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更多鮮活“基因”

向學坤(景陽鎮宣傳統戰委員、副鎮長)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2017年縣委召開十五屆二次全會,出臺了《中共建始縣委、建始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的實施意見》,成為推進全縣鄉風文明建設的行動綱領,讓文明鄉風植根群眾,為助力景陽生態文明建設,文明鄉風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縣委宣傳部為期6天的鄉風文明建設現場“轉轉會”,通過看現場、查資料、入戶座談,乾淨的院落、整潔的街道、豐富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所見所聞,流連忘返。感受最深的紅巖寺鎮金子墩村,茅田鄉三道巖村……一幅幅鮮活的畫面,鄉村氣息,都在見證著全縣美麗鄉村建設中取得的可喜成果,文明之風正在吹進建始城鄉的每個角落。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由此可見,鄉風文明這一要求的重要性,無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於景陽鎮鄉風文明創建,都具很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近年來,景陽鎮按照全縣“四大攻堅戰”決策部署,結合十五屆二次全會精神,把鄉風文明建設作為助力全面小康的民力支持,提升村級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徑,直面問題導向,聚焦群眾期盼,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移什麼風”“易什麼俗”找問題、抓重點,對症下藥,堅持先進引領,著力打造鄉風文明示範片和示範村,深入挖掘和宣傳倡導移風易俗典型事,典型人,發揮先進典型引領作用;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任組長的鄉風文明創建領導小組,組織專班,到村到組入戶,摸清摸準各村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不良風氣的具體情況,堅持群眾主體,依靠群眾,充分考慮廣大群眾的意願要求,修訂村規民約,引導群眾,主動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堅持因地制宜,從各村實際情況出發,做到“一村一策”,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內容具體,措施細化,通過一年多的努力,鎮域鄉風文明建設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

和諧社會環境逐漸形成。典型引路,讓群眾在參與中感悟文明。景陽鎮因受歷史因素影響,遺留問題較多,社情民情複雜,社會維穩壓力大。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化解一大批信訪積案,解決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通過開展評選十大“景陽好人”、十大“最美家庭”,在全社會產生了風清氣正、和諧友愛的良好效果。

村民文明素質逐漸提升。和諧文明氛圍不斷增強,文明素質隨之提升。通過在各村、鎮直單位開展“村規民約大討論、鄉風文明理事會大推選”活動,確保村規民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設立鄉風文明宣傳欄,公示公開鄉風文明理事會組織機構、村規民約,宣傳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教材。同時,邀請法律顧問到各村開展法律知識講座,促使村民法制素養得到提高。

群眾業餘生活逐漸豐富。結合全民健身、充分利用文藝宣傳隊,廣場舞,豐富人民群眾的健康業餘文化生活,以情趣高雅活動引導和滲透文明鄉風,大眾娛樂,各類健身,引導村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時下,成為景陽新時尚。

當然,也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諸如,村民文化生活單調,文化娛樂設施資源匱乏,村農家書屋利用率不高;村容村貌有待改善,缺乏文明健康生活養成習慣,垃圾處理、汙水排放等亂象隨處可見;陳規陋習難以根除,由於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較低,“文明”辨別能力弱,農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講排場風氣依舊存在等陋習,給鄉風文明建設帶來一定的難度。

推進移風易俗,文明鄉風,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建設農村文明鄉風的重要內容。下一步,景陽鎮著力抓好“四個結合”推動鄉風文明建設落實落地。 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通過鄉風文明建設,宣傳致富典型,通過各村“尖刀班”的力量,入戶走訪,補民生短板,補精神文明之“鈣”,引領貧困群眾轉變“等靠要”思想觀念,弘揚勞動光榮,勞模精神,勤勞致富的傳統美德,力促物質與精神雙重脫貧。

與基礎教育相結合。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鄉風文明從孩子抓起,將鄉風文明建設融入基礎教育,廣泛開展“小手牽大手”的活動,通過孩子來影響家長轉變觀念,讓文明鄉風進校園、進家庭。

與群眾文化相結合。農村具有豐富多彩的傳統鄉土文化資源,結合本地特色,採取農民喜聞樂見活動形式,創造性自編自演鄉土節目,傳播道德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使群眾的文化活動氛圍濃起來,賭博打牌歪風陋習減下來。

與村規家訓相結合。通過在鄉村推廣和利用村規家訓,引領曬家訓、比村風、爭文明、促和諧的新風尚。首先是因勢利導,推動村規家訓進校園,培養孩子的文明觀念,開展“美德少年”評選表彰活動,傳揚好家風,引領新生活。其次,鄉鎮文明辦指導村(社區)在村規家訓中增加移風易俗內容,弘揚文明新風,提倡助人為樂、扶貧濟困,引導村民自發成立志願服務隊,組織修路、捐資助學等公益活動,義務承擔起村內花草養護、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

深化文明鄉村建設是刻不容緩,也是一項永不止步的任務。各級部門高度重視,統籌兼顧、狠抓落實,實現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讓農村留住文化、留住鄉愁,打造環境優美、生活富裕的精神家園。(編輯黎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