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有的大學畢業生靠關係找工作?

千年一嘆kck


每年畢業季,大學生畢業群體找工作的時候,這時也是大學群體狀態差異性最大的時候,有的大學生製作精美簡歷、每天跑招聘會,希望能得到某些企業青睞;有的則選擇去考公務員、從國考到各地省考,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當然,大學宿舍內往往也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根本不著急找工作,每天還是如大二大三時那樣混吃的等死,甚至還不如往常一樣勤奮,在同齡人忙碌的身影中額外鎮定,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經給自己安排了一份不錯的職業。

我國是人情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越是在小城市越被看中,相反,人的能力素質更顯得更重要一些。大學生畢業就靠關係被安排了一份較好的工作,雖不能說靠關係找工作的大學生本身能力不強,但往往這部分大學生能夠有一個較好的平臺,如果自身能力也強,有個好前途是遲早的事,但同樣,靠關係進的企業本身就是關係的一種,在以後的業務,往往有時也是比拼的關係,如果在關係比拼中敗下陣來,同樣也要忍受失敗的滋味,這種事也談不上公平與不公平,畢竟你進來的時候就已經是靠的關係。

一般來說,大學生靠關係進的企業也多是國企或私企,而想要通過關係成為機關事業單位正式人員,以前有沒有我不知道,但現在來難如登天,這也是為什麼千軍萬馬要擠公務員這條路的原因。而靠關係進入私企或者國企還是可行的,只不過你必須是關係網的重要一環,不然即使進去,也會受到排擠,到那時在談公平就顯得格外幼稚。

所以,不倫是大學生靠自己找的工作還是靠關係找到工作,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只不過事後的發展如何還需自身能力素質過硬,如果能力素質不過硬,即使平臺再寬再廣,也只不過是過眼雲煙。也就是說可以靠關係,但要明確關係靠不住,遲早還是要靠自己。


天涯0咫尺


先說說我們一個宿舍的同學吧。當年,我們畢業,有三撥人走了不同的就業之路。一個人大三就開始吊兒郎當了,因為他爸爸早就在家鄉地級市銀行留好了位置。大四的時候,有三個人被這個行業老大企業預定了。其餘同學,不想回家鄉,想留大城市,一個走了學校的關係,推薦到了北京工作,有本事的同學託家長關係找到了比較好的工作,沒本事的就各顯神通了。反正,我們宿舍很大,13個同學很快就五湖四海了。

畢業頭五年,同學分化就比較大了,有關係的同學,進入了好單位,有的甚至一步到位進機關。我們沒有關係的同學,大多數下了基層。當時,我們去城裡找同學玩,到他們的辦公室,還要先通過衛門登記,同學相見,感覺機關的同學像在接見我們“鄉巴佬”。畢業十年,這批高起點的同學有的混到了科,有的混到了處,我們還在底層打拼。十年之後,混在底層的同學,有的掙扎出來當來有實權的單位一把,有的辭職創業當了老闆,但大多數還在底層混著,過著不鹹不淡的日子。

結論,憑關係找的工作,在畢業十年內,非常佔優勢,單位好,起點高,發展快。十年之後,有實力的同學後來居上,表現一般的同學也就認命不掙扎了,就在中低層次安居樂業了。十年之後,由於當年的父輩關係(退休)往往失去了作用,有關係的同學就看自己的真本事了,個別有真本事的繼續發展,大多數人顯得後勁乏力了,這是因為他們拼關係高起點後,沒有在基層打拼鍛鍊,往往後勁不足。

結論:有關係不用是傻子,但是這個時代,只靠關係,沒有實力,職場下半場發展就會分化。有錢的企業家,都把兒子放在艱苦崗位鍛鍊。有關係的人家,恨不能直接讓孩子進大部門大機關,恨不能坐直升飛機。未來的職場競爭,越來越重視實力和後勁,沒有在複雜環境下爬模滾打的人,越往高位發展越乏力,免疫力和抗壓力不足的弱點就會暴露。但是,大多數人又何必在乎呢?因為混到半山坡上,哪怕停滯不動,也比99%的人混得好了。

最後奉勸:沒有關係的同學,也不要灰心喪氣。以後的時代,越來越走向市場化,有本事吃肉,沒本事喝湯。起點低,雖然是一個遺憾,但後發制人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幹大事、後勁十足,在底層打拼幾年,經歷一點風風雨雨,遭受過幾次打擊和失敗,不是壞事,增強免疫力和抗壓力,也許你會走的更高更遠。你看看現在風光的那些企業家,哪個不是從爛泥坑裡爬出來的?


職場火鍋


曾經問過一個外地到上海工作學金融大學生,為啥不在老家找銀行工作,她說“縣裡一有名額就被後門開走了”,今年鄰居孩子大學畢業,孩子在“校招聘”會上談好了上海一家有名國企,小孩很高興,中間還有和人事部門微信來往,定好某時報到,報道日前一天,人事部門微信告知“由於企業內部人事調動,你的錄用被取消,請原諒”,小孩第一反應是被後門擠掉了,然後問我,本人原來在國企工作30年,下崗後到到外企高層工作13年,第一反應也是被擠掉,本人知道國企幹部說謊張口就來,所以靠關係找工作是常有的,但外資HR不敢後門,擔心相關部門會直接問責HR,這樣會影響HR職位。


手機用戶50359137424


說說我的經歷吧,當初我畢業時,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個親戚,是我爺爺的親弟弟,他閨女混得挺好,作為農村出身的我,雖然沒有見過大世面,但是總是想靠自己的努力找工作,並不想靠什麼關係,為的是爭口氣。但是農村的父母不這麼想,專門跑到青島請我那個三爺爺和他閨女吃飯,為的就是能讓他們幫忙找個工作。

都說人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後,就瞧不起農村人了,這句話說得太對了。我那個三爺爺平時吹的自己的女兒多麼牛逼,好像沒有她辦不成的事一樣,結果找他找工作了,半句話不敢說了。在場的我,真想跑出這個飯桌,心中有一萬的不情願在奔騰。但是既然是父母出面,我也要聽從父母建議,畢竟當初找工作確實也碰壁不少。

最後的結果是,人家壓根就沒打算幫忙,甚至還不想讓我留在青島, 因為怕以後會有事麻煩他。唉,初入社會的我,真的不明白,這就是所謂的親情?當時我發誓,即使他給找了工作,我也不去,我要靠自己。

身在異地的我,靠自己說的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不過,幸好有公務員考試這條路可以讓我選擇。當我那個親戚知道我考公務員的想法後,冷言冷語接著來了,說他女兒當初筆試第一,結果也沒考上,很黑的,勸我不用考了。但我並沒聽他們的嘲諷,果斷走上了公考之路。

第二年,我順利上岸。我親戚閉嘴了,我就是想用實際證明,我一個農村人,沒有你的幫助,照樣可以活的很好。所以我討厭找關係入職的人,感覺讓人瞧不起。這是我的態度,非喜勿噴。


春風下的楊柳


作為一名剛剛參加招聘的大四同志,看慣了招聘場上的各種把戲,現在來說說我的看法。

”大學畢業找工作,是一場結合個人自身實力和家庭實力的綜合作戰“,這是我大學職業規劃老師告訴我的。

所謂的大學畢業要靠關係找的工作,我個人認為,這種工作的性質應該是比較穩定、有編制之類的工作,說白了,體制多飯桶,招聘的時候水很深。我自身也被關係坑過那麼幾次,所以對於我個人而言,直言不諱的說,我特別討厭這種擁有特權進工作的人,但只要不發生在我身上,我也覺得沒什麼。

但說到看待,呵呵,許多人估計都不喜歡,但誰又不想自己有關係呢?

這就是人人厭煩特權,但人人都想擁有特權。

我覺得,英雄不進體制,應該去外面的世界一展風華。只有經歷艱難苦澀,渡過大風大浪,仍舊本色不改,依舊笑傲的人,才是真英雄。

對於那些關係戶,稍微有點自知之明的人都會覺得慚愧吧!這就相當於你託關係上了清華,可是你不自卑嗎?

大家如果同等競爭,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楊飛老師


如今,“找關係”、“走後門”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不太好的詞,很多人對通過人際關係,人脈關係做事存在一種偏見,代表一種不公平,走後門,在欺負窮人,沒關係的人。關係這個事,總是被人指責成中國人特有的陋習。那麼,如何看待有的大學畢業生靠關係找工作?




1、就業壓力比較大。

如今中國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大學畢業生臨近畢業,需要找工作,但社會上的工作崗位畢竟是固定的,也沒有那麼多工作崗位來提供給他們。如此眾多的學生湧入就業市場,大學生就業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靠自己,那就只能去私企打工了。所以,靠關係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也是可以理解。



2、關係只是一種優勢。

對於這個社會來說,有關係是一個人的資源,那麼他就可以比那些沒有資源的人進步得更快,在就業上面就會有優勢。靠關係只是保證了在找工作上面有優勢,而不能保證在職場中就一定能夠比別人發展的好。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關係只是一種優勢,關係並不能決定你未來的發展。

3、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

每個人生下來就有不同的家庭背景,這些因素雖然不能有特別大的影響,但至少對一些小事還是有影響的。就比如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有關係背景的家庭就可以給孩子迅速找到一個體面的工作,而沒有家庭背景的孩子們就只能靠自己了。



總之,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在大學裡好好學習,積累經驗,這樣以後畢業了,才能更好找工作。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前行!


許悠然


要是擱以前,我肯定是對此嗤之以鼻的。

靠關係找工作算什麼本事啊,靠能力才是牛B呀。

但是,工作這麼多年後發現,以前的想法太天真!

能靠關係找工作當然可以,而且也應該呀。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如果你能力平平的話,靠關係找到的工作往往是還不錯的工作;反之,即便你能力很強,也完全不用排斥關係啊。

著名社會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Mark Granovetter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他對於美國波士頓近郊居住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是怎樣找到工作的進行研究。

總共找到282人,並從中隨機抽取100人做面對面的訪問,發現其中通過正式渠道申請,比如看廣告投簡歷,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54人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工作。

這也就意味著,當你絞盡腦汁糾結於怎麼寫簡歷的時候,好的工作早已經被那些有關係的人先拿走了。

關係有很多種嘛,不僅僅是父母或是親戚,還有很多弱聯繫哦,比如朋友、同事、許久未曾聯繫的同學,客戶,等等,都算啊。

從性質上來看,有強關係和弱關係之分。

  • 強關係就是通常我們所理解的關係,包括親朋好友、同窗同學,這些人聯繫很緊密,但是圈子其實是比較小的;

  • 弱關係則是和我們聯繫並不多,處於我們親密關係範圍之外的保持聯絡的人,這些人能夠幫助我們擺脫自身圈子的限制,獲得更多的信息,機會和資源。

見下圖:

實際上,前段時間我有個學妹找工作,因為錯過了校招,很多好的公司都不再招聘了,她找了許久都沒有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雖然她個人能力素質還不錯。

後來,她通過社交網絡聯繫一個畢業很久的學姐,這位校友已經是某公司的董事總監了,然後直接喊她去面試,最後入職了。


所以,並不是要大家把找工作都寄託於關係之上,但是,完全沒必要排斥關係,相反,應當積極利用各種關係,謀得更好的工作。


因為,利用關係、調動資源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


馮起升


從前,每每聽到“某某某靠親戚進了xx單位”,我就會憤憤不平,心裡有一萬隻“草泥馬”飄過。明明條件相當,甚至她還在某些方面不如我,憑什麼她就能進事業單位,熱門企業。而我卻只能在各類中小企業之中苦苦掙扎?相信很多的應屆生,也會有和我相同的想法,工作了幾年,才發現,“關係”真的是個好東西。

首先,無論“關係戶”有多硬的背景,多鐵的關係。想要進入好單位,自己都不能是二百五或者草包。所謂的關係,不過是在能力相當,實力相近的前提下,比你多出來的優勢。當今社會,企業不會養閒人,每個員工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最大的作用。試想,一個985大學的研究生,和一個普通大專的畢業生競爭,即便關係再硬,公司也不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所以不用憤憤不平,或許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優秀。如果你沒有強大的關係,那麼就只有強大自己。

其次,這個年代,“拼爹”並不是壞事。如果你是“富二代”、“官二代”等各種二代,那麼恭喜你,你絕對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但是關係只是你的敲門磚,是你相較於他人的“捷徑”。入門以後的發展,靠的仍是你的能力。我就認識這麼一位,叔叔是“xx保險”的大區一把手,留學回國,被安排進全公司最輕鬆的部門,卻仍舊各種不適應,對工作挑三揀四,部門經理敢怒不敢言。又仗著關係夠硬,和同事們格格不入。最終,經過三年的鬥爭,自己辭職離開。就這還是靠著關係,否則,早被勸退了。所以,“關係”是把雙刃劍,利用好了,總會給你的工作、生活、人際交往帶種種便利,至於利用不好,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無憂精英網


非常贊同,12年畢業,也就意味著失業,於是打算去投奔深圳一親戚,滿懷希望的去深圳希望給點好事做,但是現實總是那麼的殘酷,和普工一樣,典型的一線員工,賣勞動力,廁所裡那噁心的東西也要你清潔,

千里迢迢跑那麼遠去給你做普工,做了一個月果斷辭職了,在外工作一段時間他又請我去,以為我混不下去,說還想不想去做普工,好像給我天大的恩賜一樣,我果斷拒絕了,

在外工作2年後,他說他要開廠,又打電話請我去,我知道,他是不想花大代價去外面請人,身邊的那些表兄弟沒人願意跟著他幹,沒人了才想到我了,我當時居然抽風了,竟然答應了,然後在他哥手下做事,他哥也不是什麼好鳥,以為他開廠我就要去巴結他,眼裡只把我當成從一鄉巴佬進城去討飯的,優越感特強,我當時想了,是你們請我來的,不是我求你的,我不是來討飯的,果斷的沒打招呼就走了,沒你我還活不下去嗎?


燃燒的雪動我隨心


我覺得大學生利用關係找工作,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吧。為什麼是較為普遍?因為有關係的大學生比起絕大多數平民子弟還是少數。

當我在大三的時候,專業課老師說起了我們畢業後的幾條路徑:1.三份之一考研 2.四份之一出國 3.三分之一的去銀行等機構工作 4.剩下的一部分回家繼承企業。聽完,我自動屏蔽了最後一條道路。

關係,這個詞一直以為是中國的“家”社會才有的產物,是我們文化中比較中性的部分,其實,後來漸漸發現,國外依靠關係來促進個人發展的情況與國內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找關係,甚至也是我們遇到麻煩情況的第一念頭。面對每年上百年的大學生畢業生,怎樣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不僅僅關係到每一個學生更多的是關係到每個學生背後的家庭,因為父母、親人才會是關係網的發起點! 一個大學生能依靠關係找到一個令人羨慕的工作,說他的能力強不是很恰當,但是父母能力強,不也就是他與生俱來的“素質”嗎?

有時候,我們會痛恨關係戶,認為他們破壞了公平和一般人付出的努力。但是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在某知名大醫院,專家號一號難求。為了給家人治病,你天不亮就去排隊,與此同時,你也會看到很多後來的人,比你先拿到專家號,去看病。無論是誰:內心都會有無數的MMP。但是,此時,當你有這種關係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拖一下關係,先拿到號。

所以,我們有憤怒,憤怒在於我們沒有關係,而不是關係本身!同理,大學生依靠關係找工作不也一樣嗎?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孩子好,考個好大學,然後找個好工作。但天下所有父母有所有不同:不是所有父母都有較強的社會資源。這也就導致畢業後學生方向和付出的不一致。

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你社會資源強,恭喜你。你社會資源弱,除了勤奮、努力,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