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軟件平臺企業,永洪科技要的就是這個範兒

世界級軟件平臺企業,永洪科技要的就是這個範兒

在中國這片熱土上,到底能不能生長出世界級的平臺型廠商?在互聯網領域我們已經做到了,其中的傑出代表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等;在ICT基礎設施領域也有類似的榜樣,比如華為;現在的關鍵是在企業級基礎軟件領域,中國是否也能湧現出幾個甚至是一批世界級的玩家?

雲計算、大數據等對傳統市場、技術和應用的顛覆,實際上為中國企業級基礎軟件廠商的快速崛起提供了一個契機或者說一片土壤。在雲計算領域,已經出現了一批依託OpenStack或者容器等雲原生技術打造平臺型產品的企業,雖然從業務規模、技術水平、市場佔有等方面還不足以撼動國際大廠,但是從戰略的前瞻性、產品的大格局,以及應用落地的紮實程度上看,它們已經具備了挑戰的能力。

相比雲計算,可能中國大數據領域會更先湧現出世界級的企業級基礎軟件供應商。大數據與業務和應用直接相關,從業務驅動的角度看,客戶藉助大數據實現業務轉型的迫切性更強,也更加堅定和執著。另外,中國的大數據廠商沉澱的時間相對更長,並且通過大量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對客戶需求的把握也更加準確和深刻,更容易與用戶產生共鳴。

中國領先的大數據廠商永洪科技創始人&CEO何春濤十分自信地表示,永洪科技的目標是成為一家世界級的數據平臺企業。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2012成立至今,永洪科技依靠點滴的積累實現了市場和客戶層面的突破,截至目前,永洪科技擁有3000+企業客戶,以及1000+合作伙伴,行業覆蓋從金融、製造、零售擴展到教育、能源、政府等更多領域;在核心技術的掌握上,永洪科技以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數據分析、應用軟件Yonghong Z-Suite為核心,不斷快速迭代。

Yonghong Z-Suite通過集成敏捷BI、MPP數據集市、AI深度分析、自服務數據準備、Y-reporting等內核,為客戶帶來了全面完整的數據分析體驗。在11月22日舉行的永洪科技用戶大會2018上,Yonghong Z-Suite v8.5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相較之前的版本,Yonghong Z-Suite v8.5在自服務數據準備、深度分析、可視化、企業級管理、移動端、大數據等諸多方面實現了改善和提升。

世界級軟件平臺企業,永洪科技要的就是這個範兒

具體來看,Yonghong Z-Suite v8.5的性能持續優化,提升了庫內計算處理能力和查看元數據與細節數據的速度,並且依託更強大的ETL處理技術,實現了一維表與二維表的自由切換;在可視化方面,新增直方圖、輪播組件、時鐘等多種可視化組件,同時新增多源自由式表格,增強了GIS地圖能力,還支持固定維度表達式,包含維度表達式、排除維度表達式等多粒度表達式,使得業務計算變得輕鬆、簡單;新增系統檢查功能,讓用戶可以及時掌握系統狀況,同時為了方便通過移動端查看報告分析數據,Yonghong Z-Suite v8.5在支持掃碼預覽的同時,提升了報告的加載速度,並優化了可視化組件的樣式與功能;在大數據方面,Yonghong Z-Suite v8.5實現了高精度計算與計算性能的平衡,優化聚合計算性能,提高計算並行度,緩解內存壓力,同時對元數據存儲進行去中心化處理,方便遷移。

何春濤指出,未來,大數據平臺將具備更多人工智能(AI)的能力,更好地輔助業務人員工作,同時還要不斷提升高性能計算的能力,更好地適配大型企業的應用需求。這是Yonghong Z-Suite努力的方向,在v8.5版本上已經體現了這些趨勢,比如,新增了智能運維功能,可以藉助AI,監控整個大數據平臺的運行情況,實現事先預警和及時干預;用技術解決了生態的問題,讓合作伙伴的應用軟件可以更好地與Yonghong Z-Suite平臺無縫對接;採用增強技術,讓普通的業務人員也能像數據科學家那樣自如地處理、分析和應用數據;增強高性能計算能力,充分保證平臺的性能和穩定性,這對大型企業用戶來說至關重要。

“我們提供的是技術棧,是一個大數據平臺,它不像應用軟件,不能自然產生價值,只有將平臺轉化為應用,或者說將PaaS轉變成SaaS,才能實現數據變現。”何春濤進一步解釋說,“我們不像CRM廠商,客戶部署了他們的軟件之後馬上就能獲得價值。而客戶購買了永洪科技的平臺,還要在其上打造各種各樣的數字化應用。我們的定位是‘數據技術專家’,用技術賦能企業,幫助客戶解決技術、業務甚至戰略上的各種問題,實現數字化轉型。”

“平臺+生態”,這已經是許多平臺型廠商的共識。何春濤並沒有把平臺和生態掛在嘴邊,但永洪科技確實越來越依靠合作伙伴。因為何春濤十分清楚公司的技術和業務邊界在哪裡,只有與2B的優秀企業形成良好的連接,打造一個健康的生態,才能實現更廣泛的行業和區域覆蓋。目前,通過合作伙伴達成的收入已佔永洪科技總收入的40%左右,何春濤希望未來這一比例能夠超過50%。

智能必須與行業應用相結合

現在,市場“風口”形成的速度越來越快,企業如果一味追逐“風口”,可能會偏離正確的軌道。某些大數據廠商疲於“追風”,從大數據到AI再到區塊鏈,然後又重回大數據。在這種情況下,“不忘初心”顯得尤為重要。

永洪科技成立之時,大數據的熱潮還沒有大規模興起。而在AI的浪潮到來之前,永洪科技已經在做相關的技術研發和儲備,比如,數據的統計分析、關聯和預測等自然而然會用到一些AI技術。“我們的定位始終沒有改變,就是圍繞數據基礎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時幫助客戶創造價值。”何春濤表示,“我們所做的AI並不是圖像識別,而是聚焦在如何更好地發現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關係和規律,幫助客戶更好地優化其業務。比如,我們通過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AI,幫助一家庫存達30億元的製造行業用戶將庫存減少了5%。”

世界級軟件平臺企業,永洪科技要的就是這個範兒

在永洪科技用戶大會2018上,永洪科技提出了一個新理念——I+Industry。其中的“I”代表AI、BI和Intelligence,即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AI、BI技術,助力廣大行業客戶實現智能企業,而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PLUS(Productivity-提升生產力、Leadership-建立行業領導地位、User Centric-以用戶為中心、Success-實現商業成功)是基本的保障。將智能化與行業應用相結合,這才是AI落地的正確方向。

很多雲基礎架構廠商都將AI作為其雲平臺的一種必備能力。在何春濤眼中,無論是BI還是AI,它們都是一種數據技術。永洪科技在其技術棧中不斷吸納、引入這些新技術,同時還要兼顧應用棧。永洪科技不會將AI作為一個產品單獨進行銷售。

眾所周知,AI並不是一項全新的技術,在國外應用已經有幾十年,只不過因為相關算法、數據和計算能力的儲備到達了一定階段,AI可以更加充分地釋放自身的能量。中國客戶的情況有一些特殊,大多數企業正在經歷從傳統粗放式的經管模式向精細化的模式轉變,同時從信息化走向數字化。以前企業可能沒有注意到或者說也不需要像BI、AI這樣的數字化工具,而現在則迫切需要或者說必須採用智能化的方式和工具才能順利實現業務轉型。何春濤表示,中國許多行業的頭部客戶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非常積極地使用AI技術。

核心技術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新技術不斷湧現,數據量迅猛增長,企業的IT基礎架構越來越複雜,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也一直高高在上。因此,簡化數據分析,讓人人都成為數據科學家更具現實意義。“人們之所以感覺應用越來越複雜,主要是因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和工具越來越多。以前,企業只要使用內部的數據做分析即可,但是現在必須打通企業內外部的數據,這導致DT平臺越來越複雜。”何春濤指出,“以前,只有專業的IT人員在使用數據分析平臺。現在,我們要賦能企業的業務人員,讓他們也能快速上手進行數據分析,這才是簡化的真諦。”

現在,企業上雲是大趨勢,數據分析在雲上進行也是必然。在雲方面,永洪科技擁有像騰訊雲、京東雲、中國電信天翼雲這樣的合作伙伴。數據分析的需求也是企業上雲的一個重要牽引力。“目前,數據分析主要集中在私有云環境中,在混合雲環境中的應用還不普遍。”何春濤表示,“我們的產品對雲有比較好的支持,在上一個產品版本中已經具備了彈性計算的能力。另外,我們也與公有云服務商保持著良好合作,比如可以支持在騰訊雲上進行數據分析。”

考慮到成本、帶寬、延遲等問題,許多在邊緣側產生的數據根本沒辦法傳回數據中心進行處理。在有些情況下,如果不對數據進行及時處理,那麼數據價值會極速衰減。因此,在邊緣側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的需求逐漸顯露出來,尤其是在物聯網、工業4.0場景中。目前,永洪科技已經在與一些邊緣計算廠商合作。

11月1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BIS)出臺了一份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其中就包括可視化、自動分析算法、上下文感知計算在內的數據分析技術。這再次給中國廠商提了個醒,必須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何春濤表示,永洪科技始終堅持自主研發,並適當結合開源。

雖然大數據行業的整體發展非常好,但也有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比如最低價中標、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問題等,影響了士氣和市場的快速發展。何春濤認為,如果能夠更好地規範市場,消除這些不和諧的因素,建設更好的商業氛圍,那麼中國會更快地湧現出世界級的企業級基礎軟件廠商,而且不是一家,而是幾十家、上百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