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很多本書但是都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在哪裡?

林先生的喵


讀書是為了積累人生的財富,是為將來的成功做準備。

1 讀書能增加學識

以707分被北大錄取的王心怡,寫了一篇感恩貧窮的文章,引發人們的廣泛熱議,成為因貧窮而勵志發奮讀書併成功考上一流學府的榜樣和典型。

可以說自我國恢復高考以來,有無數的學子通過這樣的國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王心怡就是其中一個。

現在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孩子們也是蠻拼的,從早讀、上課到晚自習,一天十幾個小時,悶在教室裡埋頭苦讀;從週考、月考到期中、期末考試,無數次的模擬和檢測使孩子們的身心高度緊張。

期間,有汗水,淚水,苦水;有心酸,有興奮,也有沮喪,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苦痛,但都想通過努力讀書,以獲取更多的學識,從而在高考這個全社會最大的機遇來臨時,人人爭取有更好的回報。

相反,那些不肯努力讀書,不肯用功學習的人卻只能在高考面前留下人生的許多遺憾。

那些通過努力讀書而實現了美好夢想的王心怡們,肯定在若干年後對自己當初的拼搏而心存感激,因為正是那樣地努力讀書,才為自己贏得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2 讀書能開拓思維

大學生曉慧,畢業於一家商貿學院,四年的苦讀讓她擁有了相關的專業知識,並且思維敏捷。上學期間,她也積累了不少的經商經驗。

她曾和同學們一起在校園裡經營過手機情侶卡業務,這是她基於對大學校園裡的特色觀察才擁有的一個想法。

一個學期下來,曉慧賺了將近6000多元,不僅賺夠了下學期的學費,還給父母寄回了2000元,心裡的成就感滿滿的。

一次,在大街上她看到一個因賣不掉蘋果而發愁的老太太,曉慧上前問多少錢一斤?老太太說便宜了,別人賣兩塊五,我賣兩元。曉慧說你這樣賣可不行啊,你得想個法子。

老太太無奈地搖搖頭,曉慧說,你要是相信我,我告訴你一個法子,肯定能賣的好,價錢還高。

老人將信將疑的看著曉慧,曉慧說你看到那家禮品店了嗎?你去買一捆五色彩帶,大概一捆兒30條,也就一塊錢。你買好後,我再告訴你怎麼辦。

於是老人買了一款綵帶過來,曉慧教老人一起動手,用一條綵帶捆住兩個大小相差無幾的蘋果,沒一會兒就困好了30對兒。擺在哪裡,很是好看。

於是,曉慧教老太太一起喊,心侶蘋果,十元一對兒。她們的喊聲吸引了不少路人,都很好奇地過來圍觀。曉慧說,這是特色蘋果,心中的伴侶,十元一對兒。

不一會兒,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紛紛掏錢購買。不到一個小時,兩大筐蘋果被搶購一空,老太太高興的合不上嘴,說一定請曉慧吃飯,曉慧愉快地答應了。

正是曉慧在校期間努力苦讀才有如此敏捷的思維,後來在一次大型招聘會上她被一家上市公司的經理發現並把她招聘到企業的營銷項目部。

有人說,讀書到底有啥用?讀書無用論也曾經風行一時,但曉慧的故事告訴我們,讀書能開拓你的思維,能讓你在遇到問題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更好的方法,讀的書越多,你的見識越廣,思維就越是開闊,越容易走向成功。

3 讀書能樹立正確的三觀。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有時甚至充滿著泥潭和陷阱,稍不留神就會滑向無底的深淵。

最近疫苗造假事件激起人們的公憤,幾乎是天怒人怨,人們紛紛對長春長生生物公司相關人員罵聲不絕。

那麼造成這樣的事件,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一些企業經營人員的三觀扭曲就註定了他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鋌而走險,置民眾生命於不顧。在他們眼裡,金錢至上,漠視生命,當然怪不得人們對他們痛而罵之了。

古人說,書,藥也,久讀能治愚。

一些經營者之所以三觀發生扭曲,主要是他們心裡只有錢,金錢至上,完全忘卻了“民為本”觀念。

不論做任何事,如果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自私無限,私慾膨脹,沒有道德底線,註定走不下去,也註定是要走向毀滅的。

而讀書能使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三觀正確,才能指導你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避免滑向泥潭和深源。

個人、社會、民族莫不如此,世間沒有三觀不正能走長遠的,沒有三觀不正而能走長久的。

4 讀書能贏得愛情

民國才女張茂淵,集容貌才情於一身,曾留洋海外,25歲時偶遇26歲的英俊才子李開弟。

滿腹經綸的李開弟用英語為張茂淵朗誦了拜倫的詩,張茂淵一下子為李開弟的學識所吸引和傾倒,對張茂淵來說,此時的李開弟已經成了她心中的整個兒世界。

雖然後來二人因種種原因未能走到一起,但張茂淵因為賞識李開弟的才華而開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等待,那是一份多麼漫長的淡定和從容的守候。

當張茂淵78歲時,才與李開弟走進婚姻的殿堂,她用50年的執著換來了僅僅12年的相依。這完全是因為張茂淵非常賞識李開弟的學識與才華。

如果李開弟胸無點墨,或者是紈絝子弟,那肯定不值得張茂淵用一生來等待和守候。

古人講書中自有顏如玉,雖然在現代社會講這些有點俗氣,但人們對待知識和文化的渴望依然不變,即使在婚姻問題上,人們衡量的一個前提條件也肯定與學歷有關。

學歷雖然不能代表婚姻的幸福,但學歷大致相近會使人在文化層次、感情認知、生活事業、教育孩子等方面,有著近似的觀點與理念,總不至於兩個人因為文化層次的不同,在每一個方面上都南轅北轍,合而不諧,那豈不是太痛苦了?因此,讀書在現今的社會,仍然是能贏得愛情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世間,唯有讀書是最不可懈怠的。茨威格說,一個人和書籍接觸的愈親密,他便愈加深刻的感到生活的統一,他不僅用他自己的眼睛觀察,而且運用著無數心靈的眼睛,由於他們這種崇高的幫助,他將懷著摯愛的同情,踏遍整個世界。(青荷書舍原創作品)


青荷書舍


多數人因為讀書記不住而失去對讀書的興趣,其實記不住並不應該影響我們讀書的興趣,記憶不好記不住完全可以選擇重複讀、讀少書、讀懂書、讀透書。

多數人都記不住書,但是讀書並不一定講數量、也不一定要背書,只要能讀懂、讀透就能不斷從書中汲取營養,這就達到了讀書的目的。所以我們沒必要為讀書記不住而煩惱,也不必因為記不住而放棄讀書。

讀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而不一定非要背下來。如果只背書不能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讀再多的書也沒太大意義。記的再多也不如電腦多。

讀書不在於多、不在於記,而重在思考。看書是學、思考是習,學而實習才是讀書的真正目的。



賀良屯






波羅密2



海浪30636993


讀書的真正意義在於領悟人生特別是人性的真諦。讀過的書永遠不會忘記,它只是封存在你的腦海裡,當你人生閱歷增長,它們便會被打開。

年少時讀過《紅樓夢》《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總是無法理解其意。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閱歷的日益豐富和各種快樂於挫折引起的心理真實感受。越來越發現年少讀書中表達的心理和傳遞的真理越來越真實。有時彷彿就是身邊發生的事情,感同身受卻欲說還休。

經典的書籍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個時期閱讀都會有越來越感同身受的體驗,因為在閱讀過程中慢慢滲透了人生百味的經歷。

人生經歷太順利的讀不懂《紅樓夢》和張愛玲系列,而我過了30歲每次閱讀總是不勝唏噓,或許是發現了書中的另一個自我和周圍相似精力的朋友,卻眼睜睜無力挽救。小說更多表達的是人物真實的心理和無法抗爭的命運。

讀過的書永遠不會忘記,它們只是儲蓄在你腦海的角落裡,等待重新開啟的那一天。


平安夜的蚊子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或者說是靈魂層面的進化。不知道諸位對“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七個字是有何見解的,但是愛讀書愛思考問題的人都有一顆沉穩而且深邃的靈魂。

讀過的書可能會忘記,但是留下的智慧會在你心裡生根發芽。一個人的成長不只是現實和經歷教育我們,很多還有書籍。

我還不曾讀過很多書,但我仍然會堅持讀下去,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功名利祿可得或不可得,維持和餵養自己這顆純淨的靈魂,才是讀書最大的意義。



冰封淺淺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早上,爺爺正在讀書,孫子跑過來說:“爺爺,整天讀書有什麼用,又記不住。”爺爺沒回答,指了指角落裡一個盛過煤炭的籃子,對孫子說:“去河邊打一籃子水回來。”孫子就到河邊打水,結果還不到家水就漏完了。爺爺說“這次你跑快一點。”結果還是漏完,往返幾次之後,孫子說:“籃子根本打不來水。”爺爺指了指籃子,說:“你看看籃子有什麼變化?是不是比以前乾淨多了?”書好比就是那河水,而籃子好比我們的心,讀的書多了,心也便乾淨多了。


佳寧讀書會


記得有一個教養的案例,分享下:

一對母子看到路邊有要飯的,其中一對母子的對話:孩子:哦,要飯的;孩子母親:你以後不好好學習,將來也像他一樣要飯。孩子不屑地說,我才不會像他呢!

另一對母子:孩子:他好可憐啊!母親:所以,孩子你要更努力,以後你才會有更好的能力照顧像他們一樣需要照顧的人。孩子:恩!我記住了。



賈司遷


時間在懲罰人類,讀了大量的書,卻都忘記了。我們過去被誘導著看了很多沒有價值的書,這些書的被忘記是人類文明的勝利。至少我們本能還沒有愚蠢到,非要把那些垃圾圖書記在心裡。我們的忘記是對那些垃圾圖書的最後的懲罰。

對那些浪費了我們人生光陰的書,我們能找到的意義就是,這些書對我們是教訓。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子女再看那些糟粕,浪費他們有限的生命。但可惜,我們的圖書依然充滿了垃圾。而這些垃圾註定要被忘記。


未君學院


我始終相信——

“那些無用的修煉,終有一天會成為我的鎧甲”。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