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二戰中德國擁有足以毀滅數百萬人的毒氣彈,為什麼直到戰敗也沒使用?

Liona·Lh


德國在戰敗時擁有的“化學武器”有7~20萬噸(有很多存在但未發現的,所以差異比較大),像法國巴黎那麼大的城市,夠毀滅幾十回的。但是希特勒並未將此用於實際的戰爭(在集中營可是使用了),在即將戰敗的時候,希特勒身邊確實有人主張使用化學武器進行反攻,但是最終並未使用。想要了解為何直至二戰結束,德國都未使用化學武器,需要從一戰和當時的國際環境來分析。

一戰發生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化學武器”戰爭

據人類武器歷史上的記載,公元前5世紀發生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斯巴達軍隊使用了二氧化硫的毒氣來對付雅典軍隊。在中世紀的歐洲,也有使用可燃物質釋放煙霧或者毒氣的歷史。而大規模的使用化學武器是德國在1915年4月22日,在伊普爾戰線中使用了氯氣,雲狀的氯氣包裹了聯合軍將士1萬5000餘人。因為這次傷亡比較慘重,所以歷史上一般將此作為第一次毒氣戰爭。嚴格上來講,1914年8月,法國軍隊已經在西部戰線上對德軍使用過“化學武器”(不過並未被提及過多)。

隨後,英國為了報復德國,5個月後對德國也使用了氯氣武器。1915年12月德國升級了化學武器,使用了“光氣”(有強烈的腐蝕性氣體),而為了應對,英國使出了“氯氣”+“光氣”的混合氣體。光氣毒性很強,接觸人體後會引起腐蝕,吸入後引起肺氣腫,致死率很高。

另一方面,法國加大了對氫氰酸的研究,英國也大力開發“最強氣體”,從已知的15萬種化學物質中進行實驗。1917年德國開發了“毒氣彈”,就是我們俗稱的芥子氣,這個毒性更強,該毒氣彈導致英國18萬5000餘人死傷。英國和法國為了和德國對抗,也抓緊研發自己的芥子氣,這種毒氣有一個很大的特性,那就是能夠穿透“橡膠服”,所以普通的防護服根本無法防禦。該氣體的密度大於空氣,具有下沉性,對於戰壕中的傷害更加大。

納粹德國開發的毒氣--塔崩、沙林、索曼

1925年~1945年之間,化學武器可以說是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因為這個時間,有很多使用化學武器的機會。1938年日軍在中國山東地區使用路易斯毒氣,造成很大傷亡。德國方面對於化學武器的研究更是十分熱衷,1936年開發出塔崩毒氣,這種毒氣不僅僅通過呼吸道,通過皮膚也能夠滲入身體,只要有裸露就沒有辦法倖免。1938年,沙林合成成功,無色無味,揮發性高。和塔崩一樣,作為神經毒氣進行使用,若是沙林投下,只需幾分鐘城市將會一片“死屍”。1944年,德國研發出比塔崩和沙林更加厲害的化學武器,索曼。索曼對於德國是絕密的存在,直到二戰以後才被發現。

二戰時期的德國,有20多家毒氣工廠,每月能夠生產超過1萬噸毒氣,到戰爭結束預測的毒氣保有量將近有7~20萬噸。上述三種(或者更多種)化學武器被稱為“第二代毒氣”,是納粹德國絕密研發的武器,很多都未被世人瞭解。當然化學武器並不止德國開發,美國、英國也是十分熱衷,兩到在1945年為止,儲存的“光氣”和“芥子氣”達到了500萬噸。1942年~1945年美國建立了很多化學武器工廠,生產了很多化學武器,可是在戰場上並未投入太多。

德國在即將戰敗時,希特勒身邊的宣傳部長主張使用化學武器進行反攻,當時國防軍最高司令部的威廉·凱特爾參謀長也是主張使用化學武器。但是希特勒並未聽進他們的進言,最有信服力的說法就是:希特勒怕對戰國家對其進行瘋狂的報復。一戰中化學武器的攻防戰,造成了不敢想象的傷害。還有一點就是希特勒並不知道其他國家沒有研發成功類似於“沙林”一樣的大殺傷力武器。並且希特勒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受到英國軍隊的毒氣攻擊,被送到野戰醫院,一時間失明。對他來說,化學武器還是有一定的“陰影”。

部分文章介紹:

《天貓雙11兩分鐘100億“嚇壞”日本網友:一天超過日本一年!》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貧窮是一種“遺傳病”,島國人民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有錢》


日本二三事


首先德棍確實在1938年發明了沙林毒氣,並且準備了一萬兩千多噸用作武器化,但到最後都還是沒用上我個人看是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小鬍子一戰時期曾被英軍的毒氣導致暫時性失明,當然這個原因是最無所謂的...

第二個是二戰的作戰方式和一戰比起來改變太大,一戰時塹壕堆人頭互推。兵種密集,戰場相對狹小。二戰以大規模縱深作戰,高度機械化平推為主,你丟完化學武器汙染了這區域,自個步兵還要不要去快速佔了?

第三個比較關鍵,就是類似於現代核捆綁似的,你德國能用。難道盟軍就不能用了?現在網上有傳沙林毒氣的開發人之一奧拓·阿曼洛斯Otto Ambros勸服希特勒不用毒氣。而實際上這人只是在1943年和希特勒談過關於沙林毒氣的效用和危害,並且告知這玩意很好仿製。

所以,一個是毒氣進攻時候也不好用,二個防守時候用在自己地盤上用怕不是個傻子。最主要還是因為你用我用大家都用,毒氣除了傷害更多平民之外沒任何意義。


瘋狗的輕武


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美化一下納粹德國呢?


不行,千萬不行。我們知道納粹德國為了研製生化武器,不知道殺死多少猶太人,又不知道殘害了多少小孩子。如果美化納粹德國,同樣會是一種不道德行為。同時,眾所周知,二戰期間,每個德國士兵屁股後面都會有一個鐵罐。他是吃飯用的嗎?不是,喝水用的?也不是。它是用來防止防毒面罩的,可見德軍早已預謀好想要使用生化武器。



那麼,在當時德軍為何不使用呢?在我國有句話叫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沒錯!並不是德國心志尚存,而是德國在當時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試想下,當時德國軍工技術雖然比較先進,但美國和蘇聯同樣也不弱,甚至要遠強於德國。

這個時候,德國如果使用這個玩意,後果雖然會不堪設想,但其國家同樣也會面臨可怕的後果。回頭來看,德國當時的做法是明智的。在來看看日本,研究化武所到之處慘絕人寰,怪不得都說原子彈下無冤魂!!!

最後,和平才是當下的趨勢,人道主義精神應該發揚光大!


我是筱晨科普、點個關注唄


筱晨科普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始終沒有使用化武,根本的原因可能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複雜——他們不敢罷了。戰爭從始至終,德國人都沒有佔到真正的轟炸優勢,貿然使用化武,只會兩敗俱傷,更早的葬送自己的國家。

德國人對化武毒劑有多小心?看看他們身上圓桶形的防毒面具罐子就知道了。這東西是德軍二戰中最無用的負載之一,又佔地方、又沒用處,偏偏還不準丟棄。

德國人在二戰期間是研製過各種化武毒劑和發射方法的,他們背上人手一個的防毒面具也說明他們對此早有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德國人一定會使用毒氣,但戰爭的整個進程讓他們最終都沒有條件運用化武,對方也很剋制的沒有使用化武。雖說彼此互相都在忌憚,但確實人類文明程度變高了了一點,日本除外。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不列顛空戰是怎樣的情形,從1940年大規模戰爭開始,德國人就寄希望於通過轟炸來瓦解英國人,逼英國人投降或回到談判桌上來。但保持著當時世界第一海軍的英國人打死也不投降,反倒組織起一票“多國部隊”,與德國人隔著英吉利海峽玩起了對轟。

在“不列顛空戰”中,陸軍被打得狼狽不堪的英國人,仍然靠著自己砸鍋賣鐵造出來的戰機,以及一票英聯邦國家拉來的志願軍,再加上波蘭、法國、比利時、捷克等亡國的空軍人員,甚至還有美國派來的志願人員一起懟住了德國人的轟炸。雙方打得有來有往,而且很快就將戰爭變成了對平民也殺傷的無限制轟炸。

德國人拼盡全力也沒能真正控制英國的上空,反倒讓對方漸漸扳回了場子,德國人怎麼炸英國,英國人就怎麼炸德國。在這種情形下,給第三帝國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率先使用生化武器。

何況對英轟炸最開始主要是轟炸城市和廠礦,迫使對方無力抵抗,使用生化武器這類亡國滅種的武器會反而增加英國人同仇敵愾的抵抗,根本沒有必要。後面讓英國人翻了盤,他們就更不敢使用生化武器了,因為落到自己頭上的炸彈會更多。

至於對蘇轟炸,如果有可能的話德國人怕是無所謂,但德國人在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就一直存在著補給線過長,補給困難的毛病。戰爭擴大後的德軍只能把有限的機械化運輸力量配屬給裝甲擲彈兵和一部分後勤,大量的運輸任務都是由畜力完成,這種條件下與依靠國土進行本土作戰的蘇聯人對轟毒氣是愚蠢的,對方能運用的物資永遠比你快,何況化武這種近乎不要錢的大殺器?

同樣是那個道理,如果對方落到自己頭上的炸彈、炮彈比己方打過去的還多,德國人如何保持武器優勢和部隊優勢?他們並不缺乏克敵制勝的能力,只是一旦化武的籠子打開,德國人就算再能征善戰,死去的士兵數目也將是空前的恐怖。蘇聯人怕是很樂意賠進去幾支部隊,然後將你的精銳集團軍群和難啃的裝甲部隊統統葬送!


再後來,戰爭的勝負易手,制空權幾乎完全落在盟軍手裡,第三帝國的空軍只能想盡辦法去攔截那些瘋狂攻擊的盟軍重型轟炸機。想使用化學毒劑逆襲盟軍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情;蘇軍那邊也差不多,德軍是防守一方,你敢用化武?那以後蘇軍見到你的陣地首先就是一頓化學炮彈,然後繞過去理都不理。

希特勒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倖存士兵,他也遭遇過毒氣攻擊並一度致盲。這種慘痛的經歷使他更加明白化武的恐怖,化武在今天被稱為“窮人的核彈”,在飛機轟炸等遠程手段已經成為普遍戰術的二戰,那就是真的核彈,將為世界帶來更大的傷害。

作為領袖、作為政治家,希特勒並非後世描述的“瘋狂戰爭狂人”,他推動了大戰,最終目的是崛起自己的民族,而非讓世界陪伴著毀滅。


王司徒老百科



兔哥42928


早在20世紀初期海牙和平會議上,世界主要大國就達成一致協議,禁止在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然而這些早期協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撕毀了。一戰期間,化學武器被大規模使用,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一戰結束後,世界大國又達成了《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和其它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然而議定書先對化學武器的生產和儲存沒有進行限制,致使所有締約國均有權保存化學武器,其中不少國家保留進行報復性使用的權利。

在戰爭前期德國大軍勢如破竹橫掃歐洲戰場根本無需使用化學武器。戰爭後期沒敢用化學武器主要是希特勒害怕被他的敵人報復。德國國土面積狹小沒有縱深防禦能力差的多。美蘇大國幅員遼闊,對化學武器承受能力遠超德國。所以希特勒在最瘋狂的時刻也沒有失去理智使用化學武器,否則對整個人類特別是日耳曼民族都是一場浩劫


安迪631


德國不敢使用毒氣,最重要的原因是怕盟國報復。化學武器的製造並不麻煩,德國的塔崩、沙林、索曼雖然更先進一些,但是美英蘇一樣可以製造化學武器。而一旦德國先使用化學武器,並不能保證美英蘇來對等反擊。相對的,日軍由於不怕中國軍隊報復,在中國戰場就多次使用化學武器。

其次,當時各國雖然都沒有使用化學武器,但是對於對方可能使用化學武器還是做了足夠的準備,大量裝備了防毒面具等防護用品,加上使用化學武器對於天氣、風向等要求較高,實戰中使用化學武器的限制很大,作用有限,自然就使用的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