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常見到會寫詩的人?

博古通今傳奇


為什麼不常見到會寫詩的人?

【一】會寫詩的人數佔總人口數的比例少。

我國約有15億人囗,喜歡詩詞的人,大概不到1億人。而且,喜歡詩詞的人必定大於會寫詩的人。



寫詩,需要文學沉澱積累,需要生活經驗,需要靈感。

每個人都可以寫詩,但寫出的不一定是好詩。什麼梨花體,什麼羊羔體等等,終究是泡沫一般。要寫出一首流芳千古的詩,確實是很難的。



詩人在社會上,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有人把詩人叫做“溼人”,充滿著嘲諷和譏笑。因此,各行各業中會寫詩的人,也會把自己隱藏。正如我自己,會寫幾句,我的親戚朋友都不知道我在頭條上寫詩。

綜上所述,不常見到寫詩的人也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我就寫詩歌,寫些打工體裁的詩歌,泥土地的詩歌,可是關注的人很少。人們關注是熱門話題,王寶強和馬蓉撕逼。大罵郭沫若。馬雲評價在風口的豬。

有人說只要你站在風口,是豬都能起來。馬雲最近回答,從風摔下來的都是些🐷。

人們喋喋不休地爭論誰是中國五千來第一偉人。

照我來說,互相對罵,互相撕逼無非在論一個死人而矣。

詩歌只是一些人茶餘飯後的點心,偶爾裝逼一下,附會一下文雅罷了。

沒有一個真正的生命歌者!沒有人願意投去心靈與寫那些草如何破土而出,蟬如何做繭自縛,蜘蛛如何凌空結網,農夫如何如鐮刀劃破秋天的殘陽。打工的人在裸露的大街沉睡,胳肢腋下仍夾著一本發黃詩集。故鄉的老媽媽臉皺得像松樹的皮,除了詩人看到外,感動了自己。

沒有人在乎,到處都是冷漠的目光,剩下的只有歌者的淚流滿面,一個卑微的夢!

對著冰冷的混凝土

臭味的瀝青

滿面的霜冷

我獨自嘆息

少得可憐的支付寶

難以贖回我的青春

家鄉的山楂樹結滿了一樹紅果

紅的耀眼

映紅半天的雲霞




初心未改38


謝悟空邀請!

為什麼不常見到會寫詩的人?理由下:

一:詩人不是公眾人物,人們不認識。

詩人只是個普通人,不象演員或電視臺主持人,經常在屏幕出現,人們都認得那張臉。所以既使詩人就在你身邊,你也不認識。或許在你身邊買菜的大爺或大媽就是一位頗有才氣的詩人,可你不認識他,只能擦肩而過。

二:不是一個生活圈子裡的人,所以見不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在菜場見到的都是買菜的;在歌廳見到的都是唱歌的。你不是詩人圈子裡的人,所以見不到詩人是很正常的事。就算是李白、杜甫那樣的大詩人,在他們那個時代,多數老百姓也不認識他們的。

三:詩詞正處於沒落期,引不起人們的注意。

當下,詩詞正處於自唐宋以來的沒落時期,吸引不了人們的注意力。報刊雜誌上很少見到刋有詩作的,只是在網絡上見到一些詩詞,但讀者也不多。還不如那些八卦搞笑的動不動就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閱讀量。所以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文人,應該負擔起振興詩詞文化的責任,不讓詩詞這顆燦爛的明珠失去傳承。大家一起努力吧!

綜上所述,不常見到會寫詩的人就是很正常的事了。不知讀者以為如何?


8232354703122


現在喜歡詩詞的人依然很多,但是大家都清楚,這批人傾向於中老年、中文教師,而且欣賞詩詞要有大段時間,風花雪月、慷慨激昂都要一定的意境,站在熙熙攘攘的馬路邊只能寫馬路牙子一樣的詩詞來!

現在中老年圈,詩詞會,老年大學,同學會,都經常在交流,很多朋友在頭條、問答上也有很多表現,我打算把朋友們寫的好的,配上照片、視頻、畫上畫,在抖音上推薦、朗誦給大家,如何打字幕正在學習中!

希望大家把好的詩詞以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在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的同時,讓更多的詩友們參與進來,多點評,讓更多的人接受,體驗其中的情懷、哲理和智慧!


黃蜂二師兄


為什麼不常見到會寫詩的人,不知你的意思是沒有途徑見到會寫詩的人,還是說會寫詩的人太少了,如果是前者,網絡世界儘可暢遊,途徑多多,如果是後者,咱不妨先給“會寫詩的人“下個定義,詩寫到什麼程度,才能稱得上會寫詩。如果以古詩為標準,的確會寫詩的人不是太多,既要符合格律,又要押韻合仄,更重要的詩中還要體現一個情字。是的,有些詩看起來詞藻華麗,但內容空洞,讓人讀後總感到不知所云。現代詩看似自由,不拘格律,但要寫好也不是易事,有些詩只是詞句盲目的重複和切割,橫行的一二三四五六七,中間偏偏要加個標點排成縱行的不可,讀後也給人一種單調刻板、無病呻吟的感覺。

但這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人寫的詩還是還優秀的。

很多詩都是用來抒情的,情是詩的靈魂。不論是否詞藻華麗,只要讀者感到情切新穎,都可以說是好詩。比如大軍閥張宗昌的一首“下雪”,什麼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篩石灰啊篩石灰。不知別人如何評價,我本人覺得確實是好詩,暫不論他的人品如何,這首詩文字雖然不多,但卻非常的形象生動,那雪簡直讓他寫活了。

現在是網絡的世界,很多的網友在評論時,情不自禁的寫幾句小詩抒情幾句,因為評論是帶有感情的因素,如果沒有感情,誰還懶得評論,這些詩有的幽默風趣,讀後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入木三分,讀後讓人血孔噴張。可以說大都可以稱得上會寫詩的人。

你之所以覺得會寫詩的人太少,只能說明你對詩的要求有點過高,以至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夢碎遠方


為什麼石常見到會寫詩的人?

這個問題問的感到好笑,滿大街的人來來往往你怎麼知道對方會不會寫詩是不是詩人呢!

分享一個實例:

兵馬俑門口有一個經常拾破爛撿礦泉水瓶子的老漢,撿著撿著便仰天長嘆:

烈日炎炎多辛汗,

先人墳旁撿破爛。

腹有詩書五千冊,

不及路人扔礦泉!

老漢一張口引來遊客驚歎,兵馬俑博物院太神奇了一個撿破爛的老漢都是詩人,了不起!

當然老漢因為這麼幾句也得到了好多礦泉水瓶瓶!

所以詩人多的是隻不過君眼拙不認得罷了!


靈官廟人孫玉龍


因為寫詩的人展示空間也不少,但就是太小。即便詩人寫出來的詩很多,也都是放在書本里,詩集裡,報紙,微博和頭條裡等等。看到和讀到的人究竟有多少?能夠理解詩意的人有多少?社會宣傳詩人的題材有多少?

詩人不像歌星,影視明星。一首歌,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等到處都有他們演出的舞臺,能夠一舉成名。成為之少年,青年和中年人追求的偶像。而詩人只有在自己書房,辦公室,寫作室或者在床上等等,默默無聞的耕耘自己的詩篇。比如我們可以到車站侯客室,機場候機室,公共場所,地鐵,公交車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拿著手機不是看電視劇,就是電影,遊戲和聊天。究竟有多少人看詩人和詩篇?

所以就不會常看到寫詩的人。

這就是我個人的見解,敬請各位朋友,老師僅做參考。









為人和善


謝敬!

是的!幾千年才出現了一個李白,是家喻戶曉的,世代傳頌!你要說個杜莆,可就不是婦孺皆知了,一說寫詩,我們自然就想起了李白,要想達到古人的那種爐火純青的地步!恐怕對於現在的人是極難的,因為唐代盛行詩歌,吃著飯,走著道,還在搖頭晃腦的在吟詩!

在那個年代的薰陶影響下,就湧現出許多熱愛詩歌的人,所以在唐代就誕生了好多有名的詩人!




那麼,今天我們接受的教育不同,思想領悟不同,老夫子那些刻板的東西必然是舊的意識形態,模仿起來還很難,所以人們就敬而遠之了!(淺析!見諒)🙏🙏!(謝悟空!謝閱)🙏🙏!


轉運中的幸福


人少吧,我寫寫一些,只不過我文化低只能寫一些亂七八糟的詩詞




愛落荒原


原因很簡單,他們寫詩時不會見你;他們見你時不會寫詩。

附:《蜘蛛的哲學》

蠶吐絲是讓自己無路可走

你吐絲是讓別人無門可投

螃蟹的腳永遠在地上行走

你的腳可以橫空閱盡春秋

互聯網不能替代窮人糧食

你織出網就意味衣食無憂

(2018.11.23. 旅途中)

皇竹草簡介:

重慶人,男,醫學碩士學位,曾從事醫學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等工作。中國重慶市詩詞學會會員,重慶新詩學會會員,中國網絡詩歌網簽約詩人,第五屆中國詩歌節大賽人氣榜前10強,2017瀘州國際詩酒節獲獎者,深圳杯第二屆詩詞大賽獲獎者,2018中國黃金詩詞文大賽獲獎者,主寫現代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