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西方中世紀藝術只有繪畫卻沒有雕塑?

i不之


中世紀時期的雕塑主要系哥特式為主,哥特式雕塑的影響力在整個雕塑史來說,是僅次於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的。




從整個中世紀的發展過程來看,在興盛時期時雕塑作品非常多,但是在中期,由於各國常年戰亂,國土面積各有增減,所以相對來說建築的數量也減少不少,規模縮減非常嚴重,至於其中的雕塑作品,也銷燬嚴重。至於後期時,無論雕塑還是建築,也都逐漸興盛起來。



之所以感覺雕塑在繪畫的面前不太顯眼,可能是因為雕塑作品的數量和傳播度上相對於繪畫作品要差不少。但是無論是繪畫還是雕塑,都是為宗教服務的藝術。




綜合來看,中世紀最受矚目的藝術成就,還是建築與雕塑,適應當時宗教需要的大型紀念建築叢生林立,充分顯示宗教的權威與輝煌,如比較標誌性的圓穹和裝飾性雕塑,彩色筆畫,玻璃化等等,也體現出西方工匠的工藝美感。


名師巨典


歐洲中世紀不僅有繪畫,也有雕塑,只不過中世紀的雕塑藝術成就遠沒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和巴洛克時期的精彩而已。也許正是文藝復興的輝煌和巴洛克時期的精彩,導致了人們對西方中世紀的雕塑忽視。



之所讓人忽視中世紀的雕塑,還可能基於人們總是將歐洲的中世紀說成是一個“黑暗時代”有關。長此以往,人們就覺得中世紀可能是一個文化的荒蕪期,有繪畫就不錯了,終究要為宗教服務,而雕塑似乎是可有可無。



事實遠不是這樣,我們今天看到的西方中世紀的雕塑,他們深受古希臘、古羅馬藝術傳統的影響,而且還隨著航海業的發展,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東方的文化藝術也被中世紀的雕塑藝術汲取了營養。





當然,正如中世紀的繪畫藝術主要服務於宗教一樣,此時的雕塑藝術也是服務於宗教的需要。

今天我們看到的中世紀雕塑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配合建築需要的作品,另一類就是我們常見的獨立的雕塑作品。

事實上,中世紀大多數的雕塑人物面帶苦相,不是受難,就是哀悼,作品採用寓意、象徵、誇張等手法形成一種非現實的宗教感,使人置身於雕塑前,就能感受到強烈的神的壓抑,感受到神的不可侵犯。


這尊雕塑與數百年之後羅丹的《思想者》異曲同工



儘管中世紀的雕塑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以服務於基督教為主,但是,宗教專制的統治也沒有能壓制住一些作品,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釋放人性的光輝和世俗的慾望。

據說,雕塑大師羅丹就親口承認,自己就是從中世紀雕塑中學到許多東西,所以,一味地將中世紀的雕塑藝術否定掉也是不可取的。


布穀公社


經過燦爛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後,西方開始了長達千年的漫長的中世紀。這一時期被西方稱為“最黑暗最晦澀的時期”,因為這一時期西方籠罩在封建宗教神學的統治之下,人們思想嚴重禁錮,經濟遲緩,文化沉寂,在藝術創作上更是乏善可陳。如今我們看到的繪畫雕塑作品寥寥。

文藝復興時期油畫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十四世紀。這時,一場曠日持久長達兩個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意大利開始進而蔓延到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提出了恢復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口號,針對的就是宗教神學的統治束縛,倡導人性解放的“人文主義”精神。文藝復興帶來了歐洲自中世紀以來從未有過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帶動了歐洲各個方面的發展,成為歐洲告別中世紀的標誌,也是西方進入近現代文明的里程碑。

文藝復興時期油畫

現在我們看到的繽紛絢麗的西方藝術作品,除了少量古希臘古羅馬雕塑以外,大多產生於文藝復興以後。因為中世紀的歐洲藝術出現斷代幾乎是個空白,所以只看到少量平面繪畫而看不到雕塑作品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誰憐一燈影


1、 平面繪畫形式是西方中世紀的主流藝術,包括壁畫和鑲嵌畫等,很奇怪中世紀幾乎看不到任何雕像。其中的原因與基督教的戒律有關,尤其是“十誡”當中的第二誡:禁止拜偶像。

2、但是由於通過繪畫來傳遞聖經故事對傳播基督教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導致中世紀的繪畫得以迅速流傳。由於基督教發展初期瞭解教義的人很少,格里高利一世才提出用繪畫的形式向信徒傳遞聖經故事,所以我們才得以看到中世紀留下來的大量的繪畫藝術,包括許多馬賽克拼貼的鑲嵌畫。

3、中世紀宗教文化是主流內容,他們擯棄了古希臘羅馬時期對美的追求,所以中世紀繪畫特別簡潔明瞭,甚至類似於漫畫,他們只需要把故事裡的人物畫清楚,把故事講明白就可以了,所以肯定不會花大時間去雕塑作品。中世紀的繪畫畫面完全擯棄技巧的表達,也不會追求是否相似,而是隻需要確保宗教內容是否表達正確,所以整個中世紀美術給人的感覺相對僵硬和呆板,但是在今天看來


藝術故事匯


縱觀整個西方藝術史,人們的印象中只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的藝術,偶爾會想到古希臘文化帶給文藝復興藝術的意義,卻唯獨對西方中世紀時期的藝術沒有什麼印象,那是因為中世紀時期的藝術沒有什麼特色,甚至讓人認為西方中世紀藝術只有繪畫卻沒有雕塑,


藝術的發展是依靠良好的環境和優越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稍微瞭解一下就知道,西方中世紀社會動盪,導致經濟條件落後,然而雕塑的成本非常的高,即使是宗教神權者允許雕塑題材藝術,可也沒錢購買上等的石膏;

而且中世紀時的雕塑藝術技法不夠嫻熟,據說雕塑是要一次性成功,如果不成功,石膏掉了下來,這石膏就不能再用了,白白浪費了;再者,藝術家也是要吃飯填飽肚子的,創作出來的作品要有人購買才有用,西方中世紀的人幾乎沒有經濟基礎,飯都吃不飽,又怎麼有錢去買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呢?



之所以西方中世紀藝術只有繪畫,那是因為繪畫的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一些古老建築的圖案又可作為繪畫題材,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方中世紀的人文盲比較多,幾乎都不認識字,宗教神權者為了更好的統治人們的思想,於是要求藝術家把一些宗教知識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供人們欣賞,不懂看文字,看圖總會吧,所以就出現了很多有關“神”的繪畫,


詩夜城主


創作背景,需要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