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引進歐洲重型氣墊登陸艦,中國花費重金,為何沒有大量建造


為了引進歐洲重型氣墊登陸艦,中國花費重金,為何沒有大量建造


氣墊船自從問世以來就備受各國的喜愛,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快速的機動能力。在戰爭期間,人們為了坦克和士兵能夠登陸作戰,從而進行大規模的裝備製造。它可以向下排出空氣,將船體支持起來,隨後向後排氣產生動力向前推進。

而氣墊登陸艦也是氣墊船的一種,只不過在普通氣墊船的基礎上安裝了裝甲防護和必要的武器系統,從而適合在戰場中進行活動,前幾年中國花費重金,從烏克蘭引進一種叫做野牛級的氣墊型登陸艦,本以為根據這種登陸艦的結構,進行改裝後大量建造,但是中國卻遲遲沒有動靜,那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為了引進歐洲重型氣墊登陸艦,中國花費重金,為何沒有大量建造


因為氣墊登陸艦雖然機動性強,但是作為代價,這一裝備就是一個胃口非常巨大的油老虎,這代表著大規模裝備氣墊船實際上是很不划算的。而且,氣墊船的穩定性以及抗擊打能力差,雖然它的氣墊設計能夠免疫水下和陸地雷場所造成的傷害,也能夠用於跨過相當多的灘頭障礙,但是除此以外,氣墊船的氣墊層並不能夠披甲,遭到打擊也會很快失效,而且氣墊船的運行的損耗也是相當高的,像是氣墊船底部密封墊的邊沿橡膠壽命只有150小時,而且替換和維護也相當繁瑣。

所以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氣墊船在世紀登陸時的作用也大大降低,現在在戰爭中人們利用氣墊登陸艦登陸的還是比較少的,大部分時候都會用兩棲登陸艦替代。中國在購買大型氣墊船以後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雖然沒有造出像野牛那樣的氣墊登陸艦,但是也發展出來了國產的氣墊登陸艇。

為了引進歐洲重型氣墊登陸艦,中國花費重金,為何沒有大量建造


比如說726型這類型的中小型登陸艇,已經可以滿足中國的現有作戰需要,而且相對簡單的結構允許中國擁有規模的製造的能力,不需要刻意去購買各種類型的大型氣墊船來方便進行搶灘登陸的作業。

而不去裝備大量氣墊型登陸作戰艦艇的另外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並不需要用到這一大型艦船了,因為最近幾十年也沒有發生規模大的戰爭,更沒有搶灘登陸其它國家的必要性,所以也就沒有大規模的建造氣墊登陸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