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北美豪取1.7億美元的大黑馬,為何中國首週末僅795萬元票房?

11月30日,今年暑期北美票房大黑馬《摘金奇緣》在中國內地上映,首週末三天僅拿到795萬元票房,與其在北美豪取1.7億美元、全球票房高達2.3億美元的成績形成極大落差。這部由華裔導演朱浩偉執導、全亞裔班底主演的好萊塢愛情喜劇,為何在華水土不服?

現代亞裔版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

《摘金奇緣》講的是現代亞裔版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儘管是一部套路化的商業類型片,在劇情上沒有啥新意,但勝在細節生動,臺詞風趣,製作精良,有感人之處,比想象中好看。導演講故事的手法老到,戲劇衝突營造到位,笑點和淚點都恰到好處。

這部北美豪取1.7億美元的大黑馬,為何中國首週末僅795萬元票房?

片中,男主角尼克·楊和女主角瑞秋·朱一波三折的愛情,與男主角姐姐和丈夫的失敗婚姻形成鮮明對比,表達出自尊自愛自強才能贏得尊重和愛情的主題。這一主題儘管並不新鮮,但無疑是正能量,符合好萊塢電影的主流價值觀。

最有趣的一句臺詞,是新加坡土豪在吃飯時諄諄教導孩子們別浪費:“有很多美國小孩,都在餓著肚子”。雖然知道是戲謔之言,但依然令人會心一笑。

這部北美豪取1.7億美元的大黑馬,為何中國首週末僅795萬元票房?

最感人的有兩處橋段。一是男女主角朋友的婚禮現場,當女歌手彈著吉他深情吟唱,新娘從水漫過的地面緩緩向新郎走去,氛圍營造得浪漫而溫馨;一是臨近結尾,女主角一邊打麻將一邊不卑不亢地向男主角母親表明自己的態度,隨後和母親頭也不回地離開。

全亞裔陣容文化意義超出電影本身

《摘金奇緣》作為華納兄弟出品的好萊塢愛情喜劇片,從導演到主演,啟用了全亞裔陣容,這是該片今年暑期在北美上映時重點宣傳和強化的一點。其實從電影本身來看,男主角出身新加坡超級富豪家庭的身份,即使改成白人富豪家庭,也不會影響故事情節的發展。

實際上,在《摘金奇緣》拍攝之前,確實有好萊塢公司希望將小說中的新加坡富豪改成美國白人富豪搬上銀幕,但被原著作者新加坡華裔作家關凱文拒絕了。最後在導演朱浩偉的堅持下,華納兄弟大膽啟用全亞裔陣容來拍,結果在北美電影市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票房佳績。

這部北美豪取1.7億美元的大黑馬,為何中國首週末僅795萬元票房?

《摘金奇緣》之所以能在北美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除了影片本身質量過關之外,也與亞裔人群以往在好萊塢電影中被邊緣化,而此次作為絕對主角亮相,受到北美亞裔觀眾狂熱追捧有關。從這一點來說,影片全亞裔陣容在文化上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電影本身的價值。

但恰恰是這一點,中國內地觀眾是完全無法體會到的。無論是男女主角的愛情還是新加坡華裔富豪的生活,對中國觀眾都太陌生。片中的亞裔演員面孔,除了楊紫瓊之外,大家也都不熟悉。愛情喜劇片具有很強的文化和地域屬性,需要接地氣才能讓觀眾感同身受。與《前任3》《失戀33天》這樣的本土愛情喜劇相比,《摘金奇緣》顯然缺乏讓中國內地觀眾喜歡的文化基因。這是該片在華票房慘敗的關鍵原因。

這部北美豪取1.7億美元的大黑馬,為何中國首週末僅795萬元票房?

和《小時代》《戰狼》毫無可比性

《摘金奇緣》儘管在中國內地水土不服,但不失為一部觀賞性強的好萊塢商業類型片,其拍攝和製作水準完全沒有問題,由於啟用全亞裔陣容,其在電影文化上的意義,在好萊塢影史上也將留下一筆。

有些網友和自媒體看到片中有描寫亞裔富豪奢華生活和展現亞裔自尊心的情節,就將該片比作“美國版《小時代》”,甚至有評論人譏諷其為“《小時代之戰狼》”,其實該片和《小時代》毫無可比性,和《戰狼》更是八竿子打不著。

《摘金奇緣》對新加坡富豪生活的展現,是劇情需要的客觀描寫,而且對有些人物不無諷刺意味。即使換成白人富豪,為了體現“灰姑娘”和“王子”身份地位之懸殊,也有必要表現。而《小時代》裡對幾個年輕男女生活極盡奢華的刻畫,是毫無必要的炫富,是無病呻吟。

這部北美豪取1.7億美元的大黑馬,為何中國首週末僅795萬元票房?

影片開頭,楊紫瓊扮演的母親帶家人深夜去酒店辦入住手續遭拒絕之後,買下整個酒店的做法,被一些評論人上綱上線、東拉西扯到《戰狼》更是毫無道理。

首先,人家是新加坡華裔富豪,和中國人的尊嚴有啥關係?其次,作為好萊塢第二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拍的影片,《摘金奇緣》表達的自尊自愛自強才能贏得尊重和愛情的主題,既是好萊塢影片的主流價值觀,也是一種普世價值觀,不知怎麼能扯到《戰狼》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