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三家長聊聊——大學招生“雙學位”那些事!

今天跟大家說一個“一箭雙鵰”的事,那就是大學的“雙學位班”項目。

自2000年以來,部分大學在“自主辦學”的授權下,實行了“雙學位”項目。學生在學校期間,不僅可以學主修專業(也就是高考錄取的專業),還可以跨學科門類學習另外一個專業的學位課程,在獲得第一個專業學士學位的同時,還可以同時獲得第二個專業的學士學位證書,學位證書是在頒發第一學位證書上註明第二專業的學位,在一個畢業證書上獲得兩個學士學位,這是不是一個“一箭雙鵰”的好事呢?

其實“雙學位”,也有它的一些規定和限制,首先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它必須要跨學科,比如第一個專業學的是市場營銷,第二個專業要學會計學,能不能獲得“雙學位”呢?大家猜想一下,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專業都屬於工商管理類學科,本科畢業的時候授予的學士學位都是管理學學士學位,所以不可能獲得同類的“雙學位”。第一個專業學的是市場營銷或者會計學,第二個專業可以輔修漢語言文學或者國際經濟與貿易,那麼畢業的時候就可以授予兩個學士學位,即”管理學學士學位+文學學士學位“或者是”管理學學士學位+經濟學學士學位“。那雙學位班的學生的學科組合一般都是“文科+文科”,或者是“理科+文科”,很少有“文科+理科”,或者是“理科+理科”的。為什麼要這樣組合呢?因為理工類專業學業比較重,拿到一個學位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輔修一個理科學位是非常困難的!一般情況下,在修完主修專業之後,再修第二學位,如果輔修的第二學位沒有修完,學校可以發個輔修證。

看到這,有的家長可能會問,這個“雙學位”和“第二學士學位”是不是一回事?其實,它們者之間是有相同之處的,但是又有所不同:雙學位和第二學士學位都是跨學科門類再選學另外一個學士學位專業,同時獲得兩個不同學科門類的學士學位。那它們主要區別又是什麼呢?主要是招生的對象不同,雙學位的招生對象比較窄,第二學士學位的招生對象比較寬,高校的雙學位招生對象是參加高考的學生,第二學士學位招生的範圍,不僅僅包括全日制的本科生,夜大、電大、自考的本科生都可以,而且呢,不僅招收本校的學生,還可以招收校外甚至是省外的學生,不僅招收在校生,也可以招收在職人員,這個是最大的區別!雙學位學生都是通過全國統一高考招進來的,而第二學士學位的學生是通過招生院校自己出題考試招進來的,發證也不一樣,雙學位畢業證是在一個畢業證上註上兩個專業的名稱,而第二學士學位是另外發畢業證和學位證書的,畢業證是畢業證,學位證是學位證。畢業待遇規定也有所不同,雙學位的畢業生沒有明確的畢業待遇規定,而國家對於第二學士學位畢業生待遇有規定,畢業後起點工資略有提高。在這多說一點,現在經常有人將學位和學歷相混淆,比如說有的人學歷是本科畢業,以後呢,通過在職申請又讀了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這個時候呢,學歷呀,仍然為本科,而不能稱之為碩士學歷或博士學歷,在職研究生如果是國家計劃內招生,並且在報名考試要求及錄取辦法方面和普通研究生完全相同的話,畢業的時候可以獲得同等的研究生畢業學歷和學位。

那麼,哪些學校在招“雙學位”考生呢?

首先看看山東,山東大學是從2000年開始啟動“雙學位”人才培養計劃方案的,它的“雙學位”組合是:英語+法學、國際政治+英語、數學+金融、國際貿易+英語、醫學+生物學、公共衛生+法學等,學生在自願的基礎上,根據高考成績並結合專業組合,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雙學位班的學制是五年,單獨編班,單獨授課。在2006年,山東大學實施了“跨校雙學位”方案,首次面向山東師範大學、山東經濟學院、山東財經學院、山東建築大學、濟南大學五所大學,開了16個專業,有1000多名校外學生選修了山東大學的雙學位班。跨校雙學位費用一般是在1萬塊錢左右,這個費用,一般家庭都能接受得了的。目前,山東境內的其他高校,也已經陸續開展了“雙學位”教育,開設的都是辦學時間比較長、就業狀況比較好、教學條件比較充分的專業。

在湖北武漢,實施的是“七校聯盟,這七校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區),只要你就讀於其中的一所大學,都可以就讀其他六所大學開設的”雙學位“專業。每年他們都在更新,各個高校拿出的也都是自己的王牌熱門專業,週末專門開班授課。如果學生報了武漢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就可以從大二學期開始,每個週末到武漢大學上課了,學到大四的上學期,一共學兩年。這個申請的程序也是比較簡單的,修完一個學位的學費大概在5000塊錢左右,相當於一般專業一年的學費。從1999年開始至今,已有幾千名本科生,通過這種模式拿到了其他學校的學士學位證了!

再看看上海,畢竟上海是很多學生青睞的城市,從2006年開始,上海14所高校就打破了”圍牆“,互修雙學士學位,這14所高校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商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

說到上海的雙學位項目,不能不說北京,北京的重點大學都在本校部分專業開設了雙學位教育,校際之間還沒有實行跨校雙學位教育,但在海淀區學院路的16所高校形成了一個”教學共同體“,實行的是”跨校選修課程“,選修課上課的時間都安排在雙休日,所修學分,各個學校都予以承認,輔修專業學兩年,按要求考核合格之後,發輔修專業證書。這16所高校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城市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和首都體育學院。

最後,再看看成都,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雙學位項目採取的是電子科技大學和其他大學聯合培養的形式,和以上的幾個城市都不太一樣,目前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的院校有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華大學和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開辦的專業,主要是電子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工商管理等專業,修完雙學位的學費是6000塊錢左右,上課時間是寒暑假或者是週末,上課地點在各學校的校內,電子科技大學的老師也會到各個學校去上課。

”雙學位“班的招生信息,考生和家長可參考各省的《高報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