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阿加西講述自我:傳奇只是虛名,我真的“憎惡”網球了

听阿加西讲述自我:传奇只是虚名,我真的“憎恶”网球了

當年的浪蕩公子阿加西。

“我睜開雙眼,卻不知身處何處,甚至不知自己是誰。”這是前美國網球巨星阿加西在自傳中開篇的陳述。

3歲接觸網球訓練,16歲開始職業生涯,22歲斬獲個人首座大滿貫獎盃,阿加西的網球生涯收割了60個冠軍頭銜,其中8個大滿貫冠軍,1枚奧運會金牌。

無數的鮮花和掌聲面前,阿加西卻始終以一種桀驁不馴的姿態撕扯著自己和網球之間的羈絆,甚至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直言“憎惡網球”。

走入人生下半場,阿加西想拋開那些頭銜:

“教育”成為了阿加西事業的主線,而來華參加GES未來教育大會時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無意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開辦網球學校,讓教育普及給更多的孩子是我的心願。”

听阿加西讲述自我:传奇只是虚名,我真的“憎恶”网球了

阿加西來華參加GES未來教育大會。

沉浮,源自對網球的“憎惡”

和網球有關的羈絆,怎麼會隨意就撕扯下的呢?那是烙印在阿加西心上的印記,也是他身體中不可抹去的基因。

“你得以網球為食,以網球為水,以網球為床,這是你成為世界第一的唯一方法。”

從三歲起就被父親“粗暴”地要求練習網球,每天擊球2500次,每年擊球100萬次……在父親的教育方法中,阿加西將成為世界上不可戰勝的網球選手。

但阿加西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著父親的教育,反抗著他“恨極了”的網球。

他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甚至穿著牛仔短褲打網球,但天賦如影隨形,在22歲的那一年,1992年的溫網決賽,阿加西收穫了自己的第一座大滿貫獎盃。

但在賽後更衣室面對獎盃時,阿加西卻說,“一切痛苦和折磨,都是為了你。”

獎盃裡映著的,是自己扭曲的身影。

听阿加西讲述自我:传奇只是虚名,我真的“憎恶”网球了

阿加西曾因服裝抵制溫網,但他還是拿下了溫網冠軍。

很快阿加西便迷失了,他自甘墮落染上了毒癮,帶著假髮站上賽場卻只關心髮套會不會掉下來,從世界第一掉落至140名開外,他只用了兩年的時間。

“我不知道自己打網球是為了什麼,那段時間我只知道自己憎惡網球。”

直到遇見了恩師吉爾波特,“他教會了我為什麼去打網球,我開始學著與網球相處。”

“從世界第一到140多名我只用了兩年的時間,而重新站上世界第一卻要花費我三年的時間。”

之後阿加西開始了自己在世界網壇的統治,8個大滿貫冠軍,1枚奧運金牌,60個ATP巡迴賽冠軍……面對澎湃新聞記者講述這些的時候,阿加西坐在酒店房間的沙發上,簡單的黑色帽衫、牛仔褲,語氣波瀾不驚,看似在說著別人的故事。

听阿加西讲述自我:传奇只是虚名,我真的“憎恶”网球了

現在的阿加西有些發福。

“戴維斯盃改革是抹殺歷史”

但阿加西對於當今世界網壇的關注“出賣”了他。

11月剛剛結束的2018年戴維斯盃在一片爭議聲中落下帷幕,明年的戴維斯盃將由分輪次、主客場、分階段進行的賽制,改為類似足球世界盃的預選賽、決賽圈集中賽會制。

費德勒、德約科維奇等一眾網壇明星對這一改革發出反對的聲音,作為一項擁有118年曆史的網球賽事,費德勒等人認為戴維斯盃改革將對經典的背叛,會破壞比賽原汁原味的感覺。

听阿加西讲述自我:传奇只是虚名,我真的“憎恶”网球了

阿加西自傳封面。

在對澎湃新聞記者的講述中,阿加西“聲援”了費德勒等人,“改革的目標非常清楚,他們想創建一種環境,讓世界的頂級選手也能參與到這項比賽中。”

“但是改革後的戴維斯盃會抹殺過去的成就,抹殺掉一些優秀傳統的歷史,比如有一個主辦國,我並不贊同。”

同時阿加西還談到了今年美網上“小威怒吼裁判”一事,在他看來,無論教練員是否進行場外指導,都不應該球員來“背鍋”。

“那是教練的問題,為什麼要讓運動員來受罰?如果教練員有一些不正確的行為,那應該讓教練離開,而不是懲罰球員。”

至於“教練員場外指導是否應該合理化”,阿加西對澎湃新聞記者說,“網球是一項特殊的運動,在場上不允許有教練,它要求球員進行獨立思考。”

口中說著“憎惡網球”,但阿加西的心裡,始終關心著網壇的一舉一動。

听阿加西讲述自我:传奇只是虚名,我真的“憎恶”网球了

阿加西與格拉芙。

“迎娶格拉芙是最大成就”

只不過,相比於自己在世界網壇留下的濃墨重彩,在阿加西的眼中,最大的成就莫過於迎娶了格拉芙。

他就是這樣重視家庭的一個人。

“依我來看,能夠找到合適的女人並與其廝守一生確是真正的幸福。”

在與好萊塢明星波姬·小絲經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之後,1999年的法網,阿加西重新從低谷爬回世界第一,在那屆比賽上,阿加西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真愛——同年的女單冠軍格拉芙。

當時的格拉芙被人叫了17年的玉女,高潔的外表,零緋聞的感情經歷,被球迷稱為“德國女皇”,而可以寫下一摞感情歷史的阿加西卻被球迷戲稱為“情聖”。

听阿加西讲述自我:传奇只是虚名,我真的“憎恶”网球了

阿加西和妻子格拉芙。

阿加西與格拉芙的感情故事被視作“浪子回頭”的典型在網壇傳頌,尤其是他們的婚禮——沒有教堂、沒有禮服、沒有繁雜的禮儀,以酒瓶上的絲帶作為戒指,兩個人赤腳,對彼此說出“我願意”。

“和我過去在網球上獲得的所有成就相比,我最大的成就就是迎娶了格拉芙,她是我最仰慕的人。”

一如他們的感情,純粹,不參雜其他。

而在婚後,阿加西吸取了父親教育的不足,在GES未來教育大會“抓住機遇,源自教育”的主題對話中,阿加西透露自己並不想當一個“虎父”讓孩子打網球。

“我的孩子非常喜歡打棒球,現在17歲了,發展非常好,隨著孩子的成長會有更多的機會,但是我不會干擾他們做決定,就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听阿加西讲述自我:传奇只是虚名,我真的“憎恶”网球了

1999年,阿加西拿下美網冠軍。視覺中國 資料

“讓更多的孩子受教育”

不只是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人生的下半場,阿加西希望“讓更多的孩子受教育”。

早在他獲得第二座大滿貫獎盃時,阿加西便成立了自己的教育基金會,到2000年,阿加西成立了自己的特許學校,志在通過教育幫助更多孩子成長。

“我們需要去做決定,讓更多的人負擔得起教育,慈善不能解決所有的事情,只有通過普及教育來實現。”

而就在近日科比公佈了自己創辦曼巴體育學院的消息,阿加西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們通過和科比戰略合作的形式,通過科比在體育中的影響力和阿加西在體育中的影響力,在孩子們當中去推廣普及教育,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至於是否會創辦自己的網球學校,阿加西說他並沒有這樣的打算,他希望不只是科比,“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投身到教育當中。”

為網球而生,在家庭中感受愛的力量,最終希望通過教育將愛傳播給更多的孩子,阿加西自傳中的疑惑,或許他已經找到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