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引爆行情,A股要“撥雲見日”了?

受週末種種利好消息刺激,A股兩市大幅高開後震盪拉昇。截止收盤,上證指數上漲2.57%,創業板指上漲3.26%。盤面上看,個股普漲,70多隻個股漲停,兩市只有43只個股下跌。市場是否“撥雲見日”了呢?接下來又有哪些投資機會?

一、上週走勢回顧

上週,農林牧漁、電器、食品飲料表現居前;鋼鐵、家用電器、綜合表居後。

重磅利好引爆行情,A股要“撥雲見日”了?

基金方面,QDII基金表現最好,上漲1.80%;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分別上漲1.01%和0.43%;指數型基金上漲 0.72%;債券型基金上漲0.10%。

重磅利好引爆行情,A股要“撥雲見日”了?

1. 銀行理財子公司落地,可以直接投A股

12月2日消息,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辦法》提出,在公募理財產品投資股票和銷售起點方面,在前期已允許銀行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和公募理財產品通過公募基金間接投資股票的基礎上,進一步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參照其他資管產品的監管規定,不在《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設置理財產品銷售起點。

這意味著,銀行或者旗下成立的理財相關子公司所發佈的私募產品也可以直接投資於股票,這將給A股市場帶來不少的增量資金。

2. 股指期貨迎來第三次鬆綁

12月2日,中金所網站披露,自12月3日起調整三項股指期貨交易標準:

一是將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0%,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5%;二是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三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4.6。

對A股市場、股指期貨、投資者都是利好。從長期來看,股指期貨鬆綁將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提高股市活躍度

3. 超8500億元券商大集合將融入“基金池”

近日,證監會正式發佈《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這意味著,證券公司大集合產品將正式轉為公募基金或私募資產管理計劃。

事實上,隨著2013年後監管部門對大集合產品發行的限制和券商公募牌照的批准,大部分大集合產品進入了存續運行階段。根據數據中的大集合分類統計發現,已披露的券商大集合的產品規模總額高達8565.3億元。這對券商及公募基金市場來說,都是一次挑戰和成長。

4. 2019險資投資路線圖浮出水面

近期,A股行情跌宕起伏,作為資本市場壓艙石的“險資”一舉一動備受關注。10月以來,多家公司迎保險機構調研,且調研多集中在電子科技和消費升級板塊。業內人士預計,2019年A股或出現較好投資機會。險資將以

科技創新行業為進攻方向,搭配防禦性較強的金融板塊。

多位險企人士表示,目前資本市場處於估值合理位置,對上市公司頻繁調研後,會考慮加大權益類投資比重。在市場普遍非理性悲觀的時點勇於作為,在估值合理位置加大資產配置力度,有助於為投資人創造安全合理回報。

三、盤面分析

今日盤面:指數高開放量走強,行業板塊全線上漲。其中,交運設備服務、電子製造、通信設備、半導體及元件、貿易等行業漲幅居前,銀行、養殖業、園區開發等漲幅相對靠後。

重磅利好引爆行情,A股要“撥雲見日”了?

上證指數:大幅跳空高開,直接站上2600點,並站上短期均線(5、10、30日),全天圍繞60日均線小幅波動,收小陽星。短期來看,向上攻擊是2700點壓力平臺,向下支撐就是今天的跳空缺口。由於滬指連續七週在2500點到2700點區域波動,預計短期仍將在此區間波動運行。

重磅利好引爆行情,A股要“撥雲見日”了?

創業板指

:跳空高開,直接站上短期所有均線,全天震盪小幅上行,K線收小陽線。考慮近十一週的K線均在1200點到1400點的波動區間,後市需注意1400點平臺壓力,短期支撐為缺口支撐和均線支撐。

重磅利好引爆行情,A股要“撥雲見日”了?

總體而言,股指大幅高開,今天的缺口將是短期的支撐區。在缺口上方以持股為主,但需要注意上方壓力平臺。

四、操作策略

市場短期在外部環境有所好轉下,預計會以估值修復為主,配置上重點關注部分前期超跌的估值合理的龍頭公司,聚焦未來可能受益於宏觀政策放鬆、領先於經濟基本面回暖的早週期板塊。基金配置,建議配置“精選個股”的產品進行配置,市場中性策略性價比重回大眾視野,受制於貿易摩擦超跌及低估值板塊將在反彈中收益,同時主方面券商板塊或受益反彈。

另外,總需求不振、商品價格下跌使得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劇,企業盈利預期惡化,市場對政策放鬆預期進一步增強。

本文繫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