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離“胃癌”到底有多遠?

中醫綜合頻道


其實造成胃痛並不單單是胃癌,在生活中,其他的胃部疾病也會造成胃痛的症狀發生,而且胃癌的臨床表現也不單單是胃痛一種,所以胃痛的患者不要感覺有胃痛就是胃癌,也不要感覺有胃痛就恐慌。

在生活中造成胃痛的胃部疾病主要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等,這些胃部疾病造成胃痛的原因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胃黏膜屏障遭到了破壞,從而導致了胃痛的發生,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由於胃酸的過度分泌導致了胃酸對胃黏膜的自身消化,胃潰瘍的胃痛多發生在飯後的30分鐘-1小時,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發生在夜間和飯後的4小時左右,而胃炎主要是由於幽門螺桿菌感染、膽汁反流等情況造成,相比胃潰瘍的疼痛要更加的輕微。

而胃癌的早期臨床表現較為隱匿,有時甚至難以察覺,導致了胃癌在發現時就已經處於中晚期,給患者的治療造成了極大的難度,當胃癌出現持續性的疼痛時,大多都已經表明胃癌已經處於中期,尤其是當這種疼痛不能被抑酸藥物(奧美拉唑)緩解時。

不論是對於哪種的胃痛,如果是長期反覆性的發作的話,小克的建議是胃鏡檢查,因為胃鏡對於胃部疾病的診斷時直觀的明確的,而且胃鏡也是篩查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

所以對於胃癌和胃痛,要找對方法,切忌盲目的猜疑。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醫學


個人理解題主的意思是問”胃痛“與胃癌的時間聯繫吧!

“胃痛”是症狀,“胃癌”是疾病,要說聯繫就是疾病與症狀的聯繫,並無時間聯繫;

”胃痛“是一種症狀,常表現為上腹部的疼痛不適,而非準確的定位在胃部,上腹部疼痛可以在多種疾病中出現,胃部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伴或不伴糜爛、萎縮性胃炎等)、胃潰瘍及胃癌中均可能出現;並且上腹部的疼痛,在消化系統中的其他疾病、其他系統疾病均可能出現;

所以,有”胃痛“症狀並不一定就是胃癌,更說不上”胃痛“與”胃癌“之間的時間聯繫了。

”胃癌“是一種疾病,在早期可以不出現任何症狀,當然也可以表現為慢性胃炎、胃潰瘍相類似的臨床表現,其中就有上腹部疼痛不適,但這都沒有特異性(不指向某種疾病),在胃癌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明顯的腹痛,也可以沒有明顯的腹痛不適;

所以”胃痛“症狀的嚴重程度與胃癌這個疾病的嚴重程度也無明確聯繫,並不是疼痛越重胃癌的嚴重程度越重。

綜上,”胃痛“與”胃癌“無時間聯繫,有的只是”症狀”與“疾病”的聯繫。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望批評指正】


小醫生陳鵬


胃癌是發病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最高。由於現代人工作壓力增大、飲食無規律、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雖然可怕,但它的出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由胃炎一步步演變的,完全可以預防。

胃炎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根據發病快慢,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胃炎兩大類型。胃炎通常由食用濃茶、濃咖啡、辛辣食物、烈酒、過冷或過熱等刺激性食物或感染幽門螺桿菌破壞胃黏膜組織引起。

1.從胃炎到胃癌首先要經過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病,為慢性胃炎中的一種,症狀為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2.慢性淺表性胃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成萎縮性胃炎

由於各種原因年輕人一般患有淺表性胃炎的居多,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或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患病幾率大大增加,表現為胃黏膜層變薄、萎縮等。通常在餐後出現反酸、噁心、嘔吐甚至出現疼痛等不良症狀。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發展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較高。

3.胃炎反覆發生,胃粘膜反覆受損又修復,導致“腸上皮化生”的出現。

“腸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細胞被腸型上皮細胞所代替,也就是胃粘膜中出現類似腸道粘膜的上皮細胞,是胃粘膜病變的一種。經過對早起胃癌的大量研究,醫學上認為胃粘膜腸上皮化生與胃癌有密切關係,“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4.經過前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逐漸發展成了胃癌。

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數胃癌患者早期無明顯症狀,少數人有噁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症狀,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胃癌的發生、發展通常與胃炎久治不愈和胃黏膜長期不能修復這兩個關鍵因素有莫大的關係。想要防癌,首先要做的就是預防胃炎,呵護自己的胃。

1.戒菸戒酒

菸酒傷身不用說大家也都清楚,一點一點減少,終歸是能戒掉的

2.少吃刺激性食物

年輕人喜歡辣椒等調味料帶來的刺激與舒爽,但要有節制,減少胃腸粘膜的損傷。

3.少吃醃製類食品

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生活的人們,因為長期食用燻烤、鹽醃的食品,胃癌的發病率較其他地區更高。

4.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尤其是青春雙歧桿菌BH-20(又稱A態青春雙歧桿菌)在進入人體腸道後,能製造無氧環境,大量殺滅有害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修復胃腸粘膜,達到改善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口臭、胃炎、消化道潰瘍等症狀,降低癌症的發生概率。

5.經常體檢

經常體檢,發現問題及時醫治,不要將小問題拖延成大病。

“防癌先防炎”胃部有問題要及時解決,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不要由小拖大,耽誤治療時機。


阿巖說事


你好

對於胃病離胃癌還有多遠,這點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情況,因為這裡面的因素太大了,比如每個人的調養情況、身體免疫情況、生活環境、生活狀態等都可以影響著這個“距離”

在我國患有胃病的人數,大概在1.2億人,而每年檢測為胃癌的人數也只有10~20萬人,所以,患上胃癌的幾率是很小的,不必自己太過擔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也是對病情有幫助的,所以要堅信自己是可以的,不會被病情打敗的。

最後送上一個小建議,希望對你,和廣大的網友有幫助。

胃病的調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不是雜亂無章的,想要調養好自己的胃病,你要知道自己需要朝什麼方向養

養胃方向選擇


其實養胃的方向很好判斷,因為,這個方向有個“指南針”這個指南針,總是指向你這段時間應該向什麼方向養胃,怎麼才能對胃好。

而這個指南針就是——胃病的症狀

在我們身體出現的症狀就像是,胃給你的反應,在和你說它是怎麼不舒服的,應該如何去調節。

所以,想養胃的患者,就要關注自己的症狀,然後根據自己的症狀來調節。

如果不知道的,還可以和我說症狀,然後,讓我來為你想辦法。


北京德勝門胃腸醫院


日本胃癌發病率在全世界為最高,但其早期診斷率可達50%,而我國早診率卻不足10%。這是因為日本人患了胃病就立即到醫院做檢查,待確診後再對症進行相應治療。

生活中,胃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似乎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一檢查出胃癌,就有天塌的感覺。那麼,“胃痛”離“胃癌”到底有多遠?有沒有衡量和判斷的標準?專家的體會是,任何疾病確診的途徑都應該是先診斷,待有明確的說法後,再給予相應的診治。事實上,早期胃癌的表現,類似於潰瘍病或胃炎的症狀,如反酸、噁心、厭食,隨著疼痛的加重,體重會進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貧血等變化。

專家強調指出,在胃疼、胃區不適或消化道不適的時候,應該及時去醫院做胃鏡、鋇透、CT、彩超及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實驗室檢查,搞清到底是什麼原因。儘管許多人的胃疼就是一般性胃炎,但最後發展成胃癌的亦不在少數。這就提醒有胃病家族史、又反覆出現胃痛症狀的人,應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無規律、工作緊張繁忙,且長期吃醃製品、鹹菜或發黴食物的人,也應及時體檢,進行排查。需要指出的是,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等某些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認為癌前期病變。

胃癌與其他惡性腫瘤一樣,作為定性診斷已不是問題。患者預後情況往往與胃癌發現早晚,手術是否標準、及時、規範和徹底有關。專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對胃癌、直腸癌淋巴轉移規律及其臨床病理因素進行了系統研究,據此率先開展並大力倡導擴大根治術,使胃癌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從20%提高到59%,直腸癌從30%提高到68%,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在對待胃癌患者的治療上,專家提出了三點忠告:

第一,惡性腫瘤包括胃癌,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專家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能做到這一點,癌症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第二,治療一定要規範、正確。正確規範的治療,應當以手術為首選,手術做得規範了,肯定會大大提高生存率。

第三,就是患者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應該調整好心態,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在臨床上發現同樣程度的惡性腫瘤,用同樣的治療手段,心態好的患者與心態差的在臨床效果上往往差異很大,心態越好,其治療效果越好。



中醫綜合頻道


胃痛和胃癌其實沒有直接關係,胃炎、胃潰瘍、吃了不乾淨的東西、甚至胃受涼都會導致胃痛,胃癌晚期肯定會痛的,但早期不一定會痛。


江畔聆風6600


張仲景倡議養生當調脾胃,四時均平則安。胃不好就沒營養供全身,身體失養百病自生。


農家秘傳


寒、溼、淤、堵、瘤、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