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與雷軍五年賭約已勝出,格力和小米沒有可比性。你怎麼看?

財富公元


這場賭約表面看勝者不勝,敗者不敗,事實上難道不是雙贏嗎?小米和格力借這場賭約不知道吸引了多少眼球,知名度大大提升。

如果非要論個勝敗的話,小米不勝而勝,格力不敗而敗。

格力雖然是做實體的,但是未來是物聯網的時代,這一點雷軍很清楚,董明珠當然也很清楚。

小米在佈局物聯網的同時,格力同樣也在做。董明珠又是做手機,又是新能源汽車,又是芯片,這些都是物聯網時代的終端。

可是,搞了這麼久的物聯網,小米智能家居類產品營收在總收入中佔比一路飆升,達到30%多,反觀格力呢,物聯網搞到現在營收幾何?

格力手機做了這麼久賣出多少臺?

格力和小米不具備可比性僅僅是在這個時代,一個主做實體經濟,一個是互聯網輕資產,然而下一個時代是物聯網時代,可能十數年就會到來,那時兩者必然會業務交叉,還能說沒有可比性嗎?

小米現在推出的米家空調真的不會威脅格力嗎?

我們來看下,小米的製作形式,它走的依舊是設計加代工廠的定製模式。這個模式在手機屆非常流行,問題是在手機生產中,代工廠們有自己的話語權嗎?

如果面對山寨機或是小品牌,代工廠擁有巨大的話語權,但是隨著手機競爭越發激烈,手機山寨機以及中小品牌都面臨活不下去的困境,這時我們發現剩下的品牌在面對代工廠時話語權變大。而很多代工廠面臨無活可做,甚至倒閉。如果擁有自己品牌的工廠呢?比如,三星,富士康。

我們看到,當手機銷量不高時,即使是擁有自己品牌的工廠,依舊要選擇減少工廠數量或者關閉。

那麼,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這麼理解。格力是一個擁有自己工廠的品牌,而小米沒有。那麼,能不能走到最後就只取決於兩者誰的知名度更高,誰的銷量更好。

目前來看,格力暫時領先,但是在這場比賽中,小米的籌碼越來越多,而格力的籌碼卻沒有增加多少。

幾何時,諾基亞也曾傲慢的表示蘋果不可能超越自己,但是巨人的倒塌也讓人錯不及防。

雷軍和任正非說過很多話,我覺得他們各自有一句很適合寫在這裡。

任正非說,華為隨時都可能倒閉,要居安思危。

雷軍說,我那麼努力勤奮,但是被阿里和騰訊輕鬆就超過,我想了很久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要順勢而為。即使是一頭豬,站在風口上都可以輕鬆的飛起來。

格力的董明珠說的話,霸氣十足,但是能不能兌現,邊走邊看吧,我不敢妄言。

畢竟華為的餘大嘴也是一個能吹的人。但是這幾年他吹的牛逼一個個都實現了。


歲月雜談


關於董明珠:與雷軍五年賭約已勝出,格力和小米沒有可比性。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先生覺得首先給大家講一下具體董明珠說這句話的背景。


前幾天董明珠對外宣佈,格力電器在2018年的營業收入增長超過500億元。今年9月份,格力電器已經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目標。格力電器在2017年的營收為1482.86億元,也就是說格力電器在2018年的營收將達到2000億元。而根據小米的財報信息,小米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分別為344億元、452億元與508億元,前三季度的營收合計1304億元,距離2000億元還有約700億元的空間。所有基於這個數據的考量,董明珠就說了,與雷軍五年賭約已勝出,因為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互聯網的,屬於輕資產,因此格力和小米沒有可比性。


其實關於雷軍和董明珠的賭約來說,我們單從數據方面來看確實可能小米今年整體的營收應該是很難超過格力了,但是差距應該也不算太大。而我們知道在雷軍和董明珠打賭的時候,當時小米的營收剛到300億,而格力的營收達到了1200億左右,其實當時候兩家公司的營收就不是特別對等的,可能這一次格力的營收是比小米高,但是小米的增長速度確實要快于格力,這個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這一場賭約,先生覺得沒有輸家,格力沒有輸,小米也沒有輸。但是跳出來看,小米這幾年的增速可以說是非常快速,而且在物聯網生態方面的佈局也已經初見成效,不得不說小米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光明的。反觀格力,雖然依然是空調行業的龍頭老大,但是在其他行業可以說斬獲頗少,想做手機,手機並沒有做起來,那麼做手機切入物聯網的想法也就擱淺了,而董明珠自己投的電動汽車銀隆,最近也陷入了與前董事長的官司之中,反面不斷;格力的老本行空調行業也是進入了成熟期,也就是意味著增長乏力,沒有多少增量空間,基本靠吃存量市場。而格力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目前尚未找到有力的突破點,可以說未來的發展空間雖然有,但是並沒有小米的發展空間那麼大。


因此,先生覺得賭約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家企業未來的發展,當然,未來的事業有很多變數,具體如何還未可知。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需要小米這樣的企業,也需要格力這樣的企業,兩家都是非常優秀的企業。

做企業不易,希望未來有更多小米、格力這樣的優秀企業湧現。


病毒先生(ID:virussir),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十大原創營銷自媒體,2017年度最具價值科技&營銷自媒體,全網粉絲數超百萬,全網原創文章總閱讀5億+。由知名互聯網分析師劉濤先生主筆,精選分析最新最熱營銷案例,提供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領域深度獨家觀察。劉濤是知名策劃人、社會化營銷專家、病毒營銷研究者,“基礎激活”理論倡導者,歡迎大家關注病毒先生。


病毒先生


2012年底,董明珠與雷軍“開賭”時格力的營收已過1200億,小米剛過300億,相差懸殊;但到2018年的三季報格力營收1487億,小米1305億。二者的營收差距從900億左右縮減到180億左右,小米取得非常長足的進步,增長了400%;反觀格力步履艱難、徘徊,多元化基本上顆粒無收,實際只增24%左右。

董明珠在12月1日已經公佈說:2018年格力的營收是2000億!要達到這個目標,四季度格力要銷售五百億多。這就是董明珠“厲害”的地方,一般來說四季度是空調的傳統銷售淡季,但為什麼格力空調做到淡季不淡呢?並且可以提前精準知道本季的銷售額?其實就是格力電器獨特的銷售模式:代理銷售制,到淡季時可以執行任務分攤、壓貨。簡單理解就是倉儲搬家,將存在格力工廠的空調搬到代理商那裡,收取期限為幾個月的承兌匯票,這些承兌匯票再轉付給供應商。從現在財會制度來看,就是算實現銷售了,是符合規則的。而小米的銷售基本上線上的模式,是即時的、沒時滯。另外,從小米發佈的2018年前三季報來看,儘管每季的增長在50-60%,但四季度單季要再增700億似乎是困難的,600億左右是可能的,

也就是說小米18年全年營1900左右是能達到的。因此格力電器的營收可能多於小米100億左右,從這方面來說董明珠是勝了,但贏得的確不光彩。另外,從成長性來看,小米大勝;從二位辦企業的思維、決策判斷力等來看,肯定是雷軍大勝!因此董小姐說“我們沒可比性”也是對的,如此看來雙方的賭約算是和局收場、雙贏!當然如此“豪賭”在我國是犯法的,但我們吃瓜的還是非常樂意見到他們能拿出一點來做公益。


虎哥視窗


她的經營,大家有目共睹,做什麼砸什麼,還拿格力經銷商的錢用來自己入股銀隆,在品德上又輸了。

格力的今天,是格力人包括朱江洪共同打造的。可以這樣說,沒有董明珠,格力還是格力!沒有格力,明珠也許還是塊堆在旮旯裡的普通石頭。而沒有雷軍,就不會有小米!

她說格力與小米沒有可比性,這句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既然沒有可比性,那當初為什非要和雷軍賭10億呢?那又為什麼非要做手機並且揚言“分分鐘搞死小米”呢?沒可比性就不要處處和小米比!



這句話實質反應她底氣不足,外強中乾,色利內荏!為自己找臺階。

格力和小米性質是不同,我們承認格力是個偉大的企業,格力是中國製造業的一面旗幟,但我們更承認小米是中國企業的未來!小米能在印度、印尼這些人口大國,能在歐洲的發達市場做得風生水起,銷售額快佔總收入一半,董明珠能不能把國外收入佔到一半?我現在住的小區裡,看過幾戶人家院子裡的空調,清一色日立變頻空調,國內的高端市場都佔不了,她勝出了什麼?



格力是製造業,小米也帶動了製造業的進步,為什麼10月份小米電視銷量能過100萬臺好評率超過99%?11月28日,小米集團與中國廣東核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CALT)共同榮獲中國質量協會中國質量技術獎一等獎。這是中國質量技術領域的最高獎項,今年的選舉有一千多公司參加。最後,他們中有五個得了一等獎。小米是唯一一家、也是第一家獲此殊榮的互聯網公司。


董明珠說她勝了,人們也知道評價勝負。還有一個月,小米未必不能超過700億。

雙11買了個小米電視裝在空房間裡
,雙12快到了,大件都不缺,計劃3000元買點小米的小產品,支持雷軍,希望米粉們給雷軍抬樁,如果每人貢獻1000元,1億米粉就是1000個億,讓董牛皮的勝出又成為笑談!


無語石1


格力也能和小米比?

現在小米早就是百貨公司了。

小米百貨很多,而格力沒有





全世界都是黑心商,只有小米是良心企業


雷猴王p2p


我們一直再說,不要太過於當真,董明珠和雷軍的賭約僅僅是一個賭約而已。基本上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僅僅是一次完美的話題營銷案例而已!

這一次又是我們的董大姐抓住了機遇,在在昨天,董明珠宣佈:兩人的賭約結果已經出現,格力勝出,並宣稱格力2018年以後銷售將會突破2000億!

雖然,還沒有完全結束2018年的銷售,但是,從當前的數據來看,小米超越格力的可能性已經不是很大的。根據前三季度的業績,小米很難突破2000億的銷售目標,可,兩者之間的差距也不會超過300億元。

對於這樣的結果,小米還是悅享其成的,因為,在當年兩人約定賭約的時候,小米的年銷售額僅僅在300億元左右,短短的,5年時間,小米能夠進入到1000億元俱樂部,也算是功德圓滿!

我們也應該看到董明珠的突然宣佈,一是她女強人,霸道側漏的性格表現無疑,也是董明珠搶的先機的又一次營銷而已!

還有一點那就是,董明珠的站臺為自己格力營銷的前提下,給了雷軍一個臺階下。董明珠說,當時的說話,僅僅是玩笑罷了!這樣,雷軍就雖敗猶榮的找到了臺階,順坡下驢也樂得逍遙自在!

再一個這樣的賭約就是一個話題營銷,不然,這樣的賭約誰敢來履行呢?政府會願意嘛?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關注,點贊和轉發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單從營收表現上看,格力確實贏了,但事實上,小米可能收穫更多,且看小編大致分析!
格力作為一家擁有國資背景的世界500強企業,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時代帶給它的紅利,環境給它的優勢,以及多年各方面的技術沉澱。不管是從公司規模,還是營收利潤,都遠遠領先於很多其他上市公司。
就空調技術來說,格力一直都是處於世界前列,這是多年積累的結果,用過格力空調的朋友也清楚,效果確實比別家的好,這些都是值得我們給它點讚的。


但有一點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格力一直想跳出自己空調領域,擺脫單一經營風格。比如做手機、汽車,其實時間已不短了,都沒有太好的效果。
中興事件出現後,董小姐又看見了機會,中國缺少一顆真正的“芯”,於是又成立了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現在進程不得而知,當然我們更希望它能做出一顆好“芯”。
種種事例都表明,格力近幾年是沒有太大突破,一直是依靠空調吃老本。


再來看看小米,
首先從年齡上來說,就無法與格力相比,才僅僅8歲。沒有太多的背景,只有一群手握技術的合夥人。
小米的操作方法就是,先開發了MIUI系統,然後再生產手機,這兩步走穩後再佈局其他領域。但它與格力不同的就是,每進入一個領域都非常成功,雖然動作不大。
最值得可圈可點的就是智能家居行業,現在表現真的非常好,還有非常實用的智能交互系統,都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它的生態鏈佈局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每一次新的嘗試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在的國際化路線也越走越好,由於它的領域很多,就不具體舉例說明了。

對比也會發現,格力總是喜歡搞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但還沒有突出的成績。而小米則是穩打穩走,一直在進步,並且步伐很快。也是因為他們的這句話,引來了很多朋友的關注,對於小米可以說是一次名片的亮相,也是一次不錯的宣傳。


兩位企業家都是小編崇拜的對象,對他們的產品也很支持!

回答完畢,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沒長書


謝謝您的問題。我認為,雷軍和董明珠的五年賭約本身是沒有太大意義,但是格力和小米的可比性會越來越強。

兩者之間差距沒那麼大。第一,前三季度兩者營收數據差距為182億元,在最後一個季度展開爭奪,還是有很大懸念的。第二,格力雖然財務數據搶眼 ,但是,格力產品結構較為單一,空調是其核心產品、主要收入來源,空調銷售收入佔比達到83.22%,利潤佔比是93.88%,生活電器和智能家居等新業務的貢獻可以忽略不計。隨著房地產行業有所降溫,格力的主業銷售收入很難保持快速增長。 第三,小米公司有後來居上之勢。在最後一個季度發佈了小米筆記本、小米電視、小米藍牙耳機等多款新品,雙十一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馬上歲末年初也會迎來銷售高峰。小米在印度市場、歐洲市場拓展也很快,小米在西班牙市場的佔有率已高達14.5%,其他歐洲國家的市場也在穩步推進。所以,兩者到底誰能勝出,還有待觀察。



董明珠話中有話。第一,“基本勝出”說明董明珠也沒有十足的勝算與底氣。第二,強調“兩者不具備可比性。因為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互聯網的,屬於輕資產”其實也透露了底氣不足。因為營業收入可以不論行業進行比較 而且小米公司也有很強的實體經濟屬性。第三,當時雙方不就是賭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誰輸誰贏嗎?

兩者可比性越來越強。雙方早已不是互聯網與實體經濟之爭了。小米大力發展智能家居,向智能製造、物聯網進軍。比如米家新風機、摺疊嬰兒推車、電磁爐、小米電視等。新風機針對的是霧霾,是一個很大的消費痛點。格力也在向智能家居、甚至是手機產業延伸,但是速度明顯落後於小米。圍繞智能家居領域,兩者在研發、製造等環節上會有持續的競爭,誰發展搶得先機,在未來就會有更多的市場掌控權。雷軍和董明珠的新競爭,早已開始了。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從目前情況來看,的確是格力電器更勝一籌,董明珠和雷軍的五年之約將以董明珠勝出告終,雷軍將輸掉10億元。

在今年前三季度(1-9月),董明珠治理下的格力電器實現了營業收入1500.50億元,而雷軍的小米集團則實現營業收入約1304.98億元,小米集團暫時落後,差距200億,想在最後一個季度(四季度)完成彎道超車的難度太大,也基本2013年那場5年10億的賭局以董明珠勝、雷軍敗告終。

但縱觀當年設賭那年雙方的實力,2013年小米的營業收入316億 VS 格力電器的1200億元,差距近4倍,再到如今的2018年前三季度差距只有200億,其實論成長性,雷軍的小米是優於董明珠治理下的格力電器,未來在營業收入上超越格力電器可期,雷軍和小米雖敗猶榮,更何況這些年憑藉10億賭約也為小米打了那麼響亮的廣告,怎麼也值了。

實際上本次董明珠放話格力和小米沒有可比性,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互聯網的,屬於輕資產,也已經默認了小米的成長性很快,為未來小米在營業收入上超越格力電器做了鋪墊和下臺階。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雷總和董小姐的10億賭局大家還是比較關注的,轉眼五年期限一到,到底是誰勝出了呢?


其實這不僅僅是這兩家企業的賭局,是兩個行業的比拼,傳統的實體經濟和移動互聯網經濟的一個對比。其實這場賭局不管誰勝誰負都是勝利者。

就目前營收來看,格力好像是更高一點,但是個人覺得小米的進步更大,五年前的格力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小米只是一個新銳企業,經過五年的發展,小米已經趕上了格力,而且差距已經很小了,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小米應該才是勝利者。



未來經濟的發展是不分線上和線下的,因為線上和線下融合是一個必然趨勢。所以說也無所謂,誰勝誰負。自從五年前這個賭約開始,我們每一個人對這兩家企業都特別關注。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兩家企業都是受益者。


所以說我覺得這個賭局沒有失敗者。格力和小米都是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