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山雕”在民國時期實力如何?

逆鱗


北洋軍閥時期,中央政府力量薄弱,雖然看起來五臟俱全,卻沒有統領地方的力量,這就導致了地方傭兵自立者眾多。此時國家內憂外患,百姓苦不堪言,窮極之下也有人領著一幫烏合之眾佔山為王做了土匪,他們通常也有自己的火器裝備,力量強大者就連老蔣還要放下身段來派人談合作。今天說的座山雕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的本名則叫做張樂山。


座山雕在影視劇之中的形象看起來十分厲害,實際上他在東北的地位並不如當時的謝文東。張樂山手下人數最多的時候也就幾十個人,而且所用的槍支也是比較普通的土槍,實力真的稱不上什麼強大。

但是張樂山相比於謝文東狡猾了許多,如果說謝文東是地頭蛇的話,他完全就是一隻地老鼠。張樂山少年時期家境貧寒,想要養活自己只能靠上山打獵來獲取食物也就是這段經歷讓他練就了三大絕技,第一槍法奇準,百發百中;第二眼神奇準,哪怕是在深夜,也能認準來人;第三跑步飛快,翻山越嶺不成問題。就是因為這三大絕技,讓張樂山能夠在如此動盪的年代之中豎立眾多敵人而堅持活到了最後。

每每有大軍前來圍剿,張樂山保準逃得連個影子都找不到。曾經想要捉他的不僅僅有日本人,還有張作霖,但張樂山的反偵察能力太強,在深山之中更是佔盡了地理優勢,誰也拿他沒有辦法。

而且張樂山不像謝文東那般搖擺不定,他十分精明但是也重視和兄弟們的感情。他手下的人雖然沒有謝文東手下的人那麼多,但是人人都是對他十分忠心的。因為張樂山手下心齊嘴緊,張樂山的行蹤更是難以打聽出來,這給後來我軍擒拿他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張樂山偏安於一隅,但是當日軍打到家門口的時候還是十分硬氣的,沒有像謝文東那般做牆頭草。張樂山被老蔣收編之後,因為手下人數偏少,也不會是個縱隊的長官而已。但是就是這幾十個人在抗日的時候還偏偏起了挺大的作用,時不時地從哪裡冒出來和日軍打一槍遊擊,還殺死了不少的日偽軍,所以日本人十分痛恨他,卻始終抓不到他。

綜上,張樂山手下人少裝備差,但是他卻憑藉著自己對當地地形的把控和遊擊經驗,讓對手一次次在他手下吃虧。張樂山最後被我軍以奇謀捉住,但是念在他當年打過日本人的份上,我軍並未處以死刑,倒是他自己毒癮發作死在了監獄裡。


木劍溫不勝


想必不少看過林海雪原和智取威虎山的人,都對影視劇裡面的三爺座山雕非常感興趣,座山雕的原型人物生活在清末民國時期。

在我們的歷史中實際上是有這個人的,他的原名叫做張樂山,座山雕這個名號只是張樂山在道上混,為了避免名諱所取的一個名號,他這個人身材細瘦、形容跟電影中描繪的非常相似,林海雪原的作者就是按照張樂山的模樣照模子搬到書上的,所以為了更深入的瞭解張樂山其人,接下來我們就講一下他的人生的大概以及主要的實力。


張樂山從小在一個大黑染缸子裡面長大,他家中的幾代長輩都是在道上混的,各種江湖上的規矩以及手段在張樂山很小的時候就灌輸給了他,所以張樂山在父輩多年的薰陶下,年輕時就成為了一個非常會來事的江湖混子,各種道上的規矩他都是門清的。

從小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張樂山長大之後自然不會甘於平凡,所以他後來在山中做了土匪,最終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了土匪們的頭子,眾所周知張樂山有三大過人才能:

第一是槍法例無虛發,在那個槍械彈藥欠缺的年代裡,這是一項非常受土匪們推崇的才能。第二是有著一雙如鷹一般敏銳的眼睛,張樂山座山雕的名號有一大半都是這雙眼睛給他帶來的,能時刻的觀察周圍的危險,為張樂山避免了很多麻煩。

第三就是身法好,尋常人在山林裡面都會有種如陷泥潭的感覺,但張樂山並不會如此,他在山林中簡直猶如猿猴一般迅捷,各種上牆攀簷對他來說也是小事一樁,正因為這極佳的身法,讓張樂山在那個危險的年代裡撐到了最後。

當時東北最強大的土匪是謝文東,而不是張樂山

影視劇裡面的座山雕非常強大,他所擁有的一整個山中堡壘也讓人膽怵,但是實際中的張樂山並沒有這麼強大,張樂山手下人數最多的時候只有幾十人,槍支也是當時普通土匪們手中的槍支,沒有特別過人強大的軍械,在當時的整個東北絕對算不上是第一流的。

當時東北最強大的土匪是謝文東,在日本人投降之後謝文東被國民黨冊封為了土匪聯軍司令,授予了他中將的軍銜,為的就是讓謝文東以及東北的全部土匪們幫助他們抵抗國民黨的敵軍,這個時候的張樂山雖然也被國民黨收編了,但只是一個縱隊的長官而已,他帶領著手下的土匪們為蔣介石干擾起了敵人。



(第三是謝文東)

非常狡猾、難以圍剿的張樂山

張樂山的實力雖然不是特別強大,但他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讓人頭痛不已的存在,他這個人非常滑頭,如果是大軍到來連他的影子都看不到,人數少了又不是他的對手,所以讓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齒,在張作霖的年代以及日本的年代,張樂山都曾經受到過圍剿,但最終都安然無恙的活了下來,生命力簡直就像是小強一樣堅強,這裡面雖然有著獅子不屑於對一隻老鼠動手的想法,但也從側面說明了張樂山反圍剿、遊擊力量的強大。



東北是1931年被日本人佔領的,比中國的很多地方被日本人佔領的時間還要多了六年,所以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張樂山一直遊移不定的跟日本人展開了遊擊,給日本人造成了很多麻煩,甚至還殺死了不少的日偽軍,也因此日本人對他痛恨無比。


所以說這就是歷史中座山雕張樂山的實力,雖然人手不多、手下的勢力在東北也不一定是最強大的,但是張樂山卻憑藉著他獨特的游擊戰法使實力比他強大許多倍的敵人都對他無可奈何,他因此成為了許多人的心腹大患,也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雖然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生存的自保,但他對日本人實力牽扯卻是一項不小的功勞,從這一個方面來看,座山雕倒不至於那麼不堪,歷史理應給他一個客觀的形象。


孤客生


座山雕的實力被智取威虎山誇大了。這是藝術創作的必然,如果打敗了一個菜雞,觀眾不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故而,必須設定許多曲折。

座山雕是小說《林海雪原》中的角色,是威虎山上的匪首,後被楊子榮活捉。在歷史上,座山雕原名張樂山,是山東泰安新泰市龍廷鄉苗莊村人。論真正的實力,其實就是一個落草為寇的地方小股土匪而已,雖然當土匪50多年,但是沒有形成穩定的軍事力量。

土匪組織核心成員十幾名,土匪總數不過幾百人,可以說沒有太大影響力,最終楊子榮帶領5名突擊隊,智取威虎山,也只是活捉土匪13人罷了。

當然,座山雕有自己的絕技。那就是隱藏在深山老林,行蹤詭秘,號令牡丹江一帶綠林,時而下山搶掠,接受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的空頭職務。座山雕歷經清末,北洋軍閥,國民政府,偽滿洲政權統治,划水摸魚。座山雕的外貌特徵是,

白頭髮、黑臉膛、長著一副鷹鉤鼻子、留著一把山羊鬍子的瘦小老頭。

他年少時追隨家人闖關東,家裡三代慣匪,生存經驗豐富。座山雕被抓時,已經60多歲了,也就是一個老態龍鍾的土匪而已。

可以說,抓他更多是為了表明剿匪決心,肅清地方秩序。最終,座山雕被公審,死於牢中。


秦右史


座山雕實力如何,如果光從人數上來說,應該是不怎麼樣的,巔峰時期也不過區區數十號人!問題在於這群人聚嘯山林,來去無蹤,讓人很是頭痛!


《林海雪原》一書,讓東北匪首座山雕之名人盡皆知;徐克導演的新版《智取威虎山》,更是讓座山雕之名再次火遍大江南北。

座山雕,原型為民國時期東北地區的土匪頭子張樂山。張樂山祖籍山東,祖上屬於青幫人士。晚清時期,張樂山的祖父和父親隨著大流闖關東,落腳到了吉林省。因為本來就是青幫出身,因此二人在東北也是落草為寇,幹起了老本行。張樂山從小生活中黑道世家,對於黑道環境熟悉的很。


後來張氏父子被官府抓了砍了頭,只剩下8歲的張樂山跟隨叔父謀生。因為家裡窮,張樂山幹完就得上山打獵,卻沒想到練成了日後賴以發家的三項絕技:

  1. 槍法絕--號稱百發百中

  2. 眼絕--走夜路不用燈火,走山林不迷路(座山雕名號的來源)

  3. 腿絕--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19歲那年,叔叔也死了,只留下張樂山孤身一人,之後又發生了一些事情,張樂山也走上了父輩的道路,成了一名土匪,延續了黑道世家的名號。憑藉著自己三絕的功夫,張樂山很快就闖出了名頭,成為一名土匪頭子。

張樂山這人,為人特別精明,雖然手底下人數不算多,但是在張的帶領下,四處打家劫舍,來無影去無蹤的。當年張作霖曾派兵去圍剿過張樂山,可是連座山雕一根毛都沒有看到。

東北淪陷後,日本人收編了東北不少的土匪,當時東北地區實力最為強大的謝文東都被日本人收編了(日本投降後,謝文東投靠蔣介石,被授予中將軍銜,是東北地區土匪中軍銜最高的)。


日本人聽說張樂山的故事,也想收編他,但是張樂山拒絕了。並不是張樂山有多少愛國情懷,只是投靠日本人遠不如自己打家劫舍來的痛快!日本人也曾出兵圍剿過張樂山,但是張樂山有三絕神功附體,每次都是安然逃脫。

抗戰勝利後,張樂山大概是看到了謝文東投靠蔣介石所獲得的回報,也選擇投靠了蔣介石,成為了一個小支隊的司令(這一個頭銜也說明了張樂山手下的人馬並不多)。

接下來的故事就不需要多說了,大家都很清楚了,座山雕張樂山最終被我軍以奇謀抓獲,念在其曾經打過日本人的份上,並沒有對其處以死刑,最終因毒癮發作病死的監獄中。


座山雕之所以出名,和其自身縱橫東北數十年固然有關,但更多的還是一些文學作品的加工,如小說《林海雪原》,戲曲《智取威虎山》等。但憑藉著數十人馬,能夠躲過張作霖和日本人的圍剿,也算是有兩把刷子。


胡史亂翔


電影《智取威虎山》裡面,座山雕可是東北勢力最大的土匪,國民黨都要封他當東北土匪軍的總司令。手下不僅有上千人馬,而且依山伴水修建碉堡,甚至還有坦克飛機!不過,真實的座山雕,實力在東北肯定排不進前四名,他被抓的時候身邊只有二十幾個土匪。


座山雕的原型是張樂山,家中三代都是慣匪。被抓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張樂山長的很猥瑣,瘦高個,黑臉,一頭白髮,鷹鉤鼻,眼神猥瑣。

座山雕有三個絕活。第一,槍法好,土匪沒有經過正規訓練,能有好槍法非常了不起。第二,眼神好,走山道不迷路,夜晚走路不用照明。第三,身手好,腿腳快,走山路快。


張樂山十幾歲就當土匪,被抓的時候已經作了五十多年土匪,為人特別機靈。準確的說是,老謀深算,陰險狡詐!他還給自己起了個綽號“座山雕”。

張作霖和日本人都想剿滅他,但是,都摸不著他的影子。後來,日本人想通了,對於這幾十人,沒必要費勁剿滅,於是就詔安座山雕。座山雕按時赴約,結果,在“惠吉”樓吃飯時,張樂山以為日本人要殺他,跳樓跑了。後來,知道是一場誤會,他還是投靠了日本人。

(下圖,電影中座山雕的備用軍火庫)

他這次跳樓,偽滿報紙也有報到:謝文東跳飛機, 張樂山跳惠吉。

偽滿報紙提到的這個謝文東,才是東北最大的土匪頭子。日本投降後,國民黨在東北組織了四個土匪部隊: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孫榮久等四大土匪。人稱“四大旗杆”。謝文東是四人之首,最大的土匪。他手下土匪編為2個師、6個團,最多時擁有近萬人,成為當時北滿地區勢力最大的一支國民黨土匪隊伍。

而座山雕,手下最多的時候只有百十人。後來被我軍消滅不少,僅剩下二十來人。碉堡,重武器,機槍等,座山雕肯定是沒有的。對於這股狡猾的小土匪,我軍就派楊子榮率領五人小組剿滅。

(下圖裝備的火箭筒,楊子榮他們可沒有)

當時,楊子榮冒充另一個土匪頭子“九彪”的手下,抓獲了座山雕兩名手下。楊子榮假意不知他們是否是“自己人”,先委屈下他們,等上了山再放了他們。這兩人也不懷疑,就帶他見了座山雕。


楊子榮見到"座山雕"張樂山時,馬上用槍控制住他。楊子榮告訴座山雕說,座山雕的兩個弟兄上來就繳他槍,不合道上的規矩。所以,請他去下山跟自己“大哥”解釋下。土匪之間鬧矛盾很正常,座山雕就同意下山道歉。

下了山,座山雕才發現,綁架他的是解放軍。座山雕也只能哀嘆自己“打了一輩子雁,讓雁鷳了眼”。

(下圖,電影中座山雕逃跑時坐的飛機。)

不過,座山雕沒有被公審槍斃,可能是因為他曾經打過鬼子吧。最後,他大煙癮犯了,又得了病,在獄中待了一年就病死的。


勇戰王聊歷史




人不是好人,鳥不是好鳥。

座山雕,原名張樂山,據說生於清末,反正這種人的檔案資料也沒個準,主要是沒人關心這個事,山東昌濰人,職業是流竄在中國東北的土匪頭子,這個是最重要的信息,山東響馬可是出了名的響。座山雕集團只是那個年代裡無數土匪集團中的一個,而且還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一個,他原本只會成為剿匪記錄的一個不起眼的數字,但是經過小說《林海雪原》及其改編電影《智取威虎山》的藝術加工,他成名了。人怕出名豬怕壯,但是死人和死豬不怕。

座山雕如果知道這事,不知道是不是該高興?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他倒是趁到死了。如果活著的時候,他能這麼出名,估計可以挾名聲以和談。



小說還給了座山雕三項天賦技能,也正是這三項技能讓他“縱橫”匪場幾十年。但是,座山雕為什麼總是發展不起來呢?估計他只能感嘆時也命也。

座山雕的戰鬥型技能:槍法。

說到槍法,我們瞬間能想到的成語是什麼?槍法如神,百發百中!答對了,這兩個成語可是座山雕戰鬥型技能的代名詞,座山雕正是靠著神乎其技的槍法穩坐威虎山匪首寶座,在眾多匪幫中屹立不倒。槍法這麼絕,簡直高手在民間呀,這種人不打包上交給國家真是太可惜了。

座山雕的分析型技能:眼力。

我估計座山雕的視力應該超過了鷹的水平,可能已經達到6.0以上了,甚至還有蝙蝠的功能,據說他可以沒有任何光線的情況下走夜路,厲害吧?當然,他這雙眼睛最厲害的還是具有分析能力,具有很強的辨別能力,甚至還能分析人和分析形勢,簡直酷斃了。

座山雕的轉移型技能:腿力。

戰略性轉移是座山雕不可或缺的技能,武俠點說那是飛簷走壁如履平地,輕功了得!通俗點說是跑步速度極快,劉翔在他眼裡算什麼?庸俗點說是逃起命來比兔子還快!如果沒有這項技能的加持,他不知道已經死多少次了。



座山雕實力到底如何呢?

我們想知道座山雕實力到底如何,自然要說著名的“智取威虎山”,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這是一個班長與一個排長之間的鬥智鬥勇,我方只有一個班的兵力,班長楊子榮;敵方則有一個排的兵力,排長座山雕。

戰鬥地點是高地威虎山。

1947年1月,班長楊子榮帶著5個人偽裝成被打散的土匪,進山偵查情況,想找到座山雕的老巢,然後剿滅他們。楊子榮他們在山裡轉了好多天沒頭緒,突然看到個公棚便趕緊湊上去和他們用黑話交流,最終得以成功潛進敵人內部。座山雕聽到有人要來入夥,也挺高興,畢竟現在是非常時期嘛,人手當然越多越好,於是讓人帶楊子榮來見見。當時座山雕的指揮部也就是個破木棚子,楊子榮假意留了三個人在外面控制形勢,自己帶著兩個人衝入棚子裡,朗聲喊到:別動!

只見棚子了只有寥寥幾個土匪,一個白頭髮、鷹鉤鼻、山羊鬍的老頭正端坐在老虎椅上,滿臉驚愕加恐慌。於是,我方剿匪成功,楊子榮成功抓獲犯罪集團頭目座山雕。

座山雕的實力?不過爾爾。當然這是在經過多次圍剿後的實力,民國時期的話可能會有百來號人吧。



座山雕的人生結局:牢底坐穿。

張作霖想滅了座山雕,滅不了。日本想滅了座山雕,也滅不了。當然,這不是因為座山雕實力強悍,而是因為座山雕動不動往深山老林裡跑,張作霖和日本人沒那個心思和閒情逸致追到深山裡。張作霖和日本人也沒將他放在眼裡,只是很煩他時常出來打秋風影響自己的心情罷了。日本人看剿匪太麻煩了,改用“招安”,當時比座山雕集團更大的謝文東集團投靠了日本人,座山雕則不為所動。不過,在抗戰勝利後,座山雕投靠了國民黨,好歹得了個“司令”的頭銜,雖然沒什麼實際作用。

我方抓獲座山雕後念在他曾經抵抗過日本的份上免了他的死罪,只是讓他坐牢,最後在服刑期間病死。事實上,座山雕談不上抵抗日本,只是純粹為利益打劫而已。

威虎山不威也不虎,座山雕也不過是隻老野雉。


吾與吾國


“座山雕”並非只是《林海雪原》或者說《智擒座山雕》的的一個角色而已,他的原型也是一個大名鼎鼎的東土匪頭子,並且他遠比小說和影視劇裡的描述的要精彩多了,同時現實的人物更復雜,並非只是一個反動土匪。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了解一個不太一樣的“座山雕”。

“座山雕”絕非徒有虛名,身懷絕技。“座山雕”本名張樂山,生於清末,15歲進山當土匪,18 歲便當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歷經清末、北洋軍閥、偽滿三個時期。此人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匪徒中頗有聲望,內部人稱“三爺”。他有三絕,一是槍法絕——槍法如神,百發百中;二是眼絕——走夜路不用照亮、是非辨別能力強,包括看人、走山路從不轉向;三是腿 絕——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座山雕”正是靠著這三絕,馳騁綠林,成為東北有名的土匪。

“座山雕”先抗日,再投日,一個複雜的土匪。座山雕做土匪的時候,張作霖沒有將其剿滅。九一八事變後,座山雕投靠了東北抗聯,和抗聯一起打過日本人,也算是為抗戰做出過一定的貢獻。後來,日軍一直都沒有成功抓到他,日軍認為沒必要和他糾纏,決定“招安”他。於是,他又投靠了日本人。見風使舵的座山雕在日本投降後,他又投靠了國民黨,與解放軍作對。

楊子榮智擒座山雕,跟影視作品裡的大不一樣。據當時參與抓捕座山雕的戰士回憶:見到張樂山以後,楊子榮自稱是另一個土匪頭子“九彪”的手下。 這之前張手下那個連長曾經想繳楊子榮的槍反而被楊擒住了,見到張的時候張還在睡覺。張起來以後,楊就用槍逼住了他。但是還不敢動他,因為張身邊有所謂“八大金剛”,都是慣匪,亡命之徒,拼起來自己要吃虧。楊只說那個連長壞了義氣,不該來繳自己的槍。

張樂山說這是我們的錯,不應該,現在怎麼辦?楊說你和我去見我們老大,當面道個歉吧。張縱橫綠林幾十年,在土匪中頗有威望,楊子榮化裝的又像,所以張毫不起疑,說好,我去。於是,楊和另一個偵察員就押著張下山,張為了表示誠意,連槍也沒有帶。他的手下問他怎麼回事,他一邊穿衣服一邊說是我們對不起人家,沒辦法了,去說說吧。順利的把張押下山,才發現等在下面的不是九彪,而是解放軍的剿匪部隊。

總之,在當時東北的土匪中不算大的股匪,但是他家是三代慣匪,自己為匪數十年,經驗豐富,要抓住他是很不容易的。當時,他被抓的時候,只剩下身邊二三十個親信死黨而已。據當時的戰士回憶:張樂山是個瘦高的老頭,形狀猥瑣,但兩眼放光,精力很好,為了防他逃跑上了重鐐,可是生活上對他並不壞,優待老匪,他每天有一頓肉吃。後來,因為座山雕抗戰時殺過鬼子,所以沒有公審,但因為他大煙癮犯了引發其他疾病,一年後在監獄裡病死了。


密探零零發


要說座山雕這個人能火,最早的起源就是樣板戲,當年啊,全國的人就看八個樣板戲,《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而座山雕作為《智取威虎山》的主要人物,一時間成為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人,當時在社會上,座山雕和黃世仁等已經形成一種文化符號,用來指代一些人物。

後來更是在《林海雪原》以及徐克的新電影《智取威虎山》中讓其名聲傳遍大江南北,今天縱橫就來講講座山雕在民國時期的實力如何。

座山雕作為影視劇中的人物,實際是有歷史原型的,主要的歷史原型就是張樂山。

座山雕作為東北最出名的大土匪之一,其實已經是土匪世家了,張樂山也從小就入了行,可以說是祖傳的手藝,門兒清啊!

從晚清到民國,全國土匪橫行,尤其是東北,簡直就是土匪窩了,清政府無力鎮壓剿滅,採取招安的方式,利用一部分人打擊一部分人,所以,有了張作霖、馮德麟等人被招安然後去剿匪的事情,張作霖能夠獲得清廷的賞識,主要是被招安後在剿滅遼西巨匪杜立三當中的表現。

張樂山雖然沒有張作霖的實力,在東北也不是最強的土匪,但是在東北這一塊,也不是誰來剿滅都能剿滅得了的。

張樂山號稱有三絕,槍法絕,眼絕,腿絕;到了什麼地步,打槍就是百發百中,在山裡走夜路不用照亮就能找到路,而且不轉向,翻山越嶺就跟玩似的,據說70多歲的時候還能抓兔子。

但是,人手確實不是很多,最巔峰的時候也就幾十條槍,在東北這麼多土匪裡面也就是毛毛雨啦!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會被楊子榮活捉,他要是有個幾千人馬,誰也活捉不了啊!

即使是這樣,無論是哪個政府都想將其徹底剿滅,為民除害,但是始終沒有得手,最後日本人還想到了招安的方式,張樂山本已經跟著日本人進了城,後來擔心日本人殺他,就逃跑了。警覺性如此的人,晚年被楊子榮活捉,也正應了他自己所說:“打了一輩子雁,讓雁鷳了眼。”

在東北實力最強的土匪是一個叫謝文東的人,謝文東巔峰的時候,手下有五千多人,最後剿匪的時候,更是出動了主力野戰部隊打將其打散,不想張樂山這樣的,去了幾個人就擺平了。

當然,影視劇中的座山雕之所以出名,形象之所以深刻,是因為在影視劇中,座山雕已經不單純是張樂山了,其中也包含了謝文東等其他土匪的因素。

就這樣,一個夾雜了很多東北土匪,並且能夠代表東北土匪的座山雕火遍了大江南北。


史論縱橫


個人實力不容小覷,綜合能力不夠,亂世莽夫而已。這是我個人對他座山雕的評價。所謂時勢造英雄,座山雕不是英雄,是土匪,但就是有了座山雕這樣的土匪,才有了楊子榮這樣的英雄!

座山雕,原名張樂山,據說祖籍是山東昌濰,出生在清末民初。最初是跟著親戚去東北謀生,後來去了匪,期間投靠過國民黨,後來又被日本人“招安”,後來被楊子榮代領的人民戰士智勇拿下威虎山,活捉座山雕。雖然被活捉,但是他並沒有被為難,而是被關押收監,好生待遇,只是這心高氣傲,自由慣了的老匪頭子,還是病死在監獄中,去世時七十多歲。

座山雕被人們所孰知還是通過作家曲波的文學作品《林海雪原》,這個故事還被排成樣板戲,流傳甚廣,在那個娛樂文化相對貧瘠的年代,這樣的俠匪故事自然風靡一時,無人不知座山雕,也無人不識楊子榮。文學作品自有文學作品的要求和目的,雖然原型取自張樂山,但是應該也誇張不識之處。

在作品之外的一些記載和探索中,我們大概能看出另一個更真實的,時人心中的座山雕。

第一,盛名之下

座山雕,也就是張樂山有三絕,個人實力很強。一槍決百發百中;二眼絕可黑夜行路;三腿絕可在山林中如履平地。

這三絕,應該是有誇張的成分,卻也不完全是空口而來。國民黨,日本人,包括人民解放軍都曾進意圖攻克下這波土匪,卻都失敗而歸。一方面,相對於政治大局而言,這波人不值得耗費太多精力,也給了對方一些喘息機會,次次逃脫,另一方面,可見座山雕是有真本事的,不然也不會多次虎口逃脫。張樂山有真本事不假,但是相對於真正的實際,戰鬥力應該不強,時勢給了他一個載人歷史的機會。

據說座山雕七十多歲還可以在山中空手活捉野兔,可見是有真功夫,我是相信這種本事的,並不是小說杜撰來的。我們現在很多人不太相信中國武術,總覺得是花拳繡腿,其實不然,只是現在的人退化了而已,民國時期是能人輩出的時代,也是真正有真才實學的時代,現代來說,這些已經被遺失了,或者被打上封建迷信,招搖撞騙的印子,可惜了。

第二,三代慣匪,子承父業。

當時東北最大的土匪頭子是謝文東,張樂山還算不上特別出類拔碎。只是張樂山先輩也是做土匪,深諳這一行的規矩,再加上張樂山本人有真功夫,所以在圈子裡還是有一定的地位。還是那句話,時勢成就了他的名氣,讓我們知道了大土匪“座山雕”,如果沒有之後的文學作品,樣板戲,以致後來的影視作品,我想張樂山的故事一定會蒙灰不少。



第三,雖為匪,卻也有為綠林的豪氣。

座山雕一直是個反面形象,當然為匪為歹的人也算不上好人。只是很多時候,我也在想,如果這個人是生活在現在,他還會喜歡過那種把刀槍架在腦袋上的日子嗎?

張樂山不是個愛國人士,他投靠國民黨,也接受日本人的招安。但是話說回來,張樂山也殺了很多日本人,所以招安酒宴上,以為日本人要藉此報仇加害於自己,情急之下破窗而逃。座山雕不是好人,卻是個想活著的人,他只能在各種勢力中夾縫求生,誰也不能信,誰也不敢信,他只信自己,和兄弟們。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決定著這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的命運。這是作為土匪頭子最大的責任。

後來楊子榮也是利用了張樂山的這種“綠林豪氣”智取威虎山。一個老匪,還是老匪頭子,可能沒人性,沒民族大義,卻萬萬不可沒義性,不能亂了道上的規矩。當被“誤抓”的楊子榮讓張樂山下山給自己“老大”道歉的時候,張樂山毫不猶豫的同意了,為了表示誠意沒帶任何武器。楊子榮當然是勇闖虎穴,智拿座山雕,當然很厲害,另一方面,我倒覺得這座山雕在性情上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的!

總結來看,亂世造就了座山雕張樂山這樣的人,而且張樂山本人確實很有些本事,但是總得來看,“座山雕”們並沒有什麼深謀遠慮,真知灼見,很難發成成真正的有抗衡裡的力量,只能在各大勢力中夾縫求生,這也是“匪”的很大的侷限性。


魚者佩之


我們對座山雕的認識大都來自文藝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長篇小說《林海雪原》,由此衍生出大批相關作品,譬如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電影《林海雪原》、電視劇《林海雪原》、電影《智取威虎山3D》等等。在這些作品中,座山雕獨霸一方,呼風喚雨,威風凜凜,是人們心目中心狠手毒、實力出眾的東北巨匪。然而,歷史上真正的座山雕果然如此嗎?


其實,真實的座山雕本名張樂山,據說是山東濰縣(今山東濰坊)一帶人,祖上早年闖關東到黑龍江牡丹江。張樂山很小便在林子裡伐木為生,諳熟林海雪原裡的溝溝壑壑,後來乾脆當了土匪,過起了大碗酒、大塊肉的綠林生活。


張樂山清末進山當鬍子(東北對土匪的稱呼),歷經清、軍閥張作霖和偽滿洲國幾個時代,偽滿時期,張樂山還打過日本關東軍,屬於當時抗日山林隊的一部分。後來日本人想招安他,張樂山也有此意,雙方約定在牡丹江一家館子見面。張樂山為人多疑,不知對方什麼舉動引起了他的懷疑,他竟然從酒樓上運用輕功逃出。據說後來張樂山還是接受了偽滿招安,具體什麼職務,都做了些什麼,由於張樂山知名度太低,所以至今未見相關史料。



多年以前,我曾遇見過一位部隊離休幹部,90歲左右,短小精悍,聲音高亢,極善言談。老者原來曾在東北牡丹江一帶剿匪,不過和楊子榮不是一支隊伍,1949年後在牡丹江軍分區工作。這位老者對牡丹江剿匪這段歷史相當熟悉,他口中的座山雕與文藝作品和我們想象中的座山雕相去甚遠,他說張樂山不過是一股小匪,多年來靠打家劫舍度日,抗戰勝利後被國民黨政府委了一個虛銜,實際上什麼也沒有。張樂山手下也就十幾人,藏在密林深處一個窩棚裡,哪有小說裡說的什麼威虎廳、明碉暗堡和八大金剛。楊子榮捉他時,張樂山正在窩棚裡睡覺,地炕上一共睡著7個人,楊子榮率幾個戰士闖進去一窩端了,就這麼簡單。

後來張樂山被關進牡丹江的監獄,之所以沒有殺他,是因為他在偽滿時期打過日本人,也算是抗日有功吧。不過張樂山吸大煙,煙癮發作引發其他疾病,關了不長時間就死了,死時大約70多歲。

看來文學藝術真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