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外軍隊中還有速射(連發)手槍的制式裝備?

冰雹藍天


在軍事用途上已經非常少見了

以前的全自動手槍,比如魯格炮兵型,斯捷奇金APS之類的設計目的也就是為了給二線部隊,比如炮兵或者司機什麼的用作自衛。

然並卵的是如果不用槍托,這貨全自動後坐力能上天,壓根打不中人,還不如單發命中高。而如果帶著槍托攜行,還不如背衝鋒槍...

所以,現代全自動手槍用處最大的地方就是作為保鏢使用。在VIP遇襲的時候,保鏢的任務並不是作戰,而是馬上掏出無槍托的全自動手槍潑水(比如Glock18),壓制住之後迅速帶VIP撤離。

最關鍵的是,現代一些T字佈局的PDW基本取代了傳統的衝鋒手槍,尤其像MP7這種有摺疊槍托和握把,打小口徑高速彈的,也彌補了傳統手槍彈穿透不足的弱點。

不過話也說回來,從Micro Uzi,Mac10,Vz61蠍這些微型衝鋒槍開始用作單兵自衛之後,全自動手槍這種東西早就可以從軍隊滾粗了。


瘋狗的輕武


連發手槍,大都可以連接一個特別設置的槍托,可以用來抵肩射擊,事實上就成了一把微型衝鋒槍,所以連發手槍,又被稱作衝鋒手槍。

以德國產20發供彈的毛瑟C-96改進型最為有名,將木殼槍盒連接時,有效射程高達150米,是一把名副其實的衝鋒手槍。

(德制毛瑟C-96)

二戰時期,這貨在東方大國使用最為廣泛,對嚴重缺乏步兵自動槍械的軍隊來說意義重大,對以三八式栓動步槍為主同樣卻乏自動槍械的日軍步兵造成了極大的殺傷,但是,畢竟此槍死沉且體積很大,戰後很快就退出了現役,在軍中銷聲匿跡了。

目前,裝備衝鋒手槍的軍隊並不多,可能警察或特種兵使用相對較多,主要的槍型都集中在奧地利的Glock18、捷克CZ75手槍、伯萊塔M93R式手槍,以及俄羅斯的斯捷奇金等為數不多的幾款槍型上。

(奧地利的Glock18)

其中,格洛克公司生產的Glock18連發手槍,發射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採用雙排彈匣供彈,有17/19/33發三種彈匣可供選擇,可靠性強,射速很快,精度較高。

外形小巧,但火力強大的Glock18手槍,只提供給特種部隊、SWAT或其他軍事單位人員使用,一線戰鬥部隊反倒極少正式裝備。

捷克CZ 75手槍,發射9毫米北約標準手槍彈,15發彈匣供彈,除了裝備捷克本國軍隊和警察以外,還大量出口到其它國家的軍隊和警察,也是一把有名的連發射擊的自動手槍。

(捷克CZ75)

人機工效較好的CZ 75手槍,左右兩側皆有空倉掛機柄和手動保險柄,性能非常可靠,在美國槍械市場500美元都能買到,被認為是性價比相當高的一把衝鋒手槍。

伯萊塔M93R式手槍,口徑9毫米,是伯萊塔公司為意大利特種部隊和警察研發的衝鋒手槍,採用15發或20發彈匣供彈,在套筒左上方增有個快慢機,可進行單發或3發點射射擊。

(伯萊塔M93R)

M93R式手槍在點射時,可利用摺疊槍托和小握把,實施腰際夾持射擊或抵肩射擊,都能有效地控制手槍連發時的槍口劇烈跳動。

俄羅斯的斯捷奇金手槍,也是世界有名的衝鋒手槍,20發彈匣供彈,發射9×18毫米馬卡洛夫手槍彈,可單發或連發射擊。

單發時,可單手發射;但連發時,可駁接槍托,能提高射擊精度,世界上最早被列為制式軍用裝備的衝鋒手槍。(俄製斯捷奇金)

但在裝備部隊後,卻發現斯捷奇金手槍體積太大,槍托式槍套又太重,作為自衛武器顯得攜帶不便,而作為進攻武器又顯得威力不足,因此開始逐步從常規部隊中撤裝並轉入庫存。

但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空軍飛行員,卻依然裝備此槍,另隨身帶4只彈匣,加上槍上的那隻彈匣,共有5只彈匣100發子彈,用來當作自衛武器。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比如毛子飛行員跳傘後可以用斯捷奇金衝鋒手槍自衛或者自殺



輕武行


用PDW取代了


Ezio_M500


印象裡只有蘇聯有制式的自動手槍裝備,但量和範圍都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