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上來說,如何擺脫“操心的命”?

心夥伴


操心,實際上在操自己的心。

即便累,沒有人會做對自己沒有利的事情。

那我們說到命運的時候,我認為實際上我們在說的是行為模式。操心命,我理解一旦別人那裡發生了什麼,或者有些狀況出現,忍不住為別人操心的模式。

那是因為我們內在,在那個時候有太多的不安焦慮,驅使我們忍不住想要去改變這個世界改變這個安全的狀況。同時又認為沒有人能夠幫助我們能夠達到這個改變世界的目的。每次都只能自己來。

這樣就會變成自己一個人想很多,很著急要解決的狀況。在很多別人沒有想到的地方就已經想到了危險,甚至有的時候會過度思考危險。而其他人則,因為沒有感覺到這一點,所以會變得非常不理解。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循環,凡事都要我來做,沒有人能夠幫我。那就凡事還要我來做。


諮詢師羅賓


俗話說,“鹹吃蘿蔔淡操心”,也有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所謂操心,就是太在乎雞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是過於擔心某些事的焦慮心理狀態。

操心會使人身心疲憊,一個字,“累”。

那麼如何擺脫操心呢?

首先,時間管理,轉移注意力,專注有意義的事。一是讓自己忙起來,不是說忙得不可開交,而是把有現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二是閒下來,就是休息,把休息的時間用來讀書學習、運動或者旅行,增加自己的見識和視野。

其次,改變自己的想法,操別人的心,某種程度上是太高看自己、而貶低別人,不是責任、而是缺乏信任,控制越強,失去越多。

再者,焦慮是當代人的通病,對未來的不確定的過度擔心。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會以我們的意志而轉移。但是,心理學上有個墨菲定律”,越是一直擔心某事出現,這件事發生的概率越高,如果我們忽略,反而降低風險。

最後,敢於承擔後果,不要回避困難與挫折,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凡事都能迎刃而解,還會瞎操心嗎?





中健心理


操心的命,我真思考過這類人,甚至包括我自己,應不應該如此?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習慣,喜好,而另一個人就看不慣,總想去改變別人,言語上,行動上,都表現出來了。

不用說,這類人是出於好心,但辦壞事的人,往往也是這類人,招人不待見的也是這類人,正所謂費力不討好。

舉例來說,有人喜歡吃西紅柿炒雞蛋,就變著法兒讓別人去吃,因為自己感覺很好,可別人就不愛吃這道菜,卻仍舊我行我素,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其實也就是不夠尊重,由此而產生的矛盾誤會,一定不少,甚至還要納悶兒,這麼好的心,怎就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呢?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你的好,是你的好,不是別人希望的好,別人當然不在意。

想明白了這個,就開朗了,愛操心的習慣也會有所收斂了。

如若一意孤行,不知悔改,那就怨不得別人說三道四,甚至發生衝突了。

如能經受的住,毫無怨言,樂此不疲,那就去做,也無須改變什麼。但如果已經意識到了麻煩和煩惱,那就要好好想想自己了,是不是過分?


紀誠


為了和有著其他想法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學習如何與他們進行口頭和非口頭交流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通過學習他們的文化和實踐寬容來讓事情變得更容易。掌握瞭如何有效溝通的知識,你就可以向來自其他文化的人學習,與他們分享你的經驗。

事先了解對方的需求。一點知識可以走很長的路。如果你在開始旅行或與來自另一種文化的人見面之前有時間,試著花時間去學習那種文化的基本“做和不做”。你可以從互聯網上找到這方面的信息,比如國家文化能力中心提供的信息理解彼此之間的差異。不同的文化會以不同的音量說話,或多或少會直接地表達情感,可能或可能不會期望參加“閒聊”,並且在交流中表現出其他的不同。排除那些你沒有意識到的。

理解層次結構。當與不同的文化交流時,你可能不習慣於社會等級制度方面的不成文規定。例如,你可能來自一種文化,在這種文化中,人們期望男女平等地交流,但可能必須與來自某種文化的人進行交流。男人在混合的公司裡可以多說話。類似地,你也許正在和某個人交流,這個人希望年輕人應該讓老年人做大部分談話,而你希望不同年齡段的人平等地交流。

面對溝通中的困難。如果你不能理解某人,或者認為他/她不理解你,那麼說說吧。避免粗魯或冒犯,但耐心地解釋問題。通常情況下,坦率地處理問題比讓溝通中的問題脫掉衣服要好,因為否則以後可能會有更大的問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是別人主動請教你?還是自動自發地為別人操心?

在別人遇到自己難以處理或猶豫糾結的難題時,會找信得過、經驗豐富,或者德高望重的人請教。如果你是這種情況,那麼恭喜你,這並不是操心過度。

如果不是上面的情況,而是你真的操心過度的話,那麼這種現象就包含了幾個問題:

1⃣️分別心(評判別人與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

2⃣️我慢(別人不如我);

3⃣️(所及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己的喜好發展、不允許失控的)妄想執著;

4⃣️熱心、熱情,樂於助人。

解決方案:放下。

身邊所有人,乃至所有眾生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為了各種體驗,通過體驗困難得以提升自我;或者通過體驗跌一跤體驗肉體受傷、但取得另一方面的收穫。我們無權扼殺別人的體驗任務。

即便你超級優秀,也要給別人試錯、體驗的機會和權利。其實你並沒有資格過度干涉別人。包括你的子女,都要給他們一定的自由度,放手讓他們去跌跤、碰壁、走彎路,才能真正成長。

你不去操心,地球照樣轉,別人不僅不受影響,而且可能會過得更好。

除非當下出現緊急情況需要挺身而出,比如有人搶奪公交車司機的方向盤;比如火情火警;這個時候就是發揮熱心、熱情的時候了。這就不是操心過度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見義勇為、拯救生命。


境由心定1015991


大家好我是老航,我們時常說,某件事情讓我們操碎了心,真想過得灑脫自由,可是這種東西往往就是我們說說,然後接著又去上班,去東奔西走,把這份灑脫一下拋到九霄雲外,過了不久又為某一件事情又想灑脫自由,如此循環。



老航覺得,在心理學上擺脫操碎心的命其實也不難。第一點,我們應該擺正心態,去意識到為什麼我們要去操心,分清楚什麼是多餘的操心,什麼是必要的操心,我們的家庭大事,個人職業規劃可以操心,因為這是我們一輩子伴隨的東西。這樣經過初步的意識篩選,出現否定的意識空間,那麼就可以發現很多事情現在自己是白操心。

第二,那就是養成少管閒事的習慣,世界很大,我們可以有社會責任感,但是對於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放下,學會去換一種自己可以接受的思考方式接受,比如我今天掉了10塊錢,那麼就沒有必要去操心下一次掉了怎麼辦,你只需要告訴自己下次注意,提高警惕就可以了。

第三,學會運動和培養個人興趣愛好,興趣就是別人不會叫你,你都會主動去做的事情,因為你一直樂在其中,另外在運動中,可以轉移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精力,讓你缺少對小事情的思考,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也就擺脫了操碎心的命。

以上呢就是老航的觀點辦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如果有更多的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我,老航帶你認識更多的情感世界,你的知心老航。


老航說事


如果操心,操的是自己的心,一般人會學習、發展、踐行,人不會覺得苦;如果操別人的心,往往說明自己過得不咋地,心裡空虛,希望通過操控別人刷存在感。

如果發現開始自己操心別人:要先警惕一下,是不是在哪些地方感覺力不從心了,不要通過操心別人轉移注意力,面對這份不舒服。

如果發現身邊的親人在操心自己:記得要感謝TA,承認TA的付出,但同時要提醒對方,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水晶小屋spa


想擺脫操心的命有兩條路,一是放下,放下擔心、焦慮、放下誰都不行就我行的自大。要麼就是第二條拿起,既然想操心就給你更多的責任,直到崩潰,然後幡然醒悟再放下。


野渡懶船伕


所謂操心,無非就是恐慌,其實人總是要死的,操心也沒用。


前沿時態


分清主次,嘗試著理性看待問題,適當放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