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厲害的政治家是誰?

瓦爾登的船伕




高拱,字肅卿,河南省開封府新鄭縣人,中進士、入翰林、授編修,充裕王講官,任國子監祭酒、翰林院掌院學士、禮部侍郎、吏部侍郎、禮部尚書、入閣,隆慶朝首相兼掌吏部事,是大明名副其實的首相。



接下來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高拱才是真正的,超一流的政治家!可以說,高拱是忠誠,乾淨,擔當的典範。高拱自律甚嚴,在貪腐成風的明朝官場上堪稱另類,他敢於擔當,破祖制,改弊政,功勳卓著。他的忠誠,乾淨,擔當是同時期任何一位政治家就連張居正都不具備的。張居正在忠誠,擔當上是沒問題的,但在乾淨上,和高拱還是相差甚遠。



高拱有著不世之略,不世之勳。解除海禁,恢復海運,改革軍政,達成了隆慶和議,為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制定了重商政策,推進體制改革,按照實際情況進行政策的制定。在短時期內,使得國家穩定了下來。又善於用人,肅貪反腐,隆慶皇帝更是稱他為非常之人,有不世之略,建不世之勳!相比之下,張居正施政,效法的只是太祖的“儉與嚴”,致力於恢復祖制,再加上有高拱為他製造了穩定和平的大環境,也就沒那麼多的險阻了。再看看張居正當政期間的人才,張四維,殷正茂,王崇古等,哪一個不是高拱提拔起來任用的呢?張居正自己選的幹部,能和這些相比的,又有誰呢?



高拱是有可能,有能力引領明朝駛向新方向,實現轉型的。舉簡單的例子,高拱極力主張解除海禁,重開海運。按照明史專家專韋慶遠先生的說法:

“當時,開海通洋以貿易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如果允許大批船隊定期從海上來往南北,客觀上必然大有助於東南各省對海外貿易線的向北延伸,不但有利於國內沿海的物質交流,也極有可能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試想一下,高拱是不是有希望,有能力引領明朝駛向新方向,實現轉型的呢?然而,張居正執政後,卻重提海禁政策,下令禁止海運!張居正是很勤政,也是鞠躬盡瘁,可是方向搞錯了,又把正在行駛的帆船拉回了舊航道!



高拱有著過人的新理論勇氣,是一位博學又精思熟慮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對守舊的卻被奉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宋明理學,採取旗幟鮮明的批判態度,高拱思想的精髓是惟變所適,法與時遷,更法以趨時。

綜上,高拱是一位思想超前、能幹實政,忠誠、乾淨、擔當集於一身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也是有望引領大明朝駛向新方向的。你覺得呢?


歷史壹加壹


我來說下我覺得最厲害的要屬張居正了,他所處的明朝已經奄奄一息,危機四伏了。當時他的職位是

內閣首輔大臣,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

他當時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革的範圍內容非常廣,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

1.政治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制,特別設立了朝廷官員考核制度,用以提升官員的行政水平。

2.在經濟方面,他的貢獻很大,任用潘季馴督修黃河,使黃河不再南流入淮,於是“數十年棄地轉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達北京。還有他實行的“一條鞭”制度,它

保障了朝廷的財政收入,給朝廷緩解很大的壓力,而且還緩解了土地還有百姓之間的衝突。

3.其他方面他的功勞也很大,比如說軍事方面,張居正格外注意加強國家的防守能力還有邊疆的軍事能力,他推薦了戚繼光,使東南沿海百姓不在受到倭寇的騷擾一舉剷除了國家的威脅,使國家領土得到了穩定。張居正的出現使處於崩潰邊緣的大明帝國又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給國家帶來了六十年的生命,大明從此又開始恢復生機。





肥喵說歷史


有明一代,傑出的政治家層出不窮,皇帝姑且不論,洪武一朝的李善長、胡惟庸等都很厲害。成祖以後,歷任內閣首輔大部分都是在政治上都是一些角,如李東陽、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申時行……而且性格各異,而我最推崇的就是鐵腕宰相張居正。至於我為什麼推崇張居正,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治世之能臣

其他首輔不乏理政才能,但從大局著眼,只有張居正可以算是政治天才。明代到嘉靖、隆慶、萬曆時期,已經顯露出衰落氣象,當然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一時期各種矛盾的解決我認為只有“一條鞭法”是切實可行的,而認識到這一點的恰恰是張居正。所以張居正有一種像鄧公那樣的高瞻遠矚在裡面,他能認識到當時社會所存在的問題,並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舉措,還能用於實踐,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一點是許多政治家所不能比肩的,因而我說他是治世之能臣。

2.鐵腕就是鐵腕

和其他首輔不同,張居正做首輔時,皇權對他的影響是最弱的。如果洪武皇帝泉下有知,絕對能氣瘋。正是張居正的鐵腕之下,朝廷才會全力支持戚繼光掃邊,最起碼軍費不打折扣,從而那時關河寧靜,百姓的生活相對穩定,所以說張居正的鐵腕雖然讓那些官員嫉妒痛恨,但客觀上還是有利於底層老百姓的。


3.不以身後事論成敗

有人可能覺得張居正身後被抄家,兒子被逼死,他沒有成功,他失敗了。這種觀點是有待商榷的,做到張居正那個地步,無論什麼時候死,死後都會得到清算,這是相權皇權鬥爭的必然結果。但是,只要張居正活一天,萬曆皇帝都得恭恭敬敬一天,所以我只哀嘆張居正死的太早,他才活了50多歲,應該有勤政的原因在裡面。

4.是人都有缺點

張居正是有缺點,收人家錢了,坐的轎子太豪華了,但張居正是享受了還做事的人,不能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這不現實。歷史上多少人只享受,不辦事。不辦事也算了,多少人一邊享受,一邊幹壞事。我們不能以完人的要求去要求張居正,那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把你放到那位置上試一試。


5.結論

我認為明代最傑出的政治家是張居正,他還有許多優點我沒說,這種人是天才,不世出。萬曆對他不公正,歷史不會冤枉他。


滋水先生


明朝作為夾在兩個少數民族王朝之間,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與當時的政治制度分不開,也與政治家的貢獻分不開。

有明一代,傑出的政治家層出不窮,作為國家元首的皇帝,就有洪武大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等,作為元輔大臣的如李善長、三楊、李賢、徐階、高拱、張居正、申時行等名垂青史。但若論最厲害的政治家,個人認為當屬張居正。



把張居正作為明朝最厲害的政治家,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其志向遠大。張居正自幼聰慧,12歲就中了秀才,素有神童之名,23歲中進士,進入仕途。入仕之初,憑著對時局的認識,上呈《論時政疏》,直指時弊,表達了變法圖強之志,但奏疏石沉大海,對初入仕途的張居正打擊深重。面對嚴嵩專權,朝政敗壞,其告病還鄉,養精蓄銳,看清時弊,謀劃改革之策,三年之後,重返政治漩渦,以畢生所學拯救大明帝國,無論身處何地何處,其志向不移。



第二,其識時勢。作為一個政治家,必須識大局,明大勢,特別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只有保存自己,才能等待時機,施展抱負。張居正在嚴嵩專權期間,也是恭維伏首,積蓄力量,靜待時機,一步步靠近權力巔峰。嚴嵩倒臺,徐階、高拱相繼執政,萬曆皇帝登基,張居正看準時機,一舉擊敗政敵,坐上了首輔寶座。皇帝年幼,內有馮保、李太后支持,張居正終於獨掌大權,開啟蓄勢已久的改革。

第三,其功績顯著。張居正身歷三朝,最大的政績當屬萬曆新政。其歷行改革,清除官場積弊,推行考成法,特別是其推行的“一條鞭法”,可謂一大創舉,對後世稅法的演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過近十年努力,大明朝吏治為之一振,經濟、軍事、財政各方面成效明顯,隱現中興氣象。可以說,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即倒,為國為民功莫大焉!

作為一名政治家,張居正是“長於謀國,拙於謀身”的典型,至於其身死法廢,抄家滅族,並不影響其作為政治家的評價。


西村翁


說起明朝最厲害的政治家,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即使有清朝的抹黑。

有明一朝,政治家輪番上陣,從天子、大臣、甚至到太監,有很多的有名的政治家。但是政治家不能向我們看電視一樣,非黑即白,非好既壞,要從當時的人物內心出發,如果能改變歷史走向,或者出謀劃策使國家安定富強的政治人物,都可以稱為厲害的政治家。

評論一個人是不是一個厲害的政治家,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是否有一定的權利。2、能提出卓絕的政策。3、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4、改變歷史走向等幾個方面

縱觀大明王朝,能稱的上厲害政治家的不在少數。咱們按在歷史上出現的先後順序一一道來。

1、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

朱元璋上榜相信大家都沒有異議,畢竟他是大明王朝的奠基者,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大明王朝。他手中的權利自不必說,他在位時廢除丞相制度,設立內閣制。同時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改革元朝留下的糟糕吏治,懲治貪汙的官吏,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造就了歷史有名的洪武之治。而且其在位時確立了裡甲制,配合賦役黃冊戶籍登記簿冊和魚鱗圖冊的施行,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 同時為防止大臣謀反,設立錦衣衛及東廠等特務機關,並分封各個兒子為藩王等等一切手斷,足以說明朱元璋是一個極其厲害的政治家!

2、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

大明歷史第二個被後人稱為大帝的皇帝,第一個是他爹朱元璋,光一個永樂大帝的稱號就厲害的不要不要的。他憑藉自己的能力與自己侄子朱允炆的退讓一舉坐上皇帝寶座,。他上位後先是出擊安南,後又親自五入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後的韃靼與瓦剌。隨後冊封瓦剌三王,使與韃靼對立,等到瓦剌興盛後又助韃靼討伐瓦剌。朱棣為了安撫東北女真各部,在歸附的海西女真(位於松花江上游)與建州女真(位於松花江、牡丹江之間)設置衛所,並派亦失哈安撫位於黑龍江下游的野人女真。朱棣在位期間一改之前的閉關鎖國政策,並派鄭和七下西洋。同時還在他在位的時候遷都北平,並改名為北京,一直沿用到現在!他在位期間還編修了《永樂大典》,造就了歷史留名的永樂盛世!他不可為不厲害,絕對響噹噹的政治人物!

3、明朝第一個干預朝政的大太監王振。

王振,明宣宗時期的宦官。英宗為太子時,侍於東宮。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統七年,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陷害忠良。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十四年,也先進貢良馬,王振故意壓價,使者含怒而去,致使瓦剌大舉入侵。王振挾帝親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誤行程,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亂軍所殺。

雖然王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但是他也確實或多或少改變了明朝歷史,改變了明太祖設立的太監不得干預朝政的歷史。總起來說雖說過大於功,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就足以證明其是一位比較厲害的政治家。歷史有名(不管好名還是壞名)

4、大太監劉瑾

弘治年間犯罪赦免後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寵愛,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權後趁機專擅朝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為“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劉瑾被捕後,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他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不管是皇帝寵信也好還是個人能力也好,身為一個太監,幾乎做到和皇帝平起平坐,不可謂不厲害

5、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其實這個皇帝沒啥好名聲,信道煉丹,求長生。但是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重振國政,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後期雖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著朝廷官吏,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間鞏固了明代的統治,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嘉隆萬大改革奠定了基礎。 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卻始終牢牢掌控著整個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不可為不是一個厲害的政治角色。

6、大奸臣嚴嵩

嚴嵩當政期間,大權獨攬,把持朝政20多年,而且鬥倒一個個反對他的人物,家裡財產富可敵國。也絕對是一個厲害的政治人物!

7、改革家、政治家萬曆中興的奠基者張居正

張居正也是一個大明朝值得大書特書的政治人物,明神宗期間張居正輔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內政方面,提出“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1393年明太祖時期,全國耕種田地有三百六十六萬零七千七頃,到1502年明孝宗時期也只上升到四百廿二萬八千零五十八頃。經過張居正的治理後於1581年達到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七十六頃。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頓,平定西南騷亂,以名將戚繼光守衛北京的重鎮薊州、以遼東李成梁安撫東北女真、以宣大王崇古、方逢時安撫韃靼,其他重臣如四川的劉顯、兩廣的殷正茂、凌雲翼、浙江的張佳胤,張居正也十分信任他們。張居正還啟用潘季馴治理黃河,變水患為水利。同時張居正嚴懲貪官汙吏,裁汰冗員。張居正整頓朝正,改革體制,史稱萬曆中興。張居正去世後有東林黨爭、國本之爭與萬曆怠政等嚴重事件,足以看出張居正的重要性及神宗對他的依賴性。更有史家言明之亡,實亡於神宗。總而言之,以一人之力中興大明王朝,是一個名留青史的政治人物,也是正兒八經的政治人物!

8、最有名的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年少時因被追繳賭債而自閹入宮,並極受重新,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他在得寵期間為爭奪明熹宗乳母客氏謀害情敵魏朝,謀害顧命太監王安,陷害張皇后、馮貴人、李嬪妃等,迫害東林黨等等,致使國人只知有忠賢,不只有皇帝!總而言之他雖為太監身,但不失為一個厲害的政治人物,雖然是反面教材,但也是通過自己的能力得到的。絕對不一般!

以上就是個人對明朝厲害政治人物的總結,一家之言,其實明朝還有很多值得書寫的政治人物,比如夏言,徐玠,東林黨的顧憲成、左光斗等等,但是小編沒有精力一一羅列。有明一朝,尤其明朝後期政治鬥爭十分厲害,也湧現了很多有頭有臉的政治人物,有興趣大家可以關注下明朝歷史!










由來富貴三更夢


明朝300多年的歷史,貫穿始尾的矛盾就是“皇權”和“官紳”的對立,而鋳成這一矛盾的始作俑者,正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雖然出身貧寒,但卻是一個十分精通“帝王之術”的政治家。他坐上帝位以後,深諳權術,操控權臣,先是通過李善長打壓劉伯溫,然後又再用劉伯溫拱走李善長,提拔胡惟庸再次擠掉劉伯溫。將有“諸葛孔明”再世的劉基玩弄於股掌之上,最後默許胡惟庸毒殺了劉基。可是,朱元璋對胡惟庸也只是利用,最後胡惟庸還是被朱元璋滅了九族。朱元璋當皇帝,不僅有極高的政治權術,還殺伐斷絕,毫無情意,為了身後的安寧,殺光了當初和他一起打江山的所有忠臣良將,唯獨徐達倖免。據說徐達能夠倖免是聽了劉伯溫的衷言,不然也難免一死。朱元璋在位31年,殺掉了15萬文官武臣,奠定的“皇權”制度和“官僚”體制伴隨大明始終,所以,朱元璋才是明朝最厲害的政治家!


boulder1


個人以為,要在明朝搞一次優秀政治家評選活動,並在其中選出第一名,首先我們就要弄清楚兩個概念。

政治家和政客有什麼區別?

所謂政客,是指以政治活動為職業,為了本階級、本集團、或者個人某種政治需要進行政治投機、玩弄政治權術的人

而所謂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長期政治實踐中湧現出來,具有一定政治遠見和政治才幹、掌握著政黨或國家兩道權力並對社會歷史發展起著重要影響作用的領導人。

領導人三個字劃重點!



從根本上講,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政客獲取權力的目的是為了服務利益集團,政治家獲取權力的目的是為了一個長期的理想目標,實現社會價值的。

弄清楚這兩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來分別一下明朝的政治人物們那些屬於政客,那些屬於政治家。

首先是皇帝集團,因為封建王朝是家天下社會,皇帝這一特殊職業公私難以辨明,所以爭議性實在太大,故而在此不做討論。

然後是武將系,武將在有明一代政治地位不突出,所以也不做討論。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從明朝開國逐一列舉。

開國功臣中文臣中,李善長,胡惟庸,大概只能算作政客,畢竟他們是以政治為職業的人,謀取的也是個人利益。

而劉伯溫和宋濂這樣的人才能稱為政治家,一定程度上講他們並不是完全以自己私人利益服務的人,心中還是有家國天下的傳統士大夫。其對明朝制度的完善起到積極作用,但其權力並不大,影響力有限。



建文帝時期,沒有一個能稱得上政治家的人。

明成祖爺孫三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可以稱得上政治家,

明英宗,明代宗哥倆時期,唯于謙一人爾。

明憲宗時期,李賢,彭時、商輅三人算政治家、王陽明思想成就軍事成就高於政治成就,所以也不算政治家啦。

明孝宗明武宗爹倆時期,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楊廷和不算、只能算政客。

明世宗嘉靖和兒子明穆宗隆慶時期,嚴嵩、徐階、高拱之流,算是政客,夏言為人太直,雖然沒有私心,但在政治上作為有限,張居正算政治家,但其出彩要到萬曆前十年。

萬曆時期,張居正一人爾。

泰昌天啟時期,葉向高一人爾。

崇禎時期,大廈將傾之際,掌握權力的全是一丘之貉的政客,想有所作為的卻沒有什麼權利,所以實在找不到一個。



數完了這些人,那麼我們再從裡面評選出一個第一名。

劉伯溫宋濂作為有限,洪武朝朱元璋權勢,功績影響太甚、所以評不上。

三楊時期內閣制度還沒有完善,權力並不算大,只是起到輔佐作用。

于謙,正所謂“扶大夏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的名城臣,一身無私留清白在人間,土木堡之變後穩住局勢,擁立明代宗,拒絕遷都,打贏北京保衛戰,對大明歷史影響深遠。所以怎麼也是第一備選。

鑑於烏煙瘴氣的成化朝,李賢,彭時、商輅三人也是作為有限,且彼時內閣制度才得到逐部完善。

孝宗武宗時期的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雖然在弘治中興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但武宗時期,八虎當權,在影響力上也有所欠缺。

嘉靖朝,哎,還是不說了,有明一代最喜歡玩弄權術的皇帝,加上一群鬥心眼的大臣……

張居正,私德有虧(擁有鉅額來源不明財產),但其執政十年,一條鞭法使得日益衰落的大明重新煥發了活力,考成法,徹底將六部至於內閣之下,在政治上銳意變法革新,清賬田畝與天下士紳作對,對後世具有極大影響力。而其死後被清算,並不能代表其政治上的失敗,一定程度上來說也證明了他是一個政治家,而不是一個政客。

能在嘉靖隆慶朝那樣政治鬥爭劇烈的時期存活並最終掌權的人,難道會不清楚自己所作所為會被清算?如果他真的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也就不會去做這些事情了。所以從這一點上看,他是一個合格且優秀的政治家,第一備選應該也有他。

葉向高,王朝大夏都要快倒塌了,其作為也是很有限,所以沒機會角逐第一啦。

那麼看起來,第一就在於謙和張居正兩個人中選了。可兩個人對歷史的影響都很巨大,一時間也難以選擇。一個從軍事上拯救了瀕臨死亡的大明,一個從財政吏治上給王朝續命,都是那種比較牛的人。

但如果讓我來選,我會選擇于謙,一個真正意義上,沒有私心的人,不計較得失的人,不享受富貴的人。這樣的人,在歷史上不是沒有,但是能做出他這翻業績的,恕我直言,我真的數不出來。

現代史上的人物不論呀。

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第一又是誰呢?歡迎討論交流。


緣説


不用想,就是朱元璋啦。

從一個快餓死的貧農兒子。在親人都餓死後,去晚飯做乞丐。然後聽說當和尚有飯吃,又去當和尚。最後聽說參加起義軍才不會被殺,就又去參加起義軍。就這樣一步步向上爬。並把團隊發展得越來越壯大。最終驅逐韃虜,坐攬天下。

並留下名句:最窮無非討飯,不死總會出頭。最厲害的勵志名言。



指月問心248


張居正,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主持的新政也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他所進行的改革不僅體現在力挽狂瀾地解決了北疆的叛亂和危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長了明朝的命數;還表現在扭轉財政危機,促成了萬曆初年之治,為萬曆年間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表現在對近代前夜國家統一與社會轉型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一條鞭法是介於“兩稅法”與攤丁入畝之間的賦役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的賦役制度的演變中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張居正,公元1525年出生於荊州江陵(今屬湖北) ,家境一般,父親只是個秀才。但張居正少年聰穎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了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只因湖廣巡撫顧轔有意讓張居正多磨練幾年,才未中舉。16歲中了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時, 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可以說是才識過人、身負絕學、年輕有為。

張居正雖身負絕學,並有大志,但是官場仕途卻不是一帆風順。在擔任庶吉士期間,得到重視經邦濟世的學問徐階指導,在其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為他日後走上政治舞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由於當時嚴嵩把持朝政,他直觀的認識到了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針對這一弊病,他利用所學系統闡述了改革政治的主張,並沒有引起明世宗和嚴嵩的重視,繼而回鄉休假三年。

由於心中的抱負,又重返政壇,此時他漸已成熟,在政治的風浪中,他模仿徐階內抱不群,外慾渾跡,相機而動。在他隱忍的這段時間裡,內閣鬥爭日益尖銳,並不斷髮生變化:嚴嵩倒臺,徐階繼任首輔,後徐階年邁致仕,高拱掌權。神宗即位後,高拱又以“專政擅權”之罪被遣回老家。幾主沉浮之後,隱忍不發的張居正終於來到歷史的最前臺,擔任內閣首輔。此時皇帝年幼,他又有李太后的支持,終於得到施展自己政治抱負的機會,從此獨掌國家大權達十年之久,改革也由此開始。首先整頓吏治,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考成法的實行,提高了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而且明確責任,賞罰分明,從而使朝廷發佈的政令得到充分執行,同時厲行節約,要求統治階級從上到下勒緊褲帶,過緊日子,包括當時的皇帝。其次,在財政上實行一條鞭法。在全國開清丈土地,並在此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準確地掌握全國的額田,促進財政收入的增加。這一改革措施也簡化了賦役的項目和徵收手續,使賦役合一,並出現了“攤丁入畝”的趨勢。一條鞭法的施行,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制度。它減輕了農民的不合理賦役負擔,限制了胥吏的舞弊,特別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農民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在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得到一時穩定,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在其他民生問題上,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他最終,在萬曆十年(1582年)勞瘁而死,神宗為之輟朝,贈上柱國,諡“文忠”。

論及張居正的一生,他可以說是一位不世出的政治天才,身負絕學,又敢於改革,不懼風險與威脅,成為偉大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對當時社會,對於整個歷史大局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因他的有些過失或者獨斷行為被後人所詬病。


史海任我行


簡單明瞭,廢話不多,不求獲贊!當然非張居正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