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賢賢易色”的現實意義何在?

遠鴻歸來


謝謝!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我的理解是,子夏說:“向有道德修養的人學習,就要像他們那樣對不同的事物,有著不同的態度。對父母就要竭盡全力伺奉;對君主就要捨棄性命忠誠;對朋友就要言出必諾守信。這樣的人,即使不識字,我也認為,他是有學問的。”

賢賢易色的現實意義在於:

一、我們要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基因,弘揚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二、敬重時代先鋒和道德模範,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蹟和道德情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三、儘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感恩社會。努力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美德。

四、愛黨愛國,遵紀守法,學習知識,增長技能,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五、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友善,誠實,守信,實心實意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之,就是把傳統文化的賢賢易色思想,引申融會到當代的社會公德,社會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面來。做一個符合新時代內涵的有理想,有操守,懂規矩,明事理的智者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