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的降水導致熱帶雨林的耕地價值大為下降,進而導致其人口稀少

過多的降水導致熱帶雨林的耕地價值大為下降,進而導致其人口稀少

熱帶雨林氣候區域存在大量平原,氣候常年高溫多雨,但是熱帶雨林區域的耕地卻不多,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熱帶雨林降水太多、太頻繁。在一年中的某個時期,熱帶雨林幾乎天天下雨,這麼頻繁的降雨是很有危害的。植物需要水分,但不需要天天下雨。比如在我們夏季高溫多雨的時候,相鄰的兩次降水一般要間隔幾天,間隔的時間長了,莊稼就缺水,但是間隔3天或5天時間,莊稼一般不會缺水。如果在莊稼不缺水的時候繼續降水,這些降水對莊稼就沒有意義了,這些降水就被浪費了,而熱帶雨林的大部分降水就屬於這種情況。

頻繁的降水不僅僅是浪費問題,有時還會帶來水災。頻繁的降水影響最深遠的是帶來水土流失,特別是土壤中營養成分的流失,這個因素導致熱帶雨林區域缺少可以供人們使用的耕地,這進一步導致熱帶雨林人口稀少。

在華北地區,地下水位在春季會下降許多,在高溫多雨的夏季會上升許多。華北平原的地下像一個大水庫,蓄水量隨著季節而週期性變化。華北平原的絕大部分降水都是以蒸發的形式而消失,這個消失模式不會帶來水土流失或養分流失,只有較小一部分降水通過河流注入大海,這會帶來水土流失與養分流失。華北平原地下水位離地面有一定距離,這個因素很重要,厚厚的土層起著過濾作用,這可以促使表層的養分不至於跟著水分下滲而下滲,而是被過濾在土層中,被植物或莊稼從新利用。華北平原流入大海的水,一般是通過地下水匯入河流,然後流入海洋(這帶走的養分少,水土流失也少),較少的水分直接通過地表水匯入河流,然後流入大海(這會帶走較多的養分,水土流失也多)。較少的養分流失,導致華北平原可以擁有肥沃的土壤,導致華北平原可以擁有發達的種植業。

熱帶雨林氣候區域的地下水水位比較接近地面,熱帶雨林地區產生的降水容易通過地表流走,這會帶走流水可以帶走的養分。熱帶雨林降水特別多,導致通過地表流走的水分也特別多。熱帶雨林降水通過河流流入大海的比例也比華北平原大,這進一步導致熱帶雨林容易養分或水土流失。

熱帶雨林氣候區域頻繁的降水或大量的降水,導致土壤養分或地表水土流失嚴重,導致熱帶雨林平原難以開墾出可以長遠使用的耕地,進而導致熱帶雨林難以實現發達的種植業,以及熱帶雨林單位面積較弱的食物生產能力。食物的供應決定人口數量,較低的食物供應能力帶來了較低的人口密度,進而帶來了較低的文明程度,這是熱帶雨林地區在古代難以產生較高文明的原因。

原來我認為熱帶雨林氣候對於人類,環境相對惡劣,導致人類難以在熱帶雨林生存,導致熱帶雨林區域人口稀少。比如熱帶雨林氣候容易導致瘧疾流行,這不利於人類的生存。其實人類是可以進化的,比如可以產生瘧疾抗體,擁有瘧疾抗體的族群會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域留存下來,如果擁有較多的食物,照樣可以發展到很多人口。熱帶雨林人口稀少的真正原因是難以開發出擁有長遠價值的耕地,難以發展單位面積可以生產大量食物的種植業,這樣的狀況自然導致人口稀少。

過多的降水導致熱帶雨林的耕地價值大為下降,進而導致其人口稀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