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四大名臣書法賞後,你認為是否書如其人?

葉芳鑾


古代常常以字觀人以文取官,書法對於古人而言,除了是科考必備的,也是修身養性表情達意、怡情遣懷的一種重要方式。李鴻章的書法與端莊中不乏生動用筆按體有序,豐腴厚重,內斂有致,疏密結合有序。筆墨酣暢淋漓,有歐、顏遺風,他最擅長行楷,晚年時的書法已經逐漸藏鋒於內,他的落款已經由原來的合肥李鴻章變為儀叟李鴻章。

曾國藩被稱為一代完人,文治武功樣樣了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楷模,他的書法也很漂亮,曾國藩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但是不聰明,不見得不智慧。所謂字如其人,曾國藩的書法一如其人,簡單不炫技卻又十分耐看。

左宗棠(1812—1885)漢族,字季高。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身為武將,通文墨,擅長書法,篆、隸、行、草都很好。筆力雄健風格豪邁,作品流傳很多。為世人所愛,公函信件通篇書法沉著激邁,瘦勁的筆致、清峭的結字和疏朗的佈局,透露出一種躊躇滿志的盛氣,是研究左中堂書法和湘軍戰史的珍貴資料。近人評價他的書法稱:“文襄公行書出清臣”、誠懇,北碑亦時湊筆端,故肅然森立、勁中見厚。

張之洞字孝達,對洋務派和早期的教育起著很大重大的作用,在教育方面,張之洞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並創辦了多個學校、學堂,並創辦了中國首個幼兒園張之洞書法學蘇軾,深負盛名。此冊顯露,其也擅長“米體”,筆力蒼勁豪放,跌宕有致。











崔瑞金


晚清四大名臣書法鑑賞

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






比較貴黃金暴跌


字如其人,我覺得是真實的,只是古代以後的現代,確是一天不如一天的人字具差。字如其人在現代可不一定是真實的。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臨摹,看重臨摹,無論字形還是字勢,又或者是古人的心性和意圖,無不充滿了臨摹(不是否定臨摹,臨摹是書法的必經過程,必須經歷,但是要在適當的時機放棄),試問,哪裡還有自己的風格?所以,現在不能說字如其人,只能說字如古人,人為本體。(古人習書可是人字共融的)

先說字如其人吧,舉幾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

1.書聖王羲之:王羲之的蘭亭序大家都熟悉,無論是精熟的筆法,還是淋漓盡致的閒情表述(就是藝術感情的抒發),幾乎都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王羲之的王氏家族在漢朝和晉朝都是很顯赫的貴族階級,只是到了東晉時期更加地位顯著,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家族深厚的書學薰陶。王氏為貴族,那個時候只有貴族和官員才可以研習書法,應該說更有條件練習。書法尤其注重陶冶情操,身為貴族的他四處跋山涉水,學習碑刻。而且他自己喜歡養鵝,並且從鵝的形態中領悟了相關筆法。他的小楷作品《黃庭經》就是他用字換鵝的結果。

以上說法,不難看出,王羲之是一個性情中人,屬於外向性格,但是卻深諳文化的內涵和意義(王羲之的書法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裡,更具備適度張揚的氣勢,這就是個人性格的完美體現)。也許是貴族的家境,讓他很少有社會壓力與不愉悅感。那麼他的創作通道自然通達無拘束。也就早就了後來的很多經典書作,《蘭亭序》只是其中而已。

2.還有比如顏真卿,顏真卿曾經求師於張旭,學得筆法。創立了顏體。尤其是顏體大字,《東方朔畫贊》,頗有雄渾的氣魄與氣節感。這與他本人的性格更是分不開的。顏真卿的時代處於安史之亂時期。建中四年,淮西節度使叛變,朝廷派顏真卿去淮西傳達旨意,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沒回去,因寧死不降而被殺死。臨死都保住了忠貞的氣節。正是因為他堅強堅韌的性格,不屈不撓的精神,造就了萬古流芳的顏體。他的書法就是他本人啊。


3.如柳公權,屬於直言納諫的大臣,不畏強權的類型人物,他的書法之所以體現出比較強硬的骨力,也跟他個人性格有關。性格成就書法風格,非常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

4.最後在說一位,就是宋徽宗趙佶,他的瘦金體聞名天下,到了現代還有很多人在練習。瘦金體意為美其書為金,取富貴義,也以挺勁自詡。趙佶是一國的執政者,取富貴之定義加於自身,並且融入書法中,是難能可貴的藝術精神表達,雖然北宋國力孱弱,但是當時的經濟和文化在世界上是趨於首位的大國。自太祖杯酒釋兵權後,宋朝就已經確定了以文治國的大方針,所以,後來的被大遼滅亡一事也不能全部歸咎於他本人。我們只是藝術角度分析藝術貢獻而已。趙佶的才情與南唐後主李煜十分相像,都是皇族統治者,也都鍾情於藝術,最後因藝術亡國(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字如其人是一個褒義詞,如果書法家能達到字如其人的水準,那麼這位書法家就很可能達到了比較高的藝術水準了,人如果不能融入字中,又怎麼體現出妙鏡?就靠臨摹的極像?字如其人是書法的最終境界,也是別開生面的創新意識。當代書法家們應該好好思考這個課題,加以研究並推廣。


阿星導演


可以這麼說字如其人。四位晚清名臣他們文化造詣和書法水平都很高。李鴻章雖然是一位身背千古罵名之臣,但其書法體現出了他為人處世觀,在規矩中求變,在傳統中不拘一格,可以想象出他在無法逆轉的歷史現實中,擔當責任出眾,在逆境中智慧爭取。毛主席曾評價他是淺水中的大船;曾國藩被後人稱之為半個聖人。其主要是全靠立志不放棄,勤奮努力持之一恆。可以說他是理論作指導,勤奮作支撐,自我砥礪前進的一生。他的書法體現出剛柔並濟的風格;左宗棠雖為武將,但他善讀群書,勇於潛心鑽研,在書法上也從不稍輟,不間斷寫字,功力深厚,個性鮮明,結字清峭,佈局疏朗,尤其是他大字雄渾有力,有武將英武之氣慨,又有士大夫的修養,透出他雄心滿志的盛氣;張之洞從小聰明穎慧,一生順風順水,養成圓融的處世風格。他的書法結字求豐,用筆求潤,蒼勁有力,俊邁豪放,所以一生負有盛名。可見,字見其人有一定的道理。


硯田筆耕


硯田筆耕

四位晚清名臣他們文化造詣和書法水平都很高。李鴻章雖然是一位身背千古罵名之臣,但其書法體現出了他為人處世觀,在規矩中求變,在傳統中不拘一格,可以想象出他在無法逆轉的歷史現實中,擔當責任出眾,在逆境中智慧爭取。毛主席曾評價他是淺水中的大船;曾國藩被後人稱之為半個聖人。其主要是全靠立志不放棄,勤奮努力持之一恆。可以說他是理論作指導,勤奮作支撐,自我砥礪前進的一生。他的書法體現出剛柔並濟的風格;左宗棠雖為武將,但他善讀群書,勇於潛心鑽研,在書法上也從不稍輟,不間斷寫字,功力深厚,個性鮮明,結字清峭,佈局疏朗,尤其是他大字雄渾有力,有武將英武之氣慨,又有士大夫的修養,透出他雄心滿志的盛氣;張之洞從小聰明穎慧,一生順風順水,養成圓融的處世風格。他的書法結字求豐,用筆求潤,蒼勁有力,俊邁豪放,所以一生負有盛名。可見,字見其人有一定的道理。


春來遼西北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俗話說字如其人。李鴻章功力深厚,見字如見人。他的字看似規矩,但也通權變,不拘一格。左宗棠,雖為武將,但也通文,擅長書法,既能上馬平疆亂,更能妙筆生花開,書法功力深厚,個性鮮明,透露出一種躊躇滿志的盛氣,他的大字雄渾有力,有武將英姿。張之洞。處事要圓融,寫字亦然。張之洞的字筆力遒勁,俊邁豪放,跌宕有致。曾國藩,在戰爭中屢敗屢戰,在書法上他寫了又寫,符合他的性格。個人覺得,總體上四大名臣的書法基本符合字如其人。


千山暮雪149836531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俗話說字如其人。李鴻章功力深厚,見字如見人。他的字看似規矩,但也通權變,不拘一格。左宗棠,雖為武將,但也通文,擅長書法,既能上馬平疆亂,更能妙筆生花開,書法功力深厚,個性鮮明,透露出一種躊躇滿志的盛氣,他的大字雄渾有力,有武將英姿。張之洞。處事要圓融,寫字亦然。張之洞的字筆力遒勁,俊邁豪放,跌宕有致。曾國藩,在戰爭中屢敗屢戰,在書法上他寫了又寫,符合他的性格。個人覺得,總體上四大名臣的書法基本符合字如其人。


兩把刀玉雕工作室


晚清四大名臣都是書法大家,字如其人。四人中再選一個,我感覺是左宗棠



曾國藩



二、張之洞




三、李鴻章



四、左宗棠


風好正楊帆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秋水伊人簽名設計


書法是內心世界的一種表現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