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提前退位?

南宋開國皇帝趙構雖然一直被詬病,但趙構在位期間“忍辱負重”,經過多年的發展,南宋經濟、軍事實力逐步恢復,甚至可以北伐一雪前恥,不少史學家將趙構稱為與劉秀並列的“中興之君”。可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趙構把皇位匆匆傳給了太子趙昚,這時候趙構才56歲,然後又做了25年的太上皇。

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提前退位?

那趙構為什麼早早地退位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雖然南宋具備了北伐的實力,但是趙構卻並不想北伐,每當金兵南下,趙構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跑路。可是皇帝一直跑路,太影響士兵的士氣不說,還會有很多人勸阻,而且南宋一旦真的失敗,就真的回不來了。如果自己跑了,還能有人主持大局該多好,而且做太上皇“想去哪就去哪”,估計宋徽宗傳位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只不過跑得慢了一點。

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提前退位?

其次最重要的原因是完顏亮來了,金海陵王完顏亮四路大軍侵宋,志在統一中國。完顏亮為了瓦解南宋君臣的意志,於甚至放出豪言(狂言):對南宋再來一次“靖康之恥”。趙構呢,我趙構就是不當這個皇帝,也不會被你抓去。事實上趙構做得還是不錯的,他一面準備好了船跑路,一面硬著頭皮起用主戰派將領和岳飛舊將抗金。

戰場上期初完顏亮節節勝利,不過後來金世宗完顏雍發動政變稱帝,動搖了前線士兵的軍心。虞允文率軍擊敗了完顏亮,三路水軍也被宋軍打得慘敗。完顏亮決定孤注一擲渡江決戰:三日渡江不得,隨軍大臣盡行處斬。金軍將領早就不滿完顏亮,乾脆發動政變殺死完顏亮,撤軍擁立金世宗去了。

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提前退位?

另一個原因就是秦檜死了,儘管秦檜一黨的主和派還在。完顏亮南侵的時候,連趙構都不得不堅決抗金,可是秦檜餘黨佈滿朝堂,屈辱求和的聲音不絕於耳。趙構突一改平時軟弱的個性,將主張投降求和的秦檜黨羽全部剷除,罷黜的罷黜、流放的流放。

宋高宗趙構為什麼要提前退位?

但是秦檜黨羽除掉,趙構就被“孤立”了,主戰派成了朝堂的主力,虞允文被推舉為主戰派領袖,文官領袖變成了趙昚的老師史浩,基本上趙構的執政根基被他自己廢了。於是趙構傳位於太子趙昚,做起了太上皇。事實上趙構做太上皇也經常干涉朝政,阻撓孝宗北伐。

宋孝宗不是趙構親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趙構讓位給孝宗博得了大度讓國的美名,逃避了做皇帝的責任,同時又可以操縱朝政、把持孝宗,一舉三得!可惜了了,趙構如果把這些心眼用到抗金上,說不定就不會有後來的崖山海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