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論史
太平天國失敗,主要是因為天京事變後,喪失了戰略層面的統一指揮,陷入了各自為戰的一盤散沙的局面。洪、楊二人的死結,無法得到妥善的解決,終致太平天國盛極而衰,後來無論李、陳再怎麼奮戰,也只能是延緩失敗的步伐。至於那些飽受爭議的宗教洗腦、滅儒、裹挾民眾之類的作法,並非它失敗的原因,其實在當時卻反而是比較有效的戰爭手段,甚至還是太平軍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
首先,搞宗教狂熱,對於控制軍隊、提升士氣非常重要,這跟後來的政治狂熱幾乎如出一轍。那些才放下鋤頭的農民,哪可能立即變成熟練的戰士,就只能依靠勇氣來彌補戰術素質和武器裝備的短板,勇氣來源於哪裡?來源於“替天行道”、“均貧富”的追求,還有來源於“天”(或神仙)的保佑,洪教主不過是請來了外國的神仙來當這個“天”,其實白蓮教的聖母也是從印度請來的神,而老百姓信奉的如來、觀音好像也都是外國人。洪教主自稱是上帝的二兒子,就是說自己是“天子”而已,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總比歷代的皇帝,說自己是四隻腳的大蟒蛇的後代要好聽點。看看歷代造反的,結合了宗教狂熱的,總能取得驚人的效果,單純的造反,倒很難成氣候。信仰的東西,可真是無敵的精神原子彈啊。洪教主深諳此道,因此能當天王。
其次,搞宗教狂熱就必須滅儒,後世的革命不一樣喊打到孔老二嗎,革命最後還不是勝利了嗎?必須要用新的信仰來代替原來的,因為原來的主流思想是被原來的統治階級把持的,必須要打倒,這就是“造反要有理”的道理。至於革命成功以後,在野黨變成了執政黨,那當然以穩定為主,自然又要撿起儒教了,老朱建立明朝是靠了狂熱的白蓮教,一坐上寶座,立馬翻臉,恐怕洪教主一旦一統江山,也會這麼幹,否則江山坐不穩。
至於裹挾民眾,這簡直就是歷代造反者的傳家法寶了。洗劫一個地方,將當地的經濟、政治結構通通打破,迫使民眾只能依附於自己,這就是“全民皆兵”啊!造反者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空間來訓練出一隻“精兵”出來,面對訓練和裝備都遠遠超過自己的官軍,就只能採用“人海戰術”,裹挾民眾則可以提供幾乎無窮無盡的兵源。看看滿清,傾其國力也只能養近百萬的兵,至於湘軍、淮軍,則只能讓他們“自負盈虧”了。而太平軍動轍出動幾萬、十幾萬、乃至幾十萬的兵,就是人手拿根木棒,清軍也會被淹沒。後期太平軍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戰區的老百姓要麼早被裹挾了,要麼跑了、死了,兵源再也無法得到充足的補充,結果越打越少。如果李、陳聰明點,乾脆殺到比較貧窮的黃河流域,裹他個上百萬人都不成問題,那就是闖王再現了,任他曾國藩再能打,也只能望“人海”興嘆了。
而那些什麼大修宮殿、大興排場、大搞女人,還有腐敗墮落什麼的等等,根本就無關大事。滿清皇帝的宮殿少了嗎?滿清皇帝的女人少了嗎?滿清朝庭的官場清廉嗎?洪教主後來是封了兩千個王,但絕大部分是為了籠絡各地的兵頭、軍閥而給的空頭支票,滿清的王爺、貝勒有多少,那可是要吃真金白銀的,更不要說鐵桿莊稼養了上百萬的吸毒犯。洪教主宮中的三千女人,絕大部分可不是什麼搞“三陪”的丫環侍女,而是女兵,是敢殺人、也殺過人的女戰士,因為男戰士是要上戰場的,守衛宮殿的就只能用女戰士了,誅殺韋昌輝的主力就是她們,最後她們大多在天京陷落時英勇戰死了。
太平天國最終失敗的原因,並非這些個一直倍受非議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天京事變後,喪失了統一的指揮和決策,特別是喪失了能夠在戰略層面上有能力、有威望來進行指揮的統帥。石達開沒有這個能力,他充其量只能當個地方統帥,從他率軍出走後的一事無成,就可以看出他的缺陷來。洪仁軒是個書生,既無領軍的能力、也無領軍的資歷和經驗,更無威望,難撐大局。李秀成、陳玉成,更只是將領,而非統帥,尤其缺乏戰略眼光,再加上洪教主有意的制肘,他們更難有所作為。
其實太平軍在拿下武昌後,就犯了重大的戰略錯誤,不守衛武昌、安慶等沿路地盤,建立穩固的根據地,而是繼續流寇的搞法,裹挾數十萬人傾巢擁到南京,比李闖進北京還不如,李闖至少還知道留兵守陝西、山西。拿下南京後,反應過來,又派兵回去爭奪上游地區,同時又要守衛南京,結果造成兵力分散,再無力北上。
中國曆代爭奪天下,重在爭奪中原,偏安江南、或是西南,最終都難成大氣。一旦得了中原,就可以隔斷中國東西南北,原來的中央政權就很難再統一調配全國的兵力和物資,同時政令軍令的下達和執行也會遭到阻斷,中央政權幾乎會完全喪失對國家的掌控。明末李闖佔據中原一帶,隔斷南北,即使明庭在江南還有大量軍隊和財富,甚至江南一帶還沒有受過戰亂破壞,但也無濟於事了。
洪楊的錯誤在於留守長江一帶,從戰略進攻變成戰略防守,而滿清則可以有條不紊調集全國的力量來消耗他們,直到將他們磨死。這與老朱當初的情況不同,老朱能在南京搞“高築牆、廣積糧”,是因為北方中原有人替他擋著,讓他有時間也有空間來種田爆兵。洪楊不成,鼻子底下就有江南、江北大營,他必須打出去。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繼續沿著運河北上,在掐斷清庭漕運的同時,拿下中原一帶。拿下中原可不僅僅意味著隔斷南北,中原自宋亡之後就比較窮,但人口卻不少(到現在也是這樣),一旦遇上天災人禍,流民遍地,幾乎能提供無窮的兵源,這簡直就是造反家的樂園,當初李闖正是成事於此。此時對洪楊更為有利的是,北方已經有人在鬧事了,而且規模還非常巨大,這就是捻軍。如果洪楊與捻軍合流,裹挾個百萬之眾都不是問題,到時候百萬大軍橫掃中原,靡爛北方,清朝想不亡都很難。至於南方的曾、李,自有底下人勸他們見機行事,到時候天下逐鹿,鹿死誰手,還真難說了。
所以說造反,就要有一往無前的衝勁,反正都是死路一條,只有繼續往前衝,要麼倒在衝擊的途中,要麼沖垮當權者,自己成為當權者,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同時,也絕不能在中途休息,一旦讓當權者獲得喘息之機,舉全國之力碾壓過來,就再無任何生機了,洪楊的敗局,真是值得我們這些後來者的深刻反省啊。
通史明鑑
太平天國的失敗,原因想來有以下幾點:
1 土地制度
在普通勞苦大眾知識水平低下的年代裡,純粹依靠農民階級來推翻封建王朝統治難度是相當大的,太平天國的前輩李自成已經用血淚一般的經歷做了很好的示範了,可奈何太平天國還是不清醒。
你看,從這裡就能看出讀書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了。
並不是說天朝田畝制度不是好的制度,可問題是這種制度的推行,需要完全依靠農民階級,需要更多的知識分子認可你這種制度來幫你完成才行,我國的工農革命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大量有見識有能力的愛國知識分子精英作為領導,並且有理想,有目標,真正做到了平等觀念的情況下才得以完成的。
而那再看看太平天國,說好的收田地國有,人人平等共享聖庫,結果聖庫就養著你們一群作威作福的王了,老百姓依然生活困苦,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本來當時的農民階級就不太靠譜。農民造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活不下去,而一旦有了點成果,小農意識就興起了,紛紛搖身一變去做欺壓其他勞苦大眾的土財主。這種理念從陳勝吳廣喊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深入人心了,農民起義千餘年來都是這一套,有真正意義上成功的麼?
口號上是依靠不太靠譜的農民階級,實際上又是在坑廣大人民群眾,所以到了富庶的江南地區,就遭到了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社會階層的聯合抵抗。說到底,太平天國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農民沒籠絡住,士紳又得罪了個遍,除了一開始的既得利益者能夠堅持下去,誰又會支持他們?
2、政治人才的匱乏
太平天國實在太缺乏能夠清晰看清當時社會本質的人才了,而彼時能夠看到社會真正面目的人,都是對太平天國這種“喪盡天良”的制度完全抵制的人。
誰願意把自己家財產拿出來充公,然後自己過著被人支使的日子啊,除非是腦袋壞掉的人,才會去這麼幹。
打下來的地方沒有統治根基,打不下來的地方遭到嚴重抵抗,搞得太平天國進退失據,又沒有個狗頭軍事跳出來指條明路。
3、雪崩式的墮落腐化
打進南京後,跳大神的洪秀全就開啟了沒羞沒臊的後宮生活,他自己搞後宮,還要在制度上安排天國男女的夫妻生活,你說氣不氣人。
而後來居上的另外一個跳大神的東王楊秀成,此刻忙著架空洪秀全,跟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爭權奪利。拜託,天下你們才打下來三分之一,果子才咬了一口,就這麼迫不及待內部鬥爭了?
比之李自成都還要不如,好歹人家闖軍雖然一路被清軍追著到處跑,可是也沒有搞過內訌。
制度完全理想化,而且本質上主要還是封建王朝那一套;政治上一塌糊塗,只顧著打擊土豪,充公人民財產,跟強盜有什麼區別;軍事上,各個山頭之間內鬥不止,有能力的只能出走,沒能力的只能被內部消耗掉,這樣的天國,還真的是天上之國,人民完全接受不了。
這樣的太平天國,它能不失敗嗎?
緣説
洪秀全從一個窮困的秀才建立的太平天國狠狠的打擊了清王朝的根基,可惜只歷時14年就遺憾的被清王朝給滅了!曾經那麼強大的太平天國為何會失敗,總是有那麼幾個原因的!
第一點,太平天國的政治綱領沒有從一而終,政治理想沒有貫徹到底,領導層的集體腐化墮落導致太平天國總體實力迅速下降,領導層和士兵徹底分化,最後打不過清王朝。太平天國在廣西起義時,那可是聲威浩大啊,以推翻滿清政府為己任的高尚目標,沒辦法啊,當時的洪秀全窮的要死,被滿清追著滿山跑,逼上絕路只好反了清王朝啦,反正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誰死誰活還是未知數,那就拼一把吧!結果後來佔領南京城後,一切都變了,什麼以前的理想和信念都拋諸腦後,唯一追求的就是盡情的享樂。洪秀全進了南京後,就講究奢侈享受來了,豪宅是要建的,美女多多益善,吃喝玩樂樣樣俱全啊。其它的王看到洪秀全都享受起來,也跟著模仿起來,大興土木,豪華富麗的房子一片的建,美女妻妾成群,前呼後擁。就這樣太平天國領導層集體腐化,什麼推翻滿清,都成了笑話,政治目標半途而廢,往後和清王朝打仗無非就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和慾望罷了。這就是農民起義的劣根性了,開始很猛,到了中途有點成績就追求個人的慾望了,曾經的海誓山盟都忘記了。太平天國領導層集體腐化所導致的後果是嚴重了,很明顯的道理就是階級兄弟之情沒有了,士兵和上司嚴重脫節了,領導層和士兵之間形成了一條鴻溝。你領導層吃香喝辣的,美女擁在懷裡,士兵卻天天啃饅頭,找個老婆都難。起義時的階級兄弟之情哪去了,一視同仁的平等概念哪去了,都沒有了,在佔領南京時全部化為煙塵了。士兵還怎麼服從你領導啊,還怎麼用心打仗啊,士兵表面不說出來,可是內心是有怨言的,打仗自然就不賣力了,很簡單的道理,打仗不就是為你們這些領導層榮華富貴而打,士兵當炮灰,還怎麼打啊?人心散了,部隊就不好帶了,往後太平天國被壓著打,最後滅亡,和太平天國領導層的集體腐敗脫不了關係。
第二點,太平天國得罪了地主鄉紳,導致沒有多少知識分子投身太平天國效力,反而投身到清王朝那裡出謀劃策對付太平天國。要知道建立一個王朝,和管理一個王朝是離不開知識分子和文人的輔助的,文人的力量是很重要的。太平天國起義時,為什麼那麼多農民跟著起義,這是因為太平天國實行“聖庫”制度,吃大戶的策略。太平天國要想聚集大量的士兵,而為了維護手下那麼的兵吃飯的問題,只能去吃大戶,去搶地主士紳的財富了。太平天國沒打到一處,都對地主鄉紳燒殺搶掠一翻,太平天國的錢糧是解決了,可是卻得罪了地主鄉紳,成為了仇敵。要知道清末知識分子的精英可是都集中在地主鄉紳裡啊,你太平天國得罪了他們,他們自然不會為你太平天國效力啦,所以太平天國後期,基本沒有什麼文人去投靠太平天國的。而清王朝不同,湘軍和淮軍不就手下有大量的文人當智囊嘛,曾國藩就是地主出身嘛!後來太平天國不就是被湘軍和淮軍聯合攻破的嘛!所以別看小文人的力量,太平天國就是得罪了地主鄉紳階層,讓清王朝撿了個便宜,實在可惜啊!
第三點,太平天國內部內訌,領導層之間的權力鬥爭加快了太平天國走向滅亡。佔領了南京後,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之間就有矛盾了。楊秀清主管所有的天國事務,是天國實際的話事人,洪秀全雖然說是天王,其實沒有實權,是精神領袖。楊秀清人看不起洪秀全的,老是借天父下凡的把戲侮辱洪秀全,時間一長,矛盾越積越深。楊秀清也想取代洪秀全,洪秀全也想幹掉楊秀清,親自掌權。最後雙方火拼,洪秀全技高一籌,先讓蕭朝貴幹掉楊秀清,然後洪秀全乾掉蕭朝貴,親自掌權了,這就是有名的“天京事變”。天京事變的結果導致十多萬的太平天國骨幹和精英被殺,太平天國總體實力瞬時下滑,往後都沒有機會再次恢復了,以後面對清王朝的戰爭都是輸的多。正是應了那句話,堡壘都是從內部開始瓦解的,自己人都不團結,不滅亡才怪呢!
太平天國的失敗給了我們很多感慨,你要想成就大業就必須要堅持到底,排除任何的慾望和干擾,同心同力直到成功的彼岸!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太平天國是農民反封建的革命戰爭,提出了政治,經濟,民族,男女四大平等口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
主觀方面,太平天國的領導集團犯錯誤非常嚴重。歸納起來有三條,自私的派別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個人享樂思想。
自私的派別思想,永安突圍前,太平軍領導集團包括各種團體,各種階層的人,大家同心協力,因此,永安到南京勢如破竹。這就是聯合陣線的好處。到了南京天地會分裂出去,失去了部分力量,洪秀全的廣東派和楊秀清的廣西派開始內鬥,爭權奪勢。
保守不思進取,定都南京後,西征和東征派出的都是二等將領,制度上也越來越採取舊的。
安樂思想,洪秀全,楊秀清到了南京就開始大興土木建王宮,深居簡出,貪圖享樂生活開始腐化。
客觀方面原因,舊式農民的狹隘性,保守性和私有性越來越突出,根本無法領導這場轟轟烈烈的鬥爭。而清庭卻逐漸的和外國人聯合,勢力越來越強大,力量的此消彼長,這就註定這場起義失敗的結局。
沒眼皮的蚊子
太平天國是清朝後期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太平天國運動從1851年爆發到1865年失敗,共歷時14年,實力發展到18個省,戰事波及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廷的封建統治,大大加速了封建社會的滅亡,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和鬥爭、戰略指揮上的失誤、生產資料和所得的不均等性,統治階層的日益腐敗、中外反動實力的聯合絞殺等。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其階級侷限性。太平天國是一次由農民階級領導的運動,雖然建立了貌似強大的政權,提出了《天朝田畝制度》,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但礙於其階級侷限性,它沒有也不可能提出一個切實的革命綱領,不可能領導和團結社會各種力量一起參與鬥爭,沒有形成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缺乏最重要的社會基礎。建立政權後,領導階層的封建特權思想,讓他們忘記了革命的初衷,變得與封建統治者一樣爭權奪利,貪圖享樂,逐漸脫離了群眾,失去了民意,最終斷送了革命前程。太平天國運動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它的失敗具有必然性。
文史薦讀
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長話短說,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講:就是犧牲了兩個至關要緊的重量級人物一一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肖朝貴。這一文一武的兩人對天國的革命事業太重要了,馮雲山,是洪秀全拜上帝會的創始人之一,是洪秀全的親密戰友,是最信得過的人,是政策、政令、政綱的制訂者,即天國的靈魂人物。他犧牲後,政策、政令、政綱的執行和實施大打折扣,且編離了初衷。肖朝貴是洪宣嬌的丈夫,打仗勇猛,……也得到洪秀全的信賴。如果馮、肖二王不是過早的犧牲,東王楊秀清的權為就沒有那麼集中,野心就不會過於膨脹,有馮肖在其中的調和和分權,內訌就不會發生(至少不會那早發生),天國領導集團不會土崩瓦解;腐敗現象、濫殺現象也肯定得到有效的控制,軍心、民心也能統一到革命事業上來,戰鬥力也更加強大。打敗一個腐朽沒落的封建皇朝不是沒有可能的。因此,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馮雲山、肖朝貴的過早犧牲(內訌和腐敗是此二人犧犧後的衍生物)。
漢強20
內因:
(1)無宏圖大略,缺乏戰略遠見。沒有奪取全國政權和鞏固根據地的明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奪取南京後即小勝即安,止步不前。戰局態勢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捱打的局面。
(2)內訌。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最高領導層在定都南京後,彼此猜忌,內部爭權奪利,相互殘殺,傷及元氣。天王洪秀全殺掉東王揚秀清。北王韋昌輝濫殺數萬無辜能征慣戰的將領及士兵。翼王石達開受天王猜忌率10萬精兵出走。天國自此走向下坡路。
(3)軍事組織體系混亂。天國後期,洪秀全濫封諸王,互不統屬,相互掣肘,形不成統一的指揮體系,面對清兵的進攻,分兵作戰,窮於應付。
(4)高層腐敗,嚴重脫離基層民眾。已喪失金田起義初期廣大貧苦農民一呼百應,揭竿而起,對天國的積極擁護及踴躍支持。
(5)捨不得罈罈罐罐,拼老本防衛南京,耗掉了天國的全部的精華力量,最終歸於徹底失敗。
外因:
(1)對手的強大、兇悍。清朝與太平天國在長期鬥爭中,崛起了2支由曾國藩兄弟及李鴻章指揮的頑強難纏、驍勇善戰湘軍和淮軍,成為剿滅太平天國的主力軍。末期的太平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
(2)清朝與外國洋人的聯手、結盟,對太平天國的聯合絞殺。
趙凡丁201
太平天國是邪教狂徒殺人放火燒殺掠奪,是恐怖分子禍國害民,太平天國沒有農民、也沒有農民的主張。洪秀全自稱耶穌基督的兄弟即上帝的二兒子,辱沒基都。太平天國是人類公敵!
獨耳聾1
太平天國暴亂,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它的失敗!
首先,這是一個緣於基督教、緣於《聖經》卻又將其改的亂七八糟的“拜上帝會”,它嚴格來說沒有任何明確的政治綱領,本質上就是一個邪教。因此,從剛開始,洪秀全他們利用當時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而適時推出許多蠱惑人心的誘人政策,吸引了大量矇昧、貧窮的農民群眾參加暴亂。這種突然聚眾的暴亂將毫無準備的腐敗的地方政府官兵嚇得屁滾尿流,望風而逃。但是,在“意外”的勝利攻下南京城之後,洪秀全的劣根本質徹底暴露出來。在強敵環伺之時,就急於稱王,好大喜功,驕奢淫逸,大興土木,大選秀女,並徹底喪失了進取心。而一個沒有明確目標、沒有明確政治綱領的邪教暴亂,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是一個毫無凝聚力的烏合之眾!這種群眾暴動一旦假以時日,別說等敵人進攻,就是內部也必將因為爭權奪利而自毀長城,最終必然導致徹底失敗!
文明之父
轟轟烈烈來一場、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太平天國失敗了,真正的原因值得反思。
第一,落後的舊式農民起義適應不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劇變。太平天國起義時雖然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但洪秀全等顯然還是按照舊式的小農民運動和小農意識去套舊路,只是意在推翻清朝舊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沒有把創建一個新社會作為主要的努力方向,天朝田畝制度在當時封建制度還很頑固的情況下只是難以實現的絕對平均主義,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幹王推行的《資治通鑑》卻因為與清朝進行激烈的鬥爭而沒有施展空間。
第二,落後的軍事戰略捆住了太平天國的手腳。起義之初,太平軍和黃巢、李自成部隊一樣,徹底的流動作戰 ,不懂得創建根據地;攻取南京後,革命尚未成功,自己就不再努力了,過度貪圖江南繁華眼前利益,放棄集中重兵攻取清朝首都北京的長遠利益(阻擋太平軍北上主要是僧格林沁的騎兵和勝保的軍隊,捻軍都能殲滅僧格林沁的騎兵,勝保也打不了捻軍,太平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僧妖”和勝保應該不是難事),使清朝有了喘息和組織曾國藩湘軍和江南江北大營反攻倒算之機。
第三,內鬥之天京血淚使太平天國的組織力、凝聚力收到重創。初期,基本上借洪秀全的統一號令和“天父下凡”組織號召全軍的東王楊秀清的有力配合,太平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後來發生了嚴重的內訌,“天父”楊秀清卻被洪秀全和韋昌輝殺死,太平天國出現了嚴重的信仰危機;石達開被洪秀全排擠,斷然率主力近二十萬人與洪秀全絕裂,太平天國出現了力量危機。
第四,邪教拜上帝教火上澆油,使太平天國進一步喪失了群眾基礎。當時,外國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逐漸上升到了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而洪秀全偏偏拿起中國人民都痛恨的洋教武裝自己,使更多的群眾遠離太平天國;太平天國對傳統的儒家思想一概的排斥,使不少知識分子仇恨太平天國,曾國藩正是抓住太平天國這一弊端,打著恢復孔教旗幟,鼓惑讀書人和太平軍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