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好趣頭條的未來嗎?為什麼?

歷史瘋匯


不是太看好,甚至有點心寒。

趣頭條從名字上上來看,和當今流量最大的今日頭條來比,就好比是拼多多和淘寶一般。其商業模式也和今日頭條功能較重,模仿多一點,創意少很多。一個應用發展應從從兩方面開始,一是吸引平臺創作者努力創作從而變現更多,二是吸引人們聚群增加流量,二者相輔相成。目前趣頭條用閱讀賺錢來拉攏龐大的用戶引流,另一方面對創作者的待遇及辛苦又漠不關心(從本人親身經歷來談,不代表其他人看法,不抹黑)。甚至是肆意修改規則,平臺審查人員隨意以不適錄用便可以抹殺創作者的努力。

以下為個人親歷:昨天12月2日,在趣頭條平臺發佈一篇文章,推薦量近百萬,閱讀量十萬加,評論近千。平臺審查時發佈消息,有平臺審查完成,審查人員二次複核完成。到了晚上突破十萬加時,發來站內信,以不適錄用為由,直接退下來。而同一時間其它各大平臺閱讀雖低,但無一異常。

同一時間下架的還有11月15日一遍馬蓉微博持續爆料王寶強的文章也被下架,各大平臺一直規範要求禁止內容創作者黑公關,收費刪除帖子。筆者這樣的遭遇,非常氣憤,應該不至於懷疑平臺被公關吧?

當然氣憤歸氣憤,平臺的要求內容創作者還是要遵守,循規蹈矩有錯改錯,多磨多練,趣頭條應該也要針對自己的機制不完善做出改進。

另外,從趣頭條首頁的功能內容來看,仍需加強完善,電腦上欠缺很多功能,對作者自己發佈的文章不能直接在電腦上操作回覆評論等等,還需完善。

如果趣頭條在做大做強這條路上,除了模仿今日頭條的架構,對自身平臺內容及規則也要做到透明合理,並延伸新的想法內容,才能在各大平臺同質化的博弈中,有後發優勢。

以上為本人不成熟意見,請閱讀者不喜勿噴,嘴下留情,謝謝!


葉天渺


並不看好。


因為工作需要,對各個自媒體平臺都做過研究,其中趣頭條的機制最為奇特,他打出的理念是,看新聞可以賺錢,來主要瞄準三四線城市等所謂的“下沉市場”。由於這種推廣形式符合人們的得利心理,所以有很快吸引了龐大的用戶群體。

趣頭條的註冊界面


有人說過:“當一個產品,你無需付費就可以使用時,那麼你並不是這個產品的用戶,而是這個產品的一部分。”這句話被趣頭條演繹到了極致,希望賺錢來看新聞的用戶,給趣頭條貢獻了龐大的流量,而趣頭條又通過這些流量進行廣告變現,說白了就是僱傭了一群人,來專門看廣告主的廣告。

趣頭條的“用戶收入榜”


這種做法不可謂不巧妙,效率可以秒殺所有的資訊平臺,你們再講內容,講版權IP,講生態,最後不也還是這個套路麼?而我上來就直接將事情簡化,奔著怎樣賺錢怎樣來。


當然,這是一種盈利模式上的創新,既合理也合法,勢必會受到投資人的青睞。但從創造價值上來說,它的做法並不是值得提倡。或許這只是暫時的情況,積累了龐大的用戶,說不定哪一天,趣頭條會將重點轉移回內容上,成為一個正經的資訊平臺。


以上觀點屬於個人看法,無意抹黑,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奧德修斯號


泡沫破碎的趣頭條,真的很無趣


趣頭條昨晚了發佈2018年Q3財報,其中公司實現營收9.77億,同比增長520%。淨虧損就比較誇張了,為10.33億。\t若剔除其中激增的管理費用,則淨利實際虧損約3億元人民幣。

公司展望2018Q4收入區間12.0-12.5億,略微低於預期。

數字之下的貓膩

這次的Q3趣頭條選擇了財報披露數據減少,與招股書中的數據相比。用戶方面,缺少了裝機量和月活情況。銷售費用方面,不再詳細披露忠誠系統的維護和獲客支出。

事實上趣頭條選擇隱去的這些信息都較為關鍵。

裝機量方面,今年7月趣頭條新增裝機2100萬,8月新增裝機量2700萬,裝機數暴漲,8月單月新增裝機數超過了18年第一季度整個季度的新增。

眾所周知趣頭條的用戶增長主要在於買量,而在上市前的這種暴力買量到底是正常的經營節奏還是為了衝刺IPO,不免讓人質疑,而上市之後的Q3隱去裝機量,大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嫌疑。

而“忠誠系統的維護和獲客支出”則是趣頭條成本支出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與其它移動資訊平臺相比,趣頭條並不具備技術、內容和流量的優勢,之所以能在幾乎看不到空間的行業縫隙中脫穎而出,主要在於採用了以現金獎勵為主要手段的閱讀激勵“激勵模式”。

這種靠著現金誘導進來的用戶,長期維護成本激增是共識,畢竟為了錢而來的用戶留下的唯一理由就只有錢,因此趣頭條賴以生存的激勵模式,將會隨著時間成本呈現指數級上升。

而選擇不公佈“忠誠系統的維護和獲客支出”也意在隱去自身的最大痛點。

淨虧損10.33億元,看起來有點嚇人,要知道整個2017年趣頭條淨虧損才9480萬元。

不過趣頭條解釋稱,這主要是因為當季入賬了高達7.3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激勵費用。一般而言,股權激勵費用是公司向高管和員工發放股份所致,但趣頭條這次的費用,大多不涉及發放股份,而是因為創始人的股份限制安排。

另外在趣頭條的Q3財報中,銷售費用率為106.9%,較Q2的98.5%增長了8.4個百分點,再次回升至100%以上。

銷售費用率的高漲也側面反映了公司獲客成本和維護成本正在上升,忠誠系統的支出將會成為趣頭條最大的痛點。

財報發佈後,趣頭條盤前股價下跌9.56%,開盤後跌勢不止,全天回彈乏力,報收於5.19美元/股,跌幅達12.92%。

從16年2月份上線到上市趣頭條僅耗時兩年。9月14日趣頭條開盤報每股9.1美元,較7美元的發行價上漲30%,接下來漲幅一度接近200%,觸發了五次熔斷機制。截至當天收盤時,趣頭條每股價格為15.97美元,當日漲幅128%,市值達到46億美元左右。

但僅僅過了一個週末趣頭條就開始狂跌,僅僅9月17日一天就跌去了41%的股價,報於9.41美元收盤。

隨後就開始了漫漫下跌之路,5.19美元是新低,趣頭條總市值僅剩14.7美元。本想借鑑拼多多的模式趁亂上市,但市場清醒後,趣頭條正在被戳破泡沫。

信息流廣告的野心

在趣頭條招股書披露的上季度財報中,收入為4.39億,收入的絕大部分來自廣告。依此計算,趣頭條每天的廣告收入已經超過500萬。

趣頭條招股書同時顯示,在最近的一個季度,其忠誠維護總支出為2.46億元,平均每日活躍客戶為1230萬,依此計算,趣頭條給每位當日登陸APP並閱讀內容的客戶0.22元獎勵,而平均每位閱讀用戶每天為趣頭條創造0.43元的廣告收入。

通俗的理解,當你某一天在趣頭條上閱讀50分鐘,賺取兩千多枚虛擬金幣時(等值0.22元現金),你為趣頭條創造了0.43元的廣告收入。

移動端的信息流廣告是趣頭條想要講得最大故事。

信息流廣告是最近三年增長最快的廣告類別。今日頭條的廣告收入量級今年大概率超過400億,基本是新浪微博的4倍。相比於頭條和微博百億以上的收入規模。

信息流廣告的蓬勃發展,主要得益於廣告效率的提升,使得營收邏輯非常清晰。

(1)相比於PC時代,移動時代的資訊閱讀用戶為信息流平臺增加了精準的地理位置、性別、興趣等信息,這極大的提升了廣告精準投放的能力;

(2)信息流平臺暢享了廉價的海量內容,內容製作者獲得的收益分配少得可憐,多條信息之間加載的廣告產生的收入無需和內容提供者進行分成,平臺用戶量越大,廣告價值越大,但內容成本則是固定的。

而趣頭條將“用現金激勵讀者“解釋為商業創新,不如說是在激烈競爭環境下“不得已的選擇”:在巨頭的夾擊中要想快速成長,要麼補貼內容生產者以提供獨特內容品質來留住客戶,要麼直接補貼客戶讓用戶“賺錢”,趣頭條選擇了後者,且補貼規模相當龐大:收入的一半給了用戶。


趣頭條想要以此留住用戶,分食信息流廣告的巨大蛋糕,但其在挖掘出資訊市場下沉的數以億計的用戶的時候,也為自己埋下了隱患。


瘋狂買量背後的致命隱患


信息流廣告的本質是效果廣告,效果廣告本質上是廣告主商品或服務銷售的營銷成本。趣頭條的用戶作為一個整體,將為效果廣告所陳列的商品和服務買單。


從整體上看,趣頭條用戶獲得的激勵本質上不足購買商品和服務所支付的營銷成本的一半,換句話講,用戶在趣頭條上作為一個整體,一定是賺不到錢的。


這時候就會出現矛盾點,趣頭條是典型的“洗客戶”模式,通過裝機和營銷激勵,從海量裝機用戶中“洗”出來想用空閒時間賺小錢的。從長期看,用戶以賺錢為目的而使用趣頭條,實際卻賺不到錢的體驗,終究是不成立的。


用戶群體的這一整體性特徵,和趣頭條的如意算盤相對比,可能顯著的高估了廣告價值。這正是部分投資者對趣頭條的關鍵質疑:隨著時間的流逝,廣告主會越來越發現趣頭條用戶的廣告價值越來越有限,換言之,趣頭條的單用戶廣告價值存疑。


前面說,趣頭條的單用戶忠誠維護費用一直呈現上升趨勢,用戶需要持續的金幣激勵來實現在線時長。


事實上使用過趣頭條的用戶會發現,持續的時間投入帶來的“零花錢”非常少。而“新鮮感”的持續總是需要更高的現金激勵來實現,否則日活及時長將難以維持。


然而,單用戶維護成本每上升一分錢,對趣頭條的利潤侵蝕是巨大的。


總結來看,趣頭條通過資本買用戶所獲得的日活流量缺乏持續穩定性,貪圖微利的用戶群體,在多次接觸高毛利型一次性商品和服務廣告營銷後,會逐漸產生較強的“廣告免疫效應”,進而使得廣告價值不斷降低。


如果是在快速買量期,新用戶的不斷進入使得廣告效果看起來還不錯,一旦走過“買量洗用戶”的階段,進入穩態之後,廣告價值的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而用戶獲取和激勵成本的逐漸高企與單個用戶廣告價值的逐漸降低,將會成為趣頭條揮之不去的兩個痛疾。


互聯網圈內事


趣頭條與今日頭條有明顯的區別:

趣頭條更象紙媒體,是個閱讀新聞的地方,下載了趣頭條就相當於訂閱了一份紙媒。

而今日頭條,及旗下平臺則更注重用戶之間的互動,可以發表自已的評論,可以發表自己身邊的新聞、奇特事件等,平臺會通過機器審核,並進行推薦,推薦到喜歡獲取該資訊的讀者面前。


確切地說今日頭條更貼地氣,在今日頭條,你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你寫的文章或視頻等,被網友爭相傳閱和轉發,此時的你更象是個演員,當你的表演得到廣大“觀眾”認可時,在評論和閱讀量幾何式上漲的時候,你會感覺自己就是“名星”,內心會倍感“爽”。當然更多時候你又是熱心的讀者,你可以在今日頭條各平臺瀏覽各式各樣的感興趣的熱門資訊,這個時候你又變成了“極受歡迎的讀者”,平臺會給閱讀者“鼓勵”,感覺象進入大型超市,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你會感覺無比亢奮,並且每時每刻感覺著享受著各種關懷與服務。


今日頭條,開發了眾多產品,涵蓋了熱點新聞、科技、財經、社會、國際、娛樂、段子、圖片、體育、軍事、汽車…並且隨時隨地分享到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間等社交平臺。當然,還有悟空問答,火山視頻、西瓜視頻、抖音、內涵段子等多個旗下產品,更適合你的各種愛好和技能的發揮,也是以”作者、讀者”雙重身份而參與其中的,其樂趣無窮。

上趣頭條,最多的時候是當用戶——當讀者,因為他們自己有專業作者,編輯各種新聞,你是純純的讀者,更多感覺是自己進入了讀報“超市”,可以在裡面盡情地瀏覽各種新聞、奇聞。當然你不會是可以發文發圖發視頻“作者“,這是與今日頭條最大的不同。


老蛇正宗


🙏🌹!

原來還有個趣頭條,這個看好也罷,不看好也罷,我覺得與我半毛關係沒有,因為我不涉列其中,更是對它不瞭解,所以不敢評論,如果象你所說,趣頭條保護鼓勵原創的未來,如有它們真能言行一致了,兌現他們的承諾,實實在在的保護好原創的合法權益,那麼它將來一定會走的更遠!

因為一篇好的原創文章,是作者獨有的眼光,審視問題,醞釀出獨樹一幟的風格和內容,這樣的作品能夠得到重視,確實是件難得的好事,因為寫出一篇好的文章來,實屬不易,那裡包含了很多東西!……! 所以,無論是哪個平臺,只要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那麼我們會擁戴的!我們也會永遠追隨的!至於趣頭條發展的未來如何?誠實守信為人民服務!方有看客!

我的回答完畢!(謝題主!謝閱)🙏🙏!


轉運中的幸福


今天才知道有一匹"黑馬"《趣頭條》而且於9月14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開盤大吉。但是上漲勢頭隨即大跌。真應了那句:愛恨就在一瞬間。依據目前的情況來看,趣頭條進入內容市場晚了點,大城市市場它擠進比較困難,

內容市場的核心自然是離不了內容生產者和閱讀者,如何拉進新的用戶?

無非兩條方式:

一,鼓勵用戶下載安裝App,不但可以看到優質內容,而且可以賺錢,兌換金幣。這點和網易等幾乎一樣。

二,一個關鍵問題是App中的內容質量如何,人們的閱讀快餐如情感、健康、八卦消息、養生、保健等,和其它網絡平臺沒有多大區別,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卻揮之不去一一一廣告鋪天蓋地,密集向你撲來,迷宮般的點擊,使人不知"今夕何夕",建議有關網絡平臺,可以增加一個"帶路"的虛擬人物,這個軟件開發出來價值是不容小覷的。

三,和所有內容平臺一樣,千萬勿搞"標題黨",應該"表裡一致",勿使點擊者失望。

如果巜趣頭條》認真克服行業痼疾,給提供內容作者以動力,相信各種內容將會優秀的出現,巧媳婦才有米可炊。


良人執戟2


我並不看好趣頭條的未來,因為從目前多個平臺的綜合素質推薦量以及曝光量來看這樣的做法,只會使得趣頭條的活躍度以及在認知度越來越低,我做一個坐了很久大數據研究和政媒體平臺,以及新媒體相關平臺運營的人卻從未去過趣頭條去註冊和了解過它的過程,不是說我不去註冊就代表著什麼,而是在我身邊的朋友十個朋友當中都很難找到一個在趣頭條上去看新聞或者下載了趣頭條app的,因此可見如果他的這種市場佔有率在我的這科技的這些朋友的身邊都很難見到的話,可見它的覆蓋率還是很低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國內關於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版權的保護以及文字類的一些進一步防範一級,對於自媒體平臺的閱讀者廣告投放等等一系列的這一些進一步加強監管之後,那麼趣頭條的活下去的理由就會更低,因為這類的這媒體平臺或者新媒體平臺在歷史以來都沒有這樣的先例可以進行參考同樣的他們這盈利的主要目標都是廣告主投放的廣告如果有一天當廣告主投放的廣告在這上面獲得的收益或者是獲得的流量哦不夠的時候那麼就是所有廣告主撤離的那一天也是趣頭條最難熬的日子。


深度數據挖掘


問:你看好趣頭條的未來嗎?為什麼?

看了您的提問,我彷彿感到自己是上錯地方了,我一直以為上的是今日頭條,在裡面我去欣賞,有趣味性,我去查找,有知識性,我去答題,有娛樂性,我去遊覽,有全面性,我去感受,有新聞性…這不就是趣頭條嗎?如果這不是趣頭條,我只能說:趣頭條,你多此一舉了!





楚人一丁952


搬運的文章太多,標題黨也多,好內容不多。應改進管理,多發真正的原創作品。


進取80238858


沒有看過,所有的時間心血精力,只要有空閒都是放在今日頭條上面,其他平臺網站沒有怎麼去涉足。今日頭條的包容空間很大,有著龐大的用戶,並且這裡有著公平公正的地方,每個人都是作者,每個人又是讀者,可以傳播,擁有志同道合三觀正的人,在一塊兒溝通交流,這就是生命的感動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