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如何防範便攜式核彈的?

亦約


據我瞭解,首先研發出便攜式核武器的國家就是美國,1964年,應用了W-54彈頭的“SADM”(特種原子爆炸裝置)被納入了美國的武器庫中。該裝置並不僅限於用在北約盟國,美特種部隊還準備在華約國家內部使用SADM,破壞敵方機場、坦克集群、防空網絡和運輸設施,以挫敗對手的“入侵”企圖。

1989年,美國防部和能源部正式宣佈揹包核彈正式退役。

如何防範便攜式核武?恐怕真沒幾個國家能夠做到100%的防範措施,但製作一枚便攜式核武可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美國能做的就是從核控上入手,從核原料上嚴密管控。



蘭色君


便攜式核彈誕生於冷戰時期,有人叫它們“核揹包”,也有人稱它們“核地雷”,也就是輕型/便攜式核武器。美軍便攜式核彈的巔峰是SADM,目的是用於,戰爭爆發後攻擊蘇軍的物資集結地、通訊節點、指揮中心、軍政要地以及各類港口、橋樑、鐵路、公路等運輸線。而蘇聯同樣有便攜式核彈:超頻-6。

關於題主提出的問題,在當今社會都是國家與國家之間不會出現真正用核武。主要倡導合作共贏,核武更多是以一種威懾存在。至於如何防範,冷戰期間製造的便攜式核彈都掌握在國家手中,處於戰術使用的限制,便攜式核彈已經退出了現役,目前的核大國都未研製和裝備。防範的最好方法只能是以更大當量的核彈反擊威脅。




戰爭工具



冬天不冷1966


國際警察誰敢惹,不惹還想朝你喊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