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場中的瓜島戰役,日軍明明有補給,為何大都是餓死的?

軍事一點通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對二戰太平洋戰場局勢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期間,日軍事實上竟然沒有成功組織過大規模的登陸行動。

1942年11月12日到15日,由於美軍偵察機發現了向瓜島方向機動的日軍艦隊,結果致使日軍在“鐵底灣”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不但護航艦隊遭到滅頂之災,登陸艦隊更是幾乎被“團滅”。整場瓜島戰役期間,成功抵達瓜島的日軍運輸船僅有4艘,而即便是這僅存的4艘運輸船在卸載區區2000名參與登陸作戰的日軍、260箱彈藥和1500袋大米之後,也被美軍的遠程炮兵、航空兵和海軍艦炮悉數摧毀,剛剛登陸瓜島的2000名日軍也未能倖免。也就是說,戰役剛剛開始,日軍就損失了八成的登陸兵力和幾乎全部的後勤物資,此後也未能組織其成建制的登陸行動,更遑論向島上輸送補給。

整場戰役期間,日軍被迫使用驅逐艦向瓜島投送登陸兵力,由於驅逐艦本來空間就比較狹小,結果導致登陸日軍不但人數少、不成規模,而且攜帶的物資也不多。由於日軍喪失了瓜島周邊海域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在向島上輸送補給時,日軍只能用零敲碎打的辦法,如由個別艦船攜帶物資規避美軍攻擊後輸送上岸的“老鼠運輸”、由驅逐艦運載裝載補給的鐵桶並將其投放到海面、利用潮汐作用推到岸上的“東京特快”等等。

即便如此,為島上輸送補給的日軍仍然經常遭到美軍的火力打擊,因此這些十分有限的補給往往也難以成功送達,瓜島上的守島日軍仍然基本沒有糧食可吃,情況最緊張時甚至出現了活人吃死人的局面,可見日軍有限的補給對於瓜島上的守島部隊來說是多麼地杯水車薪。可以說,日軍對瓜島提供的補給本來甚至連聊勝於無都談不上,更別提讓島上的人員吃飽肚子,因此出現大規模的餓死人也是在所難免。


軍機圖


瓜島戰役,日本士兵在餓瘋的情況下,樹皮老鼠草根什麼東西都吃,最後士兵實在沒有糧食了,組織敢死隊對敵人進行破壞,怎麼鼓舞士氣呢?他們想一個連隊裡面士兵集合起來,大家一起出一粒糧食,然後煮成一鍋粥給敢死隊的士兵喝,喝了這一碗粥的敢死隊就是冰,去對敵人展開破壞,直到最後每個人都沒有糧食大都被餓死了!

士兵在前鋒打戰,後勤不可能不給補給,只有送達不到的補給。造成補給送達不到的原因還是日本自己,原因如下:

一、當時的日軍根本、完全不重視後勤補給。這是致使許多日軍餓死的重要原因。

雙方第一次所羅門海戰時,日軍把美軍軍艦打光擊退後,慢吞吞懶洋洋地扭頭就走,一眼也不瞟不遠處等死的美軍運輸船隊。而艦隊指揮官三川后來為自己的行為辯解道“怕美軍天亮後空襲,日軍彈藥嚴重不足,恐有損失”但問題是當時艦志記載,日軍的巡洋艦炮彈完全夠用,這充分體現了當時的日軍根本不在乎後勤。


二、日軍的浮誇風。

在8月24號的海戰中,日軍將美軍企業號航母擊傷,也沒有忘記襲擊機場。但是就是這個彙報戰果出了問題:美軍機場全部破壞,美軍飛機全部炸燬。日軍指揮官被“勝利成果”誤導了。決定趁熱打鐵,偷襲亨得森機場,沒想到卻讓機場起飛的美軍A-24轟炸機來了一次漂亮的反攻。很多日軍軍艦被炸沉。日軍在這次交戰中吃了大虧。而美軍在強大的國力基礎上,慢慢的從日軍手中奪回了控制權、制海權。而日軍此時空有一大堆補給,卻因為控制權,制海權的易手,很少有機會將這些補給送到駐島士兵手中。也就造成後期許多日軍被餓死。


三、選擇運輸補給方式不得當

因為前面的控制權等問題,日軍選擇把所有醫療用品、糧食、軍用物資分在鐵桶裡,然後用鐵鏈將他們綁在一起,再接著綁在軍艦上面,由軍艦帶到瓜島附近,藉著洋流的作用,將鐵桶漂到瓜島海岸。開始這個方式確實可行,但是才運輸一次,就被美軍發現了,他們直接用炮火封鎖海岸,運輸的士兵可以避著炮火走,但是鐵桶漂浮起來特別慢,沒有辦法避開,直接被炮火擊沉了。



這就是為什麼日軍明明補給了,為何大都還被餓死了的原因!


最後感謝大家關注蛟潭小郡主!


蛟潭小郡主


在這場戰役中日本是有補給的,不過這所謂的補給等於沒有,稍微瞭解二戰時期的日本就清楚,日本的補給全部都把所有的醫療用品、糧食、軍用品都裝在鐵桶裡面,將鐵鏈把這些物資拴在了一起,然後將這些鐵桶綁在軍艦上,把軍艦開到瓜島的附近地區,藉著著洋流的作用,讓這些鐵桶漂流到瓜倒的附近海域。這種所謂的補給方式讓人看起來是眼前一亮的,感覺日本人還是挺有創新的嘛,會想到用這種方法來給瓜島上的日本士兵補充給養,不過這方法是日本當當局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瓜島戰役是為什麼而爆發的?由於在中途島戰紀中日本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所以日本人覺得如果要繼續向西面發展,恐怕不會有所作為。如果選擇持續的南下,也許收到不錯的效果,而要南下就得必須要阻斷澳大利亞和美國之間的聯繫。

而就在此時,瓜島作為太平洋上一個小小的島嶼,其自身的戰略位置就顯現出來了,如果在瓜島建立空軍基地就會直接阻斷澳大利亞和美國之間的聯繫。不過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從開始建立之初,雙方之間的矛盾一直在不斷的上升,所以當時的日本海軍悄悄的瞞著陸軍在該島上修建了一個機場,在機場還剛剛修好以後,日本連飛機都還沒來得及降落,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就直接給接收了,隨後日本陸軍責怪海軍損人利己,或是這是小看敵人的行為,在日本軍部,參謀本部把海軍罵的一文不值以後,隨後參謀本部決定將帶領將近1000多名的士兵奪回這個島,並且還放出狠話將會把美國的海軍打的屁股尿流,很明顯,此時的日本陸軍又重回到了輕敵的死循環,再有,隨後的戰役中,日本不斷的往該島增兵,不過很明顯這這種所謂的增兵方式無疑是添油戰術。

日本海軍首次和美國在瓜島附近海域發生過數次的戰役,其中就有三次比較大的規模戰役,戰役的結果雙方打了個平手,而且損失也比較慘重。不過就在這個時候美國人另外一個優勢就明顯的體現出來了,美國人控制的瓜島上日本人修建的機場,這好比就像一艘永遠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於是日本失去了瓜島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失去了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日本,很難用自己的大型運輸艦,把軍方所需要的軍用物品和一些支援部隊運倒瓜島上,並且在這個緊要關頭的時刻該島上還有一個陸軍的軍用機場,此時的日本只能被迫選擇那是空軍在戰鬥力中最弱的晚上來調運部隊。自然稍微比較大型的運輸艦是不能參與此次調運的,因為美國的雷達可以把這些大型的運輸艦直接給照射出來,因此日本只能被迫選擇用驅逐艦來運輸部隊,相對於大型運輸艦來說驅逐艦體積比較小、且速度比較快,這樣的運輸方式自然就沒危險性可言。


驅逐艦上所運輸的士兵,在到達瓜島附近海域以後,這些士兵從驅逐艦上下來直接徒步上岸,這樣就可以快速的增援瓜島戰役,不過這些帶所帶的糧食只能自己攜帶,也就是所謂的靠人力來背,這樣的運輸方式最多隻能持續七天,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人不知鬼不覺的,不過隨後美國軍隊發現了這個情況後,他們直接調來大炮用火炮封閉了瓜島的海岸,這樣一來問題就出出現了,在此之前我們提到了日本的相關物資全部都裝在了鐵桶裡面,鐵桶會浮起來,而且也很慢,日本士兵可以避開炮火延海岸線走,但是鐵桶它不會走啊,因為炮火還有空中的在襲擊,直接就把這些鐵桶給炸沒了,在瓜島戰役期間。日本人的這種方法只順利的執行過一次,並且在這次行動中只贏回了幾百桶。


在瓜島上日本士兵,在極度餓瘋的情況下,身邊能吃的都全部吃掉了,後來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了,隨後要組織所謂的敢死隊對,美國相應的軍事設施進行破壞,那麼當時的日本是怎樣提高士兵的士氣的呢,日本把一個連士兵集合在一起,大家一人出一粒糧食,隨後煮飯成一鍋粥分給敢死隊,喝了這一碗粥的士兵,就去破壞敵人的行動,到了最後在每一個士兵沒有辦法拿出糧食來以後,日本的軍官就只能是口頭上鼓舞士氣,讓士兵們直接去衝鋒陷陣了。到了最後的最後,日本人決定丟棄了該島並且還是驅逐艦帶領的士兵灰溜溜的撤退了。總體來說,日本人所制定的戰略是正確的,只是由於日本目中無人,再加上日本海軍和陸軍的矛盾,才造成了這一場十分奇怪的戰爭。


努力成就你我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作為法西斯同盟國之一,無論是軍用物資,還是技術水平,都遙遙領先,因此敢挑釁同樣實力雄厚的美國,並在太平洋的瓜島與美國多次過招。



本來,日本軍用物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他們中大多數人的結局卻是被活活餓死,這是為什麼呢?


一、日軍並不重視前線的物資補給,才導致了日軍後來餓俘遍野。


儘管日軍按時補給瓜島戰役的士兵,但是運送物資的方式也是奇葩。


那就是將這些物資分裝在很多鐵桶內,用鐵鏈栓牢在軍艦上面,待到瓜島附近,再解開鐵鏈,那些鐵桶便順著洋流漂洋過海到岸邊,再由日軍來接應。


日本就是通過此種方式源源不斷地向瓜島士兵運送糧食,彈藥等軍用物資的。


因著充分的物質條件,一開始,日軍佔盡太平洋海陸空的優勢,儼然瓜島的主人。


日美雙方第一次的所羅門戰役,美軍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節節敗退後,美軍落荒而逃,初戰告捷的日軍沒有乘勝追擊,就連停在日軍不遠處的美軍物資運輸隊也不屑一顧。


他們沒有想過,美軍吃飽喝足後還會捲土重來,就這樣輕易放過了那些毫無實力的美軍運輸船隊,一向衣食無憂的他們沒有意識到物資補給的重要性,對它的不重視導致後來物資補給被美軍切斷後,日軍被餓死一大半人。


二、日軍與美軍屢戰屢敗後,被對方切斷了物資補給,造成大多數人餓死的悲慘結局。


日美兩軍對壘時,除了第一場戰役,美軍出師不利以失敗告終外,後來的無數戰役中,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日軍都慘遭滑鐵盧,被美軍打得找不著北。


人員,戰艦,飛機都損失慘重。如此一來,美軍逐漸奪回了太平洋瓜島的海陸空的主動權,並著重對付給日軍運輸軍用物資的船隊,從而成功切斷了日軍的物資來源。


被困瓜島的日軍沒有了糧食補給,精神自然日間萎靡,連槍都未必拿的動,更別提上線打仗了。


被餓昏頭的日軍後來落得連草根樹皮也吃的地步,簡直慘不忍睹。這樣的軍隊,跟美軍幹起來,那還不是分分鐘就被解決的事。



兩方交戰是耗時耗力的事情,沒有做好完全準備基本都是死路一條。


日軍沒有注意到後方物資補給的重要性,結果被美軍切斷了糧食補給,導致本來物資並不缺乏的瓜島戰士歇菜,並大多成了餓死鬼。


不過本來當時的日軍挑釁美軍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本就名不正言不順,被打敗也是眾望所歸的事!


有書博物館


日軍有補給,或許還有瓜島叢林裡的樹葉,樹皮,開個玩笑。其實日軍有補給但是完全不足以支撐日軍的消耗。馬來之戰的勝利使得本海軍有“少帶給養,快速突進,正面進攻”的經驗。所以日本補給一直是個大問題,這點在我國抗日戰爭期間,也有很大的體現。


日本海軍裝備精良,在當時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雖然中途島海戰慘敗損失航母達到四艘,但是後面還是一抗盟軍的實力。1942年8月,美軍拿下瓜島,當時日本正在瓜島上建機場,日軍面對美軍攻勢逃入叢林。瓜島在日語裡有“餓島”的意思。或許命運如此,這一詞彙也預示了日軍在瓜島的命運。

瓜島被戰,日本迅速反攻好,反攻的指揮將領正是馬來之戰的什政信。堅信美軍不堪一擊的日軍在瓜島與美軍第一次交鋒時,卻以1200比40的傷亡人數慘敗。後來,叢林中的日本人因為飢餓難耐,發狂的衝出瓜島叢林與美軍交戰,卻有因為體力不支而撤退。日軍多次組織自殺式衝鋒,基本都沒成功,給養越來越少。據說當時日軍當時為了充分籌齊幾個體力強健的人,收集幾粒米熬一鍋粥,然後向美軍衝鋒。有的士兵在奔向美軍的路上就體力不支而倒下。



成批的日本士兵餓死,屍體腐爛,有的士兵甚至張著嘴希望蒼蠅自動落到嘴裡,求的一點食物。記載美軍在打掃戰場時看到剩下白骨的日軍和各種死去的慘況,有的人甚至精神崩潰。戰爭是殘酷的,縱使日本侵略者改千人指,萬人罵,面對他們的慘狀,我們應該思考戰爭帶來的深重的苦難。維護和平,反對戰爭,促進發展才是應該追求的。



紅雨說歷史


瓜島戰役的開端,是因為美國人屬於突然襲擊,瓜島上只有2000日本工兵正在建設機場,而美國幾波送上了13000兵力上岸,直接佔領瓜島。


這說明日本的佈防有問題,但是不用說這點,畢竟戰線拉的過長,問題是日本的應對。

日本人情報失誤,而且參謀還想當然的估算敵人,所以他們每次只派1500到3000的兵力上岸,兵力優勢的整編師團分成幾份一波波送,而美軍仗著日軍之前修好的工事抵抗。



而且補給問題,美國海空軍不停襲擊日本人的海上補給線,基本上日本人的補給只有20%能上岸,其他的都沉到了太平洋底了。

美國人稱呼日本人的補給運送為東京快車,在日本和美國為了瓜島爆發多次海戰的同時,日本用驅逐艦在夜間快速靠近瓜島運輸給養和部隊,在白天離去,可是這樣的運輸方式依舊被美軍騷擾,無數補給甚至還沒上岸作戰的士兵死在海上。更糟糕的是為主力艦和航母護航的驅逐艦變成運輸任務讓日本海軍更加吃緊。



直到拉包爾戰役結束,日軍大本營才認識到瓜島的重要性將決定南太平洋局勢,但是為時已晚,當時他們估計瓜島守軍有1萬人,實際上美軍已經增兵到2萬3千人,日軍又增兵1萬5千人開始進攻,這個時候,日軍的補給運輸已經嚴重吃緊,畢竟國力相差太大,而盟軍又有澳大利亞這麼個近距離的後方基地。

大家可以看看電影,細細的紅線,講述瓜島戰役。


歷史區總柴


日本在短暫得享受到偷襲珍珠港之後的好處之後,對美國的判斷出現了嚴重失誤,辻政信甚至曾經告訴過趕往增援川口旅團,當時的美軍已經不堪一擊,還不如他們熟悉的中國軍隊。他們天真地認為,美國想要恢復到原狀態最起碼還要等到1943年,所以對於瓜島戰役,他們採取的是速戰速決的措施。少帶給養,快速突進,正面進攻——這條讓日軍在馬來之戰大獲全勝的經驗卻沒有在這次戰役之中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

在這場持續了半年之久的戰役之中,日軍入侵瓜島的兵力大約是4萬人,被殲滅2.5萬人,其中有大批士兵是因為供給不足而活活餓死的。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剛開始所帶的補給就比較少,在他們意識到狀況不力之後,也曾經嘗試過自我補給,但是拿到手的卻只是很少一部分。

日軍第一次嘗試補給是由十艘艦艇送來1500個鐵桶的的物資,在日軍的炮轟之下,最後拿到手上的只有不到400桶補給。第二次補給還沒有到瓜島,就因為美軍空軍和海軍的聯合阻擊,灰溜溜回去了。第三次補給終於送到了瓜島,只是1000桶物資最終只被撈上來200多桶,就連運送物資的11艘驅逐艦都被魚雷擊中。

日軍看到戰局越來越被動,想要通過加派兵力速戰速決。但是此刻美軍已經完全掌握了制海權和制空權,將日軍的補給線一次次切斷,兩個多月之後,日軍幾乎可謂是彈盡糧絕,手上能用的只剩下刺刀了。

強烈的求生欲讓這些日軍吶喊著衝出叢林偷襲美軍,可是幾番交戰之後終因為飢餓疲憊敗下陣來,這種自殺式衝鋒沒有堅持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日軍這時候只有改變戰略,讓強者多食,然後讓吃飽飯的30名強壯的士兵組成敢死隊拼死一搏。最後糧食越來越少的時候,只能供上一人吃一碗飽粥,然後前往襲擊美軍的崗哨,當然這些人最終還是有去無回。

餓死的日軍士兵越來越多,瓜島之上到處可見已經腐爛的日軍屍體,在戰爭結束打掃戰場之時,目睹這一切的美軍都因心理沉重沒有了勝利的喜悅。

而相比於這場戰役的慘烈,後來的英帕爾戰役所餓死的日軍更為慘烈,而他們的中將指揮牟田口廉也,也就是被倖存日軍罵作鬼畜的那個小東條,曾經說出了一條“至理名言”: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


木劍溫不勝


瓜島之戰打的是後勤,瓜島基本算是個荒島,島上居民很少,捕魚為生,供養不起外來軍隊,日本軍隊深受孫子兵法影響,以戰養戰就地補充,到了沒人可搶的瓜島就抓瞎了,運輸補給幹不過美軍。美軍打仗軍馬未動糧草先行,吃的用的扔的必須齊了才開打,補給沒了是可以投降的,軍規有規定,合法投降,誰叫山姆大叔不給吃的?菲律賓美軍就是因為補給中斷,派潛水艇把麥克阿瑟接出來,副司令帶領十萬人投降。瓜島美軍一上島先搶佔機場,雖然沒修好,但美軍有辦法,空投一些搭扣鋼板件拼接成跑道,馬上就起降飛機了,要讓日本人的搞法爛泥挖走夯實土地鋪墊水泥,沒兩年用不起來。美軍有了機場,不僅有了補給,制空權有了,空中偵查有了,日本的補給艦就成了靶子,日軍的活動就只剩下夜晚,白天沒活動能力了,補給修工事軍隊調動都只能利用晚上,特別是補給運輸,即使使用航速較快的驅逐艦,也不可能在一夜間完成進入,卸貨,離開一整套動作,因為天一亮還沒離開,就有被炸沉的危險,後來想到了苟且的辦法,把補給裝在油桶裡密封起來,驅逐艦乘夜色快速駛近瓜島,投放裝了補給的汽油桶,讓其順洋流飄向瓜島,驅逐艦乘天沒亮快速離開。美軍後來發現了日軍的這個小伎倆,於是用小船攔截,飛機掃射,外加洋流不定,補給油桶日軍能到手的越來越少。日軍最後實在連草根樹皮都沒得吃了,只好下達撤離命令,很大一部分還沒等到撤離先餓死了。美軍這一仗不是打垮日軍,而是一直防守,不讓日軍搶糧食,只用飛機攻擊日軍的補給,用己方強項打對方軟處,日軍最牛的陸戰由於缺乏補給組織不起來,只能搞小偷襲,美軍守機場做縮頭烏龜,發現動靜就一陣亂轟,反正有的是彈藥,日軍佔不到便宜,最後都憋死了。


呂齊白


瓜島戰役期間,曾經誕生了一個名詞叫“東京快遞”。這個名詞的由來是因為日本軍隊被封鎖在瓜島,只能依靠潛艇運送補給給島上的士兵,而運輸的方式也很奇特,是依靠汽油桶漂過去,所以可以撿到補給的可能性幾乎簡直不要太小。何況當時還有美國不停歇的空中偵查,也就只有夜間可以採取這種方式運送一些補給。

而美國士兵則將“東京快遞”稱為“老鼠快遞”,美軍為了對付日軍這種運送方式,直接派出海軍陸戰隊封鎖海岸。等到瓜島戰役進入到後期之後,日軍幾乎沒有一點補給可以獲取,瘋狂的日軍開始了吃人。為此日軍還制定了一條規定,那就是不能吃日本士兵的屍體。



日軍在瓜島的瘋狂也時刻折磨著美軍,居然出現了一家三兒子全部戰死瓜島的事蹟,正是憑藉瓜島的英勇作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獲得了所有美軍的尊重。而美國的空中優勢從瓜島開始體現,美國運用海空一體的封鎖,阻止了日軍佔領瓜島,並且重創了日本海軍。瓜島也成為了日軍潰敗的開始,瓜島之後日軍再也無力主動發起進攻。


而日軍從瓜島撤退,其實也是因為補給問題,瓜島的補給被美軍完全切斷,勝利無望。瓜島守軍打算玉碎,但是日軍指揮官認定勝利無望,只得撤退。日軍瓜島失守,意味著失去了太平洋地區的一個戰略支點,美軍將飛機坪修到了瓜島,死死的遏制住了日軍南下的步伐。


小司馬遷論史


瓜島戰爭絕對是太平洋戰爭中最殘酷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裡,普通的傷害已經不能用來描述這場戰爭了,因為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吃人現象。據戰後美軍打掃戰場顯示,有數千具日軍屍體出現肢體不全,或少手少腳,而其裂口還不是戰場所傷,也就是說這些日軍的屍體是被同伴作為食物給吃掉的,這足以說明這場戰爭的殘酷性。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情況主要是跟瓜島的地理位置有關,由於瓜島屬於島嶼,沒有自給配套的產糧方式,必須全部靠運輸來補給。因此,決定瓜島戰爭的實際因素就變成了海空軍的較量了。

美軍艦隊在1942年6月4日與日軍艦隊爆發了中途島海戰,直接重創了日本的聯合艦隊,這使得日軍原本佔有的制空權制海權優勢被損失殆盡,這瓜島戰役的天秤就直接倒向了美國。日軍空有大量的補給物資卻沒有艦隊護送,大量的軍用物資根本運不上島去,甚至只能把物資裝到鐵桶了,用潛艇拉著到瓜島近海再由海浪衝上岸去。這種方式使得日軍的補給能力相當有限,瓜島上有日軍兩萬多人,這幾桶物資根本不夠塞牙縫。所以,糧食吃完了這些人就只能吃人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