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動自己孩子離婚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100度的涼水


結婚是你情我願的結,離婚也理應是你情我願的離。

但是有些子女的離婚更多是被父母逼著去離,並非自己心裡所想。

那麼這些鼓動自己孩子離婚的父母,到底存著什麼心理才會有如此舉動呢?

有書君以為,父母鼓動子女離婚無非是兩種心理,一種是為子女著想,另一種則是為自己著想。

1、為子女著想的父母

中國人常說,勸和不勸離,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親。

父母對婚姻的態度通常也是如此。

他們認為一輩子很短,沒什麼大事的話,夫妻倆湊合湊合也就過去了,沒有什麼必要非要鬧到離婚的地步。

而且子女離婚的話,街坊領居、親戚朋友的閒言碎語總是讓人不自在,誰的面子都掛不住。

所以一般的父母都不會勸離。

而那些真心為子女著想,從子女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父母,基於子女在這段婚姻過得不好的前提下,才會勸子女離婚。

對父母來說,孩子永遠都是自己的孩子,不管他/她是結婚生子或者而立之年。父母,永遠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受到一點點委屈。

如果孩子能在婚姻裡修補後再繼續生活下去,自然是好的。

但是如果感情實在修補不好,日子過不下去,父母也會覺得,離婚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與其讓孩子委屈自己在一段不好的婚姻裡,不如讓他/她做更好的自己。

2、為自己著想的父母

為自己著想的父母鼓動子女離婚的原因無非有兩點,一點是看不起女婿或兒媳,另一點是想自私佔有子女的所有感情。

看不起女婿或兒媳的父母,他們通常從一開始就不看好子女的婚姻。

這些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其他任何人都無法跟自己的孩子相提並論,因此對子女的配偶的要求非常之高。

當女婿或者兒媳達不到自己的高要求時,他們就會自私地鼓動自己的子女離婚。

另一類想獨佔子女的父母呢,他們習慣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也習慣子女對他們的依賴。

這樣養出來的孩子成了大家口中說的“媽寶男”“媽寶女”,他們對父母言聽計從,父母說什麼他們就聽什麼,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

一方面是父母不願女婿或兒媳來分走孩子對他們的的感情,另一方面是孩子又願意聽父母的意見,於是一拍即合,離婚對這類父母來說,只要他們願意說,孩子就願意離。

這是父母的悲哀,也是子女的悲哀。

綜上所述,有書君想說,對象是我們自己挑的,婚姻是我們自己選的,所以離婚終歸是自己的事。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該有自己的思想,也該有自己的婚姻觀。

父母的話可以聽,但是不能盡聽。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來回答,我是婚姻家庭律師,見過很多鼓動自己孩子離婚的父母。這些父母的心理是不一樣的,但有一種心理是: 其心可誅。

先上案例。

兒子在部隊,升官了,月薪萬餘。媳婦在地方,普通工作,月薪五千。婆婆強行入住兒婦媳婦的家裡。言必稱,兒子官大,掙錢多,媳婦跟著兒子享福。媳婦稍有不滿,即鼓動兒子與媳婦離婚,兒子不離,她就罵兒子,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你就這樣對我,還讓我回老家,這個外來的女人,對你做什麼了,你這麼養著她,哄著她,你這個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東西。

一把鼻涕一把淚,不知道兒子離婚,對她有什麼好處,對兒子又有什麼好處。

這種明裡暗裡鼓動甚至逼兒子離婚的婆婆,時有所見。

其心是否可誅?

這該死的心理,就是邪惡的佔有慾,兒子是她的,生生被媳婦搶了去,怎麼會爽,不爽,就把媳婦休了。

她以為還活在孔雀東南飛的時代。

事實上,還真讓這些婆婆拆散了好多。

第二種心理:護子(女)心切,看透對方。其心可憫。

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在婚姻裡受委屈,對方又是一個不可救藥人渣,自己的孩子因為各種原因一天天地過著,忍著,比如,有一女孩,剛生下孩子就因為與婆婆發生口角,被丈夫扇了耳光,母親看透了女兒在這場婚姻裡的未來,要求離婚。不離婚,你就死是他們家的鬼吧,不要來家訴苦;離了,孩子,我接著。不用擔心再嫁不掉,不嫁,也強過繼續在那個家裡當外人。

三說兩說,女兒就不回婆家了,在孃家多好。三回兩回,婚就真的離了。

時下的婚姻,真的很脆弱,經不住挑拔,尤其是至親的人挑拔。

珍惜婚姻,珍愛對方,不給外人挑拔的理由,不讓外人挑拔得逞,才是你的福份。


潘衛霞律師


我們是再婚家庭。當時對方有兩個女兒。小的當時8歲、大女兒當時10歲、我的女兒由我的父母帶。我於現任的妻子結婚後共同養她於前夫的孩子。一起買的一座四樓寫她自己財產。共同買的三部車也寫他自己的財產。當時她說我對她太好了。一定要幫我生個孩子。後來有個兩個共同的孩子。夲來應說再婚後兩人有共同的孩子應該是幸福快樂的。但是每次因為工作的事情爭論一下。馬上叫孃家人來期負我。為了這個家我苦心經營12年。從沒到有房車。她說給孃家人的話,說我來騙錢的。所以孃家人總一邊站在現妻子的立場上一起趕我走。其中12年夫妻共來趕我兩次。第一次趕我離婚後讓我淨身出局。因為有共同孩子。我只身出局。我走後孃家也不管她了。她一個無法經營生意,求我回來。從離婚到復婚距離應有1個時間。一起經營生意。因生意上有用工。工作上爭議。第二次又讓孃家來趕我出走。這是第二次離婚。我一個出去打工2個半月。他又訴求我回來。無耐為了孩子。回來經營。現前夫的孩子都長大了。大學也畢業了車、房都有了。我現在也52歲了。沒有利用價值了。現第三次起訴到法院離婚。還沒判決下來。最苦是善心換來悲傷。好人沒有好報……


帆217955073


有一些人說,父母的這種行為很自私!但我覺得,並不是!全天下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家庭幸福美滿,而且老話也說:寧毀一座廟不拆一樁婚。



為了自己孩子好



孩子是母親含辛茹苦,懷胎十月生出來的,是父母一起悉心照料長大的。盼著ta長大,盼著ta成人,盼著ta結婚,盼著ta有自己的後代。父母為孩子是操了一輩子的心。

沒有哪些父母會想著害自己的兒女,也沒有哪些父母會做出傷害自己子女的事情來,父母對孩子的初衷都是好的,畢竟孩子就像父母身上等我一塊肉啊。

當父母看到孩子的家庭不幸福,覺得孩子受了相當大的委屈,比如說嫁出去的女兒不被婆婆待見,老公又不理解的那種,父母八成會勸著去離婚算了。因為父母都沒有給過女兒委屈受,憑什麼去別人家受委屈。

推孩子一把



離婚,有一點殘忍的字眼。我覺得如果不是到了迫不得已,沒有人會做出這個選擇的。兩個人走在一起不容易,組成一個家庭不容易,當然想要離婚更加不容易,人都是好面子的。所以這個時候,如果夫妻兩發生了不可挽救的事情,但兩個人都礙於面子不提出離婚,互相冷戰僵持。父母就會跳出來,勸自己的孩子離婚,讓自己的孩子有勇氣去面對離婚這個難題。


做什麼人最難,做父母最難啊,生下孩子來不容易,撫養孩子也不容易,最後到了孩子成家立業還要給ta操心。


樂鬧


我不是學心理學的,我談談我見過的兩種父母吧。

第一種的心理就是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和錯誤,總認為是對方不對,孩子能找到更好的。

我奶奶就是這樣,我媽其實很賢惠,很能幹,我爸能力差一些,還總是覺得我媽能力強,讓他丟人了,因為一點小事就打我媽,我奶奶還護著我爸,總覺得我媽不對,我媽被打傷了,我奶奶還讓我媽讓著我爸。外人評理,村幹部來家裡都是說我爸不對,我奶奶到處說我媽不對,後來離婚了。我小叔很懶,啃老族,天天在家玩遊戲,睡大覺,我嬸嬸每天出去上班,雖然掙的不多,但是養活自己沒問題,下班回來我奶奶說她不做飯不洗衣服,我都無語了,自己的兒子年輕力壯,在家睡覺,媳婦兒出去上班,他不能洗衣服,做飯???後來也離婚了。我奶奶還覺得離得好,兒媳婦太懶了。

第二種父母是勸和不勸離,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含淚讓孩子離婚

我表哥找了個媳婦兒,很漂亮,姨媽對她也很好,有錢就貼補他們,嫂子回孃家,也會給錢,嫂子縣城帶孩子,不工作,只要說沒錢了,姨媽就託人捎過去。姨媽就想對兒媳婦好,讓兒媳婦好好跟自己兒子過日子。我哥大專畢業,也是農村的,不是有錢人家。我嫂子結婚後各種不滿意,後來不帶孩子了,說是出去掙錢,跟一個有錢人勾搭上,為了討那個男人歡心還整容。非要跟我哥離婚,剛開始姨媽都是努力保住兒子的小家,無奈嫂子婚內出軌,不得不同意我哥離婚。離婚後,嫂子懷了有錢人的孩子,人家根本不娶她,逼不得已把孩子打了。


開始懂了4529


無非就是兩種心理“

1、為自己好

有的老人,覺得娶了媳婦回來,媳婦就應該是家裡的傭人,家務全包,伺候他們,以前可能沒有上班賺錢這一條,但現在可加上了“還要會賺錢”這一條。

婆媳矛盾,婆婆和媳婦關係不可調和,無非就是對兒子變態的佔有慾,寵溺兒子,覺得兒媳做得不夠好,也對自己不夠尊重和伺候不好自己伺候不好這個家,勸兒子和兒媳離婚,想兒子娶一個聽話的兒媳回來伺候這個家。

這些父母鼓動自己孩子離婚,無疑是自己不喜歡兒媳,為自己順心而提出的,簡稱:為自己好。

2、為兒女好

有的父母知道自己兒女在婚姻生活中過的並不好,甚至處在受害者一方。比如說女兒嫁人了,然而女婿有暴力傾向,經常向女兒拳打腳踢,父母勸女兒離婚。

或者是兒媳婦婚內出軌了,在外面偷人了,自己老實的兒子吃虧了,辛苦賺的錢全給兒媳花,兒媳反而外面偷人,勸兒子離婚,找過一個好女人過日子。

上面二種情況,父母鼓動自己孩子離婚,純粹是為兒女好。


情感晗片


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答案,因為我正在經歷著……我是一個乳癌患者,去年做的手術,8次化療後,他們家有了離婚的想法就不願再給我錢去做放療了,其實我老公沒什麼主見,都聽他父母和姐姐的。他姐姐也是因為公婆干涉離婚的,沒想到在我這又要重演一遍了。其實身邊挺多這樣的父母,夫妻離婚不是因為感情不好、出軌什麼的,就是父母干涉得太多,而他們的兒子又是愚孝。我老公就是愚孝,不管他父母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現在他們家讓他和我離婚,是嫌棄我生病了,只是可憐了我那7歲的雙胞胎女兒。7年婚姻,帶大了一對雙胞胎女兒,還被他們家教得不認我這個親媽,離婚就剩乳癌是自己的了。希望他父母能幫他找到一個更好的女人,而且是他們全家都滿意的,我沒有那麼好,做不到讓他們全家都滿意。


一棵小小小草


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就是自私吧,感覺自己養大的孩子就要聽自己的話,變著法的欺負兒媳婦,媳婦反抗就挑撥兒子離婚,我就是身受其害。說說我老公家的情況吧,老公姐弟四個,姐夫好高鶩遠,欠一屁股債,一無所有,我婆婆怕她女兒離婚,就養著女兒一家四口,外孫子的房子也是婆婆出錢買的,外孫女讀大學十幾萬也是我婆婆出的。老公的大哥很聰明,也愛他老婆,想要什麼東西他媽不給他就一直哭,哭到達到目的為止。二哥工作穩定,小孩小的時候出軌了,要離婚,婆婆不但不勸一下,還去他家把所有的存摺都拿走了,後來婚沒有離,婆婆不把存摺還給他了,母子翻臉,我老公第一次婚姻是女方出軌,後來我才發現他前妻也是被逼無奈。我們結婚十年了,就剛結婚前兩個月過了開心的日,兩個月後開始找事,花樣百出,各種挑撥,從來沒有說過讓她兒子好好過日子,快要達到她的心願了,已經分居


萱寶粉


會鼓動自己的孩子離婚,那麼這些父母肯定是跟小輩關係很不融洽的!但是鼓動離婚的父母,也要分男方還是女方哪一邊的?至於父母的心理,既然會想讓自己的孩子離婚,絕大多數也是為了自己小孩下半輩子的幸福。當然也不排除勢利眼的父母,從中作梗的在破壞自己小孩的幸福!這就需要先了解鼓動離婚,前提條件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

要是男方家的父母,一直勸導兒子趕緊離婚,一般來說肯定婆媳之間的關係,已經非常嚴重難處。這時候強勢的長輩,哪裡能容忍自己的兒子,娶了一個媳婦來破壞他們老人家家庭地位的。而且還有可能擔心養老的時候,兒子會被兒媳婦洗腦。那就悽慘死了。還不如在父母能掌控全局的時候,做一次壞人讓兒子去離婚。這是其中一條父母鼓動兒子離婚的原因。

要是男方家的父母,是一個不明是非的父母,而女人嫁過去以後,很難得到他們滿意的,而且結婚以後的夫妻矛盾,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父母從中引起。那麼最後鬧得不愉快的夫妻,肯定忍受不了父母鼓動離婚。有的老人家隨便哪個生不出兒子的理由,就夠他們鼓動孩子離婚很長的矛盾!

如果是女方家的父母,鼓動自己的女兒趕緊離婚,那麼原因可就會出現很多種。有的屬於勢利眼,看不到女婿實實在在的成就來孝敬岳父母,就會想用自己女兒做成交易,去找個更好的男人嫁了,那麼兩老也會跟著享福。有的是女婿實在越看越不順眼的,比如為人處世很難對他們老人家的胃口,也會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女兒去離婚。反正都是為自己考慮的自私父母!

當然大部分的父母,會鼓動自己孩子離婚,一般都是看到自己孩子在婚姻中很痛苦,比如受了委屈的女兒,經常被女婿欺負,而且得不到任何該有的照顧,家庭的壓力都被自己女兒擔負著,這時作為父母還不勸女兒離婚,那就實在太過狠心了。那可是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女兒要過上一輩子的痛苦。

而如果是男方父母,看到兒媳婦整天無所事事,不管不顧家庭生活,孩子也不生一個,或者生了以後也是不再理會的。全部家裡的事情都讓男人去做,無論是賺錢養家,還是生活瑣事。這樣的婚姻只不過是添加自己兒子的痛苦,那麼無論兒子在喜歡這個老婆,父母也會一直鼓動他去離婚!


真情花圓


恰巧碰上我的身邊也有兩個勸自己父母離婚的家庭。一個家庭是夫妻離了和,和了離卻始終是鬥而不破,即便是離婚證已經在手上,可還是始終在一起。家裡每天都吵吵鬧鬧的,這樣的局面延續到現在也有二十來年了。旁人看上去感覺這個家庭很累,可是男主人卻感覺很好,好像這種吵鬧是生活中的樂趣似的。女主人卻也不知是處於什麼心理還是願意在一起,或許這是一種他們認可的生活模式,還是一種傳統的心理,或者是為了孩子等等。在孩子二十五六歲時,兩個孩子都勸父母離婚。還有一個家庭,孩子才是初中生,女主人經常性要受到家庭暴力的侵襲,在家庭中,孩子和媽媽結成了同盟關係,或者是女主人的可憐樣子得到孩子的憐憫,她不忍心這樣下去,也是堅決勸父母離婚。從這兩個案例中,我們看到孩子的心理狀態:

第一種是憐憫之心和正義感,感覺到家裡父母有一方的辛苦付出沒有得到另一方的認同,反而受到不同方面的傷害。出於孩子內心的正義感,他們希望父母離婚。這種情況通常還是發生在媽媽受傷害的情況比較多。

第二種是孩子難以忍受家庭關係的疏離甚至是衝突,沒有家庭歸屬感。對父母也沒有建立良好的依戀感。只是出於生存中對父母的依賴,才一直在忍氣吞聲。故此在長大後,能夠自我放飛時,他們再也不願意在這種家庭環境中生活,所以希望這種環境有所改變。

第三種是很多的父母之所以沒有離婚,重要的理由是在為了孩子的成長。甚至有時把這種無奈產生的怨恨投射到孩子身上,造成孩子內心沉重的自責感。在小時少不更事不懂得怎麼去處理,只要想著爸爸媽媽在一起在身邊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等到自己長大了,或許只要到了叛逆期,孩子更加講究自我成人意識,來追求自我成人化的認同感。所以還是比較積極地參與到父母的情感中。同時,他們也不再願意承擔那份內疚感,所以希望父母離婚,不僅僅是父母的解脫,也感覺是自己解除了內心的那種束縛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