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比較小的智人是如何打敗大腦比較大的尼安德特人的?

倔強的函數


因為,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

不錯,從上限的角度看,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的大腦容量的確高,高達1600cc(立方厘米),而我們呢,我們大腦容量的上限是1498cc,我們的確輸了,但是,從下限的角度看,尼安德特人的大腦容量為975cc,而我們的下限在1053cc。這一對比,就出問題了,如果簡單用大腦大小論英雄,在團戰時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顯然尼安德特人隊伍中出豬隊友的概率比我們這邊大多了。


決定一個團隊整體實力的,常常是最差的那一個!

所以,我們在下限上完勝了尼安德特人,因為我們都是群體動物,不會單對單的玩。


這些數據都不是很準確,我們只發現了數百個尼安德特人頭骨,而且在人類中對腦腦的測量也主要是歐洲人數據。


豬隊友說只是開個玩笑。事實上,尼安德特人的大腦的確比我們大,這也不算太讓人意外,因為他們也比我們強壯得多,更多的體重在哺乳動物中,也常常意味著更大的大腦。


但是,聰明程度和大腦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遠不如人們想的那樣簡單。說人類是靠大腦站上了食物鏈巔峰,這話當然沒錯,而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的大腦有段迅速增大的歷史,這也沒錯。但這是自己和自己比,大腦變大很重要,但是大腦內的結構也同樣重要,當大小跨越某個門檻界限之後,大腦內的分工也許才是核心差異。


在同一物種中,大腦大就真的更聰明嗎?

以上說法當然不能全當真,其實在短時間內,同一物種中,大腦大小未必會成為聰明或者取得重大成就的關鍵因素,因為歷史上許多歷史名人的大腦並不算大。讓我們來舉舉例。

經過多年持續不懈的進行智商測試,以及大腦大小測試,研究人類智力的專家們失望的發現,人類大腦大小和人類智力之間只具有微弱的相關性,即不成線性公式,這意味著告訴你某個人的大腦容量,你壓根沒法猜測他或她的智商如何,更不要說搞出一個公式直接計算了。


現代神經學研究已經不再簡單用大腦的大小來衡量不同物種有多聰明瞭。

人類和不同物種之間的大腦大小和智力之間的關係從來就不是特別明確。但這種觀念很容易傳播,即我們就是靠大腦袋贏得世界,不錯,我們是靠智力贏得世界,而且我們的大腦在人類進化的歷史中也一直在增長。

但是,科學家依然發現,這事情不僅涉及大腦的大小,恐怕還和大腦內部如何組織的大有關係,片面的只強調大小,將無法解釋自然界中其它動物的智力水平,比如鯨和大象的大腦很大,它們也的確在動物中算得上聰明,但完全沒法和人比。如果計算大腦與體重之間的相對比例,我們也會遇到別的尷尬,那就是老鼠與我們非常相似,不錯老鼠是挺狡猾的,讓我們頭痛,但統治世界的畢竟是我們,不是老鼠。


目前,有人提出了一個腦化商/腦化指數概念,在腦化商(EQ, Encephalization quotient)中人類總算是排到所有動物前面去了,但這感覺就是通過不斷的修改遊戲規則,總之人類就是要得冠軍才行,如果別的動物也會說法,肯定會說,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通過不斷的調整,人類終於明顯比別的動物聰明瞭。但這個指數是否真有價值,關鍵得看它對其他動物智商的排序正確嗎?符合我們的感受嗎,比如狗比貓聰明?比如虎鯨或者黑猩猩居然不是第二聰明的?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腦功能差異

沒有人完全知道尼安德特人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或者他們的思維與現代人類有何不同。但是對化石數據的新分析表明,他們的大腦結構與我們的相當不同。尼安德特人的視力和身體控制方面的大腦區域明顯比我們的大。


這意味著他們的視力和身體控制能力都比我們的祖先更強。但顧此必然失彼,他們的大腦給更高層次思維的留下的容量就不夠了。尼安德特人的腦區域用於社會認知的大小比我們小,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走的距離較短,創造的象徵性文物較少,並且每個尼安德特人群體都不夠大,比我們的祖先們的小,因為他們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他們都是強壯的死宅,按現代的話說。


因此,一些科學家傾向於認為,尼安德特人滅絕,而現代人類倖存下來,是因為更小的的社會群體可能使尼安德特人無法應對變化中的嚴酷的歐亞環境,他們滅絕的時候正是新一輪冰期到來的時候。他們沒朋友,所以他們死了。還有人認為,他們沒有馴化動物,而人類很可能已經馴化了狗,是狗幫助我們戰勝了環境變化,最終倖存,是這樣嗎?現在,還沒人知道答案是否如此。但是除非狗在數萬年前就被馴化,否則摻和不到這件事中,畢竟尼安德特人大約在三萬年前就滅絕了。不過,的確有些生物學家想要考證出,狗在數萬年前就被馴化,而不是一萬多年前。



隨著,尼安德特人基因組測序的完成,現在許多科學家認為,尼安德特人並未真的絕種,他們只是溶解在人類基因組中了,我們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後裔,雖然智人的比例高得多。但混血不僅發生了,而且是非常頻繁的發生了。非洲之外,沒有純血智人。

平均來說,非洲之外,每個人身上平均有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

而這個比例在東亞人群中特別高,達到了12%~20%。

是的,就是你和我,我們的身體中流淌著尼安德特人的血液,而且比例不低。如果按照簡單親緣關係計算,尼安德特人相當於我們的外公外婆那一代人與我們的關係


當智人走出非洲後,在歐亞與尼安德特人共處了大約五千年的時間!這超過現在任何人類文明中國家和國家,民族和民族之間的相處時間。所以,很多古生物學家從來都不承認智人打敗了尼安德特人,而更傾向於認為尼安德特人是被大自然給消滅了,他們可能採用了錯誤的方法和技術應對自然的變化,那是一次新的冰期,而智人可能更加幸運,或者就是因為有更大的群體,靠抱團取暖撐下來了。當然,在大眾中,打敗論的粉絲更多,畢竟我們就是這樣一種動物,非常喜歡裝逼。


在瞭解更多信息後,不知您是什麼意見呢?



三思逍遙


今年6月著名深海專家、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丁抗教授應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邀請,為汪院士開設的公選課《科學、文化與海洋》講一次課。作為科技記者的我前往會場聆聽了整場報告。可以回答網友提出的這個問題。

丁抗教授的演講主題為《藝術與人類演化》,在這次講座中,他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剖析了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之謎。他的觀點是尼安德特人雖然有著我們人類幾乎所有為生存而活動的能力,可是他們唯獨缺乏我們人類那樣對繪畫、裝飾等藝術的興趣和能力。而這可能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大約在50-70萬年前,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從共同的祖先海德堡人那裡分道揚鑣,兩個人種在大約35萬年前停止了雜交。尼安德特人有淺色的皮膚,具有和我們一樣的語言活動所需要的基因,身高1迷75左右,體重有95公斤左右,腦容量大約是1245-1750cc(平均1520cc),比我們祖先智人略大。

尼安德特人非常聰明,他們可能是人類中最先祭奠亡靈的人們,他們甚至會使用鮮花。考古學家曾經發現了一個尼安德特少年的骸骨。他被安放成睡眠的姿勢,頭擱在右前臂上。在少年的周圍,環繞著很多骨頭。一個手斧被小心地放在他的頭邊,從這個骸骨身上我們能看到生者的哀痛,也許是他的父母,也許是他的朋友,為他的身後準備了這一切。此外尼安德特人還具有製作各種有效的石制工具的能力,他們擅長集體圍獵大型動物,他們還具有唱歌和初步的語言交流的生理條件。20萬年前,他們主要生活在歐洲和亞洲的西部地區。而大約三萬年前,他們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之謎,科學家們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比如幼兒存活率遠低於現代人(這個原因非常牽強),又比如當時的年代天氣寒冷,7萬年前,歐洲開始迅速變冷,2萬年前氣溫達到了最低點,半個歐洲被冰層覆蓋(但是我們的祖先智人為什麼沒有滅絕?)又比如長期高緯度的生活,使得他們具有比我們更大的眼睛,因為佔據了更多的大腦活動,減少了社會交往等其他行為的分配(這個理由實在是費解),又比如在最後的將要消失的1萬多年間,他們的基因變得非常單一,多樣性僅為原來的六分之一。

但是丁抗教授認為,尼安德特人之所以無法生存下去,與他們天生缺乏藝術感有關。他對比了我們祖先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不同。我們的祖先除了獵取大動物,也會大量捕獵小動物,比如飛禽和魚類。還會把吃剩下的食物保存起來,利用火製成照明工具,大約在5萬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讓我們的祖先完善了語言能力。我們的祖先擁有與生俱來的藝術衝動的情節,在法國、西班牙等地都有遠古祖先留下的大型動物巖畫,顯得有點遊手好閒。在南部非洲、中東、北非現代人遺址處所獲得的全部55個經打孔加工的貝殼,涵蓋了5萬多年我們祖先的歷史。

而尼安德特人各個時代的遺址中都沒有見到任何藝術活動的跡象,他們是一群願意冒險並且具有高度合作精神的獵人,他們幾乎都是集中圍捕大型而危險的動物,他們殘留的骨骸上,通常會留下很多的骨傷,遠遠多於我們的祖先,這顯示出了他們不服輸的性格,也顯示出他們比我們更加經濟和實際。

那麼為什麼藝術會產生如此大的生命力呢?能夠左右兩個種群的生死呢?丁抗教授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角度闡釋了藝術活動的本質,及其對科學活動的影響。他說,藝術活動,就是強調和刻畫自然界有序、低熵的特徵。當熵處於最小值,即能量集中程度最高、有效能量處於最大值時,那麼整個系統也處於最有序的狀態,具有最強的生命力。

在進而談到“科學與藝術”的關係,丁抗教授認為,藝術活動最重要的,是培育人類對自然的觀察、認識和領悟,而這正是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藝術活動能激發和培養人的熱情、興趣和創新意識,使人們能超越日常生活需求的限制。


科壇春秋精選



人類是怎樣從一種平凡無奇的動物走到地球頂端的?瞭解了認知革命,你也許會有答案。


智人進擊

當今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智人。

你可千萬別覺得這是一句廢話。

事實上,從大約200萬年前到大約1萬年前之間,整個世界上其實同時存在過多個人種。除了智人以外,還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羅人、弗洛里斯人、丹尼索瓦人等等等等。

這些不同的人種分佈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進化特徵和生活習慣。如果不出意外,他們也許能共存至今。

但是,意外出現了。

大約7萬年前,一直在東非活動的智人突然迅速擴張到阿拉伯半島,並很快席捲了整個歐亞大陸。

智人在世界版圖上的擴張伴隨著血腥的屠戮,每當他們抵達一個新地點,當地的原生人種很快就會滅絕。這種殘酷的種族屠殺(注1)一直持續到了大約1萬年前,這時地球上的人終於只剩下了智人一種。

那麼,為什麼智人突然就擁有了橫掃全球的戰鬥力?

赫拉利指出,智人之所以在7萬年前突然脫胎換骨,是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進展。

某一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大腦內部的連接方式,讓他們擁有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溝通方式。

赫拉利把7萬年前發生在智人身上的這場鉅變,稱為【認知革命】。

虛構現實

認知革命為智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新語言的誕生。

智人的新語言並不是世界上第一種語言,畢竟,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

不過,赫拉利認為,在經過認知革命後,智人語言突變出了一種獨特的功能,那就是:“討論虛構的事物”。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只有智人,能夠講述從來沒有看過、碰過或者聽說過的事物,並且講得煞有介事。

舉個例子,認知革命以前,不管是智人還是其它動物,都能用語言表達“小心!有獅子!”;而認知革命後,智人就能說出“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這種話。

類似的虛構故事賦予了智人一種前所未有的能力,那就是進行大規模合作的能力。大批互不相識的智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聽著似乎很荒謬,但其實,從古至今,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是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象中的虛構故事。

國家的根基是【國家故事】:兩名互不相識的美國人,只要都相信美國國家主體確實存在,就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彼此;

教會的根基是【宗教故事】:兩個素未謀面的天主教教徒因為同樣相信神被釘在十字架上,就能一起參加十字軍東征;

貿易活動的根基是【金錢故事】:只有大家都相信幾張花花綠綠的紙有價值,這生意才能做起來;

司法制度的根基是【法律故事】:兩名律師在法庭上你來我往劍拔弩張,是因為他們都相信法律、正義、人權等確實存在。

但是,以上這些概念,其實只存在於人類自己發明並且互相講述的故事裡。除了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象中之外,這個宇宙中根本沒有國家、沒有神、沒有錢、更沒有人權。

換句話說,它們並不是客觀現實,而是【想象的現實】(注2)。

在認知革命以前,智人就像人類的表親——黑猩猩那樣,只會靠著社會本能維持著一個個小團體。一旦團體過大,社交秩序就會崩壞,團體也就面臨分裂。(注3)

但是認知革命後,智人就能夠通過講述虛構故事來集結大批人力進行靈活合作,從而打破了智人團體的人數限制:

而這,正是智人成功的關鍵。

打個比方,如果是一對一單挑,身強體壯的尼安德特人應該能把智人揍扁;但要是成百上千人打群架,尼安德特人絕無獲勝可能,因為他們沒有有效的合作機制。

文化演化

智人在最開始,就是靠著靈活的規模性合作,才幹掉其他人種的。

後來,他們也憑藉著各種更大規模的合作,跨過了小團體聚居的門檻兒,創造出了有數萬居民的城市、有上億人口的帝國,並一步一步走到了21世紀。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社會變得更大更復雜,維繫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也更為細緻完整。人類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圍繞,所謂的“文化”就這麼誕生了。

而“文化演化”這條路,顯然比“基因演化”快得多。

自從認知革命後,智人就能依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並將新的行為方式傳給下一代。這讓我們的發展速度遠遠甩開了地球上的其它動物,一步一步走到了食物鏈的頂端。(注4)

正如赫拉利所說,虛構的故事像膠水一樣把千千萬萬的個人、家庭和群體結合在一起。這種膠水,讓我們成為了萬物的主宰。

而一切的一切,都源於7萬年前那場認知革命。這,就是人類幸運的發跡史。

一步成神

不過,人類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自由主義、浪漫主義、消費主義、人文主義……一個又一個的虛構故事你方唱罷我登場,交織出了農業革命後人類歷史的一片亂象。

約500年前,科學革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的局面,也帶來了新的難題:

到了21世紀,人類甚至開始嘗試對生命進行智能設計,力圖掙脫生物學的束縛,讓自己一步成神:

這些精彩內容,就得靠你自己去書中探索啦~

更有趣的是,作者在接下來的《未來簡史》中,提到人類即將迎來第二次認知革命,人工智能和算法將戰勝人類,99%的人將淪為無用階層!


注1:科學家認為,除了種族滅殺以外,智人與其它人種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混種繁衍行為。例如研究發現,現代中東人和歐洲人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現代美拉尼西亞人及澳大利亞原住民最高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

注2:所謂【想象的現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赫拉利認為,從認知革命以來,智人就一直生活在雙重現實(客觀現實&想象現實)當中。隨著智人的發展,想象現實日益強大。

注3:在自然情況下,黑猩猩族群一般是由20~50只黑猩猩組成。隨著黑猩猩數量漸增,族群秩序會發 生動搖,最後造成族群分裂,部分成員離開族群另組家園。不同的黑猩猩族群之間,不僅很少合作,而且還會為了領地和食物打得死去活來。同樣,社會學研究指出,人類能維持的最大“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只要在150人以下,不論是社群、公司、社會網絡還是軍事單位,只要靠著大家都認識、彼此互通消息,就能夠運作順暢,而不需要規定出正式的階層、職稱、規範。然而,一旦突破150人的門檻,如果不採取措施,“自然”團體就很有可能崩潰。

注4:由於大規模的人類合作是以虛構的故事為基礎,所以,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合作的方式。在特定情境下,虛構故事能迅速發生改變。例如在1789年,幾乎在一夜之間,法國人相信的故事就從“天賦君權”變成了“人民做主”。也就是說,想象所建構的秩序總是有一夕崩潰的風險,想要維穩,就必須持續地投入大量心力去維護這些秩序背後的虛構故事,並採用一些暴力或者脅迫手段(例如各國政權都需要軍隊、警察、法院和監獄不分晝夜地發揮作用)。

注5:視頻中理論僅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柴知道


智人和尼人可能是分批進入歐洲的,最後智人打敗了尼人,尼人神秘地消失……,原因有以下幾個可能:

1、智人可能是時間稍晚進入歐洲的,而尼人可能是較早進入歐洲的、就如同美洲瑪雅人一樣,是較早遷出非洲的……;這樣就帶來一個人問題,即較早進入歐洲的尼人,沒有較晚智人的那種更多的自然馴化的過程……,沒有出現較高的藝術、巫術、等複雜的精神活動 ;~因此文明程度和科技程度較低……,在與智人的競爭中,逐漸被淘汰了……?

2、第二種可能是尼人與智人有過交集,尼人的基因可能曾經融入智人的血液中……,是不是在後來人種的反覆融合的過程中,尼人的基因被淘汰了……?

關於這個問題,現在學界一直存在爭論……,歐洲好多學者認為:他們是智人與尼人的混血……?

3、淘汰尼人的第三個原因,也可能是自然環境的變化:尼人否身體可能適應於寒冷的冰河世紀……,後來氣候變暖後 ,他們白皙的皮膚,高大的身材……,是不是他們滅絕的禍首……?

……,總之最大的可能就是,智人利用藝術、宗教武裝起來的大腦……,淘汰了尼人;因為,有的學者認為,推動智人進化到現代人的本質力量是“藝術”、是“八卦”……?

……,以上觀點,多靠想象!不妥之處,歡迎行家指正!


藝術就是謊言


看過一個紀錄片,講的就是人類的故事。實質上要論智商,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不相上下,因為智力看的是腦容量佔全身比重多少的,和絕對數值大小無關,不然鯨魚的大腦是人的好幾倍,也沒見鯨魚智力完爆人類啊。從一點上看尼安德特人其實不一定就比智人聰明。

生存與繁衍說到底還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吃飯。尼安德特人是腦子要比智人大,身體要比智人壯。但是然並軟,尼安德特人看上去魁梧的身體卻成了他們輸給比他們瘦弱的智人的關鍵,身體壯大的代名詞就是食物消耗大。考驗一個物種生存能力,最主要的就是看他在食物緊缺的階段能活多久,很顯然看似弱小但食物消耗小的智人明顯要比尼安德特人活的更長。


天生狂野58884321


我們現代人身上都混有一部分尼安德特人的DNA,比如,凝血細胞功能就是依託尼安德特的基因。有考古證明在尼安德特人的聚集地發現部分同類人的骨頭,並且骨骼上有齒痕,同類相食也許是尼安德特人越來越少的原因。 腦容量大也並不代表聰明,舉例,動物藍鯨的大腦比人的大腦大得多,但它沒有人聰明。其實大腦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來控制身體的行動,分區域有不同的功能,所以身體跟腦容量成正比!尼安德特人強壯腦容量還大於智人,但是仍然被智人KO, 不過我們現代人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所以,尼安德特人並沒有消失,部分被同化,沒有同化滴,也部分死於野蠻的同類相食和自然的殘酷。 不過對於尼安德特人吧,還是有點緬懷滴,畢竟在舊時期時代,多虧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優勢,智人才在動物界漫長的一步一步的走下來,不過現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卻給現代人帶來了麻煩,比如糖尿病,抑鬱症,這些令人頭疼的病都是源自於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APP莉莉123


知道為什麼恐龍沒進化出智慧嗎?知道清朝為什麼會落後嗎?知道為什麼美國開始衰弱了嗎?

這其實跟尼安特人滅絕一個原因。因為他們都太強大了。

生物為什麼要進化?因為要生存。不進化就會死亡,只有基因突變成功的少部分生物生存下來,然後少部分生物再繁衍生息壯大,於是就成了新物種。

再看看恐龍、尼安特人。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太強大了。恐龍就不說了,尼安特人,大腦容量大,身體素質強大、反應靈活,還會製造工具。強大到都不屑發展智慧,因為這點智慧已經夠用了。大型生物團隊作戰很容易捕到,所以他們不需要學會儲存物,不需要種植,不需要養殖,不需要靠基因突變來進化。反而那些基因突變的會被當作異類,沒法在族群中生存下來。

而智人不一樣,他們很幸運的沒有成為世界第一,而是成為世界第二,隱隱地被尼安特人壓在下面,他們會製造工具,但身體素質不夠強大,能捕到獵物,但也不是那麼容易,甚至還會被尼安特人欺負。有時候為了充飢會吃吃野果,吃吃魚,營養比較豐富,為了生存學會種植、學會了養殖、學會了用火、學會了捕魚、學會了保存食物、學會了蓋房子、學會了更復雜的語言交流。

於是技術大爆炸下,智人發展出了前所未有的遠超尼安特人的智慧。正是這種智慧,讓冰川來臨之際,智人可以靠火靠衣服取暖,尼安特人不行,智人可以吃之前儲存的食物和飼養的動物,尼安特人不行。智人可以吃所有可以吃的東西,而尼安特人卻找不到幾樣自己能吃的。所以智人生存下來了,而尼安特人滅絕了。


榮耀酒劍仙百格


不是打敗,而是氣候改變,冰川融化了,尼安德特人擅長打獵的獵物越來越少了,加上他們穴居,習慣生活在山上,不像遊牧民族會遷徙,而智人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平地,學會了耕作,形成了村落,食物來源充足了,自然而然有時間開始搞一些形而上的東西,於是,在探討自然規律中不斷學習進化。另外,尼安德特人以家庭為單位聚集生活在洞穴中,像現在非洲的獅子群一樣,年輕男人被逐出家庭,自謀生路,而尼人生活區域不廣,找對象範圍不大。相反,智人的村落雖然也以血緣相聯繫,但以母系社會為主,容易接納陌生人入群,而且,村落直接都是以種植為生,人口增多後,大村落可能有部分人分離出去,在附近形成小村落,於是漸漸形成城鎮,人口茂盛起來,而尼安德特人日漸式微,有部分尼安德特人下山合併入了城鎮村落,於是,我們歐洲人血緣中還要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反觀在中國的直立人跟現代智人沒啥交集,東亞人DNA中直立人基因<1.5%,而且,主要是集中在南亞和澳洲,那裡有個小島(名字忘了)是最後的直立人滅絕的地方,距今4000-8000年左右,所以,那個島上的原住民DNA至今跟人類還是有些差異,人類學家本來想要給他們定新人亞種,但DNA顯示他們有5-8%的直立人雜交基因,剩下還是智人,所以就沒劃分。


韭州


不知道題主是否看過一本書叫人類簡史,是一個以色列人寫的,我比較認同他的觀點。

他的解釋是尼安德特人缺乏想像力,沒有藝術的本能。想像力是產生社會架構的基礎。

智人能夠控制的一個團體在150人左右,在150人以下幾乎不需要任何規矩都能管理好整個團隊,但是超過一百五十人就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度本身就是想像出來的,完善的制度可以控制一個無限大的團隊。

如何保證制度在缺少監督的情況下依然有效,更需要想像力,這樣哲學家和信仰應運而生,智人可以為了一個想像的理由組織起強大的團隊,你甚至無法想象它的威力有多大,比如持續了幾千年的某兩個教鬥爭,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結束,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它一定還會持續下去而且不可調和。

尼安德特人相對於智人來說,幾乎完全理性的,你無法想象一個尼安德特人會被自己虛構出來的鬼嚇死,更不會相信輪迴轉世的說法,我們看到早期智人部落都是因一個圖騰契合的,而尼安德特人最缺乏的就是這種契合能力。所以智人部落越來越大,甚至產生了想象的文字以傳承知識,以信仰傳承意志,尼安德特人顯然就越來越弱勢,最終被智人消滅。


漁耕樵讀


也看過一些資料,雖然表面上看智人與尼安德特相比沒有優勢,但有一個事實,即智人成為統治者,尼安德特人消亡了,如何打敗,大體有幾種假說,如語言能力、想象能力、組織能力,這都可能是原因。討論這個問題,其實有幾個前提性結論,從染色體分析,智人與尼人不是傳承關係,是一種替代關係,大多證據表明,替代有兩種可能,一是自然消亡,二是被滅絕,由於尼人與智人比較相似,因此,不大可能是自然消亡,那就是被智人滅絕。

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智人何以勝利?從現有的歷史事實分析,征服者一般具有兩種優勢,一是更高的組織能力,二是突出的技術優勢,因此,更強的表達能力,在類人生物的初級階段,可能是非常大的組織優勢,尤其智人在智力和體力不具優勢的情況下。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智人的祖先由於長期處於弱勢,因而更加重視群居,同時,突然有一天,有一位偉大的智人有意識地決定不再與其共處,而是以滅絕尼人為目的,從而徹底改變了智人與尼人的競爭。可以做一個設想,假如在非洲,鬣狗群數量增大,並突然決定,開始有目的對竟爭生物進行滅絕,由於其數量、協作佔據優勢,假如能像智人的智力的話,其它競爭生物只有滅絕的宿命了。

不同於智人的類人生物其實不光有尼人,比如中國發現的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北京猿人都不同於智人,以前以為是傳承關係,其實這些類人生物都滅絕了,因此,智人毫無疑問,不僅有能力,而且更是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滅絕,目前,唯一的證據,智人的語言突變、及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征服行為,而不是簡單的搶奪食物行為,才是智人戰勝其它類人生物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不可能滅絕,就如獅子很強大,但弱於獅子的捕食動物還很多。因為獅從未對他們進行滅絕。

還有一個證據,如漢人的祖先,並不是到達中原最早的智人,小棕人種早於O系人種(可百度),甚至他們在這裡已生活幾千或上萬年,但目前中國已很少能發現小棕人種,只有一種可能,在中原的小棕人種被消滅了。雖然很殘酷,但可能這就是事實,相比其類人生物,顯然智人更聰明、征服更有目的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