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繪畫)作品中的“框式構圖”都有哪些“框”?怎麼能把框式構圖用“活”?

柳侍墨




完全框式很好理解,常見的一般利用建築的門、窗,洞口,以及交通工具的後視鏡,甚至光源投影出來的等等現成的框式元素,來拍攝框內的主體。



非完全框式,這種半包圍結構,不僅保留了框式特徵,又因為給畫面留出了一定的呼吸空間,往往會比典型框式觀感更舒暢。我們可以運用熟知的事物結構,尋找適合拍攝主體的框架,拍攝時就地取材就地取景,比如一棵樹或一扇拱門等等,都可以完成這種半完全框式的構圖。



我們都知道,框式構圖有助於將主體影像與風景融為一體,能賦予照片更大的視覺衝擊力,所以,想把框式構圖拍“活”,一來必須就地取材選好框的形狀,二來被拍的主體必須充滿趣味性,這樣兩者之間運用得當運用得巧妙,才能把框式構圖拍“活”。



如果對您有些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感謝您的鼓勵!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見解,同時歡迎關注。


江山如畫99999


(攝影&繪畫)作品中的“框式構圖”都有哪些“框”?怎麼能把框式構圖拍“活”?

框式構圖,是攝影中常用的一種構圖方法。大意可以理解為,攝影師利用拍攝現場的環境中,一些天然的框,把被拍攝的人物或者景物,置於框中。

也不排除,有的攝影師會帶一些款式構圖的道具,比如小鏡子等。

框式構圖,可以大致歸為幾類,我為朋友們做了下總結。下面,我通過例圖,來為朋友們分享一下。

1、最常見的框式構圖,鏡子。



同樣的框式構圖,在生活中常見的還有窗戶等。


利用鏡子,來進行框式構圖,技巧是:找好角度,讓鏡子中,或者窗內的景色,要美。美景,才有必要被框起來,被框後,也才會更顯眼。


2、第二常見的款式構圖,建築物的框。

建築物的框比較大,容易被我們忽略。

利用建築物的框來構圖,技巧是:

(1)找到同樣框,讓所拍的照片,有框式構圖的同時,還有規律構圖。

比如下圖中的多個門框、建築物的多個柱子。有規律,還有框,這樣的照片看起來就會非常工整,不亂套。

(2)框內的景物,如果有不同於狂外的顏色,會更好。

3、風景中的框。

出去遊玩,也會遇到有框的風景,在框內,如果腳下有水,

攝影師提醒被拍攝者注意安全的同時,也要把倒影拍下來,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

4、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框。

(1)雨後地面的積水,也是生活中有機會遇到的“框”,以為在腳下,會被很多人忽視。


(2)樹葉、花朵、欄杆等環境中,這種小孔的畫框,你有留意到嗎?

(3)利用兩個人或車框等兩個影子中間,形成的框,也是非常好的取景之處。

框內的明,和狂外的暗,形成很好的明暗對比,讓照片的主體更被突出。

我為朋友們總結了以上四點常用的、可用的款式構圖,希望幫到大家。

覺得有幫助,別忘了幫我點贊轉發哦!快來關注我吧!

歡迎把您拍到的框式構圖照片,或者我忽略的框式構圖方式,在評論中分享哦。


攝影自學班


繪畫攝影玩得牛,少了框架構圖無是處。這是對繪畫攝影構圖重要性的的俚語。雖然二者操作方式不一樣,但用框架方式構圖的目標是一致的。無非是加深畫面的縱深感、層次感,在細節上刻畫突出主體的作用。下面主要談幾點攝影中如何用框架構圖突出主體的幾點感受。

框架只是攝影構圖中的簡潔、線條、三分法、九宮格、框架和避免遮蓋等眾多構圖方式其中的一項。就是指用各種事物組成一個“框架”,然後把攝影的主體放在框架內。框架構圖並不是在前景加個框框把人和景放在裡面就行了,如果用不好,畫面拍出來沒有生氣,就失去框架構圖作用。框架構圖法也有初中高三個級別。

一、看山就是山:實體框架構圖法。

實體框架構圖法,也是最初級的框架構圖法。把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比如窗框、門框、旋轉樓梯、過路涵洞、拱橋竽實體性物質當作前景的框架,將被攝主體方在框內形成的種構圖法利用明暗去營造,靈活多變畫面風格。實體框架構圖分全封閉構圖和半封閉構圖。

二、看山不是山:虛擬框架構圖法。這也算中級構圖方法,它的特點是遠看像是有框,近看卻是無框。比如光線造成明暗陰影,比如在拍攝花海時,可以將主角周圍的花草虛化處理,這樣就能得到一張使用虛擬框架式構圖法的佳作。虛擬框架與畫面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或者說是框取了較主要的內容, 它在畫面中令主體更突出。 這種構圖方法可以使畫面更具有強烈的現場感, 更具感染力。

三、是山也非山:自然框架構圖法。這也是屬於高級的構圖法,將兩種自然景觀在特定時間內疊加連一起,造成的是框也非框的詩意意境,比如大雁映在圓月的處,蘆葦映在太陽處等。此時框架後置屬於遠景,但是框也非框,框架和主體融為一體,幾乎難分主次。捕捉這樣一瞬問的美感,除了創作靈感外,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框架構圖很百搭,用在人像幾風景攝影上別有風格,框架下能營造出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比普通畫面更爆點。








易知周


攝影與繪畫在審美上是一致的,用句流行的話來說:繪畫用的是“加法”,繪畫就是在一張白紙上,通過不斷的添加各色材料,到達繪畫創作的目的;而攝影用的是“減法”,要用相機鏡頭的“框”,取捨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尤其是拍攝者突出想要的那部分,減去不需要元素,來創作一幅作品。但所要表達的內容,還是有共通之處的。下面說說,題目所提到的“框”這種構圖拍攝法,實際在繪畫中用到的相對較少,但大致效果差不多。

廣義上來說,相機的片底本身就是“框”,畫夾的邊緣也是“框”,框住了世界的一部分,有時候,為了強調“框”的作用,特意把“框”用到了畫面裡邊,更加直觀,更具視覺衝擊力。

但“框”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前景的一片樹葉,一個窗口,一個圓形、半圓或者菱形的透視,周邊的草叢,仰望藍天時樹葉間的藍天白雲。

每一個“框”,就是一個世界。拍攝的時候,注意選擇好這個“框”,對突出主題,渲染氛圍等,都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學活用“框”,實際相機鏡頭本身就是一個“框”,它只能拍攝前方世界的局部,而這個邊,確實不用死板教條,心中有“框”,框就無處不在。


四季風語


選擇框式結構構圖可使圖片層次感更豐富,立體感更強,可延伸意境,使拍攝出的畫片更富美感。選擇框式結構構圖時,可選擇園藝結構中不同形態的窗框、門框、長廊以及樹框等,當然框內框外的構圖也很重要,這就要細心地觀察,總的來說要拍出畫面的層次感和延伸感。










手機用戶52738763574


(攝影&繪畫)作品中的“框式構圖”都有哪些“框”?怎麼能把框式構圖用“活”?

大家一聽到“框式”框圖,首先會聯想到什麼呢?

是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對吧?

但是,您不妨仔細想一想,只有幾何圖形有“框”嘛?

其實,寬泛地來講,只要是在構圖中,能夠形成“框式”結構的,都可以稱其為“框式構圖”。



攝影和繪畫初學者在剛接觸“框式”構圖的時候,還達不到可以活學活用的程度。

在不具備可以將其他元素轉化成“框式構圖”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找一些“完全體”的“邊框”進行構圖。

比如,中規中矩地利用完全體的結構作為前景。

但是,會給人比較死板的感覺。

框式構圖不一定非要找“完全體”的幾何圖形作為“框”,也可以利用前景、背景、主體旁邊的陪體部分,將其變成“無形的邊框”。

最常用的,比如拍人像,用前景做“框”。

如下圖,把女模特放在鮮花叢中。

被虛化後的鮮花是前景,也是無形的“框”。

無形的邊框,可以給人活潑、俏皮的感覺,而不像有形的邊框帶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

如果想把“框式構圖”用活,不妨試試利用各種條件,給畫面製造出“無形的邊框”。


柳侍墨


謝謝!

攝影構圖中,有框架式前景。如果我們作用得當,畫面的美感就入木三分。如:樹林中的人,如日出前邊的河,再比如窗裡邊的人,都是框架式前景。

此外:廣義上的框架式前景,是主體前的都是框架式前景,如引導線構圖,霧,光暈都是。

第一幅照片車門

第二個後腦勺

第三個是從廣義上講,白牆也是。窗也是。

第四個,樹下有個孩子在跑,因為是手機拍的,看不清楚。這樣的照片大面積的樹和樹枝也是。






北方貔貅


常用框架構圖有門廳,樹枝間隙、各式拱門以及欄杆等。這種構圖能夠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題上,有助於突出主題。用框架式構圖可以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調節,以改變景深來突出框架或背景。使主體周圍的景物清晰或虛化,使人們自然地將視線放在主題上,使照片有更大的視覺衝擊。


九州拍客


我的答:常用框架構圖借用有門廳,樹枝間隙、各式拱門、公園花架框、大的場館玻璃框格以及欄杆等。這種構圖能夠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題上,有助於突出主題。用框架式構圖還需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調節,以改變景深來突出框架裡面的核心內容,使主體周圍的景物清晰或虛化,讓觀眾自然地將視線注意到主題上,使照片有視覺衝擊力。


建霖一峰


攝影中可遇到的“框”很多,如鏡子之類可反射面的,還有建築本身的門窗之類,樹葉捲筒人為造景之類的~。可利用現有條件,利用好光線,好的構圖會讓畫面更突出,更有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