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的安全性怎麼樣?

⒌飠客986


實際上,日系到底安全不安全,這是個沒有標準、一致答案的問題!

有很多日系車碰撞破損嚴重受損的視頻,但是德系也有美系也有,不同的碰撞場合、不同的碰撞條件,不同的重量、不同的速度......各種不同,如何判斷日系不安全?難道就憑著日系的破損程度比較嚴重,就能看出不安全嗎?


很多人喜歡用手按一按車身的鐵皮,敲一敲車門的厚度,聽一聽,關門的聲音,說實話,這些和汽車的安全性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在汽車涉及到安全的碰撞過程中,這些鐵皮就像易拉罐一樣,根本起不到絲毫的作用。


還有一些人看了某強實驗室所謂的前後防撞鋼樑的視頻,用卡尺來測量防撞鋼樑,就盲目的認為日系不厚道,能不能再搞笑一些?所謂的防撞鋼樑起到的作用只是在低速碰撞時防止車身破損,減輕損失的作用而已。碰撞時是否危及到人身安全更是沒有一毛錢關係。當然,有些車後面沒有防撞鋼樑,有的車使用泡沫充當,這的確屬於減配,但是卻不是日系獨有的減配,新款的捷達後面就是泡沫充當的。

原版的日系車,安全性能是很不錯的

現在的汽車都是基於潰縮理論設計的,也就是說,該軟的地方軟,該硬的地方要硬,利用碰撞時潰縮區的材質形變力來抵消碰撞外力,同時在大面積採用高強度鋼來確保駕駛室不發生形變。總的來說,日系車的碰撞測試成績還是非常優秀的,當然有些人會說那是應試測試、應試設計,可是我要反問一下,有些車如果連應試設計都設計不好,碰撞成績差,還何談碰撞安全?當然到了國內很多日系車出現了所謂的減配情況,這是另外一回事兒了。通過減配各種材料,降低了安全性,降低了成本,這是態度問題,不是能力問題,不過話又說回來,國內車型的減配不僅僅是日系,大眾的神車途觀減配也很嚴重。本田小一號的繽智和途觀正面相撞,造成途觀副駕駛A柱嚴重變形,副駕駛當場死亡,而繽智上的三口人卻只受了輕傷,能說日系不安全?




車是用來開的,不是用來撞的。

在駕駛過程中,預判性的防禦性的駕駛是最重要的!即使是以安全著稱的沃爾沃也不能保證碰撞以後人一定能安全!遠離大車,依法行駛!


眾口說車


說日系車安全性怎麼樣?這個問題難免會被噴。但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還是讓我來回答一下吧,望輕噴。

日系車可以說是國內最受歡迎的一個車系,日系車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經濟省油,質量穩定可靠。但是說到安全性,有些人表示質疑或者嗤之以鼻。為什麼大家覺得日系車不夠安全呢?在一些交通事故中,我們確實是可以看到日系車的受損會偏大一些,給人的直覺就是車子不耐撞,就會想當然的認為車子不夠安全。
(轎車追尾SUV,基本會是這種情況)


日系車在一些交通事故中,受損程度確實是會大一些。這個與吸能車身是有我直接關係的,汽車在發生碰撞的時候,首先通過潰縮車身吸收撞擊力,減少作用在車內乘員身上的衝擊力,達到保護車內乘員的目的。這個還是很好理解的,就像是我們摔倒的硬化路面上和摔倒在棉被上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吸能車身並不只是在日系車中運用,市面上大多數的汽車都是注重吸能車身的。其實最早提出吸能車身的是奔馳的工程師,目前是所有汽車工程師的共識。吸能車身並不是一味的軟,當車身潰縮做到一定程度之後,會有足夠堅硬的車身結構來抵禦衝擊,達到保護車內乘員的目的。所以說吸能車身是剛柔並濟,以柔克剛。汽車是為人服務的,碰撞中還是以保護車內乘員為最終目的。因此在事故中我們不能單純的看車子受損程度,更重要的是看人員的安危。



日系主流車型的安全性還是非常不錯的,美國的著名llhs保險協會碰撞測試中,日系車的碰撞成績往往非常出色,美國保險協會的碰撞成績還是非常可信的。國內中保研碰撞測試中日系的中級車本田雅閣和凱美瑞的成績同樣是優秀的。但是思域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這個在購車的話還是需要多注意一點的。很多朋友會說國內的車子與國外的車的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情況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就主流車型來說,日系車與其它車型相比安全性差距不大。



說到汽車的安全性,汽車本身是一方面,購車的話儘量選擇安全配置高一些的車子,例如e 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汽車本身之外,個人覺得個人駕駛技術以及安全意識是同樣重要的,人的不安全行為,同樣是會對安全構成威脅。所以說,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汽車,不要嘗試挑戰汽車的極限,安全不是兒戲,萬萬不得馬虎,只有慢慢學會安全駕駛的人。


小強說說車


保險公司測的,應該公正的。





dbwj


關於汽車的安全性到底怎麼樣?經常被拿過來進行討論一番,我個人的觀點是無論C–NCAP,E–NCAP,還IIHS等等這些權威的測試還是我們看到的圖片的感官印象,都只是一個大致的參考而已,真出現了事故以後,事故的不可能性太多,有可能會出現最安全的車型,卻造成了人員的傷亡,最不安全的車型卻保住了人員,這種情況肯定也是有的。


日系車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因為日系車的鈑金比較薄,而且大家主觀印象裡認為,日系車本身的鈑金薄,肯定是不耐撞,導致對於日系車被撞的事故圖片,反覆的進行流傳,一傳十十傳百,形成了口碑和觀念。


其實汽車整體的安全性與否,主要的是高強度鋼材的使用和結構的設計,前一段時間我在抖音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上有一個人用腳在踹一個軒逸的後保險槓,明顯的有凹陷的情況,然後很多下面的人都開始評論說軒逸汽車本身不安全,一摁就一個坑。那保險槓本來就是塑料的好吧?這種視頻並不能說明什麼,而且汽車的設計,該硬的地方硬,該軟的地方軟,這樣才是合理的設計!

從一些碰撞成績來看,日系車的安全係數目前來說並不算低,尤其是入門級別的車型來說安全係數都差不多,最重要的還是要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駕駛,畢竟車不是用來撞的。

最後說一句,大家認為日系車普遍的安全係數並不高,其實也是有道理的,主要是和他的簡配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國內開的日系車和他們本土開的日系車質量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66號車坊


什麼品牌的車一樣的,只是個人偏見而已!



劉邦DoctorAndyLau


日系車市當今社會無可爭議的家用好車,主要原因是故障率低且省油,而這亮點直接關乎到後期的養車成本,至於談及日系安全主要從以下幾點說起;

1:車漆薄、車皮薄

這一點大家可能都能感覺到,在國家的質量安全標定中,車身的鋼材強度不能低於900MPa,而日系車的車皮大體是在1000Mpa左右,而其他同級車型大體在1200MPa左右,所以從對比上講,日系車的車皮會略顯單薄,但也是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

2:車皮薄是否意味不耐撞?

這應該是肯定的,同樣的力撞擊1000Mpa的鋼材與1200Mpa鋼材的變形程度是不一樣,也就是大家通常所看到的日系車在撞擊後的慘狀往往比其他品牌車型更為慘烈,而日系對於安全的一套叫法也很獨特,叫做“可潰縮式車身”,也有一些品牌叫吸能車身,就是在撞擊後,車身變形會吸收一定的撞擊力,從而確保車上人員有比較大的撞擊力,如果物體過於尖銳及強壯,那撞擊力會車體結構經過傳到直達車上人員,這樣人的受傷程度也會有所增大。

這樣的假設是在力度相同的情況,如果發生較大的安全事故,任何車型都無法避免要車毀人亡,所以,安全駕駛前提應該是遵守交規,謹慎駕駛!


車居會


特別想回答這個邀請,又怕被人“群毆”,這天氣被噴起來全是PM2.5啊。

日系車跟德系、美系、法系相比,安全性差一些,也沒什麼不好承認的,本來就沒以安全做為宣傳,但是

日系這些年比從前在安全性方面是有了很大的進步,已經不再與同級別德美法相差那麼大。

必須聲明,汽車行駛中的安全性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比如:

1、一臺是靜止的,另一臺是時速120km撞過去,跟兩臺60km對撞結果就會不一樣;

2、一臺是重達2噸的大車,一臺是1.2噸的小車,跟兩臺都是1.6噸的車相撞肯定也是不同的結果;

3、撞到強度高的地方與撞到強度低的地方也會有巨大差別

4、輔助安全裝置,比如主動剎車、比如安全氣囊;

5、甚至操控性能的優劣也是決定事故發生概率的一個關鍵,操控好可以避免一些事故的發生

等等等等各種條件太多了,那麼我們只能簡單地談談日系車撞擊安全性怎樣。

撞擊我們把它簡單粗暴地分為:低速撞擊、高速撞擊、兩車撞擊、撞牆撞樹,決定這些撞擊結果的因素上面已經說了,太複雜了,幾句話說不清。所以只說車子強度部分,決定車子強度的因素最主要就是車身強度,車身結構、鋼材或鋁的強度。

一、車架強度(不是車門,也不是引擎蓋),這點非常重要;

二、防撞梁保護程度(長度、強度),低速撞擊有一定緩衝作用;

三、駕駛艙保護水平如何(對駕駛員與乘客的保護)。

我沒有把對行人的保護也納入,我是覺得這個問題所涉及到的應該只是指車內的人。

那麼日系車在車身強度方面如何呢?可以這麼說,在以前,本田、豐田、日產在用鋼方面都很愛惜,能少用就不多用,能用低強度的就不用高強度的,但現在有了很大改善,已經基本上可以拿得出來跟同級別其它合資車比較,

但也有一些好賣的日系車型跟友商的差距還是很大,大概好賣的東西沒動力改進。

本田奧德賽算本田家族中很好賣的,奧德賽與GL8的車身鋼材強度對比:

奧德賽在B柱往後主要就是普通鋼板,可看出

奧德賽大量使用普通鋼板,對乘員艙的保護也不是太重視,而別克GL8超過70%的地方採用高強度以上鋼材。雖然安全性這東西涉及太多方面,但是就說這兩臺車同如果相撞,你願意坐哪臺車裡面?

所以,信心很重要,但信心是長期建立起來的,日系在安全方面還有許多需要向友商學習的地方。


山下木頭


昨天209省道,飛度對頂宏光s.飛度主人成功轉世,宏光輕傷


烤焦的雨


關於車輛的安全,無論是C–NCAP,E–NCAP,還IIHS等等一些測試機構,最終的測評標準都是看車內的駕乘人員受傷程度來判定的,並不是誰的車撞的碎誰就不安全,誰的完整誰就安全!




我量過17釐米


日系低端車是有安全問題,級別高點能好點。我第二輛選的奇駿,主要考慮均衡的性能,美國車垃圾,韓國不如國產,德系毛病多還價高,日系的均衡還是值得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