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造鏈者”北汽產投:6年管理300億,助力中國汽車產業躍遷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大潮中,誕生了一批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基金和投資人,更使BAT的投資成為私募股權市場和產業格局演變的重大變量,如果說移動互聯再到萬物互聯是下半場的主題,集萬物互聯、新工業、新消費、新能源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新汽車”時代也必將誕生一家等量齊觀的投資機構北汽產投會是這個時代的最大變量麼?

39支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近300億元,先後投資近100家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滴滴出行等行業龍頭,已上市、併購退出近20家,僅2018年前三季度被投項目中就有4家成功上市,旗下所管基金IRR近20%這是一家戰略投資機構的成績單。

依託中國五大汽車集團之一北汽集團,2012年底成立的北京汽車集團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汽產投”),已在汽車全產業鏈上深耕6年,目前正在邁進收穫期。

6年管理300億,整合汽車產業生態圈

北汽產投是北京汽車集團全資二級子公司。北汽集團是中國汽車產業產品品種最全、產業鏈最完善、商用車規模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領先的汽車集團,而北汽產投則是國內汽車產業首屈一指的CVC(Corporation Venture Capital)平臺。

成立六年,北汽產投經歷了起步期、快速發展期、平臺整合期三個發展階段。

2012-2013成立初期的北汽產投立足北汽集團、服務汽車產業,逐步擴大基金管理規模。

2014-2015年,北汽產投進入快速發展期,塑團隊,明戰略,在產業投資+產業金融的基礎上,搭建新版塊、孵化新平臺。

2016年至今,北汽產投開始整合汽車產業生態圈在“不拘一格,開放合作”的思路下,先後發起設立百億安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汽車後市場基金、車聯網發展基金等,管理基金數量快速增加到39

截止目前,北汽產投共設基金管理公司5家,資金規模近3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上市公司併購基金以及金融機構合作基金。

“我們目前投的項目專注在整個汽車產業鏈上,尤其注重支持被投企業的發展和成長,已經退出了幾十個億。”北汽產投總經理史志山介紹。這個退出業績即使對於一家財務投資人來說,也是不錯的成績。

目前在管資金規模有100多億,充足的待投資金,讓北汽產投在如今微寒的市場環境下,可以捕捉更多的優質企業,也更有話語權。

頭部案例:滴滴出行、寧德時代

六年間,北汽產投投資了滴滴出行、寧德時代等汽車產業鏈上的新巨頭。

尤其是滴滴出行,北汽是最先研究佈局,最終唯一完成投資的汽車產業基金。

“當時滴滴來找我們談了很多次,那時正值各方補貼大戰,我們也曾擔心存在用戶粘性差、監管政策不明朗等諸多風險,但綜合考慮,這不僅僅是打車軟件,這一革新了人們出行方式的領域,有可能誕生一家多年來沒有的、BAT級的、有巨大想象空間的平臺級企業。”史志山回憶說。

如今,滴滴出行已經成為出行領域最重要的互聯網公司,北汽產投作為投資人,更像是戰略伙伴。就在前不久, 北汽集團與滴滴出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推進新能源共享汽車運營,未來還會在金融、售後服務市場有更多合作。

作為國內最早發力純電動汽車的整車集團,北汽始終重視扶植新能源領域優質供應商,北汽產投尤其注重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大小三電,下一代技術,已近乎完成。作為新能源產業鏈“建龍戰略”的代表,北汽產投投資了寧德時代,為北汽新能源與寧德時代之間的業務紐帶之外又增加了股權紐帶的保障。2018年寧德時代登陸創業板,而對於北汽產投,超45%的年複合收益率其實並非北汽產投唯一注重。而攜十餘家產業鏈上下游被投企業與寧德時代持續對接交流,產融協同,雙向賦能,這種特別的"投後服務”其實才是北汽產投最看重的。

全方位的產業投資:滲透到每個毛細血管

對於北汽產投來說,助力汽車產業躍遷是其使命,“新”汽車、大交通、泛出行方向均是其涉獵範圍。在投資階段上,輻射一級市場投資和上市公司定增等各個階段。

新能源、智能網聯以及汽車後市場作為汽車全產業鏈的核心關鍵節點亦是北汽產投的重點投資領域,從被投企業來看,北汽產投的投資佈局已經滲透到產業鏈上的每個毛細血管。

生态“造链者”北汽产投:6年管理300亿,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跃迁

從產業拼圖到產業造鏈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領域,北汽產投除投資了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外,還佈局了大量細分領域的隱形龍頭企業。在新能源零部件領域投資了包括孚能動力鋰電池、容百鋰電正極材料、崑崙化學電池電解液、長遠鋰科高效電池材料等在內的多個優質項目。在電機領域投資了金力永磁等一系列電池電機產業鏈相關企業,加強了核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佈局。

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北汽產投發之於未萌。當前,智能網聯企業最核心的資源是產業對接技術和資本,這是中小型創新型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命脈。在這一領域,北汽產投的投資重點目標為傳感器中的激光雷達和攝像頭、深度算法系統及運算芯片、高精度地圖等。除了與百度展開合作外,作為國內最先投資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的整車廠,北汽產投以更敏銳更前瞻的眼光和思維投出智行者、速騰聚創、華大北斗、有方科技等多家優秀的創新企業。

當下,與汽車相關的商業模式也正在經歷攪局式創新。暫且將汽車中介類服務相關領域都命名為時下比較火的“新零售”,汽車交易也是近來資本比較追逐和青睞的又一大賽道,比如二手車電商。

史志山認為,未來的汽車電商將傾向於走向汽車交易、租賃、數據和金融服務的全生態鏈佈局的綜合服務商,技術升級和模式創新在該領域實現雙輪驅動

在汽車後市場領域,北汽產投捋遍所有的細分行業,重點投資新出行、新服務、新金融和新零售,比如二手車、共享汽車、維修保養、汽車金融、汽車電商等。

總體來看,在對投資標的的選擇上,史志山總結為主要看重兩點:第一,未來是不是有領先全球的潛力;第二,團隊是否足夠強大,方向再對也要看是不是有人能幹成。另外,史志山更偏好理工科背景的創始人,同時也希望他有豐富的產業經驗。

當前期的單點投資到後來變成由點及線,再及面之後,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產業資源流

全息圖

對於北汽產投投資的每個領域,史志山都能畫出產業鏈條、多線作戰、優劣互補。史志山認為,“造鏈”是目前北汽產投區別於其他產業資本的重要特徵。

他向投資界展示了北汽產投的產業“資源流”全息圖,而這是一張可以貫穿投、管、退多個環節的實用戰略指導圖。

史志山介紹,通過構建“資源流”全息圖首先,可以發現行業稀缺資源,用於篩選待投資企業;第二,對於待投資和已投資企業,可挖掘潛在資源賦能途徑;第三,對於待退出企業,可尋找潛在併購方;另外,項目組之間通過資源數據共享,還可以獲得行業全息數據,解決信息缺失的問題。

按圖索驥,紛繁複雜的產業格局瞬間變得清晰明確,同時也通過增值服務為擬投及已投企業賦能。在北汽產投,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幫助天瞳威視對接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福田汽車洽談合作;幫助維天運通與福田戴姆勒公司進行對接洽談合作;幫助泰展機電與北汽集團汽車研究院、北汽動力總成公司進行連接,助力其進入北汽供應鏈;協助中熔電氣完成特斯拉供應商導入等等。

全成長鏈產業服務體系:投資孵化加速IP運營

更懂產業、具有更優的行業資源是CVC區別於IVC的重要特徵,而北汽產投在這個方面的優勢尤其明顯。對於全產業鏈的企業,北汽產投可以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加持

6年來,北汽產投構建了

投資孵化加速IP運營的企業全成長鏈產業服務體系。目前,北汽產投的產業投資平臺、產業加速平臺、創新生態平臺、金融服務平臺四大平臺已經搭建完成,已可實現汽車全產業鏈生態的閉環投資。

在企業創意期,可以藉助知識產權平臺提供專利查新與檢索,協同北汽資源提供技術輔導。

在企業發展期,可以為企業提供孵化、加速、知識產權證券化等獨有特色服務。

在企業成熟期,可以藉助獨有的產業優勢為企業對接整車廠、供應商資源,助力企業的產業化落地。

生态“造链者”北汽产投:6年管理300亿,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跃迁

汽車全產業鏈的場景應用和生態閉環

北汽產投佈局汽車全產業鏈的進程中,金融是重要一環。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速度,相同的卻是雙向的滲透和融合。在史志山看來,產業金融正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跨界融合的關鍵點,其中正孕育著全新的商業邏輯和投資機會。

產業金融作為產業模式升級的自然演化,“從產業中來,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業根基,顛覆了傳統金融“基於金融而金融”的範式,打開了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發力和產業的持久性。史志山認為,一方面,汽車出行、共享、貿易、銷售、製造、租賃、新能源汽車以及二手車交易,這些產業場景都需要與金融服務產生連接,才能實現全產業、全環節的資金融通。另一方面,汽車資產端和資金端也需要精準匹配,而北汽產投可以通過融資租賃、保險經紀等進行資產挖掘,又可以從商業銀行、基金等方式獲得資金來源。

根植於實體經濟,服務於實體經濟

是成立之初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賦予北汽產投的經營理念。因為具備產業+資本雙重優勢,北汽產投不僅可以發現、培育、儲備、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亦可以利用金融的觸角反哺主業,通過主動投資培育新的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推動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助力北汽集團向製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轉型。

我們有專門的產業協同部門,這個部門現在有近10個人,他們的重點工作是牽頭匹配各方面的資源。”史志山告訴投資界,“從各個層面為被投企業與汽車產業雙向賦能。”

新出行時代屬於北汽產投的星辰大海

當下,汽車行業的歷史性變革或許提供了最大的投資沃土。從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智能網聯技術的興起,再到消費結構變化帶動的後市場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個已有100多年曆史的行業,正在翻新、重構。

同時,汽車產業玩家的構成從未像今天這樣複雜,科技巨頭、整車企業、零部件巨頭、代表互聯網新勢力的創業者和早期投資機構都已密集進入。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國企背景的產業投資機構怎麼做投資,怎麼把握投資回報和戰略協同的關係,史志山有著清晰的認識:投資是風險比較大的行業,國企做投資首先解放思想,認識到投資是有風險的,要有很好的容錯機制;第二,一定要按照市場的機制和打法來做投資,如果還是照製造業的思維來管理投資,一定不行。

關於退出,史志山說,“每個行業都有周期,企業也一樣,在產品升級產品轉型

包括團隊調整的過程中,業績難免有些波動。作為產業投資人我們不急於退出,而是希望能夠為企業助跑、陪企業同跑,與企業一起發展壯大,這也是好多夥伴願意找產業資本合作的一個主要原因。

採訪中,史志山也對投資界透露,接下來,北汽產投計劃引進2-5家戰略投資方,釋放不超過60%股權。這是其首次大規模增資,“30億作為基石投資,我們計劃撬動100150億”,史志山對投資界表示,“混改之後,公司機制、體制會更加市場化。北汽產投的目標很簡單,投資更多汽車行業的優質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