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的周厲王到周宣王期間,周定公執政了十四年,那定公該不該算周朝的君主?

文盲三代


一、他具備君主的特徵

周厲王出逃後,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政,史稱周召共和,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共和制了。


他倆上臺執政原因是周厲王無道,引發國人暴動,一個君主引發了國人的直接暴動,這也算少有了。周厲王外逃,周定公召穆公自然就代為履行君主的職權了。從他的這個號“定”字,也可以看出人們對他是認可的。可以說,當時他和召公,是以地方政府首腦的身份,在共同行使著周天子的權力,管理著整個國家,但從名義上來說,他們沒有稱王,只是代管;從血統上來說,他們也不是正宗周朝王室的後代,只是族人,也稱不了王,更稱不上週王朝的君主。

二、他維繫了周朝統治

他雖不是直接傳承的周王的後人,但他也是周王的族人,他上位後並沒有篡奪權力,也沒有改朝換代,而是繼續和召公執政,這在當時情況下對周朝是有利的,也力挽狂瀾,維持了周王朝的國祚。一直到周厲王死後,太子繼位,也就是後人所稱的周宣王,他們自然讓出了權力,還政於正統的周天子,而不是捨不得讓出權力,這是值得肯定的。因此,無論從能力、貢獻,還是道德上都是讓人敬仰的。
但歷史就是歷史,周定公雖然掌過周王朝的大權,做出過貢獻,但在名稱上也只能算是周朝內一個公國的君主,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他不是周朝一代君主。只不過這個公國的名字也叫周,他稱周定公罷了。


亮話歷史


拒絕複製黏貼,只談個人見解。

周定公,是西周初年,周公旦的後裔,當初周公旦被分封到魯地,但他沒有去,而是留在了鎬京,輔佐周王,他的後代都稱為公,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享受了,公侯伯子男的爵位。

那麼我們看一下週王朝的王表,周定公並沒有在列,沒有被歷史所認可,他就不是周王一員。他是在公元前841年,國人大暴動,周厲王逃走後,和召穆公一起執政,史稱周召執政或共和行政,十四年後,周厲王死,周宣王登基,也結束了這他的執政。

這個共和執政期間,應該是周定公代王執政,就像我們現在的,領導不在,總要找一個代班的領導工作,代班領導是不可以列在編制內的,這樣大家就好理解了。。





歷史個人見解


我的回答是周定公不算是周朝的君主!而確切的說,應該是周王朝的諸侯國國王。

周定公在周厲王到周宣王時期擔任周公,周公旦的後裔。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暴虐,引發國人暴動。周厲王逃走,周定公和召穆公(召虎)一起主持朝政,史稱共和行政或者周召共和。十四年後,公元前828年,周厲王死。太子姬靜繼位,史稱周宣王,共和行政結束。

雖然周定公與召穆公一起執政14年,但那是因為周厲王逃走後,厲王的兒子姬靜還處於幼年,無力繼承君王之位執掌政務,而由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輔政,並在此十四年間培養教導公子姬靜學習政務。

周武王建國之後,實施大封功臣元勳,周初分封大小七十一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十五國,同姓之國四十國,諸侯國的國王按照周王室賜的爵位,有不同稱呼,爵位分為公候伯子男五個等級,諸侯國國王爵位最高的公,周定公也就是周王朝的眾多諸侯國其中之一的諸侯國國王,所以稱為“周公”,是一個爵位的稱呼。

至於後來有人誤認為周定公就是周王朝的一代君主,可能是因為他曾經代理執政十四年,並在此期間維護了周王朝的安定,具有君王風範!

以上為個人見解,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指教,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關注會呈現更多精彩問答,謝謝。




浩中一內


不算,周王才是君主,定公沒有稱王。後世的武周最後一刻則天大帝,已李家媳婦的身份入葬於丈夫高宗陵墓內,所以武周算入了唐王朝的一部分。蓋棺定論,定公雖有王的權利,但並沒有稱王所以算不得君主。


天門觀雪


周厲王只是被趕跑又沒死,何況太子還在,兩週公主持國政但是絕對不算君王


毛毛23215202


當然不算了!屬於輔政大臣有此而來


笨蛋145256869


中國有個名詞叫攝政王!而不是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