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瑪麗蘇”風吹到北美,

亞洲版《灰姑娘》隆重登場。

在中國觀眾仍不斷保存著毒液小可愛的同人圖,因為“神奇動物”而重新回顧哈利·波特系列,驚奇於《破壞王2》中real真實的互聯網世界時,北美區又有一部新片悄然上線。

《Crazy Rich Asians》,中文名譯為《摘金奇緣》,這部電影的特殊之處在於,演出人員為全亞裔班底,由華納兄弟影片出品,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旨在講述海外華人生活。

該片在北美地區僅上映幾周便連冠單日票房冠軍,瘋狂開啟口碑收割模式,開門紅之後的走勢更是一片大好,目前全球票房已經突破2.3億美元,登頂北美十年來票房最高的浪漫愛情喜劇,在爛番茄的好評度高達92%。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現代灰姑娘嫁入豪門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美國出生長大的ABC女主與男友(男主)前往新加坡參加男友好兄弟的婚禮,結果發現男友家庭其實是當地首富,不僅要時刻注意男友身邊的鶯鶯燕燕,還被捲入了中國式“婆媳衝突”,將愛情、親情、友情融為一體的故事。總之這部愛情題材電影在同季高產商業片中脫穎而出,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你居然就是亞洲的威廉王子?

影片中涉及的方向很多,本著向世界介紹亞洲家庭文化的目的,既有劇情也有梗。大場面製作凸顯出亞洲富豪生活場景,並處處體現亞裔傳統文化細節,將一些對於歐美人來說複雜難懂的點以喜劇的方式展現。

比如女主在為“見家長”而緊張地做準備時挑選了一條紅裙子,她問閨蜜:“中國人不是都喜歡紅色嗎?”她的閨蜜則無奈回懟:“並不,除非你是紅包。”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仔細看完所有預告片可能會發現,這部好評如潮的好萊塢大片,在亞洲文化的外殼下,包裹著的依然是主流歐美童話的裡子,大玩中國瑪麗蘇文裡“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老套路。家境一般的女主角為闖入豪門跨過層層障礙,同時也誇張地表現豪門生活。

作為出片極少的少數族裔電影之一,在劇情設置上十分簡單明確,採用大篇幅來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以及富人階層的思想灌輸,滿足了北美大眾對於神秘東方文化的全部幻想。

童話的內核加上異域元素,便足以使得北美觀眾深陷影片魅力之中,對亞洲文化的獨特詮釋,或許也是這部影片能夠大獲成功的原因。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導演朱浩偉:富豪是我最不感興趣的一點

私人飛機,停機坪的超跑,高定珠寶,熱帶叢林中的別墅群,然而這些華麗場景的締造者、導演朱浩偉卻說,“富豪是我最不感興趣的一點。”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導演朱浩偉在《摘金奇緣》首映禮

這位南加州大學USC電影學院畢業生在校期間就表現不俗。大一已獲得“伍迪.艾倫錄像比賽獎”,以及後來的“傑克.尼科爾森導演獎”等獎項。

他是在加州灣區Palo Alto長大。也像一些典型的美籍華人一樣,父母有一間中餐館。那個時代,一個美籍華人的孩子,在美國面臨許多的問題。正如他這次電影上映獲好評後接受CNN採訪時說的:

“我在中餐館長大,去上學,很怕同學們說我身上有餐館的味道。中餐帶的是餃子,也是別人的笑話之一。所以我非常理解作為一個亞裔學生在美國的成長不易。”


所以我們在這部電影中也看到了餃子的鏡頭,這是他童年的回憶。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2011年他拍攝了《特種部隊2:全面反擊》,隨後又拍攝了《驚天魔盜團2》,這兩部續集電影不能算是非常成功,是在口碑上尚屬及格的好萊塢作品,而《摘金奇緣》或許將成為他的第一部里程碑式影片。

這部“樹立華裔正面形象”的片子,受到很多華裔團體的支持,不少非裔和華裔觀眾,都在影片上映時包場以支持影片的上映。在某餐館只要拿電影票根就免費送飲料。每到一處,人們都熱情地給他鼓勵。

從93年的《喜福會》到今天,整整25年,四分之一世紀,才再一次有全亞裔陣容的好萊塢大片,太不容易。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主演與朱浩偉,右二

如同席捲非裔的《黑豹》一樣,《摘金奇緣》意味著一次打破好萊塢刻板印象,重塑亞裔形象的重大嘗試。朱浩偉再三強調:“這不是一個瘋狂富豪的故事,也不僅僅是亞洲人的故事,重點就是一個局外人走進這個家庭,來找到自己的價值。”

打破西方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好萊塢尊重多元文化電影表演。其後讓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有共鳴的是,劇中運用了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金曲作為影片插曲,比如鄧麗君的歌曲《何日君再來》、《夜來香》等。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亞裔電影人在好萊塢中的地位

《摘金奇緣》全亞裔的演員陣容更是成為影片的最大亮點,有網友評論“本片對亞裔的意義就如同《黑豹》於非裔,必須無條件支持”。

《摘金奇緣》中的亞裔形象不再是老實、呆板、戴眼鏡的書呆子之類標籤角色,它為美國觀眾呈現出了亞洲的另一面:亞洲也有肌肉型男而非刻板印象中的一群“孱弱書呆子”,也有瘋狂刺激的轟趴而非只輸出學霸。所以很多在美華人在沒有看片子之前就特別熱血沸騰。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以“功夫女星”形象而聞名的楊紫瓊這次少有地選擇了一部浪漫愛情喜劇進行轉型嘗試,在《摘金奇緣》中扮演一個高傲優雅的“惡婆婆”,打動她的不僅是角色本身,更是亞裔電影進入主流視野的意義。

在採訪中,楊紫瓊坦言:

“這是一部主流的電影,因此很重要。我們一直在尋求平等、尋求電影界的多元化、包容性等等,我非常高興《摘金奇緣》目前為止能夠非常成功,如果它不成功,我們可能又要後退30年了。”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電影產業誕生已逾百年,亞裔電影人在白人文化佔主流的好萊塢處於較為邊緣的地位。2017年一項相關研究表明,過去十年間,有臺詞的亞裔角色只佔4%。出征好萊塢的亞裔演員在大銀幕上長期呈現“打星”或是“中國娃娃”兩種固化形象。

談及目前在好萊塢獲得成功的導演,李安是不能不提的一位。他曾帶頭抗議過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主持人洛克對亞裔的歧視。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李安在好萊塢的成功標誌,是“父親三部曲”中《喜宴》的成功。同時也為李安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打開了好萊塢的大門。

他在採訪中多次表示,自己始終是一個臺灣導演。他的電影始終在試圖建構亞裔族群對於東方文化的認同感。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火爆北美,內地卻水土不服

這部電影似乎有一種能夠幫助華裔重塑自信的超能力,能夠如《黑豹》一樣,讓在美生活的外來人員,從討厭自己變成認可自己。讓他們為自己是華裔而感到開心。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看到自己的文化在美國的大屏幕上備受推崇,看到不限種族地域的觀眾一起爆笑、唏噓、鼓掌,

你就很容易能理解——這的確就是一場運動。

25年等得太久,只有在他鄉文化中生活過的人,才能理解文化壓抑下的反彈和宣洩能帶來的快感,才能體會那種終於站在舞臺中央時,被認可的心情。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它講的其實不是“瘋狂亞洲富豪”,是我們每個人。因為不管貧富貴賤、外表美醜、是優秀還是平凡,都有懷疑自己價值的時候,在愛情中是,在生活中也是。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雖然這部摘金奇緣在北美受到很多人的好評,但是國內觀眾卻不是很能接受。11月30日,這部影片在國內上映,兩天票房僅為595萬人民幣。豆瓣評分6.2,剛到及格線。為何火爆北美的電影,在內地卻出現水土不服?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其實不難理解,“亞裔(Asian American)”這個詞兒本身,就是美國人:對於華裔、菲律賓裔、韓裔、印度裔等的總稱。

但僅僅在華人圈中,就分成美籍華人ABC、中國大陸人、新加坡人、中國香港人,中國臺灣人,馬來西亞華人等太多族群。無論語言、生活環境、家族歷史、歷史包袱,都各不相同。

當中國觀眾抱著看“中國富豪”的想象去看《摘金奇緣》,看到的卻是滿口英語的ABC在展示新加坡富豪的生活時,自然很難對這部電影引起好感。

題材上又是老套的“流星花園+灰姑娘”,文化差異暴露無遺,在內地水土不服,票房遭遇冷遇,也能理解。

摘金奇緣|在有錢這件事上,亞洲人怕過誰?

但是拋開一切華裔內部矛盾、文化鄙視鏈、偏見、有色眼鏡,就談電影本身,這是一部相當合格養眼的好萊塢商業類型片。說到底,它的創意初衷絕對不是想通過醜化中國傳統文化來討好美國白人。

毫無疑問的是《摘金奇緣》大賣的示範效應,會吸引更多的華裔年輕人投身到競爭好萊塢院線片每年500人卡司大名單中,並有助於讓其他族裔的人意識到:

華人面孔不都是書呆子、送外賣的、科學家,我們還具有無窮多的可能性。

唯有不斷表達,才能將一個更全面、豐富的華人形象展現在美國大眾面前。

帶你吃喝玩樂,

CitySpade在行(hang)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