然而閱讀過程中,仍然深感語言與語言背後的文化,在翻譯過程中造成的丟失與異質感,實屬無奈。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劉東《詠歎之年》(江蘇人民出版社):清華國學院劉東老師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文章精選集,包括隨筆、評論、訪談、演講稿等多種形式。其在正式的學術論文之外的一些重要作品,諸如回憶自己南京求學生涯的《金陵求學記》,探討江蘇文化發展路徑的《江蘇文脈的激活》,回顧自己過往學術歷程的《人生不過是將錯就錯》等,都被收錄其中。劉東老師的這些隨筆文風隨性、肆意,幽默、豁然,讓其君子不器的學術志趣和從容達觀的個人形象躍然紙上,讀來很有趣味。值得收入的一本小書。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加)李在中《朵雲封事》(北京出版社):著名博物館人、中國美術史專家李霖燦先生之子李在中的文集,以“中央博物院”的三十二年曆史為主要線索,串接起眾多學術文化界的知名父輩學人的治學與生活往事、創建和運營“中央博物院”的歷史細節,以及相關田野調查和研究的實錄。李在中先生的文字流暢優美,帶有濃濃的中國傳統古意,寥寥數筆,動人而震撼。本書不只是關於中華一代學人和文化工作者往事的重要資料文獻,也足可管窺在充滿戰爭、殺戮與動盪的20世紀裡,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延續之難。值得反覆閱讀。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林鵠《南望》(三聯書店):社科院歷史所林鵠老師關於遼代前期政治史的一部新著,其核心立論是批判西方學者基於相對主義立場對遼代漢化論的極度排斥,具體的論述方式是採取政治史與制度史交織的視角。作者挑戰前人觀點和勇於創新的意識,在全書字裡行間處處得以體現,儘管其史料論證很難說沒有漏洞,但其作為青年學者的銳氣值得讚賞。除此之外,作者對於重要史料典籍文獻的細讀與分析考證功力,也讓人印象深刻。能夠位列“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之列,個人認為恰如其分。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德)布萊希特《戲劇小工具篇》(北師大出版社):德國著名劇作家布萊希特關於戲劇理論的一部重要的隨筆集。其關於戲劇的娛樂功能、教育功能,和所謂戲劇表演的“間離”論的闡述,都是在這本小書裡系統提出。儘管受制於隨筆的體裁,書中收錄的大多數文章結構相對鬆散,敘述也比較跳躍和隨意,但較之那些正襟危坐的學術文章來說,其可讀性仍然更勝一籌。對於看過布萊希特的戲劇作品文本或實況演出的讀者來說,閱讀本書中的很多內容,相信會心有慼慼,會心一笑。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英)本·威爾遜《黃金時代》(社科文獻出版社甲骨文):甲骨文推出的這本關於英國史的新書,照例是走的通俗歷史敘事的路徑,選取了19世紀50年代這一大英帝國最為輝煌的歷史時期集中加以報道,記述這一時期大英帝國發生的諸多重大事件,對於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跟麥克法蘭的那本同主題著作側重學術分析不同,本書的記述,完全是在以時間為線、地點為軸的流暢性故事敘事的基礎上完成的。非常適合有興趣瞭解這一時期英國史和世界史的大眾讀者。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張謇《張謇全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問世的一個老版本的張謇全集,裝幀古樸,頗有收藏價值。就內容而言,主要有兩大特色:第一是按照政治、經濟、實業、事業、藝文、日記這六大類分設六卷的方式比較科學;第二就是目錄上,均列出每篇文章的題目,相當於索引做得不錯。這兩大優點,都很方便研究者和讀者分類查詢。儘管其蒐集的文本,可能不如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的版本那麼全,但仍有獨特參考價值。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歐陽江河(編)《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四川文藝出版社):

著名詩人歐陽江河編選的一本關於中國獨立電影的訪談錄,在香港出版十一年之後,終於推出大陸簡體中文版,值得關注。本書由九篇訪談和三篇評論組成,大多完成於2006年前後,因而以第六代導演和涉足獨立電影創作較早的中生代導演為主。由於訪談者本身,往往也是作家、學者或電影導演,因此跟作為訪談對象的導演之間,比較容易形成對等的對話。儘管部分訪談顯得過於簡略,但整體而言,仍然是關於中國獨立電影的一部重要資料性文獻,值得細讀。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張宏傑《歷史的局外人》(東方出版社):

著名通俗史學寫作者張宏傑的一部隨筆自選集,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寫對作者影響最大的作家和歷史學者的生平軼事,字裡行間,不乏作者自身生平經歷與這些“大家”人生故事之間的共鳴;第二部分寫作者的文學青年之路,既有文學生涯回顧,也收錄了幾篇頗具代表性的遊記和隨筆,整體而言,幾篇遊記相對較弱;第三部分是關於作者走上歷史研究與歷史寫作的路徑回顧,記述戴逸、葛劍雄、秦暉三位名師的隨筆情真意切,細節豐富,已經成為讀者瞭解這三位知名學者的重要一手文獻,而另幾篇關於公共史學和通俗歷史寫作思考的隨筆,也頗具深度和啟發性,值得參考。整體而言,本書絕大多數文章文筆流暢生動,兼具可讀性和趣味性,煞是好看。對歷史感興趣,而又恐懼於學術論文的刻板與枯燥的讀者,應該會從這本小書當中,找到閱讀的樂趣。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羽戈《不為什麼而讀書》(上海三聯書店):青年作家、評論人羽戈的隨筆自選集。大部分文章的篇幅都不太長,適合零碎時間閱讀。法學專業訓練而致的理性,文學閱讀和日常生活體驗帶來的豐富情感,與大量歷史方面的閱讀與寫作形成的對史料文獻的無比熟悉,在這些文章的字裡行間都有體現。個人最喜歡其中關於歷史類書籍和金庸武俠小說的讀書隨筆,前者點面結合,閱讀細緻,頗見功力;後者則將閱讀積累、現實觀察和個人生活體驗交織在一起,非常耐讀,很有共鳴。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鄭炳林(編著)《敦煌與絲綢之路文明》(江蘇人民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老師編著的一本關於敦煌學的科普讀物,隸屬於江蘇人民出版社牽頭負責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普及讀物項目。文字流暢淺顯,配圖豐富清晰,在保留了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可讀性和趣味性都很強。實屬瞭解敦煌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意蘊的一本上佳入門性讀物,值得收入。

论书|2018年11月推荐书单(人文类)

南通市檔案館(編)《西方人眼中的民國南通》(山東畫報出版社):

南通市檔案館編選的一本關於民國時期西方人對南通經濟社會生態記錄的一部文集,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西方人對上世紀20年代前後張謇兄弟治下的南通發展成就的記錄,日本方面抗戰期間對南通經濟社會生態所做的調查報告,抗戰期間部分西方人途徑南通時的見聞記錄,以及南通基督醫院的護士麥文果對抗戰時期南通遭遇的苦難的詳實記錄(後人稱為“麥氏文獻”)。這其中,尤以日本方面的調查報告和麥氏文獻最具參考價值,前者發揮了日本人調查和考證精細的特點,載有大量的珍貴數據和表格,後者則詳細記錄了南通戰爭時期遭到破壞的情況,也包含大量關於難民和病人的數據和實錄。本書對於試圖詳細瞭解民國時期南通社會經濟狀況的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參考價值極大。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十一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人文歷史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email protected]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註明“蓑翁論書”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