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給孩子系統監測管理吧,遺傳身高有望提升6.5釐米

赶紧给孩子系统监测管理吧,遗传身高有望提升6.5厘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過科學監測和管理,在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的同時,發揮身高生長潛能——遺傳身高有望提高6.5釐米左右。”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身高促進門診專家強調。

如何計算遺傳身高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兒童健康管理中心知名專家、主任醫師毛景霞介紹,影響身高的因素很多,遺傳因素對身高的影響佔70%,環境因素佔30%。

遺傳身高均值如何計算?大致的計算方法如下:

女孩終身高=(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2釐米)/2

男孩終身高=(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2釐米)/2

毛景霞介紹,這個數據也被稱為靶身高,在靶身高的基礎上還有約上下加減6.5釐米的範圍,這個“加減6.5釐米”就主要是30%的環境因素起作用。也就是說,一個遺傳靶身高為160釐米的女孩,其終身高可能在大約153.5釐米到166.5釐米,差距非常之大,這也正是對兒童進行身高管理的意義所在。

而身高與年齡的關係,需要根據生活年齡和骨骼年齡來進行綜合評估。

生活年齡就是平時所說的孩子的“日曆年齡”,骨齡則需要拍左手腕掌骨X光片來進行評估,這兩個數往往並不“同步”。骨骼年齡是反映身高的真正年齡。

毛景霞表示,每個人停止長個兒的“日曆年齡”不一樣,但是骨齡的終點是相同的,一般女孩到14歲,男孩到16歲,骨骼生長板基本閉合,身高停止生長。

兒童身高增長規律

赶紧给孩子系统监测管理吧,遗传身高有望提升6.5厘米

關注骨骼年齡

孩子的骨齡與生活年齡相比,過早或者過晚都需引起關注。

例如10歲的孩子因為身高偏低,經檢測其骨齡是9歲,家長並不能因此放鬆警惕,盲目認為是“晚長”、盲目等待。因為骨齡落後不一定是晚長,營養、睡眠、運動、情緒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缺乏等)問題也可引起骨齡落後,如果不及時糾正,都可能對終身高造成負面影響。但骨齡如果提前1.5歲以上則提示孩子可能是其他疾病,終身高也會受影響。

影響身高的原因,如果是疾病導致的,需要對症進行治療疾病;如果是環境因素導致,則需要對飲食、運動、睡眠、情緒等進行改善調整;此外,跟身高相關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鈣質、鋅、維生素A、維生素D等,營養素不均衡或者缺乏均需要調整。

科學管理可“長高”

毛景霞提醒家長,女性身高達到150釐米、男性達到160釐米都屬於正常範圍,低於這個數值才叫矮小。當前中國成年女性平均身高是160.6釐米,成年男性平均身高為172.7釐米。因此孩子體檢時“身高是否正常”的問詢往往都能得到“正常”的答覆,但這一標準可能與遺傳身高或者家長的期望身高有差距。

因此,希望孩子身高生長軌跡正常或者長得更高,就需要儘早對身高進行檢測和系統管理了。毛景霞主任以北京東區兒童醫院身高促進門診的方法為例介紹,通過生長曲線動態評估、骨齡檢測、帶養方式評估、專家問診等環節,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進行科學評估,在排除疾病的情況下,對兒童身高進行科學系統管理,根據孩子情況,從運動、營養、環境、心理、睡眠等方面為孩子量身定製“助長”方案,及時干預。

如何觀察生長水平

毛景霞介紹,監測身高有個簡單易行的方法:根據我國兒童的生長髮育曲線圖定期監測身高。

赶紧给孩子系统监测管理吧,遗传身高有望提升6.5厘米

圖片來源/親寶寶APP截圖

兒童生長髮育曲線圖上標註有不同的百分位數,是指人群分佈狀態。例如,從人群中隨機選擇同年齡同性別的100個孩子,按身高從矮排到高。上圖中孩子的身高正好位於50%的百分位線上,這意味著有49個孩子比他矮,另有50個孩子比他高。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數,屬於矮小,可能有內分泌系統疾病,需要儘早去醫院就診。

除了去醫院進行身高管理,家長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判斷孩子生長速度是否正常。例如孩子是不是從小到大總坐在前排,或者發現孩子去年買的褲子今年還能穿,逐漸比同齡的小夥伴“落後”了,或者突然躥個兒了,通過這些簡單的目測的方法,提示孩子生長速度可能出現了問題,都應當及時就診。

此外,家長應養成給孩子測量並記錄身高的習慣,並且要遵循“3同原則”即每個月的同一時間,同一個人用同一把尺子進行測量,以減少偏差,或者直接在牆上畫道,來觀察孩子的生長速度。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編輯 嶽清秀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