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農村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大學生回農村創業666


農村養老已經是一個急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了。我是一個晉西北農村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今年四十歲,時常想我老了以後怎麼辦,越想越沒底越想越心慌。也許有人會說你現在身強力健為什麼不攢養老錢,可以這樣說,大多數農村人收入有限,子女教育是很大一筆支出,父輩們吃了很多苦,都拼盡一切供孩子上學,希望他們能跳出農門,可鄉里教育水平不行,只好把孩子送縣裡,公辦學校只抓尖子生,成績一般的孩子家長又不想荒廢孩子,只好送私立,(我就是這樣的)初中生一年沒兩萬出不來,何況高中大學。等孩子大學畢業了家裡基本也掏空了,如果是男孩子還要面臨找工作,娶媳婦,買房子,別說攢錢了不欠帳就不錯了。等孩子成家立業了自己也老了,收入下降,為了減輕孩子負擔,大多數農村老人還是要少種些地,養些家畜補貼家用。一旦有病硬扛的老人大有人在。去農村看一眼,村裡的老人住著最破的房子,吃的穿的都是最差的,生活質量勘憂。

我認為農村養老政府應該起主導作用,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農村人適當的發一部分養老金。第二可以鼓勵民間資本辦養老院,解決當下的農村養老問題。


心飛揚55208202


老年人現已成為農村的主力軍,是龐大的群體,沒病還好,七老八十的都在努力掙錢養家,靠孩子們養老已經很不現實了,他們壓力更大,很多男孩還在打光棍,結了婚的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媳婦太多的是同福同貴同安樂,稍有不慎出現問題,就是離婚躲避責任,把包裹甩給男方自己另謀出路,反正是當今不愁嫁。七零後也逐漸老了,但是卻不敢老。孩子的事情只能靠自己給擔著,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生活著。上有老下有小,只能祈求上天,讓孩子早日走出困境,自己卻掙扎著不能停下腳步。養著老人孩子,將來我們老了真不敢想象下去。不過聽說,政府為農村養老一直在研究,相信政府會安排好將來我們七零後的養老問題的。



紀家二哥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社會的養老問題也隨著其步伐擺到了人們面前,這是不可迴避的現實。

據我們瞭解的,我們國家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城鎮職工等階層養老問題的起步和發展帶動了農村農民養老的開始推行和逐步提高。

在國家和政府的不斷努力下,對農村養老探索出了路子和經驗。儘管區域的不平衡和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有待解決和完善,但養老體系基本建立並逐步完善。

養老體系的質量,標誌著社會的進步程度和國力的體現。我們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改革開放的奮力拼搏,人民有了更好的生存環境。農村的養老問題應與城鎮並軌,全國統一籌積,統一安排,統一管理。形成全社會的一致性服務體系。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體現社會制度的極大優越性。


user315089179783夏開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華。正因為這樣,在中華大地上,特別是在農村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孝敬公婆的好媳婦和好兒子。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農村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不論從住房、吃穿、到出行大大地得到了改善。政府的惠民政策和舉措也得到落實。比如,政府給農村七十歲以上老年人辦的“幸福院″,就足以說明對老年人的關懷。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農村老年人養老模式。我認為需完整發揚廣大。另外,從農村實際情況來看,農民的養老都是由子女孝養。除非孤寡老人進敬老院以外,有兒有女的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父母進敬老院,怕背不孝的壞名聲。所以,我認為,隨著國家的富裕,應逐步提高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金待遇。減輕子女的經濟壓力。

總之,我認為不管是敬老院也罷還是幸福院也罷及子女贍養老人也好,這都是目前和以後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的最好辦法。


康麥平


農村養老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叫農民交錢他沒有交100元的養老保險有的都不交,農民種地不掙錢哪有多餘的錢交養老保險,沒有好解決的辦法,除了把農民的房子做抵押不交錢等人老了以後再把他的房子國家給收回,如果是你友願意給老人交養老保險的國家可以不收回他的房子有同意的嗎?農村養老保險太難辦了給自己和國家都出了個大難題。





雨過彩虹71069749880


農村習慣一直就是子女養老,沒有子女就進敬老院了。假如說下一步農村也像大城市一樣建養老院話,如果費用很高的話,農村人也進不起。再說農村有養兒防老的風俗,如果把老人放養老院,無論村民還是個人都是無法接受的,老年人又會怎麼想呢?農村古老的風俗,幾千年的傳承,移風易俗需要時間。不可操之過急。




海岱名川


很好解決。把土地經營權上交,年滿六十週歲夫妻兩人的每月每人一千元,只有一個人的每月一千五百元。要記住只能一個家庭一對老人享受,兒子、孫子將永遠失去土地而且兒子、孫子只能自己買養老保險不再享受此政策。

至少這個政策比城市居民優惠,城市居民不繳養老保險就沒有退休金而農村可用土地換養老金。這樣一來年輕一代會樹立養老意識在年輕時繳納養老保險,不會再提到老了農民養老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你的父輩已經用土地換了養老金。


吳越之間


現在的政策是農村社保,和城市社保,都有規定和指導,兩種選擇,你有沒有錢和買不起不想買那是你自己的事,你就編歷史講因難把有限的和無限的說成平書也和政策靠不上,因為國家是法律治理行政為手段,今天你肚子疼,明天你兒子結婚,都是政策以外,要按章走程序的規範行為治理,各行各業都必須尊守執行既便是有些新的宿願和問題也耍在每年的兩會代表提議才會集體討論,決定是否。多伴問題都要反覆論證才會出結果,落實要通過預算財收支付多環節,所以如何養老,是自己的選擇國家在農業的政策上自由的也是靈活的,因為是市場經濟,只要做就有希望。


艾紹江


農村習慣一直就是子女養老,沒有子女就進敬老院了。假如說下一步農村也像大城市一樣建養老院話,如果費用很高的話,農村人也進不起。再說農村有養兒防老的風俗,如果把老人放養老院,無論村民還是個人都是無法接受的,老年人又會怎麼想呢?農村古老的風俗,幾千年的傳承,移風易俗需要時間。不可操之過急。




子軒閣8


這是一個涉及國民經濟的大問題,因為農民可是最龐大的隊伍,要看國家財政的實際能力,要慢慢來,靠努力發展國民經濟來解決。國家富了,當然全民也都富了。

如果國庫財經不允許,難道能靠猛印票子?那不是搞亂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