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個村“較勁” 只比家中是否有讀書郎

“我們這裡,不比房子大,不比票子多,只比家中是否有讀書娃。”在被問及為什麼村裡能有這麼多人通過讀書走出大山時,家住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樂旺鎮樂寬村的韋學勝如是說。

樂寬村是一個少數民族村寨,村裡以布依族、苗族為主,以大學生多而在當地小有名氣。全村總共不到1800人,卻有近140人通過讀書走出大山,現在村裡每年都有三四個學生考上大學。

從望謨縣城去樂寬村有60多公里,即使走一段高速路,開車也要一個多小時。下了高速,汽車翻過幾座大山,樂寬村就坐落在山間的河壩上,周圍是連綿不絕的青山,一條碧綠的小河從村子中間橫穿而過。

村民的房子散落在河壩上,形成一條小街,韋學勝家四層的小洋樓在村裡特別顯眼。韋學勝今年68歲,5個子女在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這棟房子是大家一起出錢修的。

三十年前,為了供子女上學,韋學勝想盡了一切辦法。“那時候連打工的地方都沒有,所有收入來源於家裡的幾畝田。”韋學勝說,他以9000元的價格把家裡的6畝田一次性租給別人,租期11年,再去租別人的旱地來種,每年付一次租金,這樣就多了一筆現金。“我把租來的旱地改成水田,耕田時連騾子都累死了。”他說。

租過地、借過錢、做過生意……韋學勝熬過來了。令韋學勝欣慰的是,5個孩子都很爭氣,家裡的條件也慢慢改善。作為村裡第一批走出去的人,韋學勝的大兒子成為村裡人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首先帶動自家兄弟姐妹,然後逐漸帶動周邊的人,樂寬村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讀書走出大山。”樂旺鎮鎮長楊元玉說,樂寬村的村民很重視教育,條件稍微好點的人家都會把孩子送到縣城去讀書。而且,村裡外出務工的少,家長對孩子管教比較好,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關鍵。

“從村裡去上學真的很不容易,以前沒有公路,走山路到縣城讀書得七八個小時。”樂寬村支書王大中曾是一名教師,退休後回村當起了村支書。他還記得,那時候到縣城念高中,天不亮就得出發。“父親不放心,送我走一段路,等天亮了再回去忙自己的事情。”談起往事,王大中的眼角溼潤了。

“現在交通四通八達,農村的條件大大改善,孩子們走出去比以前容易多了。”王大中說。

望謨縣委副書記劉靈表示,窮縣也能辦大教育,望謨用最好的地盤建學校、最多的資金辦教育、最好的人才抓教育。為了抓好教育,望謨縣實行師生同考、目標績效二次分配,每年拿出幾百萬元對教師進行獎勵。“教育扶貧是最長遠的辦法,經濟社會發展要注重扶智。”劉靈說。(施錢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