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家有御賜牌匾,專家建議上交國家,他直接拒絕了

當下,只要是從古代流傳下來東西,都算做是古董和文物,時間越久遠它的價值越不菲。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畢竟過去的東西,哪怕是一張紙,它也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再複製重造。而在所有的文物古董裡,如果能和黃帝沾上邊,那身價更是百倍地翻。

老農家有御賜牌匾,專家建議上交國家,他直接拒絕了

黃帝畢竟是一國君主,徵天下之美,羅四海之用,在吃穿用度方面皆是最好的。別說普通百姓望塵莫及,就是滿朝的文武百官也只有羨慕的份。中國在進入沒落的清朝之後,列強像強盜一般毀滅的毀滅,拿走的拿走,導致宮裡的文物,四處流落,散落天涯。近幾年來這些曾遺落民間的“明珠”逐漸浮現,受到了文物考古專家的熱切關注。

老農家有御賜牌匾,專家建議上交國家,他直接拒絕了

有個有趣的現象文物考古學家在有真品文物的民間收藏家和百姓民眾眼中,猶如世仇。這是因為隨著尤其是祖傳的民間文物的出現,專家就會聞風而至,糾纏不休,建議將這些珍稀文物上交國家,以便用於研究。在專家眼裡,博物館是文物最好的歸宿,所以,百姓極為反感。

老農家有御賜牌匾,專家建議上交國家,他直接拒絕了

這裡就有一個例子:一位湖南老農民,擁有一個祖上傳下來的牌匾。因為祖上在道光年間有在朝做高官的,並且還深得皇帝的賞識和重用,得到了不少皇上御賜的牌匾。可以年代久遠,後來有經歷了破四舊等事件,沒能保存完成,最後只剩下了一個。不知道一個專家從哪裡得到了消息,趕過來觀賞牌匾。欣賞之餘還不忘代表博物館和國家,希望老農能積極上交,方便國家拿來做重要研究價值。

老農家有御賜牌匾,專家建議上交國家,他直接拒絕了

老農當然是不願意的,但是被專家盯上了,就沒那麼好甩,這個專家多次到訪,言辭懇切殷勤,希望能被接納。可還是被老農婉拒了。

老農家有御賜牌匾,專家建議上交國家,他直接拒絕了

許多人表示專家從大局出發,站在文物的角度考慮,他做的很對。而文物在農民這裡,供少數人觀看,實在沒有價值,也和家裡不相稱。不過也有現在老農這邊的,認為這既然是祖傳的文物,就是自己家裡的財產,自己理應有保管和處置決定的權利。那麼你覺得這文物古董應該上交國家還是應該留給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