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孩子自控力差,再聰明也沒有用?

天堂海2017


這句話讓我想到的第一個意思是說聰明沒有被用到正途上,我有一個表哥,所有的父輩和平輩的兄弟姐對他的評價都是聰明,但同時也是最不省心的一個,因為他總是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一些歪門邪道,不僅沒有什麼意義還會對自己和家人帶傷害的事上,因此家裡的長輩們沒少為他勞心勞力,他媽媽也因為被氣著身體不好長年都要靠藥物維持身體狀態。

但是回想他的童年,其實如今他很多的問題都跟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有關,不能說全部都歸咎於家庭但確實跟家庭教育脫不了關係,所以我們在發現孩子把聰明用在不正確的行為上時就要引起重視了。如今太小的他還只是小打小鬧,而如果放任不管長大後的未來可能就是完全不可控制的了,因此討論這個問題其實也是讓我們對孩子自控力教育的一個提醒和反思。


我們在生活中都會希望孩子能懂得做事的分寸,輕重、能分別對與錯、知道什麼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又不能做,這些雖然不等於自控能力但卻是幫助孩子控制自己行為的一種前提認知,所以如果教育我自己的孩子,我會把引導孩子對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作為第一步,然後第二步是鼓勵孩子把他的聰明才智用在有益的行為選擇和決定上,最後是讓孩子參與制作一個自己的日常慣例表,用這個方法來讓孩子練習自己為自己的事情做計劃安排、以及如果沒能按時完成得承受相應的自然後果和責任,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孩子學會懂得控制自己貪玩的心、懶惰、拖延、沒有時間觀念等問題。

除了以上的方法,還有一個方法也是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的,就是來自父母的行為榜樣,特別是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的榜樣會最特別好的教育方式。當我們為孩子做出榜樣的同時也積極引導孩子來學習和模仿的話,孩子能更好地建立起對自我控制能力的認識和使用。其實說再多最後還是要我們去實踐操作,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並且耐心地堅持,因為成長和學習都有一個過程,我們不能著急地希望每個方法都能立竿見影,那是不現實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icer個人成長


孩子有沒有自控力,十年後的差距可真大,七個方法提高孩子自控力

我們管教孩子,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要讓孩子有自控力,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子。自控力強的孩子會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管理壓力,做出健康的選擇,即使你不在身邊。

什麼是孩子自控力?

一個孩子表現良好,並不意味著他就自控力強。自控力強的孩子可以選擇放棄即時的滿足。不管感覺如何,他們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自控力強的孩子能夠以一種健康的方式處理不舒服的情緒。他們學會了憤怒管理技巧,能夠控制衝動行為。當大人們糾正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有禮貌的回應,他們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自控力強的孩子會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為自己做出健康的選擇。他們認識到做出健康選擇的重要性,而不是說“我必須這樣做是因為我的父母這麼說的”。他們可以在家務、家庭作業、金錢、同輩壓力和自我照顧方面做出正確的決定。

當孩子缺乏自控力時,父母往往會對孩子的行為承擔更多的責任。嘮叨孩子做作業,或者不斷威脅孩子做家務,通常意味著父母付出的努力比孩子付出的更多。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教會他們自控力的技巧可以幫助他們度過一生。從不學習自控力技巧的人往往很難保持健康的習慣,甚至成年後也是如此。管理學業、就業、金錢和家庭責任都需要自控力。缺乏自控力的成年人可能會在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方面遇到困難。

缺乏自控力的例子

  • 一個4歲的孩子因為等不及輪到他說話而不斷打斷大人之間的談話。

  • 一個6歲的孩子經常從床上爬起來,因為她在試圖入睡時難以忍受無聊。

  • 一個8歲的孩子在父母離開他的視線後就開始偷吃垃圾食品。

  • 一個10歲的孩子把課餘時間花在玩鉛筆上,而不是做作業。

  • 一個12歲的男孩說他想學拉小提琴,但是他從來沒有練習過。

  • 一個14歲的孩子接受了朋友的挑戰,試圖從商店偷一塊糖果。


  • 一個16歲的女孩在上課時忍不住要回短信。

  • 一個18歲的女孩選擇把時間花在社交上,而不是做大學課程所需要的工作。

自控力的例子

  • 當同伴拿走她的玩具時,4歲的孩子會向大人尋求幫助,而不是進行報復。

  • 一個6歲的孩子早飯後就自己穿衣服,不需要別人提醒。

  • 一個8歲的孩子跟她的朋友取笑另一個孩子。


  • 一個10歲的孩子在吃完零食後,坐下來做作業。

  • 一個12歲的女孩每週都會把零花錢存起來,直到她能買到自己一直想要的物品為止。

  • 一個14歲的孩子告訴他的朋友他不能來,因為他需要學習準備考試。

  • 一個16歲的女孩不想和朋友去派對,因為她覺得派對上可能有未成年人喝酒。

  • 一名18歲的學生拒絕在考試中作弊,因為他的朋友給了他答案。

七個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方法

學習自控力是一個終生的過程,所有的孩子都會在不同的時期與自控力鬥爭。給你的孩子適當的方法,幫助他練習抵制誘惑和延遲滿足。

1、教孩子們被叫到的時候立刻就來

“父母呼,應勿緩。”每個孩子都會背誦的弟子規,就告訴孩子,長輩召喚你的時候,你要立刻過來,或者給與回應。但是現實中,媽媽喊了孩子一次又一次,孩子還在懶洋洋的,所無所事的忙著自己的事情。父母要告訴孩子,當父母叫他們的時候,他們要走近父母,以便與父母對話。這有助於孩子們認識到自我控制有時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我們想做的事情,去做別的事情。

2、教導孩子對糾正做出積極的反應

大多數孩子不喜歡被糾正,他們的反應要麼是攻擊性的,要麼是消極的。生活中的一個事實是,人們經常必須遵循自己不喜歡的方向。教導孩子以良好的態度和正確的行為回應。這需要自我控制,並幫助孩子學會控制他們的衝動。對糾正的良好反應有時很難學習,但這將讓他們永遠受益。

3、許多社交技巧需要自我控制

當孩子表現出這種品質時,表揚他們,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傾聽、知道何時及如何打斷、控制憤怒、完成任務後在彙報,所有這些都需要自控力。

4、鼓勵孩子參加能培養自控力的活動

這些活動可能包括體育、音樂課、照顧寵物等、也可以包括背誦詩歌、打掃房間或其他許多活動。

5、適當的獎勵

當一個孩子因為完成了一項工作而得到獎勵,甚至是星圖上的一顆星或特殊待遇時,談談自控力。

外部獎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討論內部獎勵。或者獎勵的真正好處不是物質,而是自控力的建立。你要讓孩子非常有決心,每天早上都要起床。他會盡力顯示他的自控力。

6、利用睡覺時間培養自控力

有些孩子睡覺的時候很難不跟父母吵架,這就成為了一個教育孩子自控力的好機會。畢竟,讓孩子安靜地躺在床上,而父母還醒著,需要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設定一個就寢時間,制定一個包括所有必要的就寢任務的常規,努力讓你的孩子待在床上,不要讓父母在房間裡睡著。這需要家長的努力,但最終會得到巨大的回報。

7、學習責任

早晨的例行公事、家務和家庭時間表成為孩子們學習責任和自控力的機會。

責任就是在沒有人注視的情況下做正確的事情。負責任的回報就是獲得特權。如果他們能在早上特定時間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昨晚,他們晚上就有多玩半個小時玩具的特權。

總結:

一些父母試圖給他們的孩子一個更輕鬆的生活,但是,這往往意味著更多的自由和更少的自我控制。明智的父母會利用童年為孩子成年後的成功做準備。自控力是孩子能培養的最重要的性格品質之一。家長要知道:被寵壞的孩子並不快樂;自控力強的孩子往往很快樂。

自控力是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首要品質。你的孩子自控力越強,他對你的要求就越少。當你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控力的時候,你可以專注於教授孩子新的技能和建立健康的關係。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說到聰明人,我想起了鄉下老家的一個兒時玩伴,我們村裡公認的神童。

在年幼的我們心裡,他簡直就是智慧的化身。他的頭腦,連大人們都會自愧不如,更別說我們這些小屁孩了。

有一件事,我至今都印象深刻。

記得,有個長期對他的智商表示懷疑,就給他出了一道腦筋急轉彎。問題的內容大概就是:樹上有五隻鳥,某人開了一槍,還剩下多少隻?

當時的年紀我不太記得了,但絕對是尚未上學。關於這樣的問題,我們所有小夥伴都停留在“1+1=2”這樣簡單的數學模式裡。

然而,我們的神童卻反問了個超出我們想象的問題:你這槍響不?

這句話令長輩一時啞口無言。我們也是面面相覷。而我心裡知道,即使再年長5歲,我也不可能具備這樣的思維。除了佩服,我還是佩服。

我知道,將來他一定是個大人物,我將用一生的時間去仰望。村裡大人們也一致為,這孩子將來肯定是個人上人。

然而,這孩子雖然聰明,可是從來都不安分,心太野。在我們兒時的印象中,他似乎從來都不曾靜下來耐心地做過什麼事。

即使上課也是如此。他似乎從來都沒認真完整地聽過一節課,多數時間是搞些小動作。可是氣人的是,他的成績卻總是名列第一。更要命的是,他還能常常指出老師的錯誤,把老師弄得尷尬不已。

從此觀點分成兩派,一派認為這孩子太驕傲,未來不可知;另一派認為他有這麼聰明,驕傲一點又能如何。

然而,然而,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神童早已泯然眾人。事實上他混得相當之不好,比我們這些普通小夥伴還要差上一大截。

事實證明,一個人忙亂的修煉,其實比智商重要多了!


萌媽育兒筆記


我讀書的時候,有個男同學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長得帥。

其次很聰明,是那種特別靈的男孩子。

他考試的成績,像波浪線一樣忽高忽低。

為什麼呢?

因為他從來都做不到按時上學、按時上課。

一週總有一兩天是沒來的,正常上學時休息時間後經常忘記回教室……


但他真的特別聰明,他比較聽英語老師的話,英語課多數時間是清醒著,所以他的英語成績特別好。

數學也不差。

就是文史地一塌糊塗,也正常的,因為他逃得最多的,就是這些課……


班主任多次跟家長提起這個問題,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改善。

初三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認識了外面的小混混,被哄著走上了歪路,後面基本都沒回來上學了,聽說父母也管不了他。


重點來了!

我讀高二的時候,聽說他斷了一隻手…………

因為小混混火拼時,他自己做了一個土炸彈,結果兩敗俱傷,把自己的一隻手給炸斷了……然後還被抓到監獄裡了……

再也沒聽過他的消息。


沒有自控力,也就等於對周圍的環境沒有抵抗力。

如果一直處在良好的環境中,那也就算了,最多難成大器。

但是如果像上文那個帥哥一樣,偶然認識了小混混,沒有自控力就很容易被帶上歪路,那麼分分鐘能造就出一個禍害。

越聰明越可怕。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孩子聰明,是智商高,接受能力強。很多東西一學就會,讓孩子的家長非常欣喜和驕傲。也往往因此而忽視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養,比如自控力。


首先一個人自控力差,表現在行為上,最大的特點是不能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從一而終地認真完成,非常容易被誘惑而轉移注意力。比如,在學習的孩子,作業還沒寫完,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故事書,便隨手拿起看上了,作業自然就放在一邊。即便你再聰明,不可能過目不忘,都需要複習鞏固,持之以恆。總是虎頭蛇尾,自然不會有好的成績。更有很多孩子因迷戀網絡遊戲,而徹底放棄學業,成為痴迷網絡的“網癮少年”。同樣,在工作中,如果自控力差,不能認真地把工作一步步完成,經常開小差,遲早會被老闆炒魷魚的。

自控力差表現在情緒上,往往是人際關係緊張。凡事不會控制自己,不合自己心情就會發作,這樣的人怎會有朋友呢?嚴重的還會因情緒失控造成犯罪。

所以,家有聰明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讓自己的行為、情緒有很好的自我管理,才會讓聰明有序發揮,在成功路上越走越遠。

家有文科女:喜歡寶寶,喜歡文字,喜歡分享的我,期待您的關注,希望能與您共同探討育兒經驗。所有回答及文章都是個人思想的表達,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漫漫育兒路


聰明代表著接受力比較快。

但是如果自控力比較差的話,總體來說對於孩子長期的發展和進步就非常不利。

孩子如果自控力差,可能會表現出:

1、注意力容易被轉移分散。

2、情緒波動大,容易激動。

3、不能堅持長時間做同樣一件事情。

當然,自控力差不侷限於上述幾種表現。但僅僅上述的幾種危害就比較大。

比如,拿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注於長時間做一件事來說。上了學的孩子,由於課堂時間45左右。如果僅僅專注幾分鐘時間,即使孩子很聰明,記住理解了其專心時候老師講的所有內容,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知識還是漏聽掉了。長期下去,危害可想而知。

我個人覺得,認識到自控力差,無法用聰明彌補的嚴重性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培養和提高自控力。個人覺得至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研究表明,父母自己無法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遇到一點不如意就大喊大叫,孩子往往受父母影響,情緒波動也會很大,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自己要耐心,講究教育方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給孩子。

第二,父母要注意不要經常打斷孩子:

孩子玩的挺高興的,過去親一口,送個水果送杯水。孩子看著看著書,過去提醒一句要注意視力,或者想起什麼過去就問之類的。如果父母反省一下,類似的情形實際上經常會發生。後果就是,孩子逐步就會養成做事不專心,不能長時間專注做完一件事的壞習慣。因此,發現孩子不專注,父母首先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先糾正自己的一些打斷孩子的不良習慣。

第三,控制自控力的腦前額葉要到25歲才發育完全:

研究表明,腦前額葉負責掌管自控力。而腦前額葉需要到25歲才真正發育完全。幫助孩子培養自控能力,就是要幫助孩子腦前額葉的發育,而因為腦前額葉完全發育好時間比較長,家長要認識到幫助培養孩子自控力是長期的任務,而不是想當然的孩子10幾歲了,就應該理所應當的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總之,孩子自控力的好壞,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巨大。自控力的培養,往往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本身。因此,父母要先找自己的原因,修正自己,認識到良好自控力的培養非一朝一夕,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幫助孩子。


家有雙語娃


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一個有自控力的人,我們可以稱他為自律

唯有自律,才有自由。自律和他律,在有的人看來是一種約束和限制。其實,唯有嚴以律己的人,才能享受工作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

聰明的人固然讓人欣賞,但是如果沒有自控力來控制自己的言行,那麼他就容易成為一個被自己情緒和喜好所奴役的人。



自控力強的孩子學習成績容易突出。我們都知道對於學習來說,孩子除了少數人因從中找到樂趣愛學習,大部孩子都不喜歡,因為學習比較辛苦,上課聽講容易溜號,如果孩子自控力強,那麼他就不容易溜號,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長的孩子,成績就容易突出;課下能夠控制自己的惰性按計劃完成作業,就不會出現補作業或抄作業的情況。


這樣一旦形成良性循環,學習對他來說是跟著自己的節奏來學,清華馬冬晗姐妹就是自律性極強的姐妹花,她們不僅學習成績突出,課餘生活也非常精彩,除了當班幹部,還能加各種體育運動比賽並取得優異成績,這些都源於她們超強的自控能力。

而聰明的人如果缺了自控能力,即使再聰明的頭腦也容易被自己的懶惰控制,所以說孩子自控力差,再聰明也沒有用。


教育手札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自控力吧:自控力也被稱為自我管理是社會化的基礎,它和所有的發展領域都有聯繫一一生理、認知、社會化和情緒等。


重點:對於孩子來說最讓人頭疼的不適智商、情商不高,而是自控力差

  • 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於學習成績
  • 比情商更有助於社會交往

簡單來說,自控力會從方方面面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與發展,家長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自控能力差的表現很多,我重點說幾個

  1. 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2. 容易被周圍事物分心

  3. 上課坐不住

  4. 情緒起伏大

  5. 丟三落四


當孩子有自控能力之後,就能很好的控制情緒,會等待並延期行為,忍受挫折,延遲滿足,並開始嘗試制訂計劃並執行計劃。

提示:3歲以下的孩子並不具備自控力

(部分學者對孩子年齡的觀點存在不同的爭議,這裡3歲以下僅供參考)


既然自控力這麼重要,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自控能力呢?


說到自控力就必須提到“延遲滿足”

  • 延遲滿足是自控力的“代言人”
  • 延遲滿足指的是一種能力, 是人對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能夠等待的能力。在心理學上,經常和自我控制相等同。培養延遲滿足的能力,也可以說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對慾望能夠剋制,能夠學會等待。

關於延遲滿足的故事有點長,所以我在這裡放一張圖,有興趣的家長朋友,可以看一下

(完整版可以在網上查)


好了進入正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1.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當孩子具備規則意識後,才能有效提高自控水平。規則是方方面面的(生活、學習、玩耍),並且應該長期堅持,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形成自我約束。


2.合理宣洩情緒

控制自我情緒是自控能力的重要部分,孩子年紀小,情緒控制能力較弱,難免會出現發脾氣的情況,家長不能壓抑孩子情緒,通過合理的宣洩方式宣洩孩子的情緒(運動、大喊、塗鴉等等...方法很多不侷限)

3.言語教導

應該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以及告知孩子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不建議誇大後果)


4.遊戲提高自控能力

不論哪種遊戲,其中都有自己的規則,通過有趣的模式,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也更容易讓孩子形成自控能力。


5.家長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應該表現出好的自控力,孩子也會向你家長學習。

6.循序漸進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必須要有耐心,自控力不是段時間能培養好的,家長應該注意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同時對於孩子表現良好的自控行為,及時鼓勵、表揚,給孩子樹立信心。


7.多與孩子溝通

當我們與孩子多溝通時,才能發現孩子哪方面出現了問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待於進一步養成,同時也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感到幸福、安全,能更好的促進孩子養成好習慣。

8、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

頑強的毅力是一個人良好自制力的重要保證,家長可以躲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夏令營),訓練孩子堅強的一直,也要注意不能過分溺愛孩子。


最後推薦家長可以多看一些“兒童自控力”的書籍,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覺得本文有用可以點贊、分享,有疑問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各位的問題,關注“一路童行”瞭解醫學更多知識。


一路童行


所謂自制力,是指一個人控制自己思想感請和舉止行為的能力。

簡而言之,就是現在明明是需要做作業的時候,卻管不住自己內心去看電視。

明明知道體重已經超標了,還是看到好吃的忍不住吃吃吃。

鬧鐘響了N次,伸手按了N次,拖到要遲到了才迷迷糊糊爬起來。

這些場景在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身上也在不斷的重複。很多人不成功並不是不聰明,而是懶,習慣性拖延,習慣破罐子破摔。反正已經這樣了,再糟糕點又怎麼。

追溯源頭,這個習慣得從小時候說起。

小時候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會自律,會自我約束,自控力強。哪怕再笨,也可以穩打穩紮,處境會一點一點變化。

小時候我行我素,不想後果,只顧當前的享受,無法堅持做同一件事情。很多孩子人很聰明,總是會被人說,這孩子很聰明,就是誤入歧途,可惜了。

怎麼個誤入法呢?因為這個社會上的誘惑太多,小到遊戲、抽菸、喝酒、泡吧,大到偷竊、搶劫、吸毒。沒有自我管控能力的人,特別容易踏入迷途。

作為父母不可能管控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他會長大,會自己飛翔。沒有父母的管束,孩子真的能夠管住自己認認真真翱翔嗎?

記得曾經高中班主任和我們說過一句話:“你們現在高三了,會覺得有人管著你們很痛苦,上大學後你們就自由了,你們以後就會知道,沒有人管更痛苦。”

有一種人的情形是這樣的,沒有自制力——墮落——自責——壓抑——繼續墮落。週而復始,無法擺脫。

所以,孩子自控力差,再聰明也沒有用。

從現在開始,應該有意識培養孩子自控能力,讓孩子自律。

吉爾在25歲的時候說:他渴望自由;過了25年之後,他說自律很重要;又過了25年,在他75歲的時候,他說:自律就是自由!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女人知心事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很簡單,因為聰明表示學習能力差,很快能接受新的事物,但是如果沒有自控力,在接受之後呢,就沒有辦法繼續進步了,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幹嘛還要學,開始變得不想學,三心二意,那麼怎麼看出自家孩子有沒有自控力差呢圖片來源網絡

  1. 做事能不能專注的把一件事完成,還是做一半又做其他事情


  2. 容易情緒化,比如沒有做好,就發脾氣,哭鬧等等,表現的很著急

  3. 很容易被他們吸引住,可能自己在吃飯,旁邊有人看電視,馬上不吃了

  4. 沒有專注的愛好,今天喜歡什麼,明天換一樣

說實話這些問題,我家都有,我家就是有聰明勁,但自控力不好,之前這樣的問題更嚴重,自從上了幼兒園已經有很大的改善,可以完整的做完一件事,所以我給他選擇的興趣班也是為了讓他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事情,不會一會兒要這個一會兒要玩那樣沒有定性。同時在孩子玩耍時候,告知他一樣事情結束後,才能做第二樣形成規律性,對於孩子態度不要太急躁,相信還是會有很大的改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