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我相信肯定看過很多覺得有用的文章,然後按下收藏,以便以後查看。

可是,是不是每次收藏之後,就沒有然後呢?

在網上寫文章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堅持了三年,然後出了一本書。我有太多的文章都被讀者收藏,成為了“收藏不看”的系列。而這些人當中,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受到文章的啟發後,繼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呢?

我卻很疑惑。

之前去廣州出差參加展會,我跟在那裡開公司的一個朋友聊了這件事。

朋友得知我出書後,希望我能贈送他一本,所以就約我有空過去他公司那邊走走,聊聊天,敘敘舊。

我這個朋友之前還在奧美廣告做活動總監,後來跑出來跟一個合夥人創立了自己的廣告公司。而這個合夥人的父親,跟香港的著名導演王家衛是合作關係的。

當然,朋友也說了,他partner父親那邊的資源,暫時也用不到,也沒有能力動用,所以現在的業務範圍,主要集中在給中小企業拍攝產品廣告上面。

朋友的公司,坐落於廣州的海珠區,其辦公室是在隸屬保利集團的商務大廈裡。站在他們公司裡面往外看,我就知道這裡租金不便宜了。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也許地方太高大上了,以至於我覺得他們沖泡出來的奶茶,還挺好喝的。

正好朋友他們還在忙著拍攝某個產品,我有幸過去觀看了一下。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各種用於廣告拍攝製作的生產工具,給人的第一印象都非常專業。

雖然公司才開了不到三年,但其運營已經做到有聲有色,其中的功勞,肯定少不了朋友的付出和投入。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參觀完朋友的公司之後,我們就到他公司附近的咖啡店坐下來聊天,我也順便把我的書送給朋友。

期間有個小插曲,就是我們在咖啡店坐下來後,由於店員認得朋友,然後就拿了一本書給他,說是朋友前兩天落下在那裡的。

我很驚奇地接過那本書看了看,發現是一本某個著名廣告人的工作自傳;翻開再看,沒想到朋友在看書的過程,跟我一樣也有做批註的閱讀習慣。都自己做老闆了,還保持學習的習慣,不由得我不佩服。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但坦白說,以朋友這個級別,我的書對他來說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拿給他不是希望他看,而是作為紀念意義的小禮物而已。

朋友隨手翻開了我的書看了看,然後很認真問我一個問題:“你這本書是針對哪些讀者寫的呢?”

我說:“大概是十六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處於人生成長階段的那些讀者。這些讀者,對於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怎麼做才正確。所以我這本書,就給他們指出一條比較正確的道路,希望他們能夠以此提高自己。”

“也就是說,你針對的讀者,是那種比較迷茫、懶散、目標不清晰,對人生不知所措的年輕人吧!”

“是的,差不多。”我說。

然後朋友說:“放心,這些人不會看你的書的;就算看,他們也不會戒掉低品質勤奮,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為什麼?”

然後朋友就找店員拿來一張廢紙,開始給我講解: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你這本書指出,掌握這十個關鍵優勢,就可以擺脫低品質勤奮。問題是,有這類困擾的讀者,他們往往連一個優勢都掌握不了,信不信?”

就比如說書裡的其中一章‘自我管理’,如果他們能夠做到自我管理,看你的書沒有必要;如果他們連自我管理都做不到,你認為他們還會有心思看你的書嗎?就算他們不知道自我管理應該要怎麼做,想去學習自我管理,但這樣的人往往執行力都太差。

缺乏執行力,不要說能夠找到你這本書了,連看什麼書,都恨不得別人會親自把書遞到他們面前,指導他們應該這樣做,那樣行動。如果你在網上寫文章不是為了掙錢,那你想通過這些文章就讓他人變好,根本是在浪費時間!”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聽到朋友這麼說,我不知道怎麼回應,只好淡淡地說:“其實我也沒想太多,只是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啟發到想改變的人而已。”

“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廣告營銷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嗎?”朋友這樣問我。

我說:“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讓他們成為購買的顧客吧!”

“不是!”朋友否定我,“是為了找出那些有這種潛在需求的顧客,讓他們變成你產品的忠實顧客。你不能吸引到所有人,你只能吸引到那些有這種潛在需求的人。而你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的需求挖掘出來。

例如你跟別人說,‘這枚鑽石戒指非常漂亮,做工非常精緻,出產自南非,你買它絕對不會吃虧’,這樣不會有人買的。

但如果你說,‘這枚精美漂亮的鑽石戒指,是情侶之間真摯愛情的反映,戴上它,就見證你們愛情的長久和愛意’,當有些男生看到這句話,就會覺得自己一定要對女朋友表達這種長久和愛意,女朋友也渴望男生對自己做出這種表達,那麼這種潛在需求就會被挖掘出來,然後就會購買這枚鑽戒。而我們做廣告,就是為了幫公司找出這些客戶來,用產品滿足他們。

回到你寫文章這件事,你不能啟發所有迷茫的人變好,你只能啟發或者教導那些真正想變好的人變好。你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人找出來,用心去教導他們。”

我說:“就算我用心教導他們,他們也未必能夠堅持學習,中途放棄的人也很多。”

“沒關係,就讓他們走!“朋友說,”能夠堅持下去的人,你只要把精力用在去教導他們就行。這就是二八定律。把20%的讀者變成你的重要客戶,通過你的能力,讓他們真正確確實實變得更好,你不但積累了口碑,而且還會有成就感,因為這些讀者確實有心去改變自己。否則你跟那些不想變好的人苦口婆心勸誡再多,他們也不會有任何變化。”

為了讓我獲得更好的理解,朋友給我舉了一個例子。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由於公司才創立不久,很多事情都是朋友自己一手包辦,包括撰寫產品文案。後來慢慢上了軌道,他就打算從外面聘請一個文案策劃回來。記得上一年跟朋友見面,他還開玩笑跟我說,如果請不到人,就只能給我留一個職位了。

一直到今年三月份左右,朋友公司終於有了兩個大學畢業生來面試,一個男生一個女生。當然兩人不是同一時間面試,兩個相隔差不多一個星期才先後到朋友的公司。

這兩個年輕人,都跟朋友說他們喜歡文案這份工作,但那個男生還補充說,不但買了很多關於文案的書籍,還在網上報了這方面的寫作課程,為此付出了很多。而女生就沒有做這些事,都是私底下自己摸索學習。

然而,朋友最終還是請了女生。我問朋友為什麼。朋友說,當他要求兩人拿出一些作品給他看時,兩人拿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男生拿出了自己開的一個公眾號給朋友看,公眾號有幾篇無關痛癢的文章,一個留言都沒有,而且從16年開通之後,直到現在,才寫了不到十篇文章。最新的一篇,還可能是為了面試而刻意寫的文案,他就把這篇文章打印出來作為面試的材料。當然,還加上其他他已經閱讀的文案書單和資料。

而女生呢?沒有公眾號,也沒有寫文案的經驗,但因為喜歡寫作,她把某些公眾號那些覺得寫得好的文章打印下來,然後在每一篇文章上都寫上標註和批註,好像段落與段落之間為什麼這麼過度,這段話為什麼要舉出這個例子,文章那些例證是來自哪裡,是否真實可靠等,都密密麻麻地寫滿整張A4紙,再加上她私底下模仿那些文章格式而寫出來的“習作”,一疊厚厚的“作業”就拿出來放到朋友面前。

朋友問女生為什麼這樣做,女生說自己畢業後,不知道做什麼工作,但喜歡寫作,而寫文案這種工作好像挺適合她,於是畢業後就在家花了大半年時間去摸索學習,鍛鍊文筆。如果不是過了年迫於父母壓力,她還會繼續學下去,或者先在網上發表一些作品後,有了底氣才去面試工作,但突然看到朋友公司招人,只好硬著頭皮來試試了。

最後女生還跟朋友說了一句:“雖然我沒有寫廣告文案的經驗,但我可以學習的,我也有信心做好。”

看一看你自己,所謂的努力,是不是隻是自欺欺人?


朋友問我,讓你選,你會選哪一個?不用說,朋友最終聘用了這個女生,儘管還有其他的應聘者發來了簡歷。

是的,我剛到朋友公司坐下來等他時,給我沖泡奶茶的人,就是這個女生。要不是朋友給我講起這個故事,我還真沒有意識到那個女生就是她,我以為是他們公司的接待員而已。真是一個漂亮可愛的小妹子。

雖然現在朋友暫時還沒有把一些重要的文案交給女生去寫,但朋友在教導她寫的同時,女生也真的用心在學。

朋友說:“很多人都說自己在努力。問題是,他們為了努力,都做過了哪些事情?面試的那個男生努力嗎?也許,但在我看來,他這種努力還遠遠不夠。而女生呢?她的努力,至少清晰可見。正如你很努力寫文章,現在有一本書放在我面前,我就知道你做過了什麼。而看你文章的那些讀者呢?他們為了讓自己變好,都做過哪些努力呢?”

最後朋友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選擇,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需要讓自己變好的,他們喜歡過一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就隨他們去。然而很多人所謂的努力,只是怕被別人小看而在假裝努力而已,卻從來沒有真正去做過什麼。

我現在是不會相信那種經常把‘努力’掛上嘴上的人,說自己很努力了,付出了,做了很多事,然而讓他們拿出一些實在的東西去證明時,什麼都拿不出來;喊完口號,又得過且過。所以對於這樣的人,你就狠心一點吧,他們都不對自己好,你又何必對他們這麼認真,有問必答呢?”

這番話,給我了很大的感觸。

寫到這裡,朋友給我上的“這堂課”也到此結束了。對我思想的衝擊很大,也讓我想了很多很多。

所以在最後,我也想問一問各位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你們是不是真的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好呢?還是隻是在假裝很努力?

不管我的文章,對大家有沒有啟發,但真正讓自己獲得提高的,還是你們自己。

有時候當你覺得自己很努力了卻沒有任何進步,問一問自己,你能夠拿得出哪些實質的東西,去證明自己的努力呢?

騙我沒有用,最重要的,你有沒有騙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