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徐崢?

超可愛小蠻


徐崢,1972年4月18日出生於上海,199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從小,他就展現了他的表演天賦,小學便在學校裡組織話劇表演,中學時,則常常曠課去學校旁邊的上海人藝看劇,久而久之,競也獲得了登臺表演的機會,而且他的記憶裡還不錯,這一會兒才聽的段子,過會兒就能一字不落地表演出來。由於對錶演的熱愛,徐崢自然而然地在高考時填報了藝術院校。


1990年,徐崢參演了自己人生中的極其重要的一部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在當年,此劇一經播出,便創下了多家電視臺的收視率新高。也是在這部劇之後,徐崢開始在電視劇屆大展拳腳。而在2006年,他再一次驚豔了觀眾們,他參演的《瘋狂的石頭》反響極大,雖然他在這部劇中不是主演,卻表演的足夠出彩。近幾年來,他有進軍導演屆,先後拍出了幾部票房可觀的電影。

本身就是名演員,導演,讓他做起監製來更加得心應手,而他的選擇也都是新導演,對此,他表示青年導演拍片不容易,希望能用自己的資源和經驗幫助他們。近年來,他參演了多部新人導演作品,相比於是新導演的引路人,他更像是與他們一起奮鬥的通行者。


呦呦鹿鳴呀


徐崢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也是一個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的人,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他永遠達不到王傳君那種為了表演而兩天不睡覺,只為達到絕症患者那種虛弱沒有神采的精神狀態,他說自己是一個很懶的人,這種為了演戲用最笨的辦法折磨自己的方式,他大概是不會嘗試的。

無疑徐崢確實是一個成功的人,他的成功當然不是隨隨便便就來的,而是是聰明、勤奮和捷徑一起的,他也許不那麼拼命,但是他聰明的選擇了最合適的路,這也就導致他似乎看起來毫不費力就得到了別人可能窮其一生都得不到甚至都想不明白的東西。

其實現在很多出力不討好的人,比如《阿修羅》的導演一直致力於更觀眾解釋他們的作品並不是洗錢,是很有誠意的原創作品,但是觀眾依舊不買賬,所以他完全不知道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甚至連他自己的電影,他都不知道重點在哪,每一個細節都完美的呈現,完美的還原一整個山村最後只拍了其中的一兩間,花了大力氣卻沒有辦成事。

徐崢大概就是那個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的人,他拍喜劇,就老老實實的講這一個故事,市場是怎樣,他就遵循這個規律,他從不站在制高點去指責別人,很多大導演,動輒心高氣傲,影片票房不好,反過來指責是觀眾不行,但是徐崢他會說現在的觀眾越來越厲害,現在的市場對於電影人來說是一個好的市場,他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徐崢在《嚮往的生活》裡開玩笑的說自己的原則是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把自己累著,其實這大概就是他的人生態度了,他努力,但是不會去拼命,他就是堅持做到自己的百分百就行了,在現在的一個環境下,能堅持每次都是百分百,其實就成功了。


顏公子看劇


在2000年出演《春光燦爛豬八戒》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徐崢。1994年出道演話劇的徐崢,初入影視圈,和多數人一樣,要默默地從小角色做起。


《春光燦爛豬八戒》在播出時,因為劇情雷人、特效差、表演誇張,收到了不少的批評聲音,但徐崢飾演的“史上最聰明的豬八戒”還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那個年代不少孩子長大之後,還把《春光燦爛豬八戒》列為童年時最難忘的回憶之一。



《春光燦爛豬八戒》讓觀眾記住了徐崢,而徐崢拼盡力氣想要讓大家忘記他演過這個角色,在徐崢看來,出演豬八戒並不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經歷,因為自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每逢出門總有人對他指指點點,“豬八戒,豬八戒……”,徐崢直到現在回憶起來還說,“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鑽進去”。


但《春光燦爛豬八戒》的確改變了徐崢的命運,除了自此之後片約不斷外,他還與同在這一部戲中出演女主角的陶虹相識相戀並結為夫妻。那個時候,陶虹比徐崢名氣大,早在1993年,陶虹就因在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出演於北蓓而成名。結婚之後,徐崢也不得不接受“陶虹的老公”這個叫法。


2012年,中國電影業流行跨界當導演,徐崢決定嘗試一下,拉來好友王寶強與黃渤,並邀請妻子陶虹助陣,拍出了導演處女作《人在囧途之泰囧》。兩年前,徐崢曾出演過葉偉民導演的一部名為《人在囧途》的電影,所以,對於如何“囧”,徐崢還是有經驗的,但是對於《泰囧》的巨大成功,他顯然還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人在囧途之泰囧》在公映當年,取得了超過12億的票房,接連打破了華語電影一系列紀錄,影片的片名也被簡稱為《泰囧》,成為當年文化、娛樂、傳媒與電影產業等多個領域內的熱詞,《泰囧》不僅僅是一部作品,而成為一種現象,徐崢一躍成為國內最具票房號召力的一線導演。

《泰囧》之後,徐崢變浮躁了,數年之後,他回憶起《泰囧》爆紅之後的經歷,坦言“人其實自己在浮躁的時候,他自己應該是不知道的,如果他知道自己浮躁,他可能就不會那麼浮躁了”,言語之中,有淡淡的懊惱。



徐崢意識到自己浮躁,是被一個同學提醒的,這位同學告訴他,有段時間,徐崢見到他總會稱呼他為“小王”,徐崢對此不敢相信,“我會這樣嗎?”,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後,徐崢覺得自己“特別傻,然後自己還不知道,這個挺悲哀的。”


現在的徐崢,再也不會稱呼同學為“小王”了。他自己本身,也由“豬八戒”變成了粉絲心目中的“山爭哥”。“山爭哥”這個稱呼的由來,在於有一段時間,徐崢挺在意別人把他的名字寫成“徐錚”,於是,強調山字旁這個“崢”的暱稱“山爭哥”便流傳開來。


淡定、寬容、隨和的“山爭哥”,開始思考如何脫離電影業的浮躁,變成一名真正的電影藝術工作者,於是,在《春光燦爛豬八戒》和《泰囧》這兩個標誌性的作品之後,他主導催生了《我不是藥神》。


徐崢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包括以下關鍵詞:聰明,勤奮,認真。作為一名喜劇演員,他似乎偏於嚴肅,與幽默、搞笑、惡作劇等,都有著一定的距離。電影裡的徐崢,總是能逗笑觀眾,而現實中的徐崢,多少都讓人有距離感。


出演電影與電視劇,對於徐崢來說,就是一份職業,他可以用敬業的態度,來完成自己的任務,但很難說,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徐崢是真正熱愛這個行當的。哪怕在拍完《泰囧》躋身“十億元票房導演俱樂部”之後,也沒感受到,這個成就激發了徐崢對電影更多的熱愛,反而,能隱約發現徐崢擁有了此前所沒有的壓力。



回顧徐崢出演或導演或策劃、監製的一系列電影,會發現他的作品序列當中,很難找到一部兼具娛樂性與人文價值的作品。包括現象級的《泰囧》在內,它的貢獻更多體現於電影類型的創新與產業貢獻,並未擁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素質。所以,《我不是藥神》的誕生,註定了它不是一部經過精心商業計算的娛樂片,而是融合了徐崢等人諸多野心的現實主義力作。


徐崢回憶起自己1990年代初演話劇的時候,臉上會有嚮往與幸福的表情,他說那時候他在公交站等車,有時會有一個路人過來打招呼,說徐崢你好,我看過你五部話劇,第一部叫什麼,第二部叫什麼,在哪裡看的,這些信息路人娓娓道來,讓徐崢很感動,這讓徐崢有了一種榮譽感,一種真正得到承認後的自豪與驕傲,這是拍再多以賺錢為唯一目的的娛樂片所帶不來的。


1972年出生的徐崢今年已經46歲,以《我不是藥神》為標誌,徐崢做了一件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必須要做的事,這是屬於中年男人的責任感,也是一名優秀電影人的必經之路。


韓浩月


徐崢不僅今年的《我不是藥神》取得成功,《人在囧途》系列是喜劇電影的又一里程碑式作品。《泰囧》上映5天突破3億,一舉創下華語電影首周票房紀錄。《無人區》,《催眠大師》,《港囧》等電影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徐崢也是收穫了一大票的迷妹迷弟,網友親切地稱呼徐崢為“山爭大哥”。傳統觀念中,一部爆紅的電影除了內容以外,巧妙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我不是藥神》則打破了這一觀念。在上映初期,由於宣傳不夠,《我不是藥神》在暑期檔電影中似乎不那麼能打,但《我不是藥神》優秀的劇情,演員精湛的演技和令人深思的內涵,電影在觀眾的口耳相傳和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安利中逐步實現了票房的逆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徐崢早已擺脫早期《春光燦爛豬八戒》和《人在囧途》“囧”系列電影中的搞怪形象,以底層階級小老闆程勇重回大眾視野,留下更新更深刻的印象。一名優秀的演員,是演什麼像什麼的,毫無疑問,徐崢做到了。不管是有頭髮還是沒頭髮的他,他都是那個演啥像啥的徐崢。同時作為一名導演,《我不是藥神》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業片,以娛樂大眾為主要消遣,電影中的深刻內涵和社會現象,像一記棒槌敲進觀眾心中的同時,也敲醒了中國現實的迷茫。


影視口碑榜


近年來娛樂圈流量當道,數字小姐,綠幕摳圖現象層出不窮,一次次挑戰觀眾的底線。

《我不是藥神》上映短短兩天,票房就已經達到4億,不靠流量的演員們給我們貢獻了一部部口碑炸裂的電視劇電影,大家也是真心希望他們能翻紅,改變中國現在流量為王的現狀。

徐錚在《我不是藥神》裡面演的上海小混混,婚姻不順,永遠手不離煙,蓬頭垢面,眉頭也展不開,掙點錢就擺闊。

他演的就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而不是哪個來自外太空的霸道總裁。

徐崢並不是周星馳那樣的天賦型選手,做喜劇時,他經常一遍又一遍摳細節,將一段話講給不同的人聽,觀察他們的反應,從而確定哪個地方來抖包袱。

△徐崢微博

作為前輩,他一直努力提攜新人導演,《超時空同居》《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均是新人,但他從來沒有架子,今天下午甚至還在個人微博上推薦《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希望更多人看到導演的實力。


逆襲pai



國之小木


能力出眾,不敢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