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才子納蘭容若是個怎樣的人?


“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才華橫溢的納蘭性德,卻是一個不幸失意之人。

大家肯定熟悉這首詞: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自幼相愛的表妹謝氏,卻選進了宮中,從此相思相望不相親,是何等的失落與痛苦。春天的美景竟讓他發出了“天為誰春”的質問!

雖然,納蘭在失意中迎娶了盧氏,兩人自此也過上了“繡榻閒時,並吹紅雨;雕闌曲處,同倚斜陽”的美好生活。但,好景不長,三年後盧氏就因難產而去世。

從此,納蘭便生活在懷念、悔恨、痛苦之中:懷念以前的“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悔恨自己還想著表妹,沒有全心全意對待盧氏、珍惜兩人相處的曰子,因此“醒也無聊、醉也無聊”“淚咽無聲”,痛苦不堪。

或許,你說,不是有好友重新給他介紹了一位紅粉佳人嗎。對,是有一位叫沈宛的名妓,請看納蘭為她寫的詞: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悽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作為大清相國明珠之子,相府怎會容得下一位紅樓之婦!納蘭與沈宛的相識,只是在他傷痕累累的身上,再添上另一處傷痛罷了。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閒行獨自吟。”

是納蘭辜負了春天,還是春天辜負了納蘭?

“納蘭心事有誰知?”





瑰谷清風


納蘭容若是康熙時權臣納蘭明珠之子,生於1655年。納蘭容若初名納蘭成德,後因仰慕漢文化而改名為納蘭容若,有時也模仿漢人名字,稱成容若。

納蘭容若幼年時即表現出非凡的才華,十歲時曾作有“踏歌才起清鉦歇,扇紈仍似秋期潔;天公畢竟風流絕,教看娥眉,特延續時缺”的詞句。十七歲時,納蘭容若入國子監讀書,十八歲高中舉人,21歲中進士,三十歲病逝。

納蘭容若在準備殿試期間,曾主編了《通志堂經解》,並受到康熙的賞識。後又著《淥水亭雜識》,記錄自己在讀書期間的感悟。

納蘭容若24歲時,將自己的詞選編為《側帽集》,後又著《飲水詞》,現在的《納蘭詞》即是以上二書的合集。納蘭容若的詞在當時受到士人的追捧,時有“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之語,可見其詞影響之廣。

納蘭容若一生雖短暫,但其在詞方面的造詣極高,其詞清麗婉約,哀感頑絕,格高韻遠,獨具特色,況周顧稱其為“國初第一詞的”,王國維評價其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容若小時候與表妹惠兒青梅竹馬,只可惜後來惠兒通過選秀入宮,從此納蘭受盡相思之苦。後納蘭容若思念表妹,便利用皇宮中舉辦葬禮之機,裝扮成僧人混進宮去,雖然見到了表妹,但因納蘭假冒僧人私入皇宮是死罪,故二人並未相認,“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正是描述此時的心情。


十畝桑閒


首先,請允許我糾正一下:納蘭容若是清朝初年康熙皇帝時候的人。

納蘭容若原名納蘭性德,字容若,是權傾一時的大臣納蘭明珠的兒子,人長得好,武功高強,是康熙的御前侍衛;非常難得的是,他格外好學,學問一流,與曹雪芹的爺爺曹寅一起常伴康熙左右,當康熙帝讀書思考有了難題,就會向此二人詢問,所以納蘭性德和曹寅簡直像今天我們離不開的搜索引擎一樣重要。

納蘭容若不但學問好,而且有才情,他非常喜歡寫詞,是清初三大詞家之一(另兩位是漢人朱彝尊和陳維崧)。他的詞很多情,又因為寫給早亡的妻子的居多,不免傷感之詞,所以有人用“哀感頑豔”來形容,就是說,看了他的詞,沒有人不動容。尤其女人。在今天,依然有很多女性願意充當納蘭氏的粉絲,就是因為在他的詞中,找到了美好感情的寄託。

總之,納蘭容若是一個無論對朋友還是對所愛的女人,都很真心、多情、珍惜的人,是一個武功與才學雙一流的優秀男子。可惜,因為天生帶來的寒疾,在只有三十一歲的年華,早早謝世了。天妒英才,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