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孩子,遇到可恨的父母該怎麼辦?

夏日


人有百態,所以我相信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那麼的好,這裡的不那麼好並不是年少輕狂與父母的矛盾,也不是與父母問題見解上有了爭執而造成的錯覺"不好",而是真正的那種生活中的人渣當了父母以後,而對孩子的不好。生活中聽說和遇到的,也都瞭解一些,甚至我妻子,也是在一個愚昧的村子裡長大,她有個酗酒的混子父親,有個愚昧的母親,最主要的,還有個弟弟,成長經歷不再細說。

在這裡,不再去分析為什麼會有這些父母,人性為何會如此之惡,只是根據題目,來想想遇到可恨的父母該怎麼辦?

斷絕關係?那只是一時的狠話,除非孩子也是可恨的孩子,不然血濃於水,關係是無論如何都斷不了的。所以,只能從相處上來改變。

敬而遠之?一時可行,但遇到事情,又怎能真的不聞不問。不說別的,一點地方做不到,親戚的口水就能把人淹死。

於是,在與這種可恨父母的關係遠近上,就要把握好一個尺度,當然,這兒說的是已經經濟獨立了,如果還在上學,還是老老實實忍受吧。

與可恨父母的關係尺度,我認為儘量保持在雙方之間有聯繫,但聯繫不深,平時互不干涉,出了事情,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去幫忙,去做事,但絕不損害自己家庭目前的穩定。


鹹魚仰望星空


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幾句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俗語,自然有它的道理。

‘孝’是我們中華名族傳統美德。

古有典故...臥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

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在你眼中父母所謂的‘可恨’可能是你讀書時期,父母逼著你寫作業,在你只不過是犯了一個小錯誤之後就痛打你一頓,在你眼裡就顯得可恨,那我只能說你是太年輕了,我想等你隨著年齡增長就會發覺當時的可笑。

又或者是你長大後,父母對你百般刁難,讓你深惡痛絕,然而你又能怎麼樣呢?將你父母暴打一頓?又或者是冷言冷語?這樣你將如何面對親朋好友,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家長裡短的事就自己關起門來好好討論,不必弄得滿城風雨,對於父母的刁難,你小時候可能無力反抗,但是你長大了,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要和他們好好談談了,假如他們仍舊是無理取鬧,那你大不了搬出去住,讓大家都冷靜下來,你也圖個清淨。時間一長,你父母年齡一大,自然這個家就是你說了算,沒準到時候你突然就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了呢。



愛玩五六七



拉丁舞達人1


那還能怎麼辦?他畢竟是孩子,還要仰仗父母去上學。吃穿什麼都要仰仗,只有孩子變聰明瞭。周旋於可恨父母之間,話又說回來了。父母再可恨,那孩子還是自己的。也不會對孩子怎麼樣。除非不是親生的。相信還是好人多,畢竟是孩子。千錯萬錯都是大人的錯,孩子沒有錯。那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哦。


真成30850493


父母永遠都有疼兒之心。可恨也是教育方法不對,但他的心是好的。他希望你成為人人尊重的人而教育你。任你自生自滅的父母你不恨他其實是在毀你。古時一個孩子做小偷,他媽很支持,後發展到殺人被判死刑時,他要求吃最後一次奶。最後把他媽咬死。結論是不教育我而害了我。從愛到恨。養兒不教如養豬。教時兒女不懂會恨。但是為兒好,別恨他們,我的兒子十二歲我還在打。但現在我很滿意,他也不恨我。他錯我是含著淚打的。為他成材。


老來紅47


如果有例子應該更好評判

我從小父母失蹤,跟著親戚長大,我很討厭甚至恨他們,因為他們不給我買衣服,讓我穿外面撿來的,不給我洗衣粉洗衣服,讓我髒到跟乞丐一樣,讓我做很多家務,農活,還要罵我,打我,我恨,我找不到理由不恨!

但是現在我成年了,知道了大人的世界或許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我不恨了,我甚至感謝他們,沒有他們當初的冷漠,他們給的那碗稀飯,就沒有今天的我!


誰是誰是誰11


父母是你人生無法選擇的,無論父母有多大的過錯都是給了你生命的人,無論他們有多可恨,應該都是愛你的,或者只能說是他們做人的失敗,而你作為子女不但要做好你自己還可以引導他們,如果實在改變不了他人,就做好自己也挺好


牛笨笨的生活


怎麼樣可恨呢,能舉個例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