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歷史上誰是割讓國土,賣國求榮的罪人?

用戶108066051936


毫無疑問,這個人是汪精衛!

1938年,抗日戰爭進入第7個年頭,整個中國的東半部絕大多數大中城市都落入日軍手中,但是日本方面卻沒有達到使中國政府屈服的目的,更沒有達到滅亡中國的目標。奮戰在在戰爭第一線的中國軍隊還有百萬之眾,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十分牢固,敵後抗日戰場不斷擴大,整個西部中國的遼闊國土還在決心與日軍血戰到底的廣大中國人民手中!

日本人十分清楚,以目前的國力軍力單靠戰爭手段根本難以征服中國,於是自從佔領南京後不久就祭出了政治誘降這一法寶。其目的是從國民政府高層中尋找拉攏對象,使中國政府屈服而結束戰爭。一開始,日本人找的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這位中國軍隊的最高統帥實際上也是中國的當家人。但是蔣介石對日本人提出的“承認滿洲國”、“華北五省自治”這些極為苛刻的條件堅決予以拒絕,並一度利用中日秘密談判拖延備戰時間。最終令日本人失去了耐心,並且公開聲明拒絕承認蔣介石和他領導下的國民政府。

日本人見一計不成,就再生一計。經過一番摸底,日本人將目標鎖定在了自晚清時期就追隨孫中山參加國民革命、國民黨內影響力僅次於蔣介石政治立場又與之大相徑庭的元老級人物——汪精衛!

汪精衛認為,自中日戰爭以來,中國屢戰屢敗,卻又屢敗屢戰。在明知道打不贏的情況下還要打,只能是失去更多的國家主權和犧牲更多的軍民,直至亡國滅種。所以他認為,時下的中國應該在與日本和談的基礎上走“和平救國”的道路!

但凡知道點近代史的人都明白,以中國為總目標侵佔東亞大陸是日本在400年前就定下的國策!100年前明治維新之前更是制定了清晰的侵華戰爭策略,時至今日的中日戰爭一定程度上就是執行著100年前的策略路線。更重要的是,從甲午戰爭以來至今,日本每一次大談和平時,實際上是為了喘口氣準備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遠的不說,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成立“滿洲國”來管理東北,緊接著又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挑起戰火。《淞滬停戰協議》墨跡未乾,又在華北大舉進攻熱河,從承德一直打到北平城下。剛剛簽了《塘沽協定》,又策動綏遠的偽蒙軍進攻包頭。先和再戰、戰了又和,從一個地方換另一個地方,這就是中日全面戰爭之前一貫的套路!

身為黨和國家領袖人物、有著豐富的革命鬥爭經驗的汪精衛,居然幻象把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寄託在仇敵的施捨上,實在是愚不可及!汪精衛更不清楚的是,日本此時搞得政治誘降與以往不同,實在是自全面戰爭爆發以來,接連幾場雙方投入百萬大軍的大規模戰役,嚴重透支了日本的戰爭潛力。日本的胃口又不足以消化吞下去的戰爭果實,迫切需要一個在中國國內有著極大影響力的人物或機構出來幫他們消化戰爭果實。

汪精衛的“和平救國”的主張在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反對後,下定決心自謀出路,與日本單獨談判!1938年11月7日,汪精衛代表團與日本的土肥原賢二代表團在上海日本特務機關所在地——重光堂舉行會談。最後達成了:

1、日軍駐防內蒙,作為防共需要;

2、中國承認滿洲國;

3、中國承認日本在華北有優先的資源開發、利用權利,並提供其他一些特殊方便;

4、中國補償戰爭期間在華日本僑民的財產損失。

事後,就連日本人也承認這只不過是出於誘降汪精衛作為政治傀儡進而控制中國的權宜之計。換句話說,既然是誘降,這些條件在日本人眼裡已經十分優厚,當然也是底線。

別的不說,就說在東三省土地上建立起的“滿洲國”,徹頭徹尾的一個由日本人操縱的傀儡政權。而那千里沃野的東三省,自明朝時期已經成為拱衛華夏大地的戰略重鎮。到了近代,更是成為經濟、工業重心,其價值遠非當年在滿清王朝眼裡是蠻荒之地、割讓給沙皇俄國的150萬平方公里領土可比。

但是到了汪精衛手裡,就作為“和平救國”的條件輕而易舉的出讓了!

更可恨的是,汪精衛提出自己的交換條件,其中有兩條,

1、日軍對華北、長沙、南昌、潼關等地展開軍事行動,以達到所謂“獲得政治效果”的目標。

2、轟炸中國戰時首都重慶。

不僅如此,汪精衛本人還公開表示:“日本國在中華民國領域內目前正在繼續進行戰爭期間,本人及中華民國政府對日本國完成戰爭行為的目的,應積極予以配合。”

為了自己所謂的“和平救國”策略,居然不惜要求敵人進攻自己的國土、轟炸自己的同胞,可以說喪心病狂到了極點!

於是,汪精衛與日本經過一年多的談判和協商,在答應了日本所有提出的喪權辱國的苛刻條件後,最終在以上條件的基礎上於1940年3月30日在被日軍蹂躪的千瘡百孔的原中國首都——南京成立了以汪精衛為首的另一個國民政府。但是,汪精衛政府的成立並沒有改變中國戰場上對日本越來越不利的戰事,重慶國民政府經過短暫的和戰爭吵後重新樹立了堅持抗戰的決心,而且國際形勢對中國也越來越有利。反觀汪精衛政府,雖然全心全意為日本人效力,因為無法改變戰爭態勢,自始至終都沒有獲得日本人的重視,反倒是日本人以條約的形式保障了對中國國內從領土主權和經濟利益的全方位侵略。就連汪精衛的鐵桿跟班——高宗武也哀嘆:“北方、南方、高山、海洋,它們全都不屬於中國,中國百姓將何以安家?”

而汪精衛只好繼續用毫無廉恥的賣國行為儘量博取日本主子的好感,主子日本則以更加毫無廉恥的行為對中國大肆攫取!

1944年11月,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在經歷了被日本人鄙視、中國人唾罵長達4年近代中國頭號賣國賊汪精衛,病死在了日本。結束了前半生光環、後半醜陋的一生!


大將軍威武8


中國歷史上割讓國土最多的是清朝一一

康熙時的大清帝國,是當時世界上幅員最遼闊、人口最眾多、經濟最富庶、文化最繁榮、國力最強盛的大帝國。那時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達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面積約1300萬平方公里。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記錄,清朝時期最大疆域面積為1380多萬平方公里 據宋巖在《中國歷史上幾個朝代的面積估算》(《歷史理論研究》1994年第3期)一文的估算,清朝在公元1820年(嘉慶25年)的疆域面積達1216萬平方公里。 到了民國領土還下1140萬平方公里 中國丟掉160或是240萬平方公里 這80萬平方公里是尼布楚條約放棄的貝加爾湖及其以東包括尼布楚在內的地區

我國曆史上賣國求榮的罪人一一

石敬瑭,把整個燕雲地區全部割讓給契丹人,成為契丹人和女真人日後南下的基地,給中原地區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壓力。

秦檜,害死岳飛,使宋朝失去了收復中原的機會。



洪承疇,吳三桂,全部投降滿清,洪承疇成為了進攻明朝的主力先鋒,吳三桂成為了放清朝入關的千古罪人。

袁世凱,割讓土地來為自己贏得稱帝的資本



汪精衛,建立國民偽政府,頭號賣國賊



川島芳子,七七事變和九一八事變都是他製造的


鈍拙緣己G


道光,咸豐,慈禧看看局勢圖丟失了多少國土





鄉下小蘑菇


一般割讓最多領土的朝代是:清朝,民國。

1:慈禧太后,在清朝的時候,清國的領土可以佔據了大半個東南亞,然後國力衰退。一是以日本為首的帝國主義,二是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英國早已有的鐵路,飛機,火車,在18,19世紀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清政府還經歷了好多次戰爭:鴉片戰爭(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甲午海戰(日本),中法戰爭(法國),腐朽無能的清政府只能忍受著列強的欺凌。

2:蔣介石,國民黨最高上校,中華民國最高指揮官,蔣介石對抗日十分消極,在二戰中還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中國因此失去了外蒙古,還要把千島群島讓給蘇聯。

總之就一句話弱國沒外交,希望自己的祖國越來越昌盛!



一顆沒有溫度的心


誰承認了外蒙的獨立?


子非魚110975851


這個問題太寬泛了,因為符合這個條件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

不過這個問題,靜夜史認為應當分開來看。畢竟割讓國土有主動與被動一說,比如說石敬瑭主動將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就是主動割地。而像光緒皇帝,經歷甲午戰敗後,割讓臺島給日本就屬於典型的迫不得已。

而賣國求榮卻幾乎都是以出賣國家為代價來攫取個人利益,是典型的不要底線和節操的做法。

因此割讓國土和賣國求榮不能劃等號。

不過即使割讓國土有主動和被動區分,但是它和賣國求榮一樣,都是屬於有罪的做法。於國於民,都是令人不齒的。

而能夠做到這一步的,非國家領導人莫屬。由此靜夜史認為在我國曆史上割讓國土、賣國求榮的人,蔣介石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

在蔣介石的一生中,有過輝煌,也有過無奈。維護過國家主權,但更多的是以出賣國家利益維護自己的統治,他的結局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他做的割讓領土和賣國求榮的事蹟有哪些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個典型案例:

1、蒙古問題

老實說蒙古問題不是在蔣介石執政時期出現的,因此也不應該將責任全部扣在蔣介石的頭上。

但是,蔣介石的所作所為,卻徹底讓這個問題徹底失去了解決的可能。

蒙古問題是1911年出現的,後經歷袁世凱及北洋政府的反覆,雖然在1919年短暫收復蒙古,但是很快隨著蘇聯的建立,蒙古再次脫離。

等到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後,由於持續不斷的軍閥混戰,加上日本帝國主義的悍然入侵,蔣介石對蒙古問題無暇顧及。

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入侵,雖然加重了我國的民族危機,但是卻也為蔣介石政府解決蒙古問題提供了機遇,以羅斯福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於對於蔣介石的歷史作用是充分肯定的,而且羅斯福也有意讓蔣介石在戰後配合美國主導東亞地區的國際秩序。

但是1944年的豫湘桂會戰,蔣介石政府一潰千里,損失2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軍隊和武器裝備損失不計其數,充分暴露了蔣介石政府及四大家族的腐敗程度。

在日本帝國主義行將滅亡的前夕,蔣介石令人大跌眼鏡的潰敗,使西方國家尤其是羅斯福大失所望。在這樣的情況下,為儘快解決日本問題,同時減少美國在戰爭中的傷亡,羅斯福不得不選擇與斯大林攜手解決日本問題,而代價就是出賣蒙古的權益。

得知了《雅爾塔協定的內容後,蔣介石雖然憤怒但是無可奈何。臨近1945年8月14日簽字,蔣介石還希望蔣經國能利用留學蘇聯的交情同斯大林盡力爭取。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斯大林對蔣介石根本就不屑一顧,因此蒙古被徹底撕裂。1946年國民政府承認蒙古獨立。

有意思的是,隨著國民政府節節敗退,蔣介石又開始後悔當時的決定。敗退臺島後,蔣介石又一再宣稱蘇聯背信棄義,不承認蒙古獨立,甚至還在中華民國地圖上將蒙古納入版圖。

但是蔣介石埋下的禍根讓後繼的政府根本就沒有談判的餘地。作為二戰戰勝國,卻損失得比戰敗國國土面積總和還要多的土地,也是曠世奇聞,亙古未有。

2、攘外必先安內

在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一槍未發撤入關內,蔣介石奉行不抵抗原則,將東北問題寄希望於國聯的調停。

不過國聯在日本面前就是典型的雞肋,在國聯進行了一次不痛不癢的調查後,發表了一篇不痛不癢的聲明,東北就這樣徹底丟了。

此時的蔣介石之所以在日本面前如此軟弱,是因為他有一件大事需要做,那就是剿滅紅軍。雖然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東三省,又很快佔領了熱河,不斷向關內進犯,但是蔣介石祭出了他的大招,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內

從今天的角度上來看,攘外必先安內,對於維護蔣家王朝統治是有利的選擇,但是也暴露了蔣介石潛意識認為日本帝國主義難以戰勝的真實想法。

也正因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懼怕,使得蔣介石在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時,得過且過,步步退讓。

《何梅協定簽訂後,河北省東部成為非軍事區,實際上成為日本帝國主義入侵華北的前沿陣地。

而在國共合作,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後,蔣介石雖然發表了廬山講話,但是對於日本帝國主義蔣介石始終心存僥倖,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才對日本宣戰就說明了這一點。

而在1943年開羅會議上,羅斯福出於拉攏蔣介石的需要,曾詢問蔣介石是否願意接收琉球,琉球在清朝以前都是我國的藩屬國,其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但是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強行被日本納入版圖,改為沖繩縣。

羅斯福的提議,本是一個收復故土,奠定我國在東亞格局優勢的絕佳機會,但出於對日本的懼怕,蔣介石拒絕了羅斯福,給今天的我國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惡劣影響。

而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發動內戰,為爭取美國的支持,蔣介石不斷出賣國家權益,將我國變成美國事實上的殖民地。

可悲的是這樣的事蹟,居然還有很多人大力追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最有名的莫過於三個人:慈禧(外興安嶺、庫頁島、180多萬平方公里)、李鴻章(伊犁河下游地區加蔥嶺以西43萬平方公里)、蔣介石(外蒙古以北加琉球群島180多萬平方公里),大家可以算一下400萬多平方公里,佔了原來清朝土地的將近1/3,他們是千古罪人,人民世世代代不會忘記他們的賣國行為!將被萬世唾罵,遺臭萬年!


至尊無上455


我認為,割讓國土,賣國求榮的,應該是蔣介石。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讓蔣介石接收琉球,被蔣介石拒絕了。

在日本天皇宣佈終止戰爭之前,蔣介石所領導的親美的國民政府的軍隊主要盤踞在大西南的重慶周圍,日本軍隊跟滿洲國軍隊,蒙疆政府軍隊,南京和平建國政府軍隊,控制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由毛澤東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也控制了相當大的地區。

為了避免日本終止戰爭以後,蔣介石失去對中國的控制權,於是,他就跟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條約》,允許外蒙獨立,換取蘇聯對蔣介石國民政府的支持,使中國,從法理上,永遠地失去了外蒙古。


瀋陽楊藝


蔣介石,歷史上中國簽訂賣國條約最多的領導人!和日本簽訂(何梅協議)(淞滬協議)(塘沽協議)(秦土協議)出賣東北和華北!和蘇聯簽訂(雅爾塔密約)(中蘇友好條約)出賣西伯利亞和蒙古!和美國簽訂了十七項賣國條約,將中國變成美國最低等的殖民地!




中正神社


孔子,他的思想禍害中國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