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舊事: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開伙”

最憶是巢州

民以食為天。說到吃,記憶裡始終沒有忘記開伙的事情。這裡要說的開伙,就是聚餐。分為兩種;一種是由集體出資,所有成員,或者部分成員參加的簡單宴會。我們記憶中第一種開伙,以生產隊組織的為多,如果是其他單位,則是叫“加餐”、“聚餐”、“會餐”、“打牙祭”。第二種就是幾個人激情大發,各自出資、出物,舉行的類似以今天AA制的聚餐。這一種開伙,有的地方叫“抬石頭”,“攢罐子”(又說是“砸罐子”,砸在這裡是碰的意思,大約就是將家裡藏食物的罐子打碎了,傾其所有來參與聚餐)。這種開伙經常是由於某個由頭,比如大家打了一隻野兔,或者池塘弄乾了抓上來一些魚,有人提議,不要分了,大家在一起開伙吃。也有的就是三五個對光的人,突然來了興趣,有人倡議,其他人應和,於是備菜打酒,或者回家取菜酒等來合夥吃。


合肥舊事: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開伙”



在物質生活非常貧乏的年代,精神生活並不枯燥。如果能夠有一點粘上物質的活動,則是非常讓人興奮的。開伙就是這樣的活動。只是那時候,開伙的日子太少了,而且都只在冬天。因為鄉村的春夏秋三季都是忙碌的,特別是我們江淮之間的丘陵地區,為了糧食能夠達到《綱要》(全年畝產原糧800斤),經常是一年三季莊稼。午季(收穫小麥,大麥,蠶豆,油菜籽)後栽插早稻,早稻收割了栽插雙季稻,一年忙到頭,起早摸黑的,交錯著耕種、打理,一直要忙到立冬前後。當最後一塊田裡的晚稻收到曬場時,田間地頭的農事,除了冬小麥和油菜,還需間隔一段時間施施肥以外,其餘的均宣告結束。於是,離開伙的日子真的很近了。


合肥舊事: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開伙”



生產隊開伙的範圍有大有小,大的是一個生產隊到了秋收結算,“叉揚靠草堆”,標誌著一年的秋收結束了,一般情況下都要安排一次大型的開伙。如果那一年豐收了,全生產隊所有成員老老小小一起上。但是,多數情況下,每個勞動日工分只有三毛六分錢的時候,則只有勞動力才能夠參加。等到我十六七歲成為半勞力的時候,每年都能夠參加生產隊開伙了。感覺每一次的開伙,就是一場積久期待的盛事。


合肥舊事: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開伙”

最憶是巢州


秋末冬初某一天,生產隊的隊長或會計在頭一天就開始打招呼:大家加把勁,將場地上所有的稻子都弄好了歸倉庫,稻草全部上堆,明天晚上生產隊開伙!聽到這句話,大家情緒一下激昂起來,平時做事情懶洋洋的人,這時候也一下像打了雞血一樣,做事渾身是勁,那鏡頭彷彿在拍新聞紀錄片《新聞簡報》,隊長安排的任務肯定能夠提前完成。


合肥舊事: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開伙”


第二天,熱鬧氣氛籠罩在大家周圍,像辦大喜事一樣,人與人見面臉上多了笑容。這時候要有人提前上街上集與食品站預約,否則會買不到豬肉。當然,有的生產隊自己養豬,這時候殺條豬,則是非常恰當的時機。除了幾個買菜的,做飯的以外,其他人,早早完成了當天勞動任務,只盼得日薄西山,月亮露出了笑臉,終於可以美餐一頓,大飽口福了。那時候在誰家做飯菜,可以換成打穀場上夜晚專用的150W大燈泡。記得那時候常規的菜餚就是紅燒肉,鴨子燒豆角,燒冬瓜,泥鰍煮掛麵,青菜燒豆腐等。盛菜的不是現在的碟子,而是瓦窯盆——窯鍋子,有時候乾脆就是臉盆。八仙桌不夠用,就在涼床上幹!喜歡喝酒的,往往可以單獨坐在一起,享受到幾杯柘皋酒廠生產的山芋幹釀成的酒,大家叫它“苦老八”——進口很苦,八毛錢一斤,因而得名。那個時候不管什麼酒,只要有酒就行,辛苦了一年的幾十個壯勞力們,端著散裝山芋幹酒,吃著紅燒肉,滿嘴流油,放開肚皮大吃大喝起來。那是何等的快事,何等的幸福,何等的享受!


合肥舊事: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開伙”

最憶是巢州


有人喝的滿臉通紅,興致高了還捲起袖子來猜拳,嘶啞的聲音瀰漫在夜空中,豪情四射。那個時候,大傢什麼恩怨都沒有了,男人們的世界觀都彷彿發生很大的變化。

那時候的人,多數吃肥肉不行,如果貪饞吃下幾塊老肥肉,就會一陣陣地犯頭暈。嚴重的時候還會在床上睡半天,症狀才能得到緩解。這是因為,幾乎常年與素食打交道的胃腸,突然遭遇到大肉大葷而產生的應激反應。本人(程)年輕時特別能夠吃肉,端起一碗肉來,能夠把它當飯吃。我們平時哪有那麼多肉吃,只有在生產隊開伙的時候能夠跑餐一頓。我們那時候想多吃一點肉,就想辦法,先吃瘦肉,最後剩下肥的,沒有人吃,大家再看著我慢慢消滅一塊一塊的肥肉!吃得他們發呆。那時候根本沒有什麼三高問題,吃!只有牙齒咀嚼,舌頭打滾,喉頭吞嚥產生的快感。現在想起來,當時真的有點不厚道!

那時候,有些人私下開伙,包括一些下發學生,往往會學《水滸傳》裡鼓上蚤時遷活——偷人家地裡的蘿蔔青菜,始終把人家放養在野外的雞鴨弄回來吃。由於怕被發現,也是饞極了,經常雞鴨燒不爛就吃。被人知曉後,遭痛罵惡咒是常有的事。一旦發現少了雞缺了鴨,菜園子裡被不速之客光顧過,厚道一點的人家說個幾句惡毒的話也就罷了,要是遇上那刻薄尖酸的中老年婦女,會剁著砧板刀,句句髒話,一字一頓,有板有眼,繞著村子轉幾圈,罵遍人家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還要罵到人家祖宗八代,直叫那些吃了她雞鴨菜蔬的人頭皮發麻心發慌,吃到肚子裡的東西彷彿在翻滾,實在不舒服。只是暗暗地怪自己嘴饞,後悔也來不及了。


合肥舊事: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開伙”



我們從來不幹偷竊開伙的勾當。只是有一次,有個家庭子女少勞動力多,生活比較殷實,大家都叫他“三老爺”。入冬,“三老爺”家裡屋簷下掛著兩隻鹹鴨子。有一天,幾個人,趁“三老爺”不在家,三四個人湊了二升糯米,準備煮餈粑,將“三老爺”家的鹹鴨子放在鍋裡飯架子上蒸。餈粑做好了,一揭開鍋蓋,那個香味比什麼都誘人。鹹鴨子蒸熟了,油落入餈粑裡,加上一點蔥蒜,那餈粑特別好吃。我們將鴨子送還“三老爺”的屋簷上掛著。狼吞虎嚥將餈粑吃了!等“三老爺”回來了,故意說:“你家的鴨子曬了這麼多天也曬熟了,現在拿下來恐怕就能夠吃了!”“三老爺”沒有想到鴨子真是熟的,就說:“你要生吃就給你們吃。”一聽這麼說,個子大的跳起來像抓籃底球那樣將鴨子取了下來,撕下一根大腿就吃,其他人也在搶著吃。

轉眼,三四十年飛逝而過,生活的鉅變幾乎讓我們早已忘了曾發生在那個年代的陳年往事。而現在,一旦提起開伙這個詞,讓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遙遠。如今,還有多少人會為吃飽一頓飯吃好一頓飯犯愁呢?想要撮一頓,那也是風風光光地上飯店下館子,只是少了開伙那種令人回味無窮的鄉野情趣。


合肥舊事:那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開伙”



如今的我們,誰都參加過很多飯局,吃過各種風味的菜餚,但和記憶中的開伙比起來,都覺得遜色多了。昔日的小夥伴,今日的老朋友們也都有這種感覺。但每每和後輩說起開伙的精彩和美妙,他們都不屑,都說,就那幾個大鍋菜,能有我們現在的香辣蟹好吃嗎?有北京烤鴨好吃嗎?我知道和他實在不在一個頻道上,也就無法有共同語言,就像我始終沒覺得他說的那幾樣食物有多好吃一樣。我們偶爾也會燒幾個當年開伙時吃過的菜,當然,從食材到器具到心理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自然也就難覓記憶深處的那種況味,那種揮之不去卻又無從追回的況味。

於是,開伙,就成了我對往事回憶中一個精彩的片段,將終生難忘!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