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擴資源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核編制保障教師待遇

山東擴資源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核編制保障教師待遇——

幼有所育向公益普惠不斷邁進

■教育奮進之筆 1+1 ⑩走進山東

山東:擴資源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核編制保障教師待遇

下午4點,孩子們在老師帶領下,在戶外做著蛙跳遊戲。教室裡,一邊,木偶劇在上演;另一邊,小朋友們拿著縮小版非洲鼓,跟著節拍,一片生機勃勃。這裡是山東濟南歷下區佳樂幼兒園,一家普惠性民辦園。

4年前,懷著做一個“吃螃蟹的人”的想法,張荷梅投資了這家幼兒園。幼兒園從最初的青澀,走向活力四射,從當初要大聲吆喝、賣力宣傳,到如今成為市一類幼兒園、周邊小區家長們競相選擇,張荷梅頗感自豪。在她看來,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歷下區政府對於普惠性民辦園的大力支持。

自2011年學前三年教育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公辦園、小區配套園、普惠性民辦園,一直是山東學前教育發力的重點。今年5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普惠率達到80%的目標。

重規劃,強化公共服務佈局;擴資源,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核編制,保障教師待遇……推進學前教育向公益普惠不斷邁進,山東有著獨到探索。

山東:擴資源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核編制保障教師待遇

提高普惠覆蓋率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最初,對普惠性民辦園的概念,張荷梅並不熟悉,甚至還有些許擔心:民辦園不營利,辦得下去嗎?區教育局領導說,國家將大力支持普惠性幼兒園,讓利於民,張荷梅決心一試。

2014年10月,佳樂幼兒園註冊為普惠性民辦園。緊接著,幼兒園的對公賬戶上就收到了一筆幾萬元的政府撥款,用於當時園裡10多個孩子的保教費減免。張荷梅心裡踏實了不少。轉過年來,另一筆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專項資金到位,讓她對辦好普惠性民辦園更有信心。

對於進步,歷下區教育局不吝獎勵。隨著辦園水平的提升,教育局逐漸減免佳樂幼兒園保教費,從最初減免每人每月260元,到320元,再到如今的400元,每個孩子每月只需交保教費80元。

嚐到了甜頭,辦新園時,張荷梅不再猶豫,直接要求註冊為普惠性民辦園。

淄博高新區上城名府幼兒園,與佳樂幼兒園相距百公里,從2011年起,它也享受到了辦普惠性民辦園的政策紅利。作為小區配套園,當地政府自開園起,就免除了其每年高達上百萬元的場地租金。同時,每個孩子每月還能享受260元的保教費減免,享受減免政策的人數從開園時的不到60人到如今的270人,佔在園幼兒的四分之三。

財政補貼、減免租金、綜合獎補、購買服務,一系列“大招”是近年來山東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關鍵舉措。

11月28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的第十場教育奮進之筆“1+1”系列發佈會上,山東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張志勇表示,今年山東將省級學前補助資金提高到3.9億元。而去年,這一數字為1.7億元。

資金是一方面,更根本的是從規劃、建設的源頭確保幼兒園公益普惠性質。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小區配套園的建設成為重中之重。

“樓盤建到哪裡,教育設施就規劃到哪裡。”張志勇說,山東將實施強化城鎮幼兒園配套工程,“住建部門牽頭,明確教育、規劃、土地等部門責任,設置‘制度卡口’,做到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時,啟動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對未規劃幼兒園、規劃幼兒園不足、建設不到位、移交不到位等進行分類治理。

無證園是盤活存量的另一支“潛力股”。張志勇稱,省教育廳將聯合消防、土地、規劃等部門,對於一批基本符合辦園標準,但由於年代久遠或其他客觀原因無法辦理相關前置證明的無證幼兒園予以准入。

山東:擴資源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核編制保障教師待遇

核定機構和人員編制 保障幼師待遇

對於學前教育來說,有了好的園所,更要吸引好的教師。一個重要前提是給予幼兒教師,尤其是非在編教師體面的待遇。

王新宇是濟南歷下區一家公辦園景城幼兒園的非在編教師,從事幼教已有18年。從2016年開始,她的工資待遇發生了鉅變:薪資水平幾乎翻倍,除去五險一金,每個月到手將近5000元,物業費、取暖費齊備,實現了同工同酬。

而此次山東省下發的《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給出了核定公辦園機構編制的操作,從更深層次求解幼師待遇問題。

張志勇認為,一些公辦園雖有公辦之名,卻無公辦機構性質之實。他進一步舉例說,鄉鎮中心幼兒園雖是公辦園,但不少園中有編制的教師只有園長和一兩個骨幹教師,其餘都是非在編教師,而背後深層原因就在於這類園沒有公辦機構性質,財務無法獨立核算,人員編制、待遇也就難以保障。

這次出臺的政策要求,“重點將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實驗幼兒園、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公辦學校附屬的幼兒園納入機構編制管理;對未納入機構編制管理、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幼兒園,登記為事業單位法人”。

今年內,山東省公辦園將全面完成核編工作,預計將會有1700多所公辦園新納入機構編制管理。對於編制總量無法滿足的地區,將實行人員總量備案管理。“待遇保障渠道都是政府財政,非在編和在編教師是一樣的。”張志勇說。

今年起,山東還制定了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生均補助標準,以小學生均撥款為參照,每年每生不低於710元,並設立動態調整機制,費用也將用於教師工資發放、培訓、園所建設等。

做好幼小銜接,向幼兒園“小學化”說不

“給我來個燒餅!”“燒餅鋪”來了客人,兩名小掌櫃忙碌招呼著。那邊“傅山小籠包”“豆腐箱子”等“美食”還在精心烹製,大班的張浩然在張羅著自己的“燒烤攤”。放眼望去,整條“傅山大街”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這是淄博市高新區傅山幼兒園裡的一幕。

除了“傅山大街”,該園還有藝術長廊、棋藝小屋……每週,這裡的孩子都有機會到不同的遊戲公共區域進行體驗,打破班級限制,完全放飛自我。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與成長,是傅山幼兒園園長解菊的辦園理念。這一點,景城幼兒園園長時霞與之有著共鳴。

一走入景城幼兒園,就能看到孩子們騎著小車、戴著安全帽,搬運材料,建“地鐵”、建“城中CBD”,園裡有交通標識,還有“快速路”“隧道”,孩子們用想象力搭建著心目中的微縮泉城。

“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建立情景式的小社會,是我們的教學方式。”時霞說,“希望孩子們在構建、搭建的遊戲過程中,能夠進入角色、懂得規則、學會合作,得到啟蒙。”

不培養所謂的神童,更注重的是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品行的養成,是解菊和時霞的堅守。

近年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明顯,該如何解決?“通過學區制來加強。”張志勇說,山東的探索是做好體制內銜接,將幼兒園納入學區制管理中,形成一個以初中為主導、包含小學幼兒園在內的學區。“讓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去幼兒園看在教什麼,讓幼兒園大班的老師到小學去,瞭解該給孩子進入小學做什麼準備。”

目前,傅山幼兒園與隔壁的高新區第八小學已建立了這樣的“親密”聯繫。

張志勇說,治理好幼兒園“小學化”,要從源頭抓起,幼兒園做到不超前教學,小學要制定教學標準,卡住教學進度、難度、知識點,從根本上做到零起點教學,同時,推動家園共育,“引領家長理性對待兒童的成長,尊重兒童成長規律”,形成合力,還孩子們快樂童年。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3日第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